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

鎖定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是一部王坪指導,蘇小衞編劇,劉琳範志博李晨郭曉冬張璇王莎莎李念曹苑等演員主演的歷史戰爭片。
影片以發生在沂蒙老區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講述了沂蒙女性傑出代表“沂蒙六姐妹”帶領全村人民為支援革命前線而忘我拼搏的感人事蹟 [1]  。本片於2009年9月8日上映。
中文名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
外文名
Yi Meng Liu Jie Mei
出品時間
2009
發行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
導    演
王坪
編    劇
蘇小衞
類    型
戰爭、歷史、劇情
主    演
劉琳   ,範志博,李晨 ,郭曉冬,張璇,王莎莎 ,李念,曹苑,曹翠芬,吳剛
片    長
87分鐘
上映時間
2009年9月8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劇情簡介

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莊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着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裏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着一項艱鉅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捱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裏山路回孃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成了終身的遺憾。
  孟良崮戰役打響了,蘭花帶領姐妹們組成的支前隊伍奔赴前線。她們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使部隊及時奔赴戰場。
  沂蒙紅嫂們用她們的勇敢、堅毅、無私奉獻,詮釋了感動中國的沂蒙精神 [2]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演職員表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演員表

    • 劉琳 飾 紅嫂(李春英)
    • 範志博 飾 王蘭花
    • 李念 飾 張月芬
    • 張璇 飾 秀兒
    • 王莎莎 飾 小鶴
    • 曹苑 飾 黑燕
    • 曹翠芬 飾 臭奶奶
    • 李心敏
       飾 秀秀爹
    • 金同璽 飾 二寶
    • 董煊 飾 二寶娘
    • 裴永寬 飾 小鶴爺爺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職員表

以上資料來源 [3-4]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角色介紹

  • 李春英
    演員 劉琳
    一位樸實、任勞任怨、堅忍的紅嫂。丈夫在前線犧牲了、自己忍着,不敢告訴年邁的婆婆,怕她受不了,也不敢告訴丈夫在前線打仗的弟媳月芬,怕她因此會擔驚受怕。春英為代表的北方農村婦女生活並不是人們想象的封建封閉,他們有自己的樂趣,對待生活很積極樂觀。[5] 
  • 王蘭花
    演員 範志博
    幹練潑辣的女幹部,也是沂蒙六姐妹中的唯一一個女幹部。比較潑辣,20多歲,是識字班的學員。她是一個對革命有着特殊情結的農村女子,父親是一名地下黨員,在傳遞情報時被敵人殺害了。或許她還不能完全理解真正的革命的內涵,但她卻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6] 
  • 張月芬
    演員 李念
    倔強機靈、善良正義是月芬的真實寫照。約定的婚期已到,丈夫卻在前線抗敵,她就抱着公雞拜堂成親,直到丈夫犧牲,也沒能見上一面,堅強的她也投身於革命洪流中。在我看來,沂蒙精神是一代中國女性艱苦抗敵、崇高的革命忘我精神。[7] 
  • 秀兒
    演員 張璇
    心直口快秀秀的性格活潑、心直口快。她還是一個比較樂觀的女孩,她手也快,嘴也快,不管是幹什麼嘴裏都會哼着小曲。[8] 
  • 小鶴
    演員 王莎莎
    “假小子”小鶴,是六姐妹中最小的一位。小鶴比較憨、比較愣,與別人溝通有點不搭調,別人説東,她偏偏理解為西。性格憨憨的,心直口快,像個男孩子。小鶴的父母為了掩護革命的後代犧牲了,她和爺爺相依為命,家裏比較窮。[9] 
  • 黑燕
    演員 曹苑
    單純、勇敢、有點倔,六姐妹中最“受氣”的一個。黑燕7歲時被賣到了地主家當童養媳,小丈夫只有一歲,在地主家受盡折磨,經常被婆婆打罵。雖然在家裏受盡折磨,非常壓抑,但黑燕卻是一個心地善良、單純、勇敢而且有點倔的“紅色女性”。[10]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幕後花絮

  • 為了真實還原當時軍嫂讓軍人渡河的場面,李念帶頭跳下冰冷的河水,且一待就是一個小時,被導演評為“最勇敢的女演員” [11] 
  • 拍戲間隙,演員們會找來草杆,搭成一個電視機的框架,然後就在“電視機”裏開始真人演出,還有主持人,什麼節目都有 [12] 
  • 拍攝時劇組生活在大山中,每天拍完戲大家就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可做,於是活潑的李念就帶領着六姐妹苦中作樂唱山歌 [13] 
  • 李念拍《沂蒙六姐妹》功課做得太充分,入戲太深,以至於回到城市的生活,令李念一時有點回不過神兒來 [14] 
  • 劉琳在片中有大量的攤煎餅、推碾子、納鞋底等幹農活的戲。劉琳為此下了不少功夫,一招一式從不含糊 [15] 
  • 在影片中扮演六姐妹的演員特地在影片開拍前到沂蒙山區體驗生活,在沒有自己戲份的時候,她們會去繼續“上學”。在所有的“課程”中,攤煎餅是幾位演員成績最好的一項。李念攤的煎餅甚至得到了當地老鄉的肯定 [16]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獲獎記錄

時間
  

  
具體獎項
  
獲獎主體
  
備註
  
2009年
  
第27屆金雞獎
  
最佳女配角
  
曹翠芬 提名
  
最佳編劇蘇小衞
2009年
  
第13屆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
  
獲獎 [17] 
優秀編劇獎蘇小衞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故事是依據發生在沂蒙山老區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
劇照
劇照(34張)
。六姐妹都有原型,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湧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羣體,她們居住在蒙陰縣野店鎮煙莊村,分別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姬貞蘭、公方蓮(已病故 [18]  。影片中所有的情節都有原型,都是編劇從當地採訪得來 [1]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影片評價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正面觀點

《戰爭中的女人》挖掘出了一條全新的創作方向,就是對“小米和小車”的重新發現。它選取支援前線的普通百姓作為主角,進而照亮了“戰爭的背影”,讓我們得以全面感知戰爭到底意味着什麼。影片故事自然沒有大開大合的宏大氣勢,但對細節的精湛把握使影片具有了超乎尋常的氣場,持續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貫穿始終。感人是主旋律電影的必備因素之一,並且做到了既感人又不做作。採用了大紅大黃的暖色調,使影片在極具震撼力的同時,又不失温暖,擁有了極具張力的感染力量(新浪娛樂評 [19]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以發生在沂蒙老區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獨闢蹊徑選擇了六位女性角色來切入這段歷史,使一部主旋律影片顯得親切生動。雖然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但影片在藝術手法上卻不拘泥於對具體事件的描繪,整體格調唯美、抒情(北京日報評 [20]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反面觀點

《戰爭中的女人》作為一部獻禮60週年的主旋律電影,卻與張藝謀代表作《我的父親母親》驚人的類似,不知導演是老謀子的粉絲,還是有意模仿經典創作(新浪娛樂評 [21] 

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影片爭議

2010年4月,模範烈屬李鳳蘭的子女王先生(44歲)、王女士(67歲)一張狀紙起訴《戰爭中的女人—沂蒙六姐妹》侵犯其母親榮譽,將相關製作、發行方送上法庭。原來其母系模範烈屬李鳳蘭,1990年出版的《沂蒙紅嫂》一書中“痴情——記模範烈屬李鳳蘭”的事蹟,即為李鳳蘭老人的故事。電影《沂蒙六姐妹》中,李念飾演的“張月芬”的原型實為李鳳蘭,片中“月芬”和公雞拜堂結婚,直到丈夫犧牲也沒能見上一面等內容是李鳳蘭老人的事蹟。《沂蒙六姐妹》經過改編張冠李戴,把李鳳蘭的上述事蹟嫁接給了“沂蒙六姐妹”。而“沂蒙六姐妹”經過長時間宣傳,特指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姬貞蘭、公方蓮六人,這種事跡嫁接的方式嚴重影響了李鳳蘭的榮譽權。因此原告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犯李鳳蘭榮譽權的行為,並在全國範圍內公開聲明致歉,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3萬元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