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戲河

鎖定
戲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 發源於西安市臨潼區仁宗鄉仁宗村,流經仁宗、東嶽、穆寨、土橋、代王、紙李、零口、新豐、何寨等9個鄉鎮,在新豐鎮胡家窯村入渭河,主河道長32.23公里 。戲河流域年流失泥沙6500噸以上(即土壤侵蝕模數為6500噸)。
戲河有灌溉之利,沿岸有戲河水庫等小型水利工程。戲河也是一條文化的河。戲河東岸的戲下村,有“幽王堡”遺蹟,相傳,周幽王滅於戲;戲河東岸的南陳村有扁鵲墓。
中文名
戲河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西安市臨潼區
流經地區
西安市臨潼區
河    長
32.23 km
平均流量
797萬立方米
面    積
115.4 km²
河    口
新豐鎮胡家窯村

戲河幹流概況

幹流概況 幹流概況
戲河,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仁宗鄉仁宗村,流經仁宗、東嶽、穆寨、土橋、代王、紙李、零口、新豐、何寨等9個鄉鎮,在新豐鎮胡家窯村入渭河,主河道長32.23公里。 [1] 
戲河上游河道(已乾涸) 戲河上游河道(已乾涸)
新豐街道戲河入渭處 新豐街道戲河入渭處

戲河水文特徵

戲河控制流域面積115.4平方公里(含藍田縣0.62平方公里面積)。多年平均徑流量797萬立方米,常流量0.1秒立方米,流域形狀係數0.28,河牀比降為山區43.38 ‰ ,垣區13.64‰,平原區5.93 ‰ 。是臨潼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流,其流域年流失泥沙6500噸以上(即土壤侵蝕模數為6500噸)。 [1] 

戲河主要支流

戲河支流很少,只有上游仁宗鄉境內有主溝4條,支毛溝109條。另外在戲河水庫東側有幾條河溝匯入戲河水庫。 [1]  [2] 

戲河治理開發

清乾隆《臨潼縣誌》載:“戲河渠,經流嘴頭、陳家等村,灌田約68頃餘畝。“,已報廢。 [3] 
戲河水庫 ,位於臨潼區紙李鄉,開工於1969.11,竣工於1971.5。投資136.5萬元。總庫容 664.1萬立,設計灌溉面積 3.0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 2.51萬畝。1980年調節利用水量 118萬立方米。 [4] 
戲河流域是臨潼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仁宗鄉地處驪山西部,位於戲河上游,境內共有主溝4條,支毛溝109條,分3個水系,12道山樑,24面大坡,是治理戲河流域的重點地區。全鄉總面積37.55平方公里,需要治理的面積為30.4平方公里。中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人們堅持實行以綜合治理為重點的方針,治理效果顯著。截至1983年底,人工營造水保林19075畝,人均3.89畝,種草550畝,人均1.1分,修建陂塘14處,蓄水量5.8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679畝,人均1.4分,修建“四田”(即水平梯田、水平埝田、坎田、河灘造田)505畝,人均1.03畝,已完成治理面積16.45平方公里。有效地保持了水土,促進了生產和山區建設的發展,生態環境初步得到改善,開始了良性循環。 [2] 

戲河流域概況

戲河社會經濟

戲河自南向北貫穿臨潼區,臨潼,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於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臨潼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22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4.5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261元和17859元。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97萬畝、總產量31萬噸。臨潼石榴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新發展雜果經濟林3375畝。奈森特種車輛、中潔新風系統、四醫大產業化項目建成投產。旅遊名片響亮。區內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7處,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清池是AAAAA級旅遊景點,驪山國家森林公園是AAAA級旅遊景點,臨潼博物館是AAA級旅遊景點。2008年5月,臨潼被中國礦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御温泉之都”。 [5] 
臨潼區水利設施齊備,農田灌溉方便,主產優質小麥和玉米,是國家重點糧食生產基地。渭河平原區優質糧食生產基地面積45萬畝。渭北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國家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奶畜、雜果、蔬菜是臨潼農業的三大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渭河沿岸蔬菜瓜果經濟帶、渭北糧食、畜牧產業區、驪山北麓觀光農業區和山塬林果生態農業區的產業發展佈局。2006年被授予 “全國牛奶生產強區”稱號。臨潼石榴、臨潼火晶柿子雙雙榮獲“國家地理標誌原產地保護”認證。形成了西閻路蔬菜、沿渭無公害蔬菜、山區有機蔬菜三大產業帶。番茄制種面積8500畝,番茄制種量佔全國市場6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番茄制種基地。 [6] 

戲河地理環境

臨潼區,渭北平原沃野,有清河、石川河南流入渭。渭河以南有驪山南峙,除少部分低山丘陵外,大多為台塬河川平地,自東而西有零河、戲河、沙河等八條河,北流入渭。自然條件優越,屬大陸性暖温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温13.5℃,無霜期219天,年降雨量591.8毫米。年日照時數2052.7小時,年總輻射量111.7千卡/平方米。境內有臨河、潼河、零河等10餘條河流,渭河穿境而過。 [6] 

戲河歷史文化

沿驪山北麓的東西大道的零河、戲河在軍事上起過重要作用。零口,東臨零河深谷,南依零塬,是東進臨潼要衝。唐末黃巢起義軍曾與唐將李克用於零口附近的良田坡大戰,今零口鎮北的營上大冢,即黃巢屯兵營遺址。回民起義時,曾以零口為重要據點。戲河在零口之西,西岸有古戲亭(幽王城)幽王與犬戎大戰被殺於此。秦末陳勝起義軍大將周文,率西路數十萬大軍西進,在破潼關後直逼咸陽之際,秦二世派章邯率軍迎戰於“戲”,使周文在此受挫。 [7] 
扁鵲紀念館 扁鵲紀念館
扁鵲紀念館。扁鵲為戰國時名醫,人稱“神醫”,死後葬於驪山北麓,其墓在縣城東30裏戲河東岸的南陳村,已在此修建“扁鵲紀念館”,供遊人參觀。這是縣內唯一以古醫者遺蹟為對象的旅遊點。紀念館佔地7600平方米。扁鵲墓已整修,建起獻殿五間,立紀念碑兩通,計劃續建紀念堂、碑亭和雕塑扁鵲像等。在紀念館建成之後,將展出扁鵲的有關醫療事蹟及其著作,並開闢中醫文獻陳列室對外開放。 [8] 
幽王城(亦名幽王堡)。清乾隆《臨潼縣誌》引顏師古曰:“戲水之鄉有幽王城”。《國語》曰:“幽王滅於戲”。按:幽王十一年(前721)兵敗被犬戎殺於此,今零口鄉戲河東岸的戲下村,有“幽王堡”遺蹟,或為幽王當年抗犬戎之地,幽王死後或稱戲下為幽王城。據當地羣眾傳雲:在今代王鎮的崖王堡西南不遠(宋家村南)有一土冢,傳説是周幽王陵。昔時墓前有清人畢沅刻豎墓碑一通。又村南戲河谷的西岸小溝中亦有一小土冢,傳説褒姒碰死在小溝中,因名其溝曰“碰顙(sá灑,指頭)溝”。此傳説亦可參考。 [9] 
參考資料
  • 1.    臨潼縣誌 卷二 自然環境志 第三章 水 文 第一節 河流與泥沙
  • 2.    臨潼縣誌 卷十七 生態環保志 第二章 環境保護與治理 第二節 對自然環境的治理
  • 3.    臨潼縣誌 卷八 水利電力志 第一章 農田水利建設 第一節 歷史上臨潼農田水利建設
  • 4.    臨潼縣誌 卷八 水利電力志 第一章 農田水利建設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水利建設
  • 5.    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政府    .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8-12-19]
  • 6.    地理環境  .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19]
  • 7.    臨潼縣誌 卷二十七 軍事志 第一章 軍事地理 第二節 軍事要地與通道
  • 8.    臨潼縣誌 卷三十四 旅遊志 第一章 臨潼旅遊資源 第二節 人文景觀
  • 9.    臨潼縣誌 卷三十三 文物志 第一章 古遺址 第二節 古城堡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