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季英

鎖定
戴季英(1906年2月28日-1997年11月29日),男,湖北紅安人,1926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又轉為中共黨員。黃麻暴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鄂豫皖根據地鬥爭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開封市委書記,後被開除黨籍。
1984年4月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予以平反,恢復黨籍和省級幹部待遇。
1997年11月29日在鄭州病逝。 [1] 
中文名
戴季英
別    名
戴繼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6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1997年11月29日

戴季英人物生平

1906年2月28日出生於紅安縣北、鄂豫交界的七里坪戴世英村。早年在家鄉黃安鬧革命,1926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又轉為中共黨員。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農民運動開展得不錯的黃安,自然成為國民黨鎮壓的重點。血雨腥風之中,戴季英沒有被嚇倒,而是與鄭位三、戴克敏、吳煥先等一起,在縣北七里坪重新組建了中共黃安縣委,繼續領導農民自衞軍及革命羣眾堅持鬥爭。同年11月13日,著名的黃麻暴動開始,戴季英作為暴動總指揮部成員同時還兼任七里區農民義勇隊總指揮,成為黃麻暴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鄂豫邊根據地開創初期,戴季英代理黃安縣委書記、黃安農民暴動總指揮,主持縣委工作。按照當時省委的要求,黃麻暴動新組建的第七軍隸屬黃安縣委領導,也就是説,戴季英實際上也是第七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31年6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戴季英是省委委員。之後,又出任紅二十五軍的七十四師政委。四次反“圍剿”失利後,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西征。根據地重建紅二十五軍,其為政委,同時兼任七十四師政治委員、鄂東北遊擊總司令,成為堅持鄂豫皖根據地鬥爭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紅二十五軍長征前夕,戴季英改任軍政治部主任。以後又先後擔任了紅二十五軍參謀長、中共鄂豫陝省委委員、中共鄂陝特委書記、中共陝甘晉省委常委、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保衞局局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戴季英擔任了新四軍第四支隊副司令員,高敬亭錯殺後,原四支隊改編成四、五兩個支隊,戴季英任新的四支隊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後作為新四軍的代表,前往延安參加中共七大。1944年夏,他受中央委派,與王樹生一起赴河南,出任中共河南區黨委書記、河南軍區暨人民抗日軍政委員。以後,還歷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中原軍區副政委、中原軍區第一縱隊政委等職,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參與了鄂西北根據地的創建,任鄂西北軍區政委。
建國初,戴季英擔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開封市委書記的職務。
1952年2月12日,河南省委作出了開除戴季英黨籍、公職的決定,並於22日的《人民日報》上全文刊登了《中國共產黨河南省委員會關於開除戴季英黨籍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一文。
1984年4月,戴季英的問題才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予以平反,恢復了黨籍和省級幹部的待遇。
1997年11月29日,戴季英病逝於鄭州,享年92歲 [1] 

戴季英家庭情況

戴季英的父親戴壽雲,大革命時期曾與董必武有過交往,屬於支持革命的開明知識分子。1933年冬,父親被國民黨活活燒死,母親吳氏被當地土豪打死。戴季英有弟兄五人。除戴季英外,其餘四個兄弟全部為革命犧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哥戴季倫,畢業於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是黃安早期革命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曾為中共黃陂縣委書記、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常委、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宣傳部長等職,因生性耿直,在對待富農問題上與鄂豫皖省委存在分歧,在紅二十五軍的肅反中被錯殺 [1] 

戴季英人物爭議

多方面史料能夠證實,戴季英在整個鄂豫皖蘇區肅反、紅二十五軍肅反及陝北肅反過程中,大搞“逼供信”,造成大量冤假錯案及“冤烈”產生 [1] 
建國初,戴季英擔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開封市委書記的職務。在此期間,戴季英因心裏不滿,倚老賣老、自我標榜,瞧不起河南省委資歷不深的幹部,並多次在言説與行動上公開對河南省委貫徹中央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表示異議,雙方遂發生尖鋭矛盾並造成嚴重後果。
戴季英個人邀功及權位思想也確實濃重,他認為自己1944年就出任了中共河南區黨委書記,這一職務是可以與省委書記相提並論的,而今的職務與自己的功勞相比,是不對等的。在與河南省委發生尖鋭矛盾之後,戴季英隨即要求河南省委及中央重新評估其歷史問題,同時向毛澤東及中央邀功要官 [1] 

戴季英人物評價

戴季英是鄂豫皖蘇區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一生歷經國民革命、蘇區革命、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屬於資歷深厚的開國功臣,但建國後即淡出政治舞台,命運多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