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略文化

鎖定
戰略文化是在一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戰略思想和戰略理論,並以這種思想和理論指導戰略行動和影響社會文化與思潮。它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戰略思想、戰略原則和戰略決策中所沉積的文化傳統、哲學思維和社會觀念。或者説,思想文化與戰略相結合,我們可以稱之為戰略文化。它具有觀念形態、歷史繼承性、國體與區域特徵等屬性。它是制定現實戰略的潛在意識和歷史文化情結,因為戰略家只能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中進行認識和實踐創造活動。簡單地説,戰略文化是那些對一個國家的戰略思維、戰略取向、戰略意圖等產生影響的深層次的文化因素。
中文名
戰略文化
類    別
戰略思想和戰略理論
基    礎
一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傳統的
指    導
戰略行動和影響社會文化與思潮
一個國家的戰略思想通常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處於表層的是各個時期所實行的具體戰略方針、計劃等,而處於相對穩定而長期起作用的深層內容就是戰略文化。它是在這個國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積澱形成的,決定着一個國家研究和處理戰略問題的慣用戰略思維方式。由於各個國家或民族的地緣環境、民族歷史、社會制度、文化特質等各異,因而呈現出各具特色的戰略文化。1947年美國製定《領導條令》時就提出了“戰略文化”一詞,但在美國真正成為一個正式的學術概念並受到廣泛關注,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1977年9月,美國學者J.斯奈德在為蘭德公司所作的關於蘇聯有限核戰略的報告中,第一次對“戰略文化”進行了明確的定義,並試圖用戰略文化來回答新現實主義學派所難以回答的問題,引起了學者們的極大興趣。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引入戰略文化概念,以解釋國家的安全與戰略行為。1990年5月,美國科學學會組織了一次戰略文化研討會;1992年3月,美國又召開了“戰略文化與中國”研討會,就戰略文化的定義以及戰略文化對分析國家戰略行為的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一些國際安全方面的學術刊物,如《國際安全》《軍事評論》等雜誌闢有《戰略文化》專欄,刊登有關戰略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一批以戰略文化為題的著作先後出版。如美國K.布斯的《戰略與種族中心主義》,張曙光的《威懾與戰略文化:中美對抗,1949~1958》,江憶恩的《文化現實主義:戰略文化與中國歷史上的大戰略》等。中國的戰略文化研究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國內學術界開始對軍事文化、軍事傳統、戰爭觀念、戰爭價值觀等問題進行研究,並取得一些成果。如姚有志的《古代中西軍事傳統之比較》,吳如嵩的《柔武論――中國古代戰略旨要》等。1997年,《中國軍事科學》雜誌第1期發表了一組關於“戰略與思想文化”的文章,包括李際均的《論戰略文化》一文,是國內學術界第一次正式提出“戰略文化”概念。此後,又進行了“戰略與思想文化”“軍事思想與歷史文化傳統”等為主題的討論,先後發表《中國古代戰略觀念的歷史文化淵源》以及研究美國、俄羅斯、日本、英國、德國、印度等國家戰略文化傳統的文章,中國的戰略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戰略文化包括價值判斷觀念和行為模式觀念兩部分內容。價值判斷觀念是核心與基礎,集中反映戰略文化的本質。包括戰爭的社會作用觀念,即戰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戰爭與國家利益觀念,即戰爭對國家利益是相對性的還是絕對性的;威脅性質觀念,是零和性的還是非零和性的等。行為模式觀念是價值判斷觀念在行為模式層面的展開。如果認為戰爭是必然的和正常的現象,就傾向於重視戰爭作用和軍事力量建設,否則就不重視;如果認為國家之間的利益是零和性的,就會主張以對抗性的方式消除威脅,否則就會主張以非軍事方式消除威脅;如果認為軍事力量在實現國家利益中起主要作用,就會追求軍事力量的比較優勢,把主要力量和精力投放在軍事力量的建設上;如果認為其作用是次要的,就會只投入部分力量和精力;如果根本否定其作用,就會忽視軍事力量的建設。主要有:①對抗型。認為戰爭是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的現象;國家在國際社會追求的是強權和絕對利益;威脅無處不在,只有本國實力比別國強大,才能得到安全;軍事力量是處理威脅和實現國家利益的主要手段。②協調型。認為戰爭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現象,但隨着國際社會相互依賴的加強,戰爭是可以避免的;在國際社會中,國家追求的是相對利益,只要實力有所增強,國家基本利益得到保護,就能得到安全;威脅是非零和性的,別國的強大並不意味着己方的弱小,別國的安全也不意味着己方的不安全;處理威脅和實現國家利益的手段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軍事只是其中的一種,主要靠政治、外交等協商對話的方式加以解決。③理想型。認為戰爭只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異常現象,通過人類社會的改造和利益的協調,可以徹底消除衝突和戰爭,從根本上消除威脅;國家追求的是相對利益,使用軍事力量是對人類資源的浪費,是不必要的。這種戰略文化歷來為理想主義者推崇,但對決策並非沒有影響。許多國家的戰略文化類型不僅屬一種,而是以一種為主,兼有其他。戰略文化不等於戰略行為,但它可以影響戰略行為。基本功能表現在四個方面:①認知功能。人類總是通過一定的文化模式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戰略文化的意義首先在於它為決策者對戰略環境認知與判斷提供了一種基本的模式,從而使人們對戰略環境以及由此產生的戰略主體作出判斷,這是戰略決策的基本起點。②規範功能。不同的戰略文化有不同的價值體系,從特定的價值標準出發,戰略行為可分為有利的或有害的、正義的或非正義的、善的或惡的、“正當”的或“不正當”的;對現實的戰略行為是批判,還是加以辯護,以及對現實戰略行為作出何種選擇等。③激勵功能。戰略行為的目標是通過戰略文化來確定的,戰略目標既是特定戰略需要的反映,也是特定戰略價值取向的產物。通過對特定戰略目標的確立以及對實現戰略目標的評估等方式,戰略文化可為戰略行為者提供進取的動力與激勵的機制。這在西方的戰略文化中表現尤其突出,如軍事技術變革意識、海外擴張意識,都與戰略文化的激勵功能有密切關係。④協調功能。衝突的存在是社會的現實,無論是社會內部還是社會之間都是如此。衝突的存在反映的是利益的分歧。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各自相對穩定的戰略文化傳統。戰略文化通過自己特有的傳統力量,可以協調國家或政治集團之間的利益關係,確定其對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認同,滿足理性行為的要求。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