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旗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推出的百集紀錄片)

鎖定
《戰旗》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推出的百集紀錄片,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軍事節目中心製作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精品節目 [1] 
該片於2021年8月1日起每日19:59在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頻道播出,並在央視頻、央廣軍事、央視軍事等新媒體平台同步推出 [3-4] 
2022年2月28日,該紀錄片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與該館正在展示的百面戰旗藏品一起,生動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 [1] 
中文名
戰旗
類    型
紀錄片
出品公司
中央新影集團文化歷史事業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軍事節目中心
發行公司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
集    數
100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戰旗劇情簡介

戰旗,是一支軍隊的歷史,也是一支軍隊的性格,浸透着烈士的鮮血、書寫着戰士的赤誠、扛在戰士肩上、聳立在戰士心中。從1927年到今天,每一面戰旗都傳承着紅色基因,寫就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英雄史詩 [2] 

戰旗分集劇情

    第1集 鐵軍

    2019年10月1日,長安街上旌旗飄揚,國慶70週年閲兵儀式開始。在這次閲兵盛典上,第一次出現了戰旗方隊,100面代表着我軍輝煌歷史和榮譽的戰旗迎風飄揚、氣勢如虹。其中赫然可見“鐵軍”、“劉老莊連”、“強渡烏江模範連”3面戰旗,它們都來自同一支部隊——“鐵軍旅”。也是在這次閲兵儀式上,陸軍方隊威武雄壯,而陸軍方隊除了由各戰區陸軍抽組而成外,其中的主體也來自“鐵軍旅”。


    第2集 百戰百勝

    陳士榘,1909年出生在湖北武昌新軍的軍營裏,1927年,18歲的陳士榘參加了工農革命軍,同時也見證了一個特殊連隊的成長。陳士榘加入的就是被授予“百戰百勝”榮譽稱號的中部戰區陸軍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裝甲步兵1連,也被稱為“紅一連”,這是一支有着光榮歷史的連隊。


    第3集 模範紅十二團

    在江西省永豐縣龍岡畲族鄉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陳列館中,一場特別的紅色文化歷史課正在進行,講紅色故事的老人叫張義行,他的伯父曾參加過龍岡戰鬥,龍岡戰鬥是“模範紅十二團”打得最出色的戰鬥之一。


    第4集 神鷹偵察排

    初春時節,一場叢林作戰演習正如火如荼展開,這支搜索訓練中的連隊就是曾被授予“神鷹偵察排”榮譽戰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80集團軍某旅摩步4連。其前身部隊是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第4師“模範紅十二團”的團屬偵察排。在新兵入伍當天,老兵為新兵們講述“神鷹偵察排”戰旗的故事,是這支連隊的傳統。


    第5集 大渡河連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繼續北上,準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合。蔣介石命令第2軍前線總指揮薛嶽率主力從後追擊,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1部向雅安、漢源推進,企圖憑藉天險南攻北堵,將中央紅軍圍殲於大渡河之南。


    第6集 強渡烏江模範連

    “強渡烏江模範連”前身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作為部隊的開路先鋒,每場戰役都衝在隊伍的最前方,他們手握戰旗,一路披荊斬棘、初心如磐。1935年在強渡烏江戰鬥中,他們更是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用睿智和果敢書寫了戰旗的風采。


    第7集 平型關大戰突擊連

    1937年,平型關戰役,八路軍第115師第685團2營5連擔負突擊任務,連長曾憲生咬破手指寫下血書:“血戰平型關,誓叫鬼子有來無還”。5連擊退日軍多次反擊,曾憲生一人刺死十幾名日軍,壯烈犧牲,全連160人戰鬥至只剩30餘人。戰後,這支連隊被授予“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榮譽稱號。


    第8集 白刃格鬥英雄連

    1940年,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其中承擔破襲山西壽陽境內馬首車站重任的就是白刃格鬥英雄連前身所在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這是一支剛剛組建兩年的年輕部隊。為阻擊偷襲日軍,戰士們與日寇拼刺刀,展開殘酷的白刃戰,他們不畏生死的勇猛氣勢,震懾住了日軍,最終全殲來犯之敵。


    第9集 戰鬥模範連

    從新四軍的“戰鬥模範連”到共和國的“高原精兵”。80年來,這支英雄部隊歷經多次轉隸移防,但鋼鐵連魂始終不變!本期節目聽王洛勇講述“戰鬥模範連”的戰旗精神。


    第10集 鐵錘子團

    在內蒙古草原深處的朱日和訓練基地,駐紮着一支號稱“草原狼”的藍軍勁旅,在與紅軍部隊數十場實兵對抗演習中,他們鮮有敗績。曾經只有一支紅軍部隊,讓他們折戟沙場,那就是第78集團軍,有着“鐵錘子團”榮譽稱號的某合成旅。在“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習中,他們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第11集 金剛鑽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陸軍第77集團軍“金剛鑽”紅軍旅的幾名官兵,將“金剛鑽”戰旗小心翼翼地打包好。他們要帶着這面光榮的戰旗,前往千里之外的安徽省,開展一次重温初心的紅色尋根之旅。


    第12集 左權獨立營

    201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閲兵式上,一百面獵獵飄揚的戰旗光榮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閲,其中,有一面戰旗以一人命名、傳百代光榮,它就是“左權獨立營”戰旗。左權,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遠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被任命為八路軍副參謀長,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抗擊日寇。


    第13集 劉老莊連

    1943年,為阻擊日軍,掩護黨政機關和駐地羣眾轉移,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4連官兵在蘇北劉老莊地區,堅守陣地,擊退日偽軍數次進攻,全連82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戰後,新四軍第7旅重新組建第4連,並命名為“劉老莊連”。


    第14集 葉挺部隊

    1947年,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92團接到命令,拿下當年新四軍重建軍部的要地“葉挺縣”——鹽城。這裏是連接蘇中、蘇北兩個戰區的關鍵戰略樞紐,也是國民黨軍聯勤總部的重要補給地。92團戰士們連夜架橋搭路,捨生忘死攻下縣城,被授予“葉挺部隊”稱號。


    第15集 英勇善戰模範團

    1948年,東北野戰軍圍攻以牆高城固著稱的“鐵打的遼陽”。4縱11師31團重點攻擊遼陽城東北高麗門,官兵們冒着槍林彈雨衝出雪壕,炸開層層鐵絲網,打開登城通道。團長王祥追剿殘敵時,左腿負傷仍跪地指揮戰鬥。戰後,該團被授予“英勇善戰模範團”稱號。


    第16集 光榮的臨汾旅

    1947年底,山西運城解放後,臨汾是國民黨軍隊在山西晉南地區死守的最後一座孤城。為了全部解放晉南地區,策應中原、西北戰場作戰,由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徐向前統一指揮所部第8、第13縱隊和太嶽軍區八個團及晉綏軍區所屬呂梁軍區兩個獨立旅,共五萬三千多人,從城南、城東和城北奪取臨汾。


    第17集 濰縣團

    每年5月8日,武警第1機動總隊某支隊的戰士們,都會再次高舉“濰縣團”戰旗,緬懷英烈,銘記歷史。戰旗高擎,精神永駐,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敢打硬仗、無堅不摧的“濰縣團”精神,始終激勵着這支久經戰火歷練的英雄之師,續寫新的輝煌。


    第18集 洛陽營

    1948年3月初,華野第3縱隊第8師第23團1營接到任務,作為突擊營攻打洛陽城東門。在等待總攻開始時,黨員幹部和普通戰士羣情激憤,紛紛寫下請戰書,由於紙張有限,戰士們把決心寫在了槍托上、炸藥包上。戰鬥中,他們連續突破10多道障礙工事,攻破東門!此後,該營被命名為“洛陽營”。


    第19集 襄陽特功團

    1948年7月,襄樊戰役打響,中野6縱17旅49團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集中兵力攻打襄陽城西門。經過4次爆破,城牆被炸出缺口,3排長李發科毅然用雙肩頂起戰友去衝鋒,壯烈犧牲!後續部隊繼續攻擊,成功解放襄陽。戰後,該團被授予“襄陽特功團”榮譽稱號。


    第20集 白雲山團

    老人名叫朱開富,今年92歲,老人提到的是70年前一場阻擊戰中犧牲戰友的名字,那場戰鬥發生的地點叫白雲山。白雲山阻擊戰,志願軍50軍447團以傷亡344人的代價,斃傷美軍1400餘人,堅守陣地11晝夜。戰後,447團被授予“白雲山團”榮譽稱號及戰旗。


    第21集 海空雄鷹團

    對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的官兵們來説,警報聲就是出征的命令。飛行員楊楠和李建華所在的海軍航空兵某旅擔負着戍守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特殊使命,每天24小時擔負戰備值班任務,這樣的緊急戰鬥起飛幾乎每天都有,他們要在短短几分鐘內準備就緒升空禦敵。


    第22集 海上猛虎艇

    夜幕降臨,廈門某軍港碼頭,一改往日的寧謐。一部拍攝於1965年的新聞紀錄片正在上演。觀眾席上的三位老人當年曾經在同一艘艦艇上,參加了驚心動魄的海戰。其中,宋崇是一位電影工作者,影片中的海戰鏡頭,正是他當年參戰時拍下的。


    第23集 霹靂中隊

    1958年夏,美國和國民黨當局在台灣海峽進行軍事挑釁,製造緊張局勢。國民黨空軍飛機經常竄擾福建、廣東兩省沿海地區。人民空軍某部奉命低空隱蔽轉場,進駐廣東汕頭機場。這是人民空軍第一次進入福建,準備給囂張的國民黨空軍迎頭一擊。


    第24集 鋼鐵雷達連

    27天的激戰中,敵方向這僅僅0.07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傾瀉了300多發重型炮彈,在不足4平方米的方艙車身上留下了536個彈孔。在這場激戰中,雷達連的官兵以報出527批717架次的空情無一差錯的戰績,為我軍取得勝利提供了可靠依據。戰鬥中,官兵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人在陣地在、人在天線轉、人在情報通的雷達兵兵魂!因戰功卓著,連隊被授予“鋼鐵雷達連”稱號。


    第25集 模範紅五團

    1933年8月,為隆重慶祝八一建軍節,紅一方面軍在江西永豐縣藤田鎮舉行了首屆赤色體育運動大會,紅五團作為代表參加大會並一舉奪得冠軍,被中革軍委授予“模範紅五團”榮譽稱號。紅五團獲得這面戰旗,不僅僅是因為在運動大會中各項成績優異,更是在之前的反“圍剿”戰鬥中,先烈們用戰功、用獻血贏得的。


    第26集 戰鬥模範連

    在一張1957年出版的《解放軍報》上刊登了一篇回憶夜襲陽明堡戰鬥的文章,作者餘述生,曾作為八路軍129師769團的一名組織幹事,親身經歷了那場戰鬥。這篇文章不僅記錄了一場留名軍史的著名戰鬥也見證了一面戰旗誕生的歷史。


    第27集 殺敵英雄連

    在新兵下隊時,組織觀摩重要目標防衞行動演練是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堅持多年的一項傳統,對於他們來説,這樣的演練有着極為特殊的意義。歷史的指針撥回到1940年,八路軍發動了百團大戰,129師386旅17團1營1連作為參戰部隊之一,堅守咽喉要道龍珠寺阻擊敵人增援,保證主力安全。


    第28集 百戰百勝第三營

    三營成立於1933年,前身是鄂豫皖蘇區紅二十五軍七十四師三營,戰功卓著,先後參加過直羅鎮、平型關、討伐石友三等戰役戰鬥。此次的佃湖之戰,將是一場硬仗。今年100歲高齡的殷寶來彼時剛逃荒到佃湖鎮,她對當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第29集 英勇神速連

    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國民黨反動當局劃江而治的幻想徹底破滅。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總司令白崇禧決定,收縮兵力由湖南退守廣西,企圖以桂林為中心做最後頑抗,阻止全國解放的進程。


    第30集 雲台寺排

    1946年9月10日,濱海警備旅3營7連官兵進入江蘇徐州邳縣雲台寺阻擊陣地構築工事,3排擔負陣地阻擊任務。面對受過美國訓練又有最新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3排官兵英勇奮戰,一晝夜擊潰敵軍一個連,殲敵120餘人。戰後,3排被授予了“雲台寺排”榮譽稱號。


    第31集 長城中隊

    1944年,為掩護河北省龍崇宣抗日民主聯合縣的革命幹部轉移,晉察冀軍區平北軍分區第40團2連官兵與日偽軍800多人展開戰鬥。全連以不到30人的傷亡代價殲敵170餘人,創造了華北抗戰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例,被授予“英雄長城中隊”榮譽稱號。


    第32集 阻擊戰英雄團

    當這面戰旗被懸掛上牆,這座老展館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它將被稱作“戰旗館”。組織“戰旗館”籌備工作的是宣傳科的江平驥幹事。在江干事為戰旗館整理《英名錄》時,一個未知籍貫的戰鬥英雄赫然於紙上。在整理“阻擊戰英雄團”團史期間,很多老兵回憶錄裏都提到了李勇這名同志,但是因為手中信息資料有限,一直沒能找到。


    第33集 濟南第一團

    濟南戰役紀念館內,一份決心書總能引起參觀者的駐足。1948年9月,滕元興寫下這封決心書時只有17歲。濟南市解放閣巍然屹立在護城河畔,73年前,滕元興所在的部隊正是在這裏率先突破濟南內城,被中央軍委授予“濟南第一團”榮譽稱號,為濟南解放立下了卓越功勳。


    第34集 刺殺優勝連

    在解放戰爭中,5連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島,萬里征程,書寫一路輝煌。如今,這支英勇善戰的部隊已轉隸陸軍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刺刀見紅,死打硬拼”的“刺殺優勝”精神激勵着每一名官兵。


    第35集 濟南第二團

    七十多年來,當年的“濟南第二團”已經隸屬於人民解放軍陸軍第73集團軍某重型合成旅,成為一支海陸兩棲合成作戰部隊。他們在改革強軍的新徵程上,續寫新時代的戰旗精神。


    第36集 渡江模範營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打響!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5軍74師222團從蕪湖渡江。該團3營主動請纓成為突擊隊,官兵們冒着槍林彈雨迅速突破江防,把紅旗插上長江南岸。在隨後的追擊戰中,3營殲俘8000多名美械裝備的敵軍,威震全軍,後被授予“渡江模範營”光榮稱號 。


    第37集 渡海先鋒

    1950年3月10日,第43軍第128師第383團第1營配屬團炮兵連、警衞連、偵通連共1000餘名指戰員組成一個加強營,分別登上21只木帆船,終於開啓了他們早該在5天前踏上的征程。經過海上20多個小時的劈波斬浪,渡海部隊的指戰員們航行至赤水港一帶與國民黨守軍展開戰鬥,成功擊潰國民黨守軍,與瓊崖縱隊接應部隊會師,突破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勝利到達瓊崖縱隊根據地,為後續主力部隊登島打開了通路。


    第38集 鋼鐵營

    2021年5月19日是”鋼鐵營”成立82週年紀念日,錚錚誓言中,回溯精神的根脈,感動湧動的初心,佇立在“鋼鐵營”這面鮮紅的戰旗下,智勇雙全、寸土不讓的戰旗精神總會讓戰士們忍不住凝眸。這支誕生於太行抗日前線的部隊,曾立下赫赫戰功。八十餘載烽煙漫卷,八十餘載崢嶸歲月,鋼鐵的戰旗始終砥礪鋼鐵的兵,他們紮根高原,守護高原,用忠貞踐行着許黨許國的錚錚誓言。


    第39集 二級戰鬥英雄連

    1958年10月29日是最後一批志願軍作戰部隊歸國後的第3天,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了志願軍代表團,其中接見的一名志願軍是授予“二級戰鬥英雄連”戰旗的連長王虎元。王虎元1926年11月10日出生於山西省石樓縣,1947年參加革命,抗美援朝期間是志願軍第1軍第7師20團8連連長。


    第40集 英雄營

    陳輝亭老人所在的部隊,是人民空軍戰鬥序列中的一支隊伍。他們的裝備沒有翅膀,在車輪上完成兵力機動,他們常年擔負戰備執勤,守衞着祖國的領空安全。他們就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國土防空上屢建奇功的地空導彈二營。


    第41集 硬骨頭六連

    202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牢記強軍目標,傳承紅色基因,苦練打贏本領,把“硬骨頭精神”發揚光大,把連隊建設得更加堅強。


    第42集 神炮中隊

    “空中神炮手”鮑壽根,幼時放過牛、討過飯,參軍以後才學會寫自己的名字。1956年,時任空軍第6師16大隊2中隊中隊長的鮑壽根參加空中射擊轟炸校閲比賽,獲得空靶射擊第一名。在他的影響下,全中隊掀起練兵熱潮,在1964年全軍大比武中,9人被評為“一級射擊能手”。


    第43集 上甘嶺特功八連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打響。為奪回597.9高地,志願軍第15軍45師134團8連奮勇增援,終於在11月1日收復597.9全部表面陣地,將戰旗插上上甘嶺主峯。這面不到兩平方米的旗幟,佈滿381個彈洞。戰後,8連被記集體特等功,得名“上甘嶺特功八連”。


    第44集 猛虎連

    這是一封被珍藏了40多年的決心書,當年11軍31師91團3營9連接到作戰任務,即將開赴前線,對於大多數指戰員來説,這是他們第一次上戰場。出征前他們交上了這份集體署名的決心書。當年,李光輝只有21歲,40多年過去,決心書中的一字一句,他仍然熟稔於心。


    第45集 新興裏戰鬥模範連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一間展廳裏陳列着兩面旗幟,一面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新興裏戰鬥模範連”獎旗,一面是美軍第7師31團“北極熊團”團旗,這兩面旗幟共同見證了抗美援朝戰場上,那場發生在極寒條件下的強強對決,長津湖戰役中的新興裏戰鬥。


    第46集 黃土嶺功臣炮連

    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授予迫擊炮連黃土嶺功臣炮連榮譽錦旗一面。黃土嶺功臣炮連一路走來,立下不朽功勳,形成了“百發百中,威震敵膽”的神炮精神,用實際行動續寫着黃土嶺功臣炮連的新輝煌。


    第47集 勢如破竹十九團

    在整個百團大戰中,十九團作為晉察冀軍區的主力團先後戰鬥幾十次,共殲滅日偽軍數千人,因此獲得了晉察冀軍區授予的“勢如破竹十九團”榮譽稱號。


    第48集 雞雄山阻擊戰鬥英雄連

    70年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第26軍77師230團1營2連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戰鬥奇蹟,以斃敵740餘人的戰績,贏得了“雞雄山阻擊戰鬥英雄連”這面戰旗。


    第49集 白台山英雄團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為阻擊敵軍支援錦州,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6團堅守白台山7號陣地。官兵們與美式裝備的敵軍激戰六天六夜,反覆爭奪陣地,用鮮血和生命阻擊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最終取得勝利,獲得“白台山英雄團”稱號。


    第50集 英雄偵察連

    2018年1月3日,習主席視察中部戰區陸軍某師時來到偵察情報營訓練場,該營偵察二連是偵察英雄楊子榮生前所在連。1987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偵察連”榮譽稱號,習主席勉勵官兵苦練偵察本領,爭取成為“楊子榮式的偵察英雄”。


參考資料 [2] 

戰旗幕後製作

全片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導,拍攝團隊深入百面榮譽戰旗部隊採訪拍攝,尋訪近百位老兵及親歷者後代,深度挖掘戰旗背後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真實、生動地展現了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下,英勇戰鬥的歷史畫卷和奮鬥強軍的新時代風采,引導全軍官兵傳承紅色基因,矢志強軍興軍,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上建立新的功勳和業績 [1] 
該片所講述的百面戰旗涉及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以及新中國建立後的歷次邊境作戰,時間跨度大,接近60年;授予戰旗的百支榮譽功勳部隊來自人民軍隊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志願軍的各支部隊,現在分屬陸軍、海軍、空軍、聯勤保障部隊和武警部隊,駐地從林海雪原到南國椰島、從渤海之濱到西北戈壁,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製作這樣一部專題片,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許多戰鬥因時間久遠、規模不大等原因記述不清,加之當事人大都故去而無從考證。本片在依託權威性軍戰史資料的基礎上,由權威軍史專家把關,並進行了細緻、紮實的史料考據工作。同時跨越五大戰區,深入百支戰旗繼承部隊,或實地尋訪拍攝戰鬥舊址、歷史遺蹟、珍貴文物,足跡遍佈全中國。為打造電影級視覺效果,拍攝了150餘場大規模戰爭再現、特邀焦晃、劉勁、徐濤等名家傾情配音,並綜合運用情景再現、原畫、聲音演繹等表現方式,將精美且飽含深意的視聽語言,與深刻、厚重的內容相結合,達到視覺和思想的同步體驗 [3] 

戰旗作品評價

《戰旗》聚焦國慶70週年閲兵式上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閲的100面榮譽功勳部隊戰旗,通過每集10分鐘短小精悍的節目內容,以電視片的語言詮釋了人民軍隊所建立的彪炳史冊的不朽功勳,所形成的無比珍貴的優良傳統,所鑄就的不勝不休的戰鬥精神。本片既是一曲謳歌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壯麗讚歌,又是一套講述人民軍隊戰鬥歷程的生動教材,更是一部教育廣大官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品力作 [3] (中國軍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