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略預置

鎖定
戰略預置是指按照作戰預案對作戰物資的要求,將適宜預置儲存的戰備物資提前存放在主要戰略方向或預定戰區的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戰略預置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平時預先配置一定的作戰物資來減少戰時的戰略運輸量,進而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中文名
戰略預置
要    求
作戰預案對作戰物資的要求
範    圍
機場、港口、陣地
方    式
裝備物資預置、戰場設施預置等
平時,將兵力、作戰物資和有關軍事裝備等預先儲存在遠離作戰部隊駐地的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或附近,能夠有效地減輕戰時投送戰略力量的壓力,提高戰略力量部署的速度。戰時,戰略預置力量迅速形成作戰能力,對贏得戰略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預置作戰物資和軍事裝備的數量、地點、時間和方式等,通常由統帥部根據國家的軍事戰略、預定作戰的地區、計劃投入的兵力、可能爆發戰爭的時間、國家和軍隊的有關條件等情況決定,由戰略保障機構等具體組織實施。領土面積和軍隊規模比較大,戰時軍隊戰略機動距離比較遠而戰略快速投送能力又難以滿足需要的國家,通常建立戰略預置。有的國家則出於全球戰略的需要,把軍隊戰略預置建立在預置船隊上和其他國家的陸地或島嶼上。美軍戰略預置主要有陸上和海上戰略預置兩支力量,負責為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預置軍事裝備和各種作戰物質。海上預置力量從1980年開始建設,1990年達到25艘並全部用於支援海灣戰爭,目前共有陸戰隊預置船、陸軍預置船、後勤預置船31艘。其中,陸戰隊預置船13艘,編為3箇中隊,分別部署在地中海、迪戈加西亞、西太平洋的關島和塞班島附近,每個預置船中隊能提供一個陸戰遠征旅所需的全部裝備和1.65萬人30天所需的各類作戰物資。陸軍戰爭儲備在冷戰時期就已經形成,部署在可能發生衝突的海外地區及美國本土,儲備物資由各戰區司令分別掌管;1992年5月,適應冷戰後軍事戰略的調整,吸取海灣戰爭的經驗教訓,美國防部決定將陸軍戰爭儲備交由陸軍物資司令部統一管理,並改稱陸軍戰略預置儲備,增強了儲備的戰略特性,使其能夠更加靈活地對全球各戰區提供支援。戰略預置使美軍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前部隊部署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發揮了重大作用。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戰爭中的戰略預置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數量規模逐漸增大;預置的兵力與軍事裝備、作戰物資更加齊全配套,可視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海上戰略預置所佔的比重會進一步上升,將有越來越多國家的軍隊逐步建立戰略預置與儲備,以應對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