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鬥艦艇

鎖定
戰鬥艦艇是海軍諸多武器裝備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海軍裝備最富象徵性的運載平台。海軍戰鬥艦艇分為水面戰鬥艦艇和潛艇兩大類。水面戰鬥艦艇排水量500噸及其以上的稱為艦,500噸以下的稱為艇。而潛艇則不論排水量的大小統稱為艇。
中文名
戰鬥艦艇
外文名
combat vessels
分    類
水面戰鬥艦艇和潛艇
功    能
海軍武器裝備
重要性
保衞國家主權和經濟建設

目錄

戰鬥艦艇簡介

戰鬥艦艇是海軍諸多武器裝備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海軍裝備最富象徵性的運載平台。它們可以在本國海域巡邏、警戒,保衞國家的海防和海洋資源開發。威武雄壯的艦艇編隊也可以在公海自由航行,研究公海水域各個角落的奧秘,及至探索南極大陸和北極地區,海軍艦隊還可以穿洋過海對他國進行友好訪問,增進雙邊友誼,展示軍威和國威。一旦戰爭爆發,強大的海上艦隊可以殲敵在水際線之外,捍衞國家的領海和領土完整,保衞國家主權和經濟建設。

戰鬥艦艇分類

海軍戰鬥艦艇分為水面戰鬥艦艇和潛艇兩大類。水面戰鬥艦艇排水量500噸及其以上的稱為艦,500噸以下的稱為艇。而潛艇則不論排水量的大小統稱為艇。其中,水面戰鬥艦艇有:航空母艦、巡洋航、驅逐艦、護衞航、魚雷艇獵潛艇等;潛艇有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艦艇等。
一、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是作為海軍艦載飛機活動基地的大型軍艦,俗稱“浮動的海上機場”。航空母艦的主要用途是組成海軍遠洋艦隊,海上遂行機動作戰,以其艦載機的各種武器攻擊水面、水下、空中和岸上目標,並支持其他兵力作戰。航空母艦是現代海軍遂行“立體戰”最強大的艦種,是現代大型艦隊的編隊核心。
按作戰使命和主要用途,現代航空母艦可分為重型攻擊航空母艦、輕型護航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三類。重型攻擊航空母艦可對敵海上和基地內的艦艇實施航空兵突襲,攻擊敵陸上目標;其艦載機還可擔負艦隊的防空、反潛任務。輕型護航航空母艦是一種小型航空母艦,其主要使命保障艦隊在海上的航行安全。戰鬥時遂行對空防禦和反潛防禦,擔任偵察、護衞任務;也可對敵艦船和陸地上目標實施空中襲擊,及支援登陸部隊作戰。反潛航空母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新型航空母艦,其主要作戰使命是搜索並消滅敵潛艇;主要武器裝備是反潛直升機,可知反潛航空母艦實際上是直升機航空母艦
巨大的艦體,頻繁的電子信號,使航空母艦成為敵方最注意、最容易發現的攻擊目標。除去自身必須具備強大的攻擊和防護能力外,航空母艦不能單獨行動,還必須由巡洋艦和驅逐艦等組成護衞網,進而組成航空母艦戰鬥羣。世界著名的航空母艦有:美國“尼米茲”號、英國“無敵”號、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法國“夏爾戴高樂”號。
二、巡洋艦
不少人把快速帆船譽為巡洋艦的鼻祖,19世紀60年代之前,一些海上軍事強國普遍配備了三槍炮艦。這類炮艦一般裝備有40~50門火炮,採用木質船殼。從1844年起,英國皇家海軍開始製造鐵殼三槍炮艦。但當時鐵的質量並沒有過關,因而三桅鐵質炮艦隻好被迫停造。
1859年,法國人吸取戰爭經驗,建成了第一艘裝甲巡洋艦“光榮”號。從20世紀初起,各海軍強國競相發展大型、高速的巡洋艦。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巡洋艦噸位大幅度增加,航速明顯提高,火炮口徑也有所加大。例如英國1916年建成的“霍成斯”型巡洋艦,排水量達9800噸,最大航速為30節,裝備了7門190毫米炮。該型艦成為現代重巡洋艦的先驅。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各國巡洋艦的研製建造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巡洋艦特別是重巡洋艦的排水量進一步增加,航速也得到提高。世界著名巡洋艦有: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
三、驅逐艦
在很多國家的海軍中,有一種滿載排水量在3000~8500噸之間,航速為30~50節,裝備有導彈和艦載直升機水面戰艦,構成艦隊作戰的中堅力量之一,它就是被人們譽為“海戰多面手”的驅逐艦。
驅逐艦是一種具備對海(岸)、對空和對潛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戰艦,具有綜合作戰能力強、航速高、續航力大、適航性能好、生存能力強以及用途多等顯著特點。驅逐艦可以單獨或協同其他兵力到中遠海執行多種作戰任務。
由於各國海軍戰略、任務、規模、實力等具體國情的不同,不同國家的驅逐艦甚至同一國家不同級別的驅逐艦,因擔負任務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據驅逐艦配備武器的側重面不同,可區分為反潛型、防空型、對海型和多用途(通用)型4種。世界著名的驅逐艦有:俄羅斯“恰巴年科”號驅逐艦、美國DD—21全電推進隱身驅逐艦、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日本“金剛”級驅逐艦。
四、護衞艦
在世界各國海軍艦隊裏,有一個被人們譽為“海疆衞士”的艦種,它就是目前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護衞艦。由於造價相對低廉、建造週期較短和便於維修保養等特點,護衞艦受到各國海軍尤其是中小國家海軍的格外青睞。各海軍國家的艦隊幾乎全都編配有護衞艦,它更成為中小國家海軍艦隊的骨幹兵力。
護衞艦這一稱呼,根據英國著名辭典編撰家韋伯斯特的解釋,它的意思是一種裝有大炮的帆槳戰船。它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導彈、艦炮和反潛魚雷為主要武器的輕型水面戰鬥艦艇,主要用於艦艇編隊護航、反潛、巡邏、警戒、偵察及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等。世界著名的護衞航有:英國“公爵”級反潛護衞艦、歐洲的“宙斯盾”艦—F-100護衞艦、法國“拉斐特”級護衞艦、美國“佩裏”級護衞艦 [1] 
五、潛艇
潛艇,顧名思義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作為海軍的重要艦種之一,潛艇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主要用於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和潛艇,襲擊敵方海岸設施和陸上重要目標,以及佈雷、偵察、輸送偵察分隊登陸。世界著名的潛艇有:美國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艇、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美國“百人隊長”核動力攻擊潛艇、俄羅斯“奧斯卡”級核動力巡航導彈潛艇

戰鬥艦艇發展展望

重點發展驅逐艦和護衞艦
能單艦作戰、編隊協同作戰、三軍聯合作戰。驅逐艦向大型化、隱身化發展。
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將繼續發展
超級大國如美國發展大型航母作為強大攻擊力量(亦在考慮發展垂直起降機及亞音速輕型機以使航母的噸位和艦型多樣化),中等國家如法國研製中型航母,中小國家研製輕型航母或多用途兩棲攻擊艦。短距起降飛機、直升機、無人機進一步發展。
高速隱身導彈艇將得到發展
俄羅斯發展超音速導彈艇、隱身導彈艇。
作戰系統加強信息化工作
爭取信息戰優勢,將與爭取水面戰、水下戰、防空戰的優勢同樣重要。從平台中心戰向網絡中心戰發展,形成三軍統一的信息傳輸、信息探測、作戰指揮和協同作戰網絡,指揮結構由寶塔式改變成扁平式。戰艦將從點防禦過渡到編隊區域防禦。艦信息系統(通信、探測、電子戰)實現網絡化、一體化,進行多信息源的信息融合,實現編隊內信息共享,形成編隊內外協同作戰能力。發展艦艇外部探測(偵察衞星、預警機等)和目標定位技術(進行數據融合和目標自動識別)。應用衞星通信和光纖通信,滿足聯網所需增大帶寬和佈線的需要。
武器制導化,向精確打擊方向發展
武器向制導化方向發展,安裝巡航導彈、艦艦導彈、艦空導彈、制導炮彈、制導魚雷、帶導彈和制導魚雷的直升機和無人飛行器、激光武器等,對敵進行精確打擊。
通用的垂直髮射系統,發射效率高、艦上佈置方便,將優先獲得使用。艦載雷達增大作用距離(採用超視距雷達),艦艦導彈增大射程和飛行速度,降低飛行高度,巡航導彈將成為對陸攻擊的首選武器。大口徑火炮採用制導炮彈。提高相控陣雷達和對空導彈系統性能。海基戰區防空導彈系統將是21世紀對戰區(含戰艦)提出的新課題。具有反導能力的近程導彈系統和快速多管火炮系統將繼續使用。主動式低頻率(低於1 000 Hz)大功率拖曳陣聲納將得到發展。聲納需要設置考慮環境數據的聲納信號綜合處理管理設備。艦載和機載水聲探測、反潛武器系統密切配合共同反潛。
無人化技術
無人飛行器在海戰中作為監視、通信、目標定位和武器制導平台能發揮重大作用,發展方向是增大續航時間、作戰能力和增強生命力。無人飛行器裝備雷達、光電傳感器、導航設備等,能對敵目標進行偵察和監視,並將情報通過數據鏈傳輸到戰艦。無人飛行器裝載導彈、炸彈可對敵艦進行攻擊,對敵雷達進行反輻射攻擊。無人飛行器、無人遙控投放器裝載電子干擾設備可對敵進行電子干擾和電子進攻。
電子對抗和水聲對抗的發展
雷達、激光、紅外、通信、水聲對抗集成在一起,組成綜合電子對抗系統。艦上偵察設備以及艦外地面偵察站、電子偵察飛機、無人機、偵察船、偵察衞星等構成一體化偵察系統。有源干擾採用相控陣技術,能同時對抗多個目標。無源干擾發展複合誘餌彈。安裝通信偵察和通信對抗沒備。安裝新型電子攻擊設備如微波(超寬帶射頻脈衝信號)武器、激光武器、反輻射導彈、反輻射無人機。水聲對抗將提高聲納的魚雷告警性能,艦上拖曳或發射誘餌等水聲對抗設備。信息系統設備設置防禦軟件和加密系統,硬件作防電子進攻加固。
隱身性和生存能力的加強
雷達波反射特性、電磁特性、聲特性、紅外特性等各種物理場的隱身性均應良好。新材料(能控制電磁信號吸收、反射和發射)的使用、物體的造型是控制和降低雷達信號特徵的主要方法。建立電磁波與物體相關性的計算機模型(以平台對入射電磁能量的響應來確定目標信號特徵)是隱形平台設計的有力工具,可減少試驗的次數。艦的外形將尋求對雷達波反射面積最小的結構形式,甲板上務求乾淨,採用組合式隱身桅杆(雷達天線設置在內),武器、救生艇收縮進船體或設隱身外殼。艦艇上層建築和殼體結構將尋求採用費用可承受的耐火複合材料代替鋼材或鋁材。艦艇將採用新型動力推進系統以降低紅外輻射和機械噪聲,螺旋槳採用水下降噪等新技術以降低水下噪聲。艦上動力機械如燃氣輪機、柴油發電機組等設置雙層隔振和隔聲罩,以達到減振降噪的目的。為減少交戰中已方艦艇的損失,必須着力提高作戰環境下的生存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