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毒

(於永鐸著紀實報告文學)

鎖定
《戰毒》是於永鐸創作的紀實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17年7月。 [1-2] 
《戰毒》是一部反映雲南公安邊防緝毒工作的行業報告文學作品,作品通過對驚心動魄的緝毒一線工作的書寫,展現了人性隱秘的貪婪與社會正義的交鋒。該書採用多視角的創作手法,將“金三角”地區毒品的成因,上中下游的利益鏈,緝毒鬥爭中出現的問題,都做了詳細的闡述。相對準確、相對完整地將公安邊防官兵當前的緝毒鬥爭狀況展現了出來。 [2-3] 
作品名稱
戰毒
作    者
於永鐸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紀實報告文學
字 數
330千字

戰毒內容簡介

《戰毒》一書反映了雲南某公安邊防部隊堅持緝毒鬥爭的真實故事。在茫茫的阿佤山中,有一支公安邊防部隊,為了祖國的安寧,官兵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許多緝毒分隊的官兵在熱帶雨林中追蹤毒販,常年累月地周旋在叢林中,吃在叢林中,睡在叢林中,作者採訪中瞭解到,在叢林設伏中堅守最長時間是21天,戰鬥勝利後,叢林中下來的官兵們,身上都長出了菌類植物,像這樣的場面和鏡頭在書中比比皆是,在血與火的戰鬥中,官兵們舍小家保國家,在“忠與孝”的大是大非面前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3] 

戰毒作品目錄

引子 “冰妹”之死
第一章 月光下的軍賽
第二章 賣鹽場的春天
第三章 勐捧三月好風光
第四章 亞細亞的孤兒
第五章 戴着鐐銬跳舞
第六章 糯康伏法
第七章 看不見的戰線
第八章 人體帶毒
第九章 緝毒戰場上的女兵(上)
第十章 緝毒戰場上的女兵(下)
第十一章 河底崗裏故事多
第十二章 偵查員
第十三章 帶毒男孩
第十四章 隊長李波
第十五章 邊防官兵的忠與孝
第十六章 撫養毒販遺孤
第十七章 阿佤歌手唱新生
第十八章 寨子裏的金鳳凰
第十九章 半個月亮爬上來
第二十章 南傘國門
第二十一章 勐堆“奇人”吳軍
第二十二章 大破瓜子案
第二十三章 隨時準備犧牲
第二十四章 埋伏
第二十五章 遍插五星紅旗
第二十六章 血紅血熱 [3] 

戰毒創作背景

位於西南邊陲、與緬甸老撾接壤的雲南是中國緝毒的主戰場,而中緬邊境線就成為緝毒戰鬥的最前沿。作者於永鐸沿着邊境線蜿蜒前行,翻山越嶺,走遍了阿佤山的村村寨寨,行進千里,採訪了200多位軍民,深入臨滄管轄區內的十幾個邊檢站,尋蹤進入到驚心動魄的緝毒領域,其間經歷了果敢地區內戰的硝煙,目睹了公安官兵與毒販真刀實槍的殊死搏鬥,聽到當事人的真實講述,親眼所見毒品給人們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戕害。翔實豐富的第一手材料,準備充分的案頭工作,奠定了作品鋒利的現實感和沉重的情感基調。 [2] 

戰毒作品鑑賞

《戰毒》厚重而不冗長、真實而不沉悶、驚心動魄又不誇張離奇。雲南邊防線三千多公里,邊防線上大大小小的邊檢站數以百計,如果事無鉅細地羅列,不但無法呈現出公安邊防緝毒工作的特殊性,造成讀者閲讀上混亂重複的感覺,更容易陷入瑣碎而龐雜的材料泥潭。《戰毒》的驚心動魄固然來自於緝毒工作的特殊性質,更在於,作者在對緝毒工作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材料的萃取與提煉、對全書結構的合理組織。一件件緊張、枯燥、繁瑣的緝毒案例在不斷變換的敍述中呈現得精彩紛呈、跌宕起伏。
《戰毒》的可讀性還在於,作品沒有把筆觸停留在邊防官兵與毒販短兵相接的瞬間,而是深入到“瞬間”所勾連的“前因”與“後果”,呈現了緝毒工作的歷史性與系統性。作者以客觀環境和現實事件為依據,通過抽繭剝絲的分析,多角度、立體化呈現出緝毒工作的難度和複雜性,不僅深刻揭示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戰毒》的另一個突出特質在於,將詩意敍述與理性認知緊密結合,跟隨作者的腳步,彷彿徜徉在一幅美麗的風俗畫中,清麗優美的花海綠蔭、峻峭雄健的河山大川盡收筆下,少數民族淳樸爽朗的性格猶在眼前。一邊是美麗的土地、淳樸的人民,一邊是害人的毒品、兇殘的毒販,美好與醜惡、正義與邪惡,強烈的對比更增強了紀實性文學的藝術感染力。 [2] 

戰毒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戰毒
於永鐸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7月
978-7-222-16395-9 [1] 

戰毒作者簡介

於永鐸,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法學學士。出版及發表長篇小説《愛情後時代》《老闆的往事》《悲情東北》《跳舞者》;長篇報告文學《洛古河畔紅豆紅》;在省級以上文學雜誌發表中篇小説多部。作品曾獲《中國作家》文學獎中篇小説獎等獎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