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術學

鎖定
戰術學,是研究戰鬥規律和戰鬥指導規律的學科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由合同戰術學、軍種戰術學、兵種戰術學三個層次構成。戰術學以戰鬥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領域涉及戰鬥的各個方面,着重研究:戰鬥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戰鬥諸要素,準備和實施戰鬥的原則、方法以及戰術學與相鄰學科的關係,戰術學的研究方法等。戰術學的基本任務是揭示戰鬥規律和戰鬥指導規律,用以指導戰鬥實踐,為奪取戰鬥的勝利服務。
中文名
戰鬥學
所屬學科
軍事學
範    疇
軍事學術
學科代碼
83035 [2-3] 

戰術學發展歷史

自從有了戰鬥,人們就開始對戰鬥規律進行探索。
產生於春秋以前,後亡佚的中國軍事文獻《軍志》和《軍政》中就有諸如“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強而避之”等反映作戰規律的內容。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兵學興盛,諸多兵書從不同角度對作戰經驗進行總結和概括。其中將作戰問題歸納為系統理論的《孫子》最具代表性。書中揭示了以“知彼知己”為核心,包括踐墨隨敵、因形用權、戰勝不復、以眾擊寡、避實擊虛、致人而不致於人等作戰規律;概括出“攻其不備、出敵不意”“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奇正之變”“兵因敵而制勝”“我專敵分、以眾擊寡”“因糧於敵”等原則;闡述了進攻、防禦等用兵方法,以及在各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要領,藴涵着初步的戰術學理論。西漢時期將以往的兵書分成“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四類,其中“兵形勢”中的許多著作,包含有戰術學的內容。
北宋神宗年間(1068~1085),正式建立“武學”,將《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六韜》《黃石公三略》《唐太宗李衞公問對》等作為武學必讀之書。在歐洲,早期戰術理論主要反映在軍事歷史著作中。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艾涅的《戰術》等著作中,着重記述史實,也論述了一些戰法。
4世紀末至5世紀初,古羅馬軍事理論家韋格蒂烏斯所著的《論軍事》,闡述了戰鬥制勝取決於運用武器的技巧,熟知兵法而大膽,精鋭之師常勝、烏合之眾必敗,戰鬥成敗依賴於精神因素,出奇可懾服敵人、因襲則無甚可取等作戰規律。西方古代戰術理論對以後資產階級戰術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歐洲產業革命,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的規模擴大且日趨複雜。
18世紀法國拿破崙戰爭,已呈現出由多次戰鬥和會戰才能達成戰爭目的的特徵。1799年普魯士軍事家A.H.D.von比洛在《最新戰法要旨》一書中,最先把軍事科學劃分為戰略理論和戰術理論。德國軍事理論家C.von克勞塞維茨把戰術定義為“戰鬥中使用軍隊的學問”,其《戰術或戰鬥學講授計劃和提綱》揭示了戰鬥的本質,分析了戰鬥的目的、原理、特點、分類;闡述了精神優勢是戰鬥勝利的重要因素,出敵不意是一切行動的基礎,必須在決定性的地點上形成優勢,進攻是積極的戰鬥類型等作戰規律;概括了集中兵力、出其不意、機動、積極防禦、協同等戰鬥的一般原則;論述了進攻、防禦、指揮、利用地形,以及行軍、宿營等組織與實施戰鬥的一般方法,對戰術學的形成產生了重大作用。
19世紀下半葉,K.馬克思和F.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總結了1848~1849年歐洲革命和巴黎公社武裝鬥爭的經驗,論述了集中兵力、掌握主動、攻敵不備、充分準備等一系列戰術原則,揭示了戰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對科學戰術理論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近代中國,通過引進西方武器裝備和軍事理論,翻譯和編著許多戰術學專著,促進了中國戰術學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隨着飛機、坦克、新式火炮等武器大量用於戰場,新的兵種相繼建立,產生了兵種戰術。戰鬥中各兵種在統一計劃下協調一致地行動成為戰鬥制勝的關鍵因素,合同戰術應運而生,合同戰術學及軍種戰術學、一些兵種戰術學逐步形成。特別是戰役學的建立,使戰術學的研究領域更加明確。V.I.列寧在領導蘇俄國內戰爭和J.斯大林在領導蘇聯衞國戰爭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軍事思想,論證了戰術與技術、戰略的關係,論述了集中兵力、預備隊及軍種、兵種運用等戰術理論,豐富了戰術學的理論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核武器等現代武器裝備的發展,使合同戰鬥具有立體、縱深、高速機動的性質,戰鬥突然性、複雜性進一步增大,合同性增強,揭示並反映這些特點和規律的戰術學理論內容有了新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末,蘇軍出版的《戰術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一書,闡述了戰術學的定義、研究對象、理論內容、研究方法,戰術學在軍事學術中的地位,與其他軍事學科的相互關係等。80年代,美軍通過陸軍《作戰綱要》率先在西方劃分並定義了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提出戰術學的研究範圍包括軍一級作戰的內容,研究對象區分為戰鬥和小規模交戰,並概括了現代戰鬥的特點和原則。90年代後,戰術學以信息化條件下戰鬥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信息化條件下以聯合作戰為背景的戰鬥問題。
2001年美軍頒佈的《戰術》野戰條令,全面集中闡述了以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為背景的陸軍戰術理論問題,對戰術基本問題進行了闡述,對進攻戰鬥和防禦戰鬥原則、組織實施方法,以及偵察、警戒、機動、救援及其他保障性作戰行動作了論述。美國陸軍2008年版《作戰綱要》將戰術學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建軍開始,就注重研究適應中國革命戰爭特點的戰鬥規律和戰鬥指導規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術學的形成和發展,集中體現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之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在總結遊擊作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十六字訣”,反映了以靈活機動的遊擊行動能動地奪取戰鬥勝利的戰鬥指導規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研究帶局部性的戰爭指導規律,是戰役學和戰術學的任務”,並在一系列著作中系統地論述了戰鬥的目的、本質、規律等戰術理論問題,奠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術學理論的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指導作戰的“十大軍事原則”,對戰鬥形式、戰鬥方法、戰鬥準備、戰鬥作風等問題都作了科學概括。隨着武器裝備的改善和戰鬥規模的擴大,在以步炮為主的合同戰鬥實踐中,形成了合同戰鬥的原則和方法,合同戰術初步形成,戰術學理論進一步擴展。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裝備現代化的敵人和與國內戰爭不同的環境,在諸兵種合同戰鬥實踐中,豐富了襲擊與強攻相結合的進攻理論;在發展野戰陣地防禦戰鬥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坑道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堅固陣地防禦戰鬥理論;總結了防空、防坦克、防空降、防化學等新的戰鬥經驗,進一步豐富了戰術學理論內容。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總結以往作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保衞國家領土、領空、領海的戰鬥實踐,進一步探索現代戰鬥的特點和規律,編寫了合成軍隊及各軍種、兵種的戰鬥條令,出版了多部戰術學專著;部隊的合同戰術訓練不斷髮展,院校的戰術學教學更加系統,戰術學理論研究隊伍逐步壯大。
21世紀初,由軍事科學院編寫的《戰術學》理論著作的出版標誌着戰術學研究進入新的階段。隨着戰爭形態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圍繞揭示信息化條件下戰鬥規律和戰鬥指導規律,深化合同戰術理論,構建聯合戰術理論的專著、論文大量產生,戰術學研究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新氣象。包括戰鬥的本質和要素、戰鬥規律和戰鬥指導規律、進攻戰鬥、防禦戰鬥、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等。戰鬥的本質和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對立統一的。一般地説,消滅敵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消滅敵人是保存自己最有效的手段,保存自己是消滅敵人的必要條件。它制約一切戰鬥行動,決定戰鬥分為進攻和防禦兩種基本類型。力量、時間、空間諸要素是達成戰鬥行動的前提條件,信息、打擊、防護、機動諸要素是構成戰鬥行動的基本內容。 [1] 

戰術學表現特點

隨着軍事技術、軍隊體制編制等的發展,戰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但通常遵循弱守強攻、聚優散劣、精兵制勝的力量決定規律,兵貴神速、因機制勝、地利增效、勢優增力的時空相關規律,信息為先、打擊為本、機動造勢、有防避患的行動主導規律,善謀事昌、勇鋭怯鈍的智勇制約規律。戰鬥規律具有客觀性、穩定性、動態性和可認識性等特徵,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人們只能認識和掌握它,並可在戰鬥實踐中加以運用。
戰鬥規律有普遍適用的一般規律,也有隻適用於特定時間、地點、條件的特殊規律。戰鬥指導規律受軍隊性質、軍隊編制、指揮員素質等制約,但依據戰鬥規律,通常遵循主觀指導與客觀相統一的規律。戰鬥指導規律具有主客觀統一性、穩定性、約束性等特徵。戰鬥指導規律不是獲取戰鬥勝利的具體方法,只為正確指導戰鬥提供一般方法論,需要結合具體戰鬥靈活運用。進攻戰鬥一般具有優勢的力量,較大的機動空間,行動的主動性和機動性。其目的是打擊敵人,攻佔重要區域或目標。 [1] 

戰術學進攻戰鬥

信息化條件下的進攻戰鬥,是在使用核化生武器或在其威脅下進行的諸兵種合同戰鬥或諸軍種聯合戰鬥,會在激烈的信息對抗中全縱深、全方位同時展開,具有一體性、堅決性、精確性、突然性、快速機動性和速決性等特徵。
進攻戰鬥的原則與方法是: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和信息力,採取襲擊、強攻或襲擊與強攻相結合的戰法,着眼於破壞敵戰鬥體系,選敵要害,實施縱深立體的突然攻擊,速戰速決。防禦戰鬥通常能依託有利空間位置,抗擊優勢敵人的進攻,但機動空間有限,處於被動地位,積極的防禦能從被動中爭取主動。 [1] 

戰術學防禦戰鬥

防禦戰斗的目的是扼守陣地,大量殺傷、消耗敵人,爭取時間,為轉入進攻或保障其他方向的進攻創造條件。信息化條件下的防禦戰鬥,是在使用核化生武器或在其威脅下,在激烈的信息對抗中,全縱深、全方位、立體地進行的。
防禦戰斗的原則與方法是:集中兵力、火力和信息力,控制主要防禦方向和防禦體系要害;正確部署兵力,周密組織火力和信息對抗;善於利用空間,巧妙佈設陣地、設置障礙物;採取各種防護和保障措施,構成全縱深、全方位、立體、有重點的穩固的防禦體系;善於依託空間,把嚴密防護與積極打擊、頑強抗擊與積極的攻勢行動結合起來,靈活機動地運用兵力、火力、障礙物和信息作戰力量等,各個擊破敵人的進攻。 [1] 

戰術學分類

戰術學包括聯合戰術學和軍種戰術學,軍種戰術學又包括合同戰術學和兵種戰術學。其中,軍種、兵種戰術學包括陸軍戰術學、海軍戰術學、空軍戰術學、戰略導彈部隊戰術學,以及陸軍、海軍、空軍的各兵種戰術學等分支學科。
①陸軍戰術學。研究陸軍戰鬥規律和指導規律的學科。着重研究陸軍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陸軍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等兵種參加的合同戰鬥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準備和實施戰鬥的方法等。
②海軍戰術學。研究海軍戰鬥規律和指導規律的學科。着重研究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海軍岸防兵等兵種參加的合同戰鬥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準備和實施戰鬥的方法等。
③空軍戰術學。研究空軍戰鬥規律和指導規律的學科。着重研究空軍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雷達兵及空降兵等兵種參加的合同戰鬥或獨立地進行戰鬥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準備和實施戰鬥的方法等。
④戰略導彈部隊戰術學。研究戰略導彈部隊所屬部隊、分隊遂行作戰任務的規律和指導規律的學科。着重研究戰略導彈部隊所屬部隊、分隊遂行作戰任務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準備和遂行作戰任務的方法等。
⑤武警戰術學。研究武警戰鬥(處置行動)規律和指導規律的學科。着重研究武警部隊依據國家法律,同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實施犯罪活動的敵對分子、犯罪分子或團伙進行戰鬥(處置行動)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準備和實施戰鬥(處置行動)的方法等。 [1] 

戰術學研究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戰術學研究方法論的基礎。歷史方法、邏輯方法、數學方法等是戰術學研究應遵循的一般方法,除此之外,戰術學還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①戰例研究。通過對不同的戰鬥戰例進行分析,揭示戰鬥的特殊規律,並從特殊規律中抽象概括出戰斗的一般規律,形成概念和原理。
②調查研究。研究戰鬥現狀,通過深入客觀實際中獲取有關信息,並進行分類歸納,綜合分析,找出戰鬥的時代特徵。
③理論概括。對複雜的戰鬥現象進行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研究,通過判斷、推理和抽象,總結出系統的理論。
④戰術模擬。依據戰鬥經驗、武器性能和編制狀況等,運用運籌學方法,通過計算機模擬戰鬥情況,進行定量分析,通過科學評估,選擇正確的戰鬥方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廣泛運用於作戰領域,使戰術學研究對象――戰鬥呈現出信息化的新特點,促進戰術學的研究內容進一步發展與創新,學科體系不斷拓展與完善,戰術學研究方法得以日益科學與豐富。
信息化武器裝備大量運用於戰場,信息權的掌控將成為奪取和保持戰鬥主動權的關鍵,信息將成為新的戰鬥要素,戰鬥將呈現出全新特點:戰鬥力量由諸軍種、兵種力量綜合集成,戰鬥空間是陸、海、空、天、網絡電磁等多維一體空間,戰鬥形式是非線式、非接觸的體系對抗,戰鬥行動是偵察、打擊、防護、保障的整體聯動,一體化聯合戰鬥將成為新的戰鬥形式;信息主導與火力主戰將成為新的戰鬥規律;打敵要害、破擊敵體系,精確組織與實施戰鬥將成為新的戰鬥原則;信息戰鬥、火力戰鬥、特種戰鬥等將成為主要戰鬥樣式或行動。圍繞戰鬥的新特點,戰術學研究將不斷髮展和創新。聯合戰術學將成為戰術學學科體系中的新學科,戰術學的研究對象既包括兵種戰鬥、軍種戰鬥,又包括諸軍種聯合戰鬥,研究領域更加寬廣;戰術學理論內容既涵蓋兵種戰術、軍種戰術理論,又充實了諸軍種聯合戰術理論,理論內容更加豐富,學科體系進一步擴展與完善。同時,戰術學學科體系的擴展與完善,不但與包括聯合戰役學的戰役學理論體系相互銜接,而且促進了圍繞聯合戰術學的戰術學相鄰學科的理論建設。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計算機模擬仿真研究進入了戰術學研究領域,戰術理論的量化分析和科學評估,使戰術的選擇與運用更為精確,戰鬥規律的揭示更加科學。戰術學研究方法將更加註重定量分析,將定量分析方法與定性分析方法相結合,推動了戰術學朝着更加科學、實用的方向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