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松恩

鎖定
戴松恩(1907年1月6日—1987年7月31日),江蘇常熟人,遺傳育種學家,細胞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副院長。 [1]  [3] 
戴松恩1931年從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獲得農學學士學位;1936年獲得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1937年3月任南京中央農業實驗所全國稻麥改進所技正;1938年2月任職於中央農業實驗所貴陽工作站;1942年4月任湖北恩施農業改進所所長;1947年2月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場長;1949年5月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7年3月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副所長;1960年12月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1980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1987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3] 
戴松恩早期從事小麥育種、細胞遺傳和抗赤黴病研究,後轉入煙草、油菜育種的基礎研究。 [6] 
中文名
戴松恩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常熟
出生日期
1907年1月6日
逝世日期
1987年7月31日
畢業院校
康奈爾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戴松恩人物生平

青年戴松恩 青年戴松恩
1907年1月6日,戴松恩出生於江蘇常熟。
1913年—1917年,就讀於東唐市初級小學。
1917年9月,升入東唐市高等小學。
1920年6月—1924年,就讀於蘇州晏成中學。
1924年7月,任蘇州教會所“新民社”交際幹事。
1925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業專修科。
1926年,從金陵大學農業專修科畢業;同年,任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教授助理。
1928年,進入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學習。
1931年6月,從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獲得農學學士學位;7月,任金陵大學農學院助教。
1934年1月,進入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攻讀作物育種和細胞遺傳學。
1936年,獲得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
1936年—1937年,到美國21個產谷州的農學院和農事試驗場參觀訪問。
早年在美國留學期間 早年在美國留學期間
1937年3月,任南京中央農業實驗所全國稻麥改進所技正。
1937年8月,被派往江蘇北部推動小麥增產工作。
1938年2月,任職於中央農業實驗所貴陽工作站。
1941年10月,任四川金堂銘賢農工專科學校教授、墾殖系主任。
1942年4月,任湖北恩施農業改進所所長。
1944年6月,任重慶北碚中央農業實驗所任技正、麥作雜糧系主任。
1947年2月,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場長。
1949年5月,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955年6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7年3月,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副所長;11月,赴蘇聯進行考察訪問。
1960年12月,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
1980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
1987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3] 

戴松恩主要成就

戴松恩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7年,戴松恩(左一)與蘇聯專家合影 1957年,戴松恩(左一)與蘇聯專家合影
戴松恩參與了選育金大2905、金大26等中國第一批小麥優良品種的研究;明確了中俄美6個小麥品種雜交後代10多個性狀的遺傳規律及其連鎖遺傳關係;指出了在嚴格接種條件下,中國小麥品種對赤黴病抗性有明顯差異的論斷,肯定了選育抗赤黴病小麥品種的可能性;提出了利用美國玉米雙雜交種並不能增產,必須利用它的自交系和中國材料合理組配才能得到適於中國的高產雜交玉米的學術觀點;選育出了適合貴陽地區種植的煙草優良品種;探明瞭中國油菜育種的途徑和方法。1978年以後主持開展了中國小麥非整倍體的研究工作。 [6] 
  • 主要論著
截至1987年7月,戴松恩編著的代表論著有《中俄美小麥品種雜交的遺傳研究》《小麥赤黴病抗病性研究》《美國雜交玉米在我國的利用問題》《中國油菜自交影響研究》《關於發展我國農業和畜牧業問題》《關於農學和園藝等方面的訪蘇傳達報告》《關於新疆農業增產措施的幾點意見》《試論我國作物育種研究工作的發展問題》《種子的科學》等。 [10]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6年4月
中國十二年科學技術遠景發展規劃(1956-1967)會議 [3] 
北京
1964年
北京科學討論會 [12] 
北京
1980年3月
全國小麥非整倍體研究第一次座談會 [3] 
北京

戴松恩人才培養

  • 院所建設
戴松恩(左一)和陸平在中國農科院網室 戴松恩(左一)和陸平在中國農科院網室
“文化大革命”後,科研人才匱乏,戴松恩倡導並創辦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為中國農業科研培養了一批具有英語交流和科研能力的人才。 [3] 
  • 培養成果
戴松恩為中國農業科學研究培養了一批人才 [3]  ,如植物種質資源學家劉旭院士等都是他的學生。 [11] 

戴松恩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31年
“金鑰匙獎”榮譽證書 [2]  [6] 
金陵大學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國務院
1983年
從事農業科研50周年表彰獎 [3] 
1985年
從事科學工作50年榮譽獎 [3] 
中國科學院

戴松恩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1年
北京市第三屆各界人民會議代表 [3] 
1951年—1961年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3] 
1954年
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3] 
1957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術委員會委員 [3] 
1957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學組副組長 [3] 
1960年
北京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3]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 [3] 

作物學報》主編 [3] 

中國民主同盟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9] 

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9] 

中國作物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 [10] 

戴松恩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1956年,戴松恩(前排右一)全家合影 1956年,戴松恩(前排右一)全家合影
戴松恩出生於江蘇常熟一個貧苦的家庭。戴松恩家中沒有田地,其父親在當地鎮上米行做推銷員,收入微薄,不足以供養全家人生活。年幼的戴松恩需陪着母親去集市上擺攤掙錢養家。戴松恩的父親常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於1917年冬離世。父親的去世,對一家人的生活無異於雪上加霜。戴松恩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全靠母親擺攤來維持。生活雖艱辛,但戴松恩並未放棄學業,而是更加刻苦學習,將來好擔起家庭的重擔。戴松恩幼年曾目睹百姓患病難以得到救治的慘狀,又經歷父親因病早逝帶來的苦痛,使他萌發了學醫濟世的想法。為了以後能學醫,戴松恩進入中學後選讀了理科。 [3] 

戴松恩人物評價

1980年,戴松恩在試驗田進行小麥雜交研究 1980年,戴松恩在試驗田進行小麥雜交研究
“戴松恩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為人正直誠懇,謙虛謹慎,襟懷坦蕩,光明磊落,為中國農業科學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農業科學鞠躬盡瘁、鋭意進取,是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學習的榜樣。”(《中國科學報》評) [3] 
“戴松恩將畢生的精力與智慧奉獻給中國的農業科研事業,秉承勤奮嚴謹的學風,為中國遺傳育種研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中國農業科學院人事局評) [6] 
“戴松恩堅持實踐出真知、實事求是、刻苦勤奮、堅持不懈,為中國農業科學事業的發展傾注畢生心血。”科學網評) [7] 
“他(戴松恩)畢生從事農業科研事業,為中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作出了傑出貢獻。”(《濟源日報》評) [8] 
“戴松恩,一個靠勤奮獲得成功的農業科學家,他對科學事業目光敏鋭,執着求索,在遺傳育種及細胞遺傳學研究和農業科學事業的發展上獻出了畢生精力,為致力於科學事業的人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今日科苑》評) [13] 
“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把中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這就是戴松恩的最高境界。”中國農業科學院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