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略空襲

鎖定
戰略空襲(strategic air strike)從空中對敵發起的戰略性襲擊。是戰略突襲的重要樣式。一般用於不宣而突然發動的戰爭,也用於戰爭過程中。在最高統帥部統一組織、統一計劃、統一指揮下實施。通常集中空中核或常規突擊力量使用於主要方向和重要時節,突擊能影響戰爭全局的地方導彈核武器基地和倉庫,政治、經濟中心,重要的工業區,軍事基地和指揮中心,以及交通樞紐等目標和要害部位,採取隱蔽、突然的行動,對敵進行集中突擊、同時突擊和連續突擊,以削弱其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改變戰略態勢和奪取戰略主動權。
中文名
戰略空襲
外文名
strategic air strike
解    釋
從空中對敵發起的戰略性襲擊
特    點
採取隱蔽、突然的行動等
戰略空襲 戰略空襲
為達成戰略目的,使用航空武器對敵方進行的大規模空襲。又稱戰略轟炸。現代空襲的一種基本樣式。按使用武器,可分為核戰略空襲與常規戰略空襲。戰略空襲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與英國等國為達成戰略目的,使用轟炸機、飛艇等對敵後方重要城市等目標進行空襲。隨着轟炸機作戰半徑的增大和載彈量的增加,對敵國戰略縱深目標特別是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等重要目標的空襲活動不斷增多。從1917年開始,德國使用轟炸機對英國實施戰略轟炸,其中對倫敦的戰略轟炸共出動飛機435架次,造成6200餘人傷亡,經濟損失達300萬英鎊,造成了民眾心理的極度恐慌。1918年6~11月,英國皇家獨立空軍部隊開始使用先進的重型轟炸機對敵方進行晝夜轟炸,共投彈543噸,其中220噸投在敵方戰場上,其餘的全部投在工業目標上。法國在1916~1918年對德國進行的戰略轟炸中共投彈1800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美國開闢了獨立於陸地戰場以外的空中戰場,對德國和日本進行戰略轟炸。英、美兩國從1941~1945年對德國本土和佔領區進行了5年戰略轟炸,共出動飛機400多萬架次,投彈270萬噸。在美軍對日本的戰略轟炸中,日方死亡24萬餘人,傷31萬餘人,無家可歸者達800萬人。日本軍事工業遭到嚴重破壞,航空工廠被毀面積達60%,飛機產量從1944年的月平均2341架下降到1945年8月的200架。戰略空襲摧毀了日本的戰時經濟和民心士氣,為迫使日本政府在未經本土決戰的情況下無條件投降創造了條件。戰後的局部戰爭中,戰略空襲進一步發展。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對越南北方進行了戰略空襲。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了戰略空襲,共投彈約9萬噸,摧毀了伊陸軍一線部隊近50%的作戰能力,消滅了伊空軍、海軍,摧毀了數百個重要目標,決定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科索沃戰爭中,北約通過戰略空襲,逼迫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接受了北約的政治要求。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的戰略空襲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組織戰略空襲的方法主要是:根據戰爭目的和兵力、兵器性能,精心選擇轟炸目標;依據突擊目標,安排轟炸兵力與配套的支援掩護兵力,制訂轟炸計劃;按計劃組織實施戰略轟炸。基本要求是:周密計劃,充分準備;隱蔽突然,重點突擊;科學編組,嚴密協同;統一指揮,整體制勝。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戰略空襲仍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手段之一。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