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汝為

鎖定
戴汝為,1932年12月31日出生於雲南昆明,控制論與人工智能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 [1] 
1955年戴汝為從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之後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作;1980年被選為國家首批派出赴美訪問學者 [2]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至199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2010年獲得中國模式識別科技終身成就獎;2016年獲得中國系統工程終身成就獎 [3] 
戴汝為長期從事自動控制、系統科學、思維科學、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等方面研究工作 [4] 
中文名
戴汝為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雲南昆明
出生日期
1932年12月31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模式識別及其應用》《系統學與中醫藥創新發展》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戴汝為人物經歷

戴汝為
戴汝為(6張)
1932年12月31日,戴汝為出生於雲南昆明。
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
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 [5]  ,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師從錢學森,後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作 [6] 
1956年,將錢學森1954年在美國出版的著作《Engineering Cybernetics》譯成中文《工程控制論》(1958年出版)。
1980年,作為國家首批派出赴美訪問學者師從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家傅京孫教授。
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4] 
199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至1998年)。

戴汝為主要成就

戴汝為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70年代初,戴汝為將“模式識別”引入中國,提出語義—句法模式識別,成為“漢王”核心技術的理論基礎,獲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90年代初,通過人工智能的途徑,在錢學森先生的直接指導下,跨入對“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以人為主、人-機結合,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研討廳”等領域的研究,在某些前沿領域進行交叉學科的整合,在中國經濟、軍事及社會發展領域重大問題決策中,正在發揮着重要作用 [4] 
20世紀60年代,戴汝為解決了用極大值原理解最速控制、終值控制的數值計算問題。70年代,他最早在國內開展模式識別研究。80年代初,他在美國普渡大學與國際著名模式識別專家傅京孫(K.S.Fu)教授合作,把統計模式識別與句法模式識別結合起來,提出了語義、句法方法。80年代後期,他率先在國內開展了人工神經網絡研究,並主持完成了“人工神經元網絡軟件包”,從而將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絡及形象思維聯繫起來,並應用於手寫漢字的識別,形成具有特色的學術思想。90年代,他從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及處理這類系統的方法的研究,把綜合集成的構思用於模式識別,提出集成型模式識別的學術觀點 [7] 
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汝為組建一個研究團隊,搭建一個專注於研究和實現智慧城市的“綜合集成研討”公共平台,科學地界定“中國智慧城市”的概念、標準,建立相關的評價體系,乃至解決在模式選擇等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從而澄清當前在“智慧城市”建設當中存在的諸多混沌之處。促使他形成這一想法的原因來自《中國科學報》2013年11月頭版刊發的一篇名為《智慧城市需要“大智慧”》的報道,該報道介紹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諸多亂象,並分析了這種現狀背後技術、制度等深層次的原因 [8] 
  • 學術論著
截至2013年6月,戴汝為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9]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7.08
《大科學家講科學 人機共創的智慧》
戴汝為著
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3.12
《戴汝為院士文集》
戴汝為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01
《社會智能與綜合集成系統》
戴汝為,李耀東,李秋丹著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1.07
《語義、句法模式識別及其應用》
戴汝為著
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03
《開放複雜智能系統 基礎、概念、分析、設計與實施》
操龍兵,戴汝為著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04
《系統學與中醫藥創新發展》 [10] 
戴汝為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01
《社會智能科學》
戴汝為著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7.01
《論信息空間的大成智慧 思維科學、文學藝術與信息網絡的交融》
錢學森,戴汝為著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7.01
《工程控制論》
錢學森;戴汝為,何善堉譯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2.01
《人工智能》
戴汝為主編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1999.04
《人機共創的智慧 著名科學家談人工智能》
戴汝為著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
《人類共創的智慧》
戴汝為著
濟南:齊魯書社
1998.12
《漢字識別的系統與集成》
戴汝為等著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智能自動化叢書 漢字識別的系統與集成》
戴汝為,郝紅衞,肖旭紅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12
《智能系統的綜合集成》
戴汝為等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08
《人工智能和智能計算機 全國人工智能和智能計算機學術會議論文集》
戴汝為,史忠植主編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0.05
《綜合各種模型的知識系統》
戴汝為,王珏

1989.01
《人機交互與人工神經元網絡及其在知識系統中的應用》
戴汝為,龐真

1983.10
《模式識別及其應用》
傅京孫著;戴汝為,胡啓恆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8.08
《工程控制論》
錢學森著;戴汝為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 科研成果獎勵
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99年《智能自動化叢書》(主編共6冊)獲國家圖書獎。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1] 

戴汝為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錢學森的提問。”戴汝為説,“錢學森之問”源於對創新的追求。錢學森當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那裏十分強調學生創新力和創造力,在這樣的氛圍下,讓他尤其注重學校教育的創新性,“在他看來,高校教育不要只培養聽話的學生。” [12] 
戴汝為認為:知識是互相有關聯的、綜合的、整體的、網絡的和動態的。知識是以人為中心的、個性化的、概念化的、有意義的。知識是分類的、有層次的、有結構的、有序的 [13] 

戴汝為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4]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0年
中國模式識別科技終身成就獎
2011年8月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會士 [7] 
2012年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傑出貢獻獎
2012年
“西蒙SIMON”國際信息技術與決策傑出貢獻獎
2016年
中國系統工程終身成就獎 [3] 
2022年2月19日,列入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第五批新成員名單。 [17] 

戴汝為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4年—
2017年—
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14] 
——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信息技術科學部副主任、道德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

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七、八、九屆理事會理事長 [1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自動化學科評審組召集人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國際聯盟委員

中國電子商務與信息技術協會名譽會長 [15]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與青島大學共建“系統醫學與中醫藥科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清華大學、汕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近三十餘所高校的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主編

戴汝為人物評價

戴汝為院士在“語義句法模式識別”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工作,該工作被應用於手寫漢字的識別,是“漢王”核心技術的理論基礎 [16] (戴汝為院士“中國模式識別科技終身成就獎”的頒獎詞)
戴汝為將多年在“系統學”領域的科研成果應用於中醫現代化研究,其專著《系統學與中醫藥創新發展》為學界所推崇,在日本、歐洲產生重要影響,他培養的中青年科學家在國際上的創新學説嶄露頭角。近期創立的“中醫臨牀系統學研究”正在為中國中醫藥現代化創新發展做出貢獻 [3]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評)
戴汝為院士一直執着於錢學森先生“複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的科學研究,這是中國科學家的原創科學思想及其方法論 [8]  。在建立其實踐形式“綜合集成研討體系”當中,戴汝為院士付出大量心血,取得重大成果,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複雜系統”的超前學術思想來自至今依然全新的交叉學科領域。作為傳承者,戴汝為也始終在用“人—機結合綜合集成”的科學方法來解決自然、經濟和社會中各種複雜系統的難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