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景瑞

鎖定
戴景瑞,1934年9月1日出生於遼寧海城,玉米遺傳育種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1955年戴景瑞考入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63年從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科研助理、講師、副教授、教授;1987年至1994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副主任、主任;1995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1998年擔任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 [2]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 
戴景瑞多年來一直從事玉米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應用研究 [3]  。堅持玉米種質創新,育成多個玉米自交系,親自育成玉米雜交種十餘個;在世界上首次用細胞工程技術闡明C型不育性與專化感病性的關係,解決了C型不育系對C小種敏感的難題;育成中國第一代轉基因抗蟲玉米新品種;提出玉米雜種優勢與基因沉默有關,並克隆了相關cDNA片段;構建了中國第一張玉米分子標記連鎖圖 [3] 
戴景瑞四十年如一日地奮鬥在遺傳學和作物遺傳育種的教學與研究第一線。他先後主持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高技術項目以及農業部、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北京市下達的多項科研任務。20世紀60年代,他首先實現中國玉米雙交種三系配套用於玉米種子生產。70年代,他育成"農大54號"。此後,他相繼育成"P138"、"綜31"等優良自交系和"農大60"等高產、優質、多抗玉米雜交種19個,在全國20多個省市推廣6000多萬畝,增收玉米30多億千克。 [17] 
中文名
戴景瑞
別    名
Jing-rui Da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
出生日期
1934年09月01日
畢業院校
北京農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佈局》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 
性    別
研究方向
玉米育種、玉米基因工程、玉米功能基因組研究 [19] 
任職單位
中國農業大學 [19] 

戴景瑞人物經歷

戴景瑞
戴景瑞(10張)
1934年9月1日,戴景瑞出生於遼寧省遼寧省鞍山市海城縣藍旗堡村。他4歲隨父遷居海城鎮,5歲開始認字,8歲上小學,小學三年級時就讀完《水滸》全傳。由於家庭經濟生活極不穩定,他時讀時輟,勉強讀完高小。
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父親有了穩定的工作,戴景瑞才有條件繼續學業。
1949年春,戴景瑞考入營口市聯中,並申請到甲等助學金,住校學習,入學不久,他就成為營口市的第一批少年兒童隊員,第二年由兒童隊直接推薦為青年團員。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戴景瑞想要報名參軍抗美援朝,終因年紀小而未能如願。
戴景瑞 演講 報告
戴景瑞 演講 報告(5張)
1951年,戴景瑞進入海城縣三中學習。初中畢業時,他又響應組織號召報名參加軍校。由於當時他在班上年齡最小,學習成績又最好,組織上還是將他保送上了海城高中。
1952年,戴景瑞剛滿18週歲時,向組織提出了入黨的申請,後因病休學一年而未果。
1955年,高中畢業時,戴景瑞是海城高中400名畢業生會考的第一名,在父親的支持下,以第一志願考取了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
1957年,北京農業大學率先開出了摩爾根遺傳學課,主講人是鮑文奎教授,由李競雄、洪用林兩位教授做輔導,戴景瑞自始至終全神貫注,最後考試得了5分 [4] 
1959年12月,戴景瑞從北京農業大學本科畢業時,他第一志願是“服從祖國的分配”,最終被安置在研究生的行列。
1960年2月,戴景瑞跟隨李競雄教授,在北京農業大學就讀研究生。
1963年9月,戴景瑞從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李競雄的科研助理,之後還擔任了講師(1978年—1985年)、副教授(1985年—1989年)、教授(1989年晉升)。
1987年1月,戴景瑞擔任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副主任、主任(至1994年9月)。
1995年1月,戴景瑞擔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1998年1月,戴景瑞擔任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
2001年,戴景瑞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農業學部 [3] 
戴景瑞 戴景瑞
2012年8月2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到鶴壁市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田考察。 [15] 

戴景瑞主要成就

戴景瑞期刊論文

近期發表的論文:
劉巖,王國英,劉俊君,彭學賢,謝友菊,戴景瑞,郭世偉,張福鎖1998大腸桿菌gutD基因轉入玉米及耐鹽轉基因植物的獲得 中國科學(C輯) 28(6):542-547
周逢勇,戴景瑞,王國英,謝友菊,崔洪志,郭三堆 1998玉米自交系P9-10遺傳轉化體系的構建 科學通報 43(23):2517-2520
張宏,戴景瑞 1998 玉米原生質體培養及可育植株的再生 作物學報 24(4):497-502
戴景瑞 1998 我國玉米生產發展的前景及對策 作物雜誌 5:6-11
吳敏生,戴景瑞 1998 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AFLP)—一種新的分子標記技術 植物學通報15(4):68-74
戴景瑞 1998 發展玉米育種科學迎接21世紀的挑戰 作物雜誌6:1-4
吳敏生,戴景瑞,王守才 1998玉米優良自交系優勢羣劃分的初步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3(5):97-100
曹永國,戴景瑞 1998玉米F2羣體中偏分離RFLP標記在染色體上的分佈及原因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3(增刊):1-5
吳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指紋圖譜技術在品種鑑定和純度分析上的應用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6(1):51-56
王志民,戴景瑞 1998 植物RFLP連鎖圖譜構建 生命科學研究進展 1:141-145
LIU Y, WANG GY,LIU J J,PENG XX, XIE Y J ,DAI J R,GUO SW 1999 Transfer of E.Coli gutD gene into maize and regeneration of salt tolerant transgenic plants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42(1):90-95
Zhou FY, WANG GY, XIE YJ, CUI HZ, GUO SD, Dai JR 1999 Establishment of a Genetic-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Maize Inbre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7):624-627
曹永國,王國英,王守才,魏豔玲,盧江,謝友菊,戴景瑞 1999玉米RFLP遺傳圖譜的構建及矮生基因定位 科學通報 44(20):2178-2181
吳敏生,戴景瑞,王守才 1999 RAPD分子標記與玉米雜種產量優勢預測的研究 遺傳學報 26(5):578-584
王守才,王國英,丁羣星,張宏,謝友菊,戴景瑞 1999轉基因在玉米中的遺傳分離與整合特性研究遺傳學報 26(3):254-261
吳敏生,戴景瑞,王守才 1999 RAPD玉米品種鑑定和純度分析中的應用 作物學報 25(4):489-493
吳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1999差異顯示技術(DD-PCR)及其應用植物生理學通訊 35(4):307-312
吳敏生,戴景瑞 1999灰色系統理論在玉米育種上的綜合應用華北農學報 14(2):30-35
張建福,戴景瑞 1999基因工程固氮菌肥對玉米生產發育的影響初探上海農業學報 15(1):79-82
向道權,戴景瑞 1999 玉米產量QTL和雜種優勢遺傳基礎研究進展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15(1):79-82
吳敏生,戴景瑞 1999植物雜種優勢研究新進展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59-62
劉大文,戴景瑞,謝友菊,王守才 1999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復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與鑑定 種子1:34-35
GAO ZH, XUE YB, DAI J R 2000 The pathogenic site of the C-toxin derived-from Bipolaris maydis race C in maize(Zea may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5(19);1787-1791
高志環,薛勇彪,戴景瑞 2000玉米小斑病菌C小種毒素的致病作用位點科學通報 45(6);622-626
吳敏生,戴景瑞 2000 AFLP標記與玉米雜種產量、產量雜種優勢的預測植物學報 42(6):600-604
劉大文,王守才,謝友菊,戴景瑞 2000轉Zm13-Barnase基因玉米的獲得及其花粉育性研究 植物學報42(6):611-615
吳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2000 AFLP分子標記在玉米優良自交系優勢羣劃分中的應用作物學報 26(1):9-13
劉大文,謝友菊,王守才,戴景瑞 2000 擬南芥菜菜花葯絨氈層啓動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作物學報 26(4):406-410
陳彥惠,王利明,戴景瑞 2000中國温帶玉米種質與熱帶、 亞熱帶種質雜優組合模式研究 作物學報 26(5):557-564
吳敏生,戴景瑞,謝友菊 2000 一個與玉米基因沉默表達有親友的cDNA片段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植物生理學報
戴景瑞 2000玉米抗病相關候選基因DNA片段克隆中國農業科學(增刊) 33(1):141-146
吳敏生,戴景瑞 2000中國17個優良玉米自交系的分子標記雜合性及其與雜交種性狀的關係研究 西北植物學報 20(5)691-700
王守才,王國英,戴景瑞 2000玉米轉基因遺傳問題的討論 生物工程進展 20(4):64-66
陳彥惠,王利明,戴景瑞 2000 熱帶、亞熱帶自交系與中國温帶玉米種質雜交種的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5(1);50-57
GAO ZH, XUE YB, DAI J R 2001 CDNA-AFLPanalysis reveals that maize resistance to Bipolaris maydis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multiple defence nelated gen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6(17):1454-1458
向道權,曹海河,曹永國,楊俊品,黃烈健,王守才,戴景瑞 2001玉米SSR遺傳圖譜的構建及產量性狀基因定位 遺傳學報 28(8):778-784
吳敏生,高志環,戴景瑞 2001利用cDNA—AFLP技術研究玉米基因的差異表達 作物學報 27(3):339-342
楊會,王國英,戴景瑞 2001玉米優良自交系綜3、綜31的轉化研究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9(4):334-337
向道權,黃烈健,曹永國,戴景瑞 2001玉米產量性狀主基因-多基因遺傳效應的初步研究 華北農學報 16(3):1-5
田增元,戴景瑞 2002 利用cDNA-AFLP技術分析玉米灌漿期功能葉基因差異表達與雜種優勢科學通報 47(18):1412-1416
黃烈健,向道權,楊俊品,戴景瑞 2002 玉米RFLP連鎖圖譜構建及大斑病QTL定位 遺傳學報 29(12):1100-1104
趙君,王國英,胡劍,張曉紅,戴景瑞 2002玉米彎孢菌葉斑病抗性的ADAA遺傳模型的分析作物學報 28(1):127-130
曹永國,向道權,黃烈健,王守才,吳敏生,戴景瑞 2002 SSR分子標記與玉米雜種優勢關係的研究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10(2):120-123
田曾元,戴景瑞 2003玉米雜種與親本穗分化期功能葉基因差異表達與雜種優勢 遺傳學報 30(2):154-162
劉章雄,王守才,戴景瑞,黃烈健,曹海河 2003玉米P_(25)自交系抗鏽病基因的遺傳分析及SSR分子標記定位 遺傳學報 30(8):706-7102003
戴景瑞,趙克明,蘇勝寶 2003優良玉米雜交種農大3138的選育與推廣 山西農業科學 31(2):19-22
Song, XF, T.M. Song, J.R. Dai, T. Rocheford, J.S. Li 2004 QTL mapping of kernel oil concentration with high-oil maize by SSR markers Maydica 49:41-48
白琪林, 陳紹江, 董曉玲, 孟慶祥, 嚴衍祿, 戴景瑞 2004 近紅外漫反射光譜法測定玉米秸稈NDF與ADF含量,光譜與光譜分析 24 (11):1345 [13] 

戴景瑞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60年代初,戴景瑞在中國國內率先實現玉米雙交種三系配套並應用於生產;70年代育成高配合力自交系綜3和綜31,繼而用這兩個系育成農大60、農大65、農大3138等優良雜交種,累計推廣面積1.6億畝以上;利用體細胞突變體篩選技術育成了抗小班病C小種的玉米雄性不育系,大面積應用於生產,並闡明瞭雄性不育性與感病性之間的關係;組織合作研究,在中國國內率先建立了玉米轉基因的技術體系,育成中國第一代轉基因抗蟲玉米;製成中國第一張玉米分子標記連鎖圖,並在分子水平上劃分了中國部分玉米自交系的雜種優勢羣,探索了玉米雜種優勢的分子基礎;組建了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並發展成為居國際前列的學術團隊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12月,戴景瑞在中國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70餘篇,參與主編和編著《遺傳學》、《植物遺傳育種學》等專、編著4部 [5]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8.11
《農業結構調整與區域佈局》
戴景瑞,胡躍高主編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全國作物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8.4 北京》
王連錚,戴景瑞主編
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 承擔項目
截至2010年12月,戴景瑞先後主持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高技術項目以及農業部、教委和北京等下達的多項科研任務 [6] 
課題項目包括:
主持工程院諮詢項目第3課題“農業協調發展與區域化佈局”
主持農業部“黃淮海優質農產品技術示範推廣”
主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三高”玉米新品種農大95和農大62的示範與推廣
參與973項目“農作物雜種優勢及其利用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參與863課題“農作物雜種優勢及其利用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4]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9年
出口罐頭用優質甜玉米新品種--甜單一號
省部級一等獎
1996年
高產多抗優質玉米單交種農大60的選育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
玉米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及可育轉基因玉米植株的獲得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
高產、優質、多抗玉米雜交種農大60的選育和推廣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年
高產、優質、多抗玉米雜交種農大60的選育與推廣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年
高產優質雜交種農大108的選育研究
省部級 一等獎
2001年
優良玉米自交系綜3和綜31的選育與利用
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
優良玉米自交系綜3與綜31的選育與利用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年
玉米單交種農大3138的選育與利用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戴景瑞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戴景瑞在擔任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主任期間,開展教學改革,狠抓學科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科研成果的轉化,並將自己科研成果創造的經濟效益注入農學系的建設和發展,增強了教職員工的凝聚力,形成了學科發展的良性循環,使農學系發展成為擁有2個博士點、一個國家重點學科、一個部重點學科和一個國家級玉米改良中心的作物科學學院 [7] 
  • 指導學生
截至2011年12月,戴景瑞先後培養博士後3名、博士和碩士48名 [5] 

戴景瑞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2年
農大人獎
北京農業大學
1997年
中華農業科教獎
農業部
200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學部) [3] 
中國工程院

北京市優秀教師獎


全國優秀教師獎

戴景瑞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6年01月—
農業部科技委委員
1996年01月至2000年01月
農業部種植業專家顧問組成員
1996年01月—2000年01月
國家農作物育種科技攻關項目顧問
1998年01月—
中國農學會高級會員 [3] 

戴景瑞個人生活

戴景瑞的父親大學肄業,終生任中小學教師,有正義感和愛國心;母親農家出身,心地善良,勤勞節儉 [4] 

戴景瑞人物言論

2010年3月5日,戴景瑞院士説,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增加新技術,提高育種水平,使新的品種增加一些傳統育種技術解決不了的性狀。 [11] 
2010年7月,戴景瑞院士介紹説,雖然出於政治、經濟、貿易和產業發展等綜合因素的考慮,世界各國對轉基因產品的態度不一致,但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大力開展轉基因技術研究,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的發展路線並納入國家戰略,對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的投入和爭奪一刻也不曾放鬆。 [9] 
2012年8月28日上午,戴景瑞院士説:“鶴壁市農科院我已經來過多次了,感覺這裏一年比一年好,管理水平非常高,在全國都是一流的。近年來,鶴壁市農科院的玉米育種工作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培育的玉米新品種不斷湧現。浚單20是一個非常好的品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廣面積已經非常廣了,為我國玉米生產做出了很大貢獻。現在,鶴壁市農科院又推出了玉米新品種浚單29,並通過了國家審定,其抗病性、抗倒伏性比浚單20又有所增強,非常好,大家看了都非常高興。希望鶴壁市農科院再接再厲,為我國玉米生產做出更大的貢獻。” [16] 
2013年5月,戴景瑞院士説,我本人前半生基本上是搞常規的、傳統的育種,最近20年,既搞傳統的、常規育種,又參加現代生物技術研發和應用。我體會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在原有的傳統技術基礎之上增加一種新的技術,可以提高育種的水平,可以使新的品種增加一些傳統育種解決不了的性狀。 [10] 
2013年7月,戴景瑞院士指出,人體出現腫瘤的原因很多,簡單的將轉基因大豆與癌症聯繫在一起“是非常不科學”,是“缺乏理性思維的表現”。 [20] 
2016年4月28日,中國農業大學戴景瑞院士表示,目前,轉基因技術並未完成歷史使命,產業化應用和國外尚有差距,需要在“十三五”“十四五”進行系統佈局。 [12] 
就“科學家和家人吃不吃轉基因”,2017年2月4日,戴景瑞向記者表示:“我想天天吃我們國家種植的轉基因玉米,然而吃不到,想吃只能到國外去吃,我的兒子在美國生活了10多年,他每天早晨吃的炸玉米片,就是轉基因玉米,他已經吃了10多年了。 [18] 

戴景瑞人物評價

戴景瑞數十年如一日戰鬥在遺傳學和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和教學的第一線。他作為中國玉米育種學科的帶頭人,嚴謹治學,教書育人,在轉基因技術、玉米分子標記連鎖的構建、雜種優勢羣的劃分以及雜種優勢機理研究方面均走在國內國內前列,將中國的玉米遺傳育種學科從羣體水平提高到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8] (中國農業大學校友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