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爭子午線

鎖定
《戰爭子午線》是馮小寧執導的戰爭片,富大龍牛萌萌等人主演,於1991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一支由八路軍的子弟、傷員組成的特殊隊伍,以生命為代價粉碎日寇陰謀的故事 [1] 
中文名
戰爭子午線
外文名
The Meridian of War
類    型
戰爭,劇情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馮小寧
編    劇
馮小寧
主    演
富大龍
主    演
沈丹萍
江韻輝
牛萌萌
片    長
92 分鐘
上映時間
1991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戰爭子午線劇情簡介

1990年11月,一個年邁的身影沿長城向西攀援。她不時停下來眺望羣山,像在尋找什麼。她就是當年的年輕護士。她似乎看到當年的自己抬着擔架行進的身影。
1942年11月,就在這長城上,13名從北平奔赴根據地的學生與護送他們的48名八路軍被圍。青年們在一場石塊對機槍的無望的搏鬥中倒下,只有一個護士生還。蘆葦中隱藏着一支被衝散的擔架隊,能走的只有一位老軍醫和一位剛從文工團來的女孩。亂槍中,垂死的通訊員掏出一份命令:令九連沿長城西進。九連最後一名倖存者——排長已經負傷,卻要執行那個殘缺不全的命令。晨霧中,出現在“文工團”面前的是一排孩子,這些躲避在老鄉家的機關人員的孩子和小戰士來尋找部隊。九連最後一名倖存者——排長已經負傷,卻要執行那個殘缺不全的命令。孩子們義不容辭地抬着他西進。剛剛逃生的女護士也走進了這個隊伍。孩子中,參加過反掃蕩的大孩子擔當起指揮的責任。他們身上壓着沉重的擔架,睜着飢餓的眼睛,向着媽媽的方向爬着,爬着。為了大家的生存,“小號”去挖自己埋的地雷,他那“上學讀書”的理想隨着一聲爆炸而消失;在死亡的威脅中,“文工團”思念着媽媽,但當看到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換得大家的生命時,她毫不猶豫地投出了唯一的手榴彈,在這世界下留下一聲對媽媽的呼喚;“小草”的眼睛被鬼子的毒氣彈燻瞎,她在極度飢餓中把最後半個窩頭留給了傷員,自己在幻夢中離開了這個世界。護士¨睹着這些未成年的戰士一個接一個倒下,而雙腿負重傷的排長仍堅持讓孩子們抬着沿長城向西。
排長也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步。“沿長城向西”的命令從一個倖存者手中傳到另一個倖存者手中,最後接過它的是一隻未成年的小手,命令依然在執行。三個孩子接過了這個不是給他們的命令,抬起最後一名傷員向西走去。
1942年11月7日10時,長城線3號公路隧洞發生了一次震撼羣山的爆炸,一個巨大的陰謀被粉碎。12個無名孩子的身軀築入了古長城的磚石,築入了人民大會堂的基座。他們的靈魂跨越了50年的時空,走上了亞運村的立交橋,走進明亮的電化教室。走上了寬闊的天安門廣場,看到了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新生活 [2]  [3] 

戰爭子午線演職員表

戰爭子午線演員表

戰爭子午線職員表

製作人 馮小寧、馬小文
導演 馮小寧
副導演(助理) 宋園園
編劇 馮小寧
攝影 陳軍、張國慶
配樂 關峽
剪輯 趙綺華
道具 王剛
美術設計 韓雲峯、朱欣翼
造型設計 穆禹
服裝設計 劉建華、王寶剛
視覺特效 張曉寧
燈光 張雪冰
錄音 晁君、李偉
展開
煙火
白存平、張偉
演奏、演唱
中央樂團
指揮
方國慶
編輯
郭玲玲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4] 

戰爭子午線角色介紹

  • 老兵
    演員 富大龍

    八路軍的小戰士。雖然只有16歲,但1935年就跟隨部隊,有七年的軍齡,三次參加“反掃蕩”戰鬥,還擅長跑步。他堅定質樸、老成持重,平時沒有一句豪言壯語,但嚴格遵循“不丟下傷員”“不戰俘虜”的八路軍紀律。在關鍵時刻他英勇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 護士
    演員 沈丹萍

    從北平投奔抗日根據地的青年護士。途中,同伴犧牲,只有她死裏逃生。她遇到“老兵”、“草兒”等孩子護送傷員的隊伍。雖然有過猶豫動搖,但她最終和孩子們一起沿着長城向西,執行那未知內容的任務。

  • 草兒
    演員 牛萌萌

    七歲的小女孩,生長在軍隊之家,媽媽隨部隊轉移了,把她留在老鄉家。日本侵略者屠殺了全村人,她是唯一的倖存者,可眼睛被毒氣彈燻瞎了。是“老兵”把她帶出來。她渴望光明,渴望見到美好的世界。

  • 小號
    演員 董洋

    15歲的少年戰士,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仍堅持不懈地讀書認字,為了大家的生存,他去挖自己埋的地雷,以未成年之軀獻身於民族解放的疆場。

  • 文工團
    演員 張代

    原來在八路軍文工團,後來轉到戰地醫院。她思念媽媽,希望能重新演出。當他們的小隊伍在長城邊遭遇日本部隊時,她投出唯一的手榴彈,引開敵人,保護了大家,自己卻跌下懸崖。

  • 排長
    演員 吳衞東

    九連唯一活着的戰士。接到命令時全連除他以外都已犧牲,而命令本身也殘缺不全,但是他堅持執行命令,義無反顧地“沿着長城向西”。後因傷重不治,臨死前把命令交給了護士。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5] 

戰爭子午線音樂原聲

片中插曲<br>
曲名
作詞
作曲
《奔向温暖的家》
馮小寧
關峽 [6] 

戰爭子午線幕後花絮

  • 為拍攝該片,馮小寧向青影廠立下軍令狀,保證經費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影片開拍時是10月,電影局要求他12月底必須拍完。馮小寧帶領劇組硬是用兩個月完成了拍攝 [7] 
  • 該片拍外景的山上原先沒有路,是劇組用了幾天時間在酸棗刺中拱出了一條路 [7] 
  • 第一批樣片拍出來後,青影廠領導指出片中的孩子就是穿着八路軍服裝的城市小孩,要求把孩子放到真實的環境內中去鍛鍊。於是,馮小寧把孩子們帶到真實的長城上,讓他們體驗艱苦的環境。當時山上到處是蒺藜叢和酸棗刺,但是小演員們唱着歌爬了上去 [7] 

戰爭子午線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91年
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8] 
特別獎
馮小寧
獲獎
最佳音樂
關峽
提名
最佳攝影獎
陳軍、張國慶
提名
1992年
第二屆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攝製組評選 [9] 
故事片優秀攝組獎
《戰爭子午線》
獲獎
1995年
第四屆東京兒童電影節 [10] 
日本東京電影評論家獎
《戰爭子午線》
獲獎
第二屆日本京都國際兒童電影節
金獎
《戰爭子午線》
獲獎

戰爭子午線幕後製作

馮小寧創作該片的初衷是由於他認為當時的中國銀幕缺乏英雄主義。崇尚英雄是青少年的天性,而當時的中國銀幕上卻多為蒙面匪或公子哥。所以,他決定拍一部表現小八路英雄精神的影片,讓主人公與20世紀90年代的孩子交流,通過兩個時代的撞擊來呼喚純潔的心靈和奉獻精神 [7] 

戰爭子午線影片評價

海報 海報
該片的特色是在敍述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故事的過程中不時插入非現實的超時空情境,這種似現實又非現實的畫面與故事中的過去年代的對應,使影片顯得新穎獨特 [11] (《電影評介》評)
該片的某些戰爭場面雖然拍得過於粗糙,但是不能不承認影片對於戰爭性質的判斷是明確無誤的。這便使得對於愛辦主義、英雄主義精神的呼喚有了堅實的基礎。這種判斷不只是理性思考的產物,其中還伴隨着作者的真誠的情感態度。對敵我雙方的鮮晴憎愛自不必説,在戰士們內部,創作者的情感態度所傳達出的傾向尤為動人。該片所進行的探索,比較引人注目之處是兩個時空的交迭轉換以及由此引起的結構的張合變化。從總體上應當肯定導演採取的相對新穎的電影手段有益於影片內容的表達和主題的深化,也有助於調動觀眾的觀賞興味,形成新鮮的審美刺激。這些時空交迭的段落的有的構思比較完整,能調動觀眾的哲學思考;有的則從構思到處理均乏善可陳 [5]  (原中國影協電影藝術研究部主任陳劍雨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