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戲場

鎖定
戲場,漢語詞語,拼音是xì chǎng,泛指中國古代演戲的場所,在歷史上有過各種不同的名稱和形態。唐代中國戲劇已具雛形,至宋、金兩代正式形成。各個朝代的演戲場所隨着戲劇藝術的發展而演進。就建築而言,以唐代的戲場、宋代的勾闌(也作勾欄、構欄)、元代的戲台和清代的戲樓、戲園為其主流。
中文名
戲場
拼    音
xì chǎng
釋    義
中國古代演戲的場所
出    處
《隋書·音樂志下》

目錄

戲場釋義

表演雜技、戲曲的場所。

戲場出處

《隋書·音樂志下》:“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 端門 外, 建國門 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
宋 陸游 《出遊》詩之四:“雲煙古寺聞僧梵,燈火長橋見戲場。”
清·李漁《比目魚·利逼》:“我們這段姻緣,是在戲場上做起的,既在場上成親,就該在場上死節。”
魯迅 《準風月談 [1]  ·推》:“舊曆端午,在一家戲場裏,因為一句失火的謠言,就又是推,把十多個力量未足的少年踏死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