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安邦

鎖定
戴安邦(1901年4月30日—1999年4月17日),出生於江蘇丹徒,無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 
戴安邦於1924年從金陵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19]  ;1928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學習,1929年獲得碩士學位,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到金陵大學任化學系擔任副教授;1932年參與和發起成立中國化學會;1933年擔任金陵大學教授;1934年擔任金陵大學理學院化學研究所主任,同年創辦中國化學會《化學》雜誌;1938年擔任金陵大學化學系系主任;1952年至1985年擔任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1963年兼任南京大學絡合物化學研究室主任;1978年兼任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所長 [2]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創辦《無機化學學報》並任主編。1999年4月17日逝世,享年99歲 [6] 
戴安邦長期從事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戴安邦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丹徒縣辛豐鎮
出生日期
1901年4月30日
逝世日期
1999年4月17日
畢業院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戴安邦人物生平

戴安邦
戴安邦(3張)
1901年4月30日,戴安邦出生於江蘇省丹徒縣辛豐鎮 [6] 
191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
1921年,兼任南京成美中學物理和化學教師。
192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獲得理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金陵大學化學系助教。
1928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學習。
1929年,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31年,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回到金陵大學任化學系擔任副教授。
1932年,參與和發起成立中國化學會,並在解放後曾任常務理事、理事和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等職。
1933年,擔任金陵大學教授。
1934年,擔任金陵大學理學院化學研究所主任;同年,創辦中國化學會《化學》雜誌,擔任總編輯兼總經理。
1938年,隨校西遷四川成都,擔任金陵大學化學系系主任。
1947年—1948年,赴美國伊利諾大學化學系任訪問學者。
1952年,由於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戴安邦擔任南京大學教授,同時擔任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至1985年) [10] 
1978年,兼任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所長。
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創辦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學報》,並擔任主編。
1999年4月17日,逝世,享年99歲 [1] 

戴安邦主要成就

戴安邦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戴安邦對硅、鉻、鎢、鉬、鈾、釷、鋁、鐵等元素的多核配合物化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中“硅酸聚合作用理論”的研究成果,澄清了百年來多種片面和自相矛盾的有關報道,是該領域第一個定量理論。論證了合成氨催化劑活化氮的活性中心是鐵原子簇,提出了七鐵原子簇活性中心結構模型 [9] 
  • 學術論著
戴安邦. 無機化學的復興和發展[J]. 大學化學, 1988(01):1-5.
戴安邦. 基礎化學教學的啓發式八則[J]. 化學通報, 1985, 000(009):51-56.
戴安邦. 再談關於配位化學的幾個名詞[J]. 化學通報, 1985(10):59.
戴安邦. 無機化學的瞻望[J]. 化學通報, 1982, 000(008):000001-2.
戴安邦, 陳榮三, 柳海澄,等. 硅酸及其鹽的研究——ⅩⅢ.單硅酸膠凝作用中的離解常數[J]. 化學學報, 1982(08):97-99.
戴安邦. 關於無機化學的教學[J]. 化學教育, 1980, 1(004):1-6.
戴安邦. 無機化學的進展[J]. 自然雜誌, 1979(2):39-43.
戴安邦. 酸鹼的軟硬度的勢標度及其相親強度和絡合物的穩定度[J]. 化學通報, 1978(01):27-33.
戴安邦. Potential Scale of Softness Hardness of Acid and Bases, and Prefereac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Addition Compounds[J]. 化學通報, 1978, 000(001):26-31,25.
戴安邦, 陳榮三. 硅酸及其鹽的研究 Ⅴ.氟離子和硅酸的聚合作用[J]. 化學學報, 1963(06):14-19.
戴安邦. 新生態——普通化學教學中一個教材的科學性問題[J]. 化學通報, 1957(03):3-6.
戴安邦, 江龍. 硅酸及其鹽的研究Ⅰ.硅酸聚合的速度和機制[J]. 化學學報, 1957(02):14-22.
戴安邦, 夏樹勳, 戴慶平. STUDIES ON ISOPOLYACIDS AND HETEROPOLYACIDS SALT CRYOSCOPIC DETERMIN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PARAMOLYBDATE ION[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66, 11(11):504-504.
戴安邦, 夏樹勳, 戴慶平. 同多酸和雜多酸的研究——鹽冰點法測定聚鉬酸根離子的形成[J]. 科學通報, 1966(12):541-543.
戴安邦. 聚沉法測定釷和雙氧鈾離子的電荷[J]. 原子能科學技術, 1962, 4(007):516-516. [8] 
  • 學術交流
1973年,在全國固氮會議上,戴安邦從實驗和理論上指出當時國際上流行的“鐵催化劑為電子授受體(EDA)”的不正確的概念,提出α-鐵原子組成的中心起主要作用的看法。
1989年12月,經戴安邦的倡議和指導,全國第一屆配位化學會議在南京大學召開 [8]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7年
d軌道和f軌道的核磁共振化學位移理論方面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9] 

戴安邦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1983年,戴安邦在全國無機化學教學討論會上,針對中國國內高等學校化學教學的缺點發表“基礎化學教學啓發式八則”一文,認為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法應予廢止,因為這種方式不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必須採用啓發式。至於如何進行啓發教學。他歸納為:“引導學生有學習要求,誘導和啓發學生始終專心,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使教學符合認識規律舉一反三,學思結合,重視實驗教學,重視教學的思想性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八條。”他以內涵相似的兩句名言説明啓發式的重要性,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和“孬教師給人奉送真理,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這篇論文更深一層的內涵是:如果一名教師認為只要掌握專業知識就可教好一門課,這是不夠正確的,因為教師尚須掌握教學規律,並按此規律進行教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較好的效果,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他堅持教學70餘載,率先提出了“全面化學教育思想” [8] 
戴安邦對啓發式教學和全面的化學教育有精闢的見解並身體力行,影響深遠。他一貫從實際出發選擇研究課題,同時進行實際問題中基礎理論的研究,把解決問題、發展學科和培養人才三者有機結合為一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7] 
  • 授課風格
1921年,戴安邦在南京成美中學踏上講台,他所講各課,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每一堂課,中心是什麼,怎樣讓學生掌握重點,都成竹在胸。授課時,他總是先從事實出發,或表演示教實驗、或講授化學歷史故事、或表列實驗數據,以啓發學生自覺有效地進行學習 [8] 
  • 講授課程
1934年,金陵大學就成立了化學研究所,戴安邦任主任,講授《膠體化學》《高等無機化學》等課程 [8] 
  • 編著教材
1956年,戴安邦接受教育部下達的主持編寫高等學校無機化學教材的任務。作為主編,他和無機化學家尹敬執、嚴志弦和張青蓮四人編寫出中國第一部無機化學統編教材《無機化學教程》,該書於1958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以後多次重印,1964年出第二版,1972年第15次印刷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8] 
  • 學科建設
1963年,戴安邦創建南京大學絡合物化學研究室,兼任主任;並於1978年擴建為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1988年又創建了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開放實驗室 [10] 
1985年,設立“學生實驗優秀獎”,表彰應屆化學系本科畢業生中實驗成績優秀的學生。
1989年,設立“化學實驗教學先進獎”,獎勵化學實驗教學先進的教師和從事化學實驗教學管理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

戴安邦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78年
江蘇省勞動英雄稱號

1980年11月
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

秋加也夫(Чугаев)獎章
蘇聯科學院普通及無機化學研究所

戴安邦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78年12月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化學組組員
1981年6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理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1983年6月—1988年4月
1987年7月
第25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主席

高校理科化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兼無機化學組組長

南京大學校工會主席



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

無機化學學報》主編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 [8] 

戴安邦人物評價

戴安邦是中國配位化學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也是中國著名化學教育家,一直以來對中國化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3]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朱成建評)
戴安邦是中國較早從事膠體化學和配位化學研究的學者之一,也是中國配位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19]  。對中國化學科研工作和化學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20]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評)

戴安邦後世紀念

  • 南京大學高濟宇院士、戴安邦院士助學金
戴安邦學術講壇
戴安邦學術講壇(5張)
2010年2月28日,“南京大學高濟宇院士、戴安邦院士助學金”設立簽約儀式在化學化工學院會議室舉行。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化院79級校友傅和亮和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任利劍分別代表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 [20] 
  • 南京大學戴安邦學術講壇
2015年10月,啓動“南京大學戴安邦學術講壇”,該講壇是由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設立、旨在推進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與活躍在化學相關領域的頂尖學者間交流的學術講座系列 [11-17] 
  • 紀念戴安邦先生逝世20週年座談會
2019年5月17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舉辦第36屆優秀實驗獎頒獎儀式暨紀念戴安邦先生逝世20週年座談會 [3] 
  • 南京大學高濟宇—戴安邦人才發展基金
2020年10月23日,南京大學高濟宇—戴安邦人才發展基金捐贈設立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該人才基金為開放式基金,基金規模為5000萬元人民幣。初始資金來源於黃樂羣、傅和亮、楊民民等校友和企業共同捐贈的3200萬元人民幣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