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樹和

鎖定
戴樹和(1923年5月16日-2013年10月16日),男,江蘇如皋 [1]  ,1923年出生於北京,僑眷,民盟盟員。全國政協原常委,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民盟江蘇省委原名譽主委,南京工業大學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化工設備可靠性工程學重要開拓者之一,國際知名的化工機械專家。 [2] 
1942年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1949年1月任中央大學化工系教師。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南京大學助教,南京工學院講師,南京化工學院化機系助教、講師、教授、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博士生導師等職務,曾先後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康奈爾大學和佛羅里達國際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953年加入民盟後,歷任民盟江蘇省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民盟中央委員、常務委員,第五屆、六屆江蘇省人大代表,政協江蘇省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七屆、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3] 
2013年10月16日8時05分,戴樹和因病在中國江蘇南京逝世,享年91歲。 [2] 
中文名
戴樹和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如皋
出生日期
1923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
2013年10月16日
畢業院校
重慶中央大學
主要成就
全國化工戰線學鐵人標兵
化工設備可靠性工程學重要開拓者之一
出生地
北京
代表作品
《硅酸鹽工業設備》
《可靠性工程及其在化工生產裝置中的應用》
職    務
全國政協原常委,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

戴樹和個人生平

1923年5月16日,戴樹和出生於北平。
1937年,抗戰爆發後到達重慶,入讀南開中學。
1942年,畢業於重慶南開中學,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
1946年4月,於重慶國立中央大學獲化學工程學士學位,並任國民黨軍調部編譯室譯員。
1946年8月,調往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部監獄二廠(瀋陽東北中正大學實習工廠),歷任技正、副廠長。
1949年1月,任中央大學化工系教師。
198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91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4] 
2010年6月,被中國工程院遴選為“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 [5] 
2013年10月16日上午8時0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歲。

戴樹和社會職務

戴樹和歷任南京工學院講師,南京化工學院(今南京工業大學講師教授、化工機械系主任,名譽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校化工機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屆主任、第二屆顧問,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理事、化工機械學會第二、三屆理事長,勞動部鍋爐壓力容器技術鑑定委員會委員,國際壓力容器學會理事,國際壓力容器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技術委員會主席,亞大地區壓力容器學會理事、國際壓力容器與管道學報(英國)編委,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壓力容器管道技術委員會成員。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5] 

戴樹和主要成就

戴樹和教授是我國化工設備可靠性工程學重要開拓者之一、國際知名的化工機械專家。長期致力於我國化工機械研究和教育事業,60餘年從未間斷。作為南京工業大學化工機械系創建人之一,為學科建立、師資隊伍培養和實驗室籌建等傾注了心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3] 
生前,戴樹和長期從事化工機械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化工設備可靠性及斷裂力學裂紋尖端無位錯區的研究中,提出了形成無位錯區的臨界條件及影響無位錯區範圍大小的因素。著有《可靠性工程及其在化工生產裝置中的應用》,合編有《硅酸鹽工業設備》。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戴樹和一直從事化工機械結構與強度的教學與科研,參加中國化工機械學科創建。
20世紀60年代,參加小化肥項目建設,解決關鍵設備改造技術。
20世紀70年代,大化肥引進項目,關鍵設備事故質量檢驗與診斷。
20世紀80年代,率先在中國開展化工設備壽命預測,延壽與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帶領申請並獲得化工機械博士點,創立可靠性工程學科。
20世紀90年代,提出化工設備事故預測技術。
21世紀,開拓前沿學科《風險工程學》。 [5] 
戴樹和首創化工設備事故預測技術,可預測事故是否會發生,事故發生的危害嚴重程度,失效概率、剩餘壽命等。理論上提出模糊綜合評判和非精確推理的方法,應用於工程實際,獲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戴樹和個人榮譽

1978年,被授予“全國化工戰線學鐵人標兵”稱號;
1985年,被授予“全國化學工業勞動模範”;
1992年,被授予“全國突出貢獻失效分析與管理專家”;
1993年,被授予“教書育人研究生教師”稱號。
1995年,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3等獎。
1998年,獲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科技進步獎。
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
2010年6月,被中國工程院遴選為“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 [5] 

戴樹和社會評價

戴樹和同志是在歷史風雨中成長起來的傑出的愛國民主人士,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新中國成立前,他參加了重慶“一二·五”反英美大遊行和南京“五·二○”聯合遊行,維護國家主權,反抗國民黨暴政,體現了一名愛國知識青年在解放戰爭時期應有的覺悟和作為。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投身統一戰線、人民政協和多黨合作事業。在擔任民盟省委和省政協領導職務期間,他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認真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發展、壯大我省愛國統一戰線、人民政協和多黨合作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的《搶救中年知識分子》的提案在會上引起熱議並受到鄧小平同志的重視,與他人聯名提出的《關於改進政協提案處理工作,促使其進一步規範化、科學化的建議案》被評為全國政協優秀提案。他還積極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發展核電事業,得到有關領導的重視。1998年他在離開領導崗位後,依然熱切關心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名譽主席費孝通生前評價他“勇於開拓,永不知倦”,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中科院院士錢偉長生前讚譽他“無愧諍友使命,為祖國贏得榮譽”。(新華日報)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