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略相持

鎖定
戰略相持是指敵對雙方力量對比暫時平衡,戰爭呈現相持不下的狀態,是雙方力量消長、優劣形勢轉換的階段。這個階段的長短,主要取決於力量對比和形勢轉換的速度。
中文名
戰略相持
簡    介
敵對雙方力量對比暫時平衡
時    長
取決於力量對比和形勢轉換的速度
分    類
戰略
目    的
雙方都欲削弱對方,積聚力量
術語介紹
這個階段的長短,主要取決於力量對比強弱形勢轉換的速度。在戰略相持中,雙方都欲削弱對方,積聚力量,準備新的戰略進攻或轉入戰略反攻。戰略相持與戰爭規模的擴大和戰爭持續時間的增長密切相關。中國古代的楚漢戰爭,戰略相持階段就已明顯地出現了。劉邦、項羽圍繞戰略要地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展開了一場長期相持的爭奪戰。劉邦以政治配合軍事,以進攻輔助防禦,削弱直至戰勝強敵。在現代戰爭中,戰略相持時間有長有短。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雙方經過3個多月互有勝負的激戰後,在長700千米的寬大正面上形成戰略相持,直到戰爭結束。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7年的相持階段,通過持久的人民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廣大人民支持下,戰勝嚴重困難,最後奪取了抗戰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兩年多與敵方全正面的戰略對峙中,攻守結合,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交織進行,以打促談,迫使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簽訂了停戰協定。在戰略相持下,交戰雙方往往出現犬牙交錯狀態,在經歷了艱苦的較量後,力量對比往往會發生變化。進攻一方因遭到頑強抵抗,優勢減弱,轉入防守和局部進攻;防禦一方通過大量消耗敵人,壯大自己,轉變力量對比。方法是在戰略內線防禦中實行戰役戰鬥的外線進攻,多打勝仗;以戰役戰鬥的殲滅戰達到戰略上消耗敵人;積極開展游擊戰,破壞敵人的交通線,大量消耗其人力物力財力;迅速發展己方的力量,及時動員、徵召預備役兵員補充軍隊,擴建、新建戰略預備隊;大力發展軍工生產,不斷改善軍隊的裝備,提高軍隊的軍事技術水平,從劣勢轉變為優勢。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作戰節奏加快,加之非線式作戰、非接觸作戰的廣泛運用,恐難以出現長久的、大規模的戰略相持階段。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