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平萬

鎖定
戴平萬(1903-1945),原名均,筆名戴萬葉、莊錯等。廣東潮安人。1926年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到上海從事文學創作。1927年參加海陸豐農民運動,失敗後又到上海。1928年參加太陽社。並組織我們社,創辦曉山書店,出版《我們月刊》。同年參加發起中國著作者協會。1930年參加籌組左聯。《海風週報》、《新流月報》、《拓荒者》的重要撰稿人。1933年到東北從事抗日工作。1937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並是文委成員之一,組織文藝通訊員運動。任《新中國文藝叢刊》、《文藝新聞》、《毎日譯報》編輯。1940年到蘇北根據地。1945年病逝。著有《出路》《都市之夜》等。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戴平萬
別    名
戴均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畢業院校
潮州中學
職    業
作家,革命家
主要成就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領導人之一
出生地
廣東潮安縣
代表作品
《出路》,《都市之夜》,《陸阿六》
性    別
愛    好
讀書
曾祖父
戴介圃(維祺)
中篇小説
《前夜》和《荔清》

戴平萬人物生平

戴平萬原名戴均,小名至嶽。1903年誕生於廣東潮安縣歸湖鄉溪口村。戴均是他在小學和中學唸書時的學名,上大學時,才改名戴平萬。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他還用戴平葉、莊錯、嶽昭、君博等筆名發表文學作品和論文。戴平萬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曾祖父戴介圃是清朝舉人。祖父戴漉中是潮州有名的“三布衣”之一,著有《歸來堂詩稿》。父親戴仙儔,是清朝末科秀才,一生從事教育事業,母親莊蔘湯,是一位性情温和、有涵養的家庭婦女。戴平萬8歲進私塾唸書,3年後,到縣城進學堂,住在潮州嶽伯亭總兵巷內“雙柑書屋”,就學於城南小學。1918年,在城南小學畢業,同年考進廣東省立潮州中學。中學學習期間,戴平萬不但酷愛文學,喜歡寫詩、填詞,對民族音樂也有濃厚興趣,每年暑假都到潮州鐵巷跟老師學習古箏和揚琴。戴平萬在潮州中學學習的後期,正值“五四”運動的浪潮席捲全國。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他如飢似渴地閲讀進步書刊,參加愛國宣傳運動,接受新思想的洗禮。 [11] 
“左聯”時期 的戴平萬 “左聯”時期 的戴平萬
1922年夏天,戴平萬在潮州中學畢業。同年,和洪靈菲一起考進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西語系(中山大學前身)。進大學以後,他醉心於文學研究,研讀了中外的許多文學名著,他注意閲讀反映現實生活的新作品。郁達夫的處女作《沉淪》,曾經深深地觸動了他的思想。經過了“五四”運動,他對舊中國的黑暗現實已經初步有所認識,但是卻又未找到自己的出路。他的精神世界也和《沉淪》的主人翁那樣,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和感傷苦悶的精神交織在一起,他渴望着衝出舊中國的精神牢籠。這時,怡好許美勳同志在《大嶺東報》上倡儀組織潮汕地區的新文學團體,他和洪靈菲馬上寫信表示贊同和支持。不久,便組織了“火焰社”,還在《大嶺東報》上創辦了《火焰週刊》,戴平萬和洪靈菲經常在這個刊物上發表作品和文章。1924年,戴平萬和洪靈菲在共產黨員許甦魂同志的啓發和教育下,開始參加革命學生運動,並且在高師內部組織“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潮州同學會”,出版同學會年刊,宣傳民主思想。還發起和組織了“潮州旅穗學生革命同志會”,團結在穗的潮州籍學生,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先參加國民黨左派組織,隨即又參加中國共產黨。 [2] 
1926年夏天,戴平萬在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由海外部派往暹羅開展工作。戴平萬在暹羅期間,經常被特務跟蹤盯梢,過着流亡的生活。此時,恰好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而被迫流亡到新加坡等地的洪靈菲同志,也由新加坡流亡到暹羅,他們便相約一起乘船經新加坡回上海。戴平萬的短篇小説《在旅館中》、《流氓館》就是取材於這次的旅途生活。 [5] 
潮安歸湖溪口村戴平萬故居 潮安歸湖溪口村戴平萬故居
1927年冬,戴平萬、洪靈菲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蔣光慈、錢杏邨、孟超等。1928年1月,由蔣光慈、錢杏邨、孟超等發起,在上海成立“太陽社”,出版《太陽月刊》,創辦春野書店,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這時杜國庠也從香港逃難到上海,他們一起參加“太陽社”,都是“太陽社”的主要成員。同年5月,杜國庠、洪靈菲、戴平萬等成立“我們社”,創辦曉山書店,出版《我們月刊》。 [6]  左聯成立之前,戴平萬的作品在文壇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192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籌備成立“左聯”。戴平萬是“左聯”籌備小組的成員之一。1930年3月2日,戴平萬出席了在中華藝大召開的左聯成立大會。左聯成立後,原由蔣光慈主編的《拓荒者》轉為“左聯”的機關刊物,戴平萬是主要撰稿人之一。 [8] 
1937年7月,上海文藝界在原來全國救國會的基礎上,組成“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簡稱“文救”),一些左翼作家分別參加“文救”各個部門的實際工作。戴平萬當時被派在組織部工作。11月12日,上海失守,原在上海蔘加救亡運動的文藝工作者,有的撤退到內地,有的去了抗日根據地,一部分則繼續留在受日寇包圍的租界“孤島”堅持鬥爭。戴平萬是留在“孤島”堅持鬥爭的文藝戰士之一。在“孤島”時期,戴平萬還負責《新中國文藝叢刊》的編輯工作。這是一份地下黨辦的,由讀書生活出版社負責出版和發行刊的編號,以書籍的形式發行。 [9] 
1940年11月,組織派戴平萬到蘇北根據地去。他先到蘇北鹽城新四軍軍部報到,由中共中央華中局派往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任文學系教授。1941年5月,華中局調戴平萬到蘇中區黨委宣傳部工作,負責主編《抗敵報》。 [10]  1943年,由於工作需要,華中局調戴平萬至蘇中區黨校任副校長兼教務主任,並講授《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理論課程。1945年春天的一個清晨,戴平萬在黨校所在地的興化縣鶴兒灣村上的水塘裏不幸溺亡。 [4] 

戴平萬歷史評價

在現有研究中,很多學者認為戴平萬是“左聯”時期一位有過一定影響的廣東籍作家。“左聯”成立之前,他是“太陽社”的主要成員,和蔣光慈、錢杏邨(阿英)、杜國庠、洪靈菲等一起出版《太陽月刊》,創辦《我們月刊》,並在黨的領導下,參加有關“左聯”的籌備工作。“左聯”成立以後,他積極投身於左翼文藝活動,是“左聯”機關刊物《拓荒者》的撰稿人之一。1928年至1930年,他先後在《太陽月刊》、《我們月刊》、《新流月刊》、《拓荒者》、《海風週報》上發表了二十多篇小説和譯作,還撰寫介紹外國革命作家的論文,出版了短篇小説集《前夜》和《荔清》,被當時的評論界譽為新興文學的花蕊。 [7]  有文史學者在《潮州日報》刊文指出:他的小説《陸阿六》,還作為左聯時的優秀作品譯成日文介紹到日本去。1930年以後,他主要從事其它革命活動,創作較少,但也出版有譯作《求真者》(辛克來著),理論著作《俄羅斯的文學》,並寫了不少散文和隨筆。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留在上海“孤島”堅持鬥爭,是“孤島”文學界的領導人之一,出版有短篇小説集《苦菜》,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3] 
參考資料
  • 1.    馬學新等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辭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第706頁
  • 2.    饒芃子、黃仲文著.《戴平萬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3頁
  • 3.    《戴平萬:文韜武略的“左聯”重要領導人》,《潮州日報》,2019年8月14日,第2版。
  • 4.    政協潮州市委員會文史資編輯組編.《潮州文史資料》第12輯.潮州:內部出版,1994年:第125頁
  • 5.    《“左聯”潮州“雙子星”——戴平萬、洪靈菲》,《潮州日報》,2022年9月7 日,第2版。
  • 6.    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等.《潮州紅色文化名人》.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19:第92頁
  • 7.    許再佳、黃景忠著.《“左聯”潮汕作家羣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20年:第109頁
  • 8.    陳振鴻、李森華編.《百年潮人在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15年:第4頁
  • 9.    饒芃子,黃仲文:《戴平萬的生平和創作》,《學術研究》1983年第2期,第122-127頁。
  • 10.    饒芃子、黃仲文:《戴平萬傳略》,《新文學史料》1984年第2期,第198頁。
  • 11.    黃樹雄.《潮人舊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6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