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略轟炸

鎖定
戰略,英語叫做Strategy,德語叫做Strategie。據説,這是來自希臘語的“指揮官”一詞,就是指揮軍隊的意思。又有一種説法,是起源於希臘語的“詭計”一詞,也被認為來自日語的“戰略爆擊”。其實,出自東方的不朽的戰略論《孫子》一書,就是從“兵者,詭道也”這一句話開始闡述其戰略理論的。總之,戰略這個詞,恐怕可以説是一個支配戰爭的“有分量”的詞。
在現代,對於“戰略”又是這樣解釋的,所謂戰略,被認為是為了達到戰爭和軍事作戰的目的,高瞻遠矚地執行戰爭計劃,大規模運用軍事力量的方針和策略。但是,戰略還有其更為深遠的意義。
中文名
戰略轟炸
外文名
Strategy
來    自
希臘語
出自東方
《孫子》一書
執    行
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背景

“空戰”帶我們回顧了一戰中空中武器的發展。戰爭是武器的催化劑,一戰中,飛機的作用從單純的偵查發展成後來的致命轟炸。起初,飛行員攜帶的武器只有手槍(或乾脆不攜帶武器),但到了1918年,戰鬥機和重型轟炸機投入使用,它們裝備了多架機槍和大量的爆炸物。一些早前的技術如繫留氣球和風箏也被投入前線,以佔得先機。 [1]  實際上,英國致力於戰略轟炸的概念能夠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年。即使1918年“獨立的空軍部隊”僅向德國本土投落534噸炸彈,但是直接攻擊敵人後方是空軍份內之責的觀點已然成為戰略思想。意大利飛行員朱利奧·杜黑(Giulio Douhet)將這種觀點闡釋為條理分明的制空論,其影響程度相當於20世紀20年代馬漢的制海論。與此同時,英國儘管並未受益於複雜的理論,但是皇家空軍建立起世界上第一支戰略轟炸機組成的“海空軍”(air navy)。其作戰職能根源於皇家空軍之“父”休·特倫查德(Hugh Trenchard)爵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裏為協約國最高戰時委員會(Allied Supreme War Council)準備的一份研究報告。“有兩種因素,”當時他寫道,“精神效果和物質效果——目標是在兩方面都獲得最大效果。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途徑是襲擊工業中心, [2]  (a)通過攻擊軍事物資中心造成軍事損失和生命損失;(b)通過攻擊德國民眾中最敏感的部分——即工人階級——對民心產生最大影響。” [2-3] 

戰略轟炸定義誤區

似乎有人隨意地亂用這個詞。從企業的經營戰略、謀利戰略,直到打麻將的必勝戰略,到處都在使用。我覺得不應該把戰爭用語和一般用語混同起來,必須嚴加區別,因為戰爭與和平各有其本質,二者之間。應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正確而清楚地掌握戰爭與和平的真正含義。

戰略轟炸歷史及發展

自從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就把人們搏擊長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然而,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天空仍然是一個相對和平的領域。此時的飛機僅僅用於偵察和觀測,沒有任何武器裝備。直到戰爭中期,有一天,一個法國飛行員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在戰場上,於是他拔出防身手槍向對方開火。這一槍打破了天空的平靜,將戰爭帶上了藍天。此後,飛機開始變成了一種戰爭工具,從對空攻擊的機槍到對地攻擊的炸彈,各種武器裝備都在飛機上出現,空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也漸漸成型。不過,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説,空軍是一個突然出現的事物,因此各國還沒有完整系統的空軍理論。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空軍逐步完善起來。飛機的型號越來越先進,從雙翼到單翼;從上單翼到下單翼;從單引擎到雙引擎、三引擎甚至四引擎;還出現了外掛的副油箱,航程也越來越遠。飛機上的武器裝備也越來越多,機槍從兩挺發展到四挺、八挺;甚至還出現了火箭彈以及20毫米和37毫米的機關炮;它對地投擲的炸彈從最初的手榴彈發展到50公斤、250公斤、甚至2500公斤的巨型炸彈。飛機的種類劃分也越來越細,從最初的集偵察、空戰、轟炸多種任務於一身發展到出現了專門的偵察機、戰鬥機和轟炸機。在這種情況下,空軍作為一個新興的軍種日益受到關注,人們開始把改變戰爭方式、減少人員傷亡的希望寄託在它的身上。
在這方面進行最早嘗試的是一個名叫杜黑的意大利人。他是一個意大利的軍事理論家,曾經擔任過國防航空部主任。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就主張建立專門的轟炸機部隊。1921年,杜黑出版了《制空權》一書,對空軍建設和作戰提出了系統的理論。 [3-4] 

戰略轟炸戰略分類

戰略轟炸廣義的戰略

它不僅關係到已經打起來的戰爭,從更高的立腳點來解釋,可以分為“國家戰略”與“軍事戰略”兩種。
首先是“國家戰略”。為了實現國家的目標,無論平時或戰時,在發展和運用國家軍事力量的同時,還要發展並運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實力,為此而採取的方針和策略,就叫做“國家戰略”。
不過,國家戰略既然是戰略,實質上,它必然涉及到謀求國家的擴張,以及發展和加強支撐這種擴張的軍事力量,這恐怕是現實的情況。
同時,在國家戰略中,最為重要的是“軍事戰略”。説穿了,它就是通過動用軍事力量,或以武力為後盾,來推行國家對外政策而運用軍事力量的方針和策略。
總之,需要明確認識到,所謂戰略,不論怎麼説,都是同軍事力量的運用聯繫着的。
上述國家戰略、軍事戰略可以稱做“廣義”的戰略。而前面提到的戰略,則可以叫做“狹義”的戰略。

戰略轟炸狹義的戰略

我們在軍事上使用的“戰略”一詞,就是這種狹義的戰略,也就是“設想、計劃、準備、指導作戰的方針策略,一般地説,是高於戰術的概念,它是指導和運用戰術的”。
説得明白一點,指揮全部“戰鬥”或戰場的是“戰略”,而指揮某一個“戰鬥”則叫“戰爭”。

戰略轟炸戰術和作戰

這裏提到了“戰術”,讓我們探討一下它的涵義。
所謂戰術,就是“達到戰略目的的手段,在戰場上指揮軍隊的計謀”。那麼,它同通常所説的“作戰”有這些區別:
戰術,是指具體的戰鬥指揮而言,但也包括一般的戰鬥方案的設計。
而作戰則更為具體,是指在一定期間,指揮一個或幾個部隊,採取的對敵軍事行動而言。在這一軍事行動中,可以包括幾個“戰鬥”。
這樣,因為戰術比戰略更為具體,所以,它還包括多種多樣的具體內容。 [4] 

戰略轟炸戰略與戰術

常常説“戰略轟炸”或“戰術轟炸”。
也許有人認為,不論那一種,反正都是傾瀉大量的炸彈,恐怕沒有什麼大的差別。但是,“戰略”和“戰術”之間還是有着明顯的區別。

戰略轟炸戰略

儘管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是使戰爭的規模擴大,烈度提高,但人們對技術變革的興趣依然不減。他們希望通過新技術兵器的使用,能夠改變士兵們在戰場上互相廝殺的血腥場面,把戰爭變成一種精心策劃的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悲慘景象使這種心情更加迫切,他們希望用來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就是新近飛速發展的航空技術。 [3] 
戰略轟炸,不僅僅是襲擊軍事目標,即軍隊、軍事基地、軍事設施等,而且對後方的生產設施、交通機關,甚至包括一般居民區,也都進行徹底的攻擊,其目的是為了全部摧毀對方國家進行戰爭的能力,使敵國政府和國民喪失繼續進行戰爭的意志。
因此,戰略轟炸必然是“狂轟濫炸”,通常情況下,非戰鬥人員必然遭受極其嚴重的傷害。
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始於中國戰場,侵華日軍從1938年2月2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對中國戰時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五年間日本空軍對重慶轟炸218次,出動9000餘架次飛機,投擲炸彈11500枚以上。導致重慶市10多萬平民死亡,摧毀房屋17600餘幢,而且日軍在“重慶大轟炸”期間首次使用了燃燒彈。到二戰後期美國也使用同樣手段對日本首都東京實施了燃燒彈轟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7至8月,美、英空軍對德國的漢堡進行了狂轟濫炸。漢堡是一個擁有一百七十六萬人口的城市,在7月間,遭受三次大規模的空襲,投下了大批高性能炸彈和鎂制燃燒彈,城市的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遭到破壞,有三十五萬人受害,大約有十萬市民死亡。
自1945年3月以後,對日本也進行了非常有計劃的戰略轟炸,摧毀了日本進行戰爭的能力,第一次就是3月10日的東京大空襲
這一次,選定了東京這個大城市,特別是工商業者居住的人口稠密地區,對此進行了集中轟炸。由於可怕的燃燒彈的狂轟濫炸。一夜之間,就有八萬市民被炸死,十萬人受傷,有二十七萬棟房屋被燒燬。遭到這次轟作災害的達一百萬人以上。
所謂戰略轟炸,就是如此殘酷的東西。實際上,它是違反國際法的,因為國際法禁止不加區別地殺害非戰鬥人員。
這種戰略轟炸的作法,是由意大利的杜黑將軍提出來的,是一種“對大城市投下大量炸彈,給市民造成破壞和恐怖,以謀求結束戰爭”的戰略。
徹底實行這種作法的是美國的李梅將軍,他對德國的大城市進行了戰略轟作之後,又對日本本土的城市進行了狂轟濫炸,粉碎了日本的戰鬥意志。

戰略轟炸戰術

相對而言,所謂“戰術轟炸”,是以軍隊和軍事設施為目標,進行有限轟炸,而不是不加區別地轟炸一般市民住宅地區。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軍對珍珠港的襲擊,就是典型的“戰術轟炸”。

戰略轟炸戰略核武器

此外,還經常看到“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這兩個詞。
美蘇兩國所擁有的二千五百萬噸級的氫彈,只用一發,就可以使整個的關東平原遭到嚴重破壞,並受到放射能的災害,這當然不必説了。就是一百萬噸級(相當於一百萬噸普通黃色炸藥)的核武器,也都是“戰略核武器”。

戰略轟炸戰術核武器

另一方面,隨着核武器向着輕量和微型化發展,相當於廣島型原子彈四十分之一的百噸級和相當於二十分之一的一千噸級(相當於一千噸普通黃色炸藥)的核武器都已成為實際使用的武器了。一萬噸級的核炮彈,可以用155毫米的重炮發射出去,準確地在目標地點進行核爆炸,幾乎同常規武器沒有差別。如上所述,爆炸力和爆炸範圍有嚴格限定的核武器,被稱之為“戰術核武器”。 [4] 
如果用數字表示這種界限,大體上在萬噸以下,最大到二萬噸的核武器(廣島型)都屬於戰術用核武器。至於導彈,射程在七、八百公里以下,通常為幾公里以至幾十公里,最大也不過一、二百公里射程的導彈,都定為戰術用導彈。

戰略轟炸空軍區別

經過上述説明,我想關於“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之間的區別也可以清楚了。尤其是戰略空軍,正作為核戰略軍而發揮其機能。它同在常規戰爭中進行支援作戰的戰術空軍之間,有一條明確的界線。甚至連通訊部門,也分為戰略通訊和戰術通訊,在機能上各自獨立,個別在其各自的領域內執行任務。

戰略轟炸所謂戰術

為了進一步明確戰略與戰術的區別,讓我們就“戰術”,作一具體的探討。
所謂戰術,概括地説,就是“實現戰略目的的手段,在戰場上指揮軍隊(軍事力量)的方針和策略”。
因此,戰術必須是具體地針對個別情況而制定的。所以,它具有豐富多彩的變化和機敏迅速的反應這兩個重要的特點,是同高瞻遠矚而制定的“戰略”相對應的。
而戰術還有幾種基本的類型。
作為戰鬥技術的更為狹義的戰術,可列舉出以下幾種:
①針對戰場情況制定的戰術;
②有關戰鬥隊形的戰術;
③形成攻擊作戰類型的戰術;
④根據不同的部隊或兵種而制定的戰術。
總之,所謂戰鬥,決不是隻要亂放自動步槍和投擲手榴彈就可以的,它必須以收到軍事行動的效果為目的。
1984年3月1日,越南獨立同盟的游擊隊,奇襲了警備森嚴的法國空軍的卡特比機場,破壞軍用飛機六十架,使法軍驚慌失措。
卡特比機場位於河內郊外,只此一點,即可想見法軍對它是如何重視。把周圍八公里的地方都用高達三米的七層鐵絲網圍起來。在七層鐵絲網之間,佈滿了作為信號用和殺傷用的地雷。鐵絲網裏面築有迫擊炮和機關槍的槍炮座。擔任警戒的巡邏隊每隔十五分鐘,在鐵絲網內側巡視一次。
如此堅固,而又戒備森嚴的卡特比機場,游擊隊是怎樣才得以侵入的呢?
這裏,有一個縝密而周到的戰術研究。
首先,是“偵察”戰術。
從斷然實行奇襲的八個月以前,游擊隊的偵察員就輪流化裝進入機場周圍,關於機場的一切情況,均作了充分調查,像對自家院子那樣瞭如指掌。其間,有兩名偵察員被法軍逮捕,受到了嚴刑拷打,也沒有吐露一個字,最後被處以死刑。
另一方面,衝進機場的隊員們,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充分掌握了“奇襲”戰術。為此,曾反覆進行嚴格的戰鬥訓練。為了成功地衝入和退出,在沉重的全副武裝的情況下,以全速跑完五至六公里。為準備武裝泅渡機場前面的河川,進行一口氣遊過三百米河流的訓練、為了潛入機場,還進行了只用兩小時就可以匍匐前進五百至一千米距離的訓練。此外。還訓練在幾秒鐘內,將炸藥放置在目標上,並立即撤出等等。總之,為奇襲卡特比而進行的嚴格緊張的訓練,毫不停頓地堅持了兩個月之久。
因此,游擊隊在“進行”這一奇襲時,同平時訓練一樣,沉着而又準確,從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這次奇襲是沒有空軍的游擊隊,為了在地面上“擊落”法國空軍而採取的戰術。使以二十八架B26轟炸機為首的包括運輸機、偵察機等共六十架飛機,在地面上爆炸起火,這對於法軍來説,是奠邊府戰役中的一大損失。在地面上“擊落”飛機,游擊隊擬製了一個多麼出人意料的戰術啊!而它被可以稱之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的越南戰爭所繼承和發展,同樣的戰術至今還被經常採用着。
上述第一種類型,即針對戰場情況而制定的戰術,也運用在這次卡特比戰鬥中。“根據戰鬥情況”採取了攻擊、防禦、追擊、退卻等戰術;根據地形條件,還採取了野戰、山地、高地、森林、峽谷、河川等戰術。
第二種,即有關戰鬥隊形的戰術,有集中、散開和疏散等,在現實中,這些往往被綜合運用。
第三種,作為攻擊作戰的類型,有正面戰術、側面戰術、穿插戰術和包圍戰術等,把這些經常配合起來使用。
第四種,根據不同部隊或兵種而制定的,有步兵、炮兵、坦克、航空等戰術,這些,在現實戰爭中,被綜合為機動戰術和陣地戰術等。此外,還採用新的、特殊的游擊戰術和劫持戰術。

戰略轟炸轟炸機

戰略轟炸戰略空軍

戰略空軍的出現和興起與轟炸機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密不可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可謂是成功運用遠程轟炸機的典範。在西歐戰場,美國空中力量對德國進行了大規模戰略轟炸,最多時每天出動近1000架飛機。在東方戰場上,美國使用B—29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了轟炸並投放了兩枚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正因為這樣,1946年3月12日,美國在原有陸軍航空隊基礎上成立了戰略空軍司令部,當時主要兵力為戰略轟炸機部隊。到20世紀50年代,又增編了空基洲際導彈部隊,成了一支全球性戰略打擊力量。
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對戰略空軍的普遍定位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信息火力一體,能夠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全面參與各種作戰形式,能實施遠程反應。隨着各種高科技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戰略空軍逐步步入了輝煌期:除了最初的戰略空襲任務外,它還可支援戰區性作戰並進行戰略偵察。戰略空軍也從最初的戰略轟炸機部隊發展為一個由多機種組成的空中打擊力量。
美戰略空軍最強
在戰略空軍的發展建設上,美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二戰後,美國一直推行全球戰略,戰略空軍成為其有效工具之一。1953—1955年,美國戰略空軍先後在海外成立了3個空軍師和1個航空中隊。到1968年底,美國空軍已裝備了400架戰略轟炸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着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戰略空軍的發展速度放慢。海灣戰爭結束後,時任空軍部長的唐納德·賴斯認為:將空中力量分隔成戰略、戰役、戰術三個司令部是一種削弱戰鬥力的做法。在這種觀點的支配下,美國將戰略空軍司令部置於新成立的空中作戰司令部領導之下,負責戰略轟炸機、部分空中加油機的使用和管理。空中機動司令部負責管轄所有戰略運輸機和加油機。這種編制反映美國空軍“全球到達、全球作戰”的戰略思想。
美國戰略空軍裝備有B—1B、B—2A、B—52戰略轟炸機133架,其中B—2A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此外,美國戰略空軍還裝備有KC—10、KC—135加油機,E—8、EC—135偵察機以及電子干擾機。為了應付未來的戰爭,美國正在研製一種全新的武器———超高音速轟炸機,巡航速度在5—7馬赫。它可以直接從美國本土起飛,打擊距美國2萬公里之內的任何目標。換句話説,它基本上覆蓋了全球每一個角落。這樣,美國再也不用為租借別國的空軍基地而發愁了。
蘇聯曾經擁有一支可與美國一爭高下的戰略空軍力量,特別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圖—95、圖—160等新型戰略轟炸機陸續裝備部隊,X—15、X—31、X—58、X—59M等空地導彈也均屬先進機載武器,在性能上與美國空軍裝備相當。蘇聯解體時,蘇軍共裝備了177架戰略轟炸機。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遺產,但是在戰略空軍方面的損失卻是相當大的。俄羅斯共有78架戰略轟炸機,其中95MC6型34架,95MC16型30架,160型14架。俄羅斯戰略空軍力量主要集中在第22重型轟炸機師,該師位於薩拉托夫州,編有三個團:121團、184團和182團;14架160全部裝備在該師。
除了美俄兩國外,法國也建立了戰略空軍,法國是世界上唯一設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國家。法國的戰略空軍司令部駐在塔韋尼,下轄執行核作戰的3個戰鬥機中隊,1個戰略偵察機中隊和1個空中加油機中隊。
建戰略空軍有深遠影響
戰略空軍的出現及在戰爭中的廣泛運用對戰爭和軍隊建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第一,從戰略層面上説,它推動了軍事戰略空間開始進入“全球”戰場時代,動搖了核戰略在軍事戰略中的主導地位。一架重型轟炸機攜帶集束炸彈的效能與1000噸TNT當量的戰術核彈威力相當;100枚常規空地導彈毀傷效果與1枚中型核彈不相上下。戰略空軍將使戰爭形態向可控戰爭轉變。
第二,戰略運輸機開闢了陸軍空中機動的新時代,空中機動已經成為完成戰略集結和戰略投送的主要手段,使地面部隊的機動速度大大提高,正實現了“走與打”的結合,這對陸軍的各方面建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第三,由於空地導彈和空射巡航導彈的種類增多,有的射程達1000—2000公里,未來的空襲作戰可能會呈現新的特點。一方面,超視距和防空區外發射的概率大大增加。據統計,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所摧毀的80%伊拉克飛機是通過超視距攻擊完成的。另一方面,飛機活動編組趨小,如美國B—2隱形戰略轟炸機通常是進行單機戰鬥飛行。 [5] 

戰略轟炸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是指用來執行戰略任務的中、遠程轟炸機。它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量核武器的主要運載工具和構成核三位一體的一極之一。它既能帶核彈,也能帶常規炸彈;既可以近距離投放核炸彈,又可遠距離發射巡航導彈,可做戰略進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時也遂行戰術轟炸任務,支援陸、海軍作戰。
外文名稱:StrategicBomber
一種進行遠程投彈以削弱敵方戰爭能力的大型轟炸機
分類:核突防轟炸機,巡航導彈載機等。
戰略轟炸機分為
·核突防轟炸機
·巡航導彈載機
·常規轟炸機
發展趨勢:
·用先進的空射巡航導彈和有關的電子設備改裝現役飛機,延長其服役期。
·繼續研製先進的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向隱形化方向發展。
戰略機型: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轟-6型轟炸機
·齊柏林飛船
· Gotha
· HandleyPageV/1500
第二次世界大戰
· Avro Lancaster
· Handley Page Halifax
· 肖特的斯特林轟炸機
· B-17飛行堡壘
·B-24解放者
· B-29超級堡壘
· IL-4
· 烏拉轟炸機(Uralbomber)
· 富嶽轟炸機(計劃)
冷戰
·英國“火神”戰略轟炸機
· B-36和平締造者
· B-47同温層噴氣
· B-52同温層堡壘
· B-58盜賊
· XB-70女武神式轟炸機
· F-111
· Handley Page Victor
· Avro Vulcan
· Vickers Valiant
· Myasishchev M-4
· Tu-16
· Tu-95
· Tu-22M
· Dassault Mirage IV
現代
美國· B-2幽靈-由麻省理工學院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一起為美國空軍研製生產。
· B-1
· B-52同温層堡壘
俄羅斯/蘇聯 · Tu-160
· Tu-22M [4] 

戰略轟炸中國有關現狀

戰略轟炸戰略轟炸要求

完善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6] 

戰略轟炸轟炸機

中國空中執行核打擊任務的只有轟-6和強—5兩型飛機,其中強—5僅適合執行戰術核打擊任務,而轟—6,作戰半徑較短,並不是合適的空基核武器載機,因此,為了滿足核反擊作戰的要求,中國軍隊迫切需要戰略轟炸機。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