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役學

(一門軍事學科)

鎖定
戰役學是研究戰役規律、指導戰役實踐的學科,是軍事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處於戰略學和戰術學的中間地位,從屬於戰略學,對戰略學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對戰術學的發展有着指導作用。戰術學也不同程度地反作用於戰役學,直接影響其發展。 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分別在戰爭、戰役和戰鬥的範圍內反映武裝鬥爭的規律。戰役學一般分為合同戰役學和軍種戰役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戰役的性質、類型、特點、戰役原則和戰役的計劃組織與實施等。 [1] 
中文名
戰役學
外文名
science of campaign
類    別
軍事學術
功    能
研究戰役規律、指導戰役實踐
學科代碼
83030 [3-4] 
所屬學科
戰略學

戰役學形成發展

自從戰役產生後,人們就開始了對戰役規律和戰役指導規律的探索。隨着戰役實踐的發展和人們對戰役認識的不斷深化,戰役理論逐步豐富和完善,戰役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逐步形成,並且不斷髮展。戰役產生後的較長曆史時期,沒有出現專門的戰役論著,戰役理論通常融於古代作戰理論著作之中。
在中國,戰役理論萌芽較早。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軍隊數量增加,作戰規模不斷擴大。為適應作戰指導的需要,人們總結了當時和以往戰爭的經驗,撰寫了一些兵書,最著名的是孫武撰寫的《孫子》,其中揭示了許多適用於戰役的指導規律。
公元前4世紀左右,世界其他國家在戰爭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了一些反映作戰理論的著作,如古希臘色諾芬的《遠征記》。公元16世紀上半葉,意大利N.馬基雅維利撰寫的《戰爭藝術》一書,涉及了會戰的理論。
17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車營叩答合編》等論述火器與車、騎、步兵結合運用的大部隊作戰問題的兵書。這一時期,人們對較大規模作戰的理論研究,為戰役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戰役學理論體系。
18世紀,歐洲興起產業革命,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戰爭和軍隊的發展,戰役的規模擴大,樣式增多。隨着戰役經驗的積累和軍事學科的進一步劃分,人們對戰役的科學認識和系統研究有了明顯的進展。80年代,英國的H.勞埃德在《1756年德意志普魯士國王與奧地利女王及其盟國之間的戰爭史序言或勞埃德將軍的軍事政治回憶錄》中,使用了戰役的概念。
19世紀30年代出版的普魯士C.von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闡述了作戰指導規律,對戰役理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瑞士的A.-H.若米尼在《戰爭藝術概論》中,從理論上將大戰術與戰略、戰術加以區分,比較全面地闡述了大戰術理論。K.馬克思和F.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和研究戰爭問題,提出一系列作戰理論,對戰役學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根本指導意義;他們研究作戰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力地促進了戰役學的理論研究;恩格斯還研究了當時和歷史上的會戰,揭示了會戰的一般規律,提出了會戰的指導原則和研究方法。90年代,俄國的軍事理論家在軍事著作中進一步論述了戰役軍團的編成、戰役部署和戰役指揮等戰役理論問題。中國清代末期,制定了陸軍新軍的作戰法規,一些學者進行了戰役史的研究。這一時期,構成戰役學的主要理論初步形成。
19世紀中葉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蒸汽裝甲艦、潛艇和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裝備在戰爭中的使用,使戰役的實踐與理論得到較大發展。中國清代末年的陸軍預備大學堂和民國初年創辦的陸軍大學進行了各種“高等兵學”“統帥綱領”等戰役作戰理論的研究和教學。
20世紀20年代後,蘇聯紅軍加強了對戰役基本理論問題的系統研究,提出了戰役學的概念,建立了戰役學教學與研究機構,頒佈了有關條令、教令,闡述了集團軍和方面軍準備與實施戰役的基本原則。1926年,將戰略(戰略學)、戰役法(戰役學)、戰術(戰術學)作為軍事學術的三個基本部分。30年代中期,提出了大縱深戰役理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役實踐空前豐富,出現了許多新的戰役樣式和作戰方法。通過對戰爭中戰役實踐的系統研究,蘇聯紅軍、紅海軍的戰役學進一步發展,其分類包括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軍戰役學。戰後,特別是蘇軍裝備核武器、建立戰略火箭軍以後,又提出了核條件下的戰役理論。美軍原將戰略、戰術的中間層次稱為“大戰術”,將戰區戰役稱為“戰局”並將其歸於戰略級行動,1982年在陸軍《作戰綱要》中才把戰略、戰役、戰術區分為準備和實施戰爭行動的三個等級,第一次明確地將戰役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80年代中期以後,美軍對戰役學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頒發了《戰區陸軍、集團軍羣和野戰集團軍作戰綱要》和新版《作戰綱要》,明確將空地一體戰理論區分為戰役與戰術作戰行動,並在進行戰役學全面研究的同時,突出了對局部戰爭戰役理論的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是在長期革命戰爭的戰役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創建自己的軍隊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無產階級軍事家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的戰役理論,深入研究人民戰爭的戰役規律及其指導規律,創立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反“圍剿”和開闢新區的作戰中,進行了一些戰役。在總結這些戰役經驗的基礎上,產生了十六字訣等包括戰役原則在內的紅軍游擊戰作戰原則。1930年冬至1931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在粉碎國民黨軍第一、第二、第三次“圍剿”的作戰中,取得了豐富的作戰經驗,這時紅軍的主要作戰原則基本形成。1936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系統總結了土地革命戰爭的經驗,闡述了戰役學的概念、原則和研究方法,明確了戰役與戰爭、戰鬥的關係,提出了戰役學的任務是研究局部性的戰爭指導規律。這一時期,毛澤東和其他無產階級軍事家有關戰役作戰指導的論述和文電,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及時總結了戰爭的經驗,從中、日雙方的實際出發,科學地分析了抗日戰爭的特點,寫出《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著作,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戰略防禦中的戰役戰鬥的進攻戰、戰略持久中的戰役戰鬥的速決戰、戰略內線中的戰役戰鬥的外線作戰方針;論述了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的地位、作用和特點,三種作戰形式相互配合和轉換,以及戰役的殲滅戰、戰役決戰、戰役指揮原則等問題。這一時期,八路軍、新四軍主要進行了一些游擊戰戰役,也進行了規模不等的運動戰戰役和以奪取一些中小城市為基本目標的陣地進攻戰役,通過多次的反“掃蕩”作戰和大量的進攻作戰,豐富了戰役經驗,發展了戰役學的理論。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戰役實踐與戰役理論得到了很大發展。隨着戰爭規模不斷擴大,人民解放軍的編制、裝備逐漸發展,在作戰形式上,由抗日戰爭時期的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為主,轉變為以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為主,在各個戰場廣泛地進行了戰役作戰。毛澤東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一文中,明確地規定了戰役作戰的方法。隨後,又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對作戰方針、作戰目標、作戰形式、作戰方法、作戰準備等作了高度的理論概括,使戰役作戰原則更加系統化。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軍委)、毛澤東對各次戰役發出的指示及經驗總結,特別是對遼瀋、淮海、平津、渡江諸戰役和戰略追擊階段作戰的指示及經驗總結,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人民解放軍戰役學的理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同裝備現代化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大規模作戰,積累了運動戰戰役、陣地進攻戰役、陣地防禦戰役、戰役性防空作戰及戰役後勤保障等經驗。在歷次保衞邊疆的自衞反擊或還擊作戰中,人民解放軍取得了在特殊地形條件下與不同作戰對象實施戰役作戰的經驗,使戰役學增添了新的內容。這一時期,人民解放軍逐步建立、健全了專門從事戰役學研究與教學的機構和隊伍。全軍不斷總結戰役作戰經驗,廣泛開展戰役訓練實踐,吸取一些國家軍隊的有益經驗,進行了大量的戰役學理論研究活動,先後出版了多種戰役學專著,深入探討了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中以劣勢裝備同優勢裝備之敵作戰的戰役規律和戰役指導規律。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戰役學為軍事學下設的一級學科,海軍、空軍、戰略導彈部隊戰役學等軍種戰役學逐步形成,標誌着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學科建設進入新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加強了戰役理論教學,並開展了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還設立了多個博士後流動站,培養了大批戰役理論研究人員、戰役指揮員和戰役機關工作人員。以1986年和1988年兩次全軍性的戰役理論研討會為契機,人民解放軍戰役理論研究的重點,開始從全面戰爭和核大戰背景下的戰役轉向局部戰爭的戰役。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性著作有:《戰役學綱要》《戰役學教程》《海軍戰役學》《空軍戰役學》《第二炮兵戰役學》等。90年代初,着重進行了以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戰役為主要內容的戰役理論研究。90年代後,確立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聯合戰役成為信息化條件下戰役的基本形態,聯合戰役理論研究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聯合戰役學開始確立。
特別是進入21世紀,人民解放軍對信息化條件下戰役理論尤其是聯合戰役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化,有關法規的建設逐步完善,戰役研究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包括戰役本質、戰役歷史、戰役要素、戰役規律、戰役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戰役戰法、戰役指揮與協同、戰役保障、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及研究方法等。戰役是實現戰爭目的的主要手段,是軍團或相當於軍團的兵力,為達到戰爭的局部目的或全局性的目的,按照戰略意圖和統一計劃進行的連接戰爭和戰鬥之間的作戰行動。現代條件下的戰役,主要由戰役偵察、戰役機動、戰役信息作戰、戰役特種作戰、精確火力打擊、立體兵力突擊、全維防護等行動構成。
戰役產生、發展的歷史沿革。戰役是戰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客觀必然產物。在中國,戰役萌芽於春秋初期,形成於春秋末期。在世界其他國家,戰役的產生稍晚,公元前490年的馬拉松戰役是其產生的標誌。
戰役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按歷史年代劃分,戰役經歷了古代、近代、現代戰役等發展階段;按戰爭時期劃分,戰役經歷了冷兵器、熱兵器、機械化時代戰役和信息化條件下戰役等發展階段,並正向信息化戰爭的階段過渡。構成戰役的必要因素。主要包括戰役力量、戰役戰場、戰役時間、戰役指揮、戰役信息、戰役保障等。 [2] 

戰役學戰役規律

戰役諸要素分別有其不同特性和功能,在戰役活動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構成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樣式的戰役行動。深刻揭示戰役諸要素的特性、功能及其對戰役的影響,對於探索戰役規律,指導戰役行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戰役諸因素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可分為戰役發展規律和戰役作戰規律。戰役發展規律反映的是戰役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可區分為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
戰役作戰規律是戰役作戰過程中戰役諸因素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反映的是戰役作戰活動中的規律,是戰役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戰役指導思想和原則均源於對戰役作戰規律的正確認識。戰役作戰規律有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一般規律是戰役普遍具有的規律,如戰役受戰略全局和時空的制約,戰役是對抗雙方互爭優勢和主動的過程,戰役雙方力量對比在一定條件下決定戰役的進程和結局,戰役指導對戰役勝負起關鍵作用,戰役準備的程度直接影響戰役的進程和結局等。特殊規律是戰役在不同時間、地點、空間等條件下所表現的規律。戰役特殊規律是相對於戰役一般規律而言的,是對某種具體條件下戰役特殊的本質聯繫的抽象,其規律的內容因具體條件的不同而不同。戰役規律是客觀存在並不斷髮展的,只有正確認識和掌握,熟悉敵對雙方各方面的情況,找出其行動規律,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才能奪取戰役的勝利。 [2] 

戰役學指導思想

戰役基本指導思想是對戰役指導規律的高度概括,是戰役制勝途徑的集中體現,也是指導戰役的總方針。在戰役法中,基本指導思想處於核心位置,指導和約束其他理論,具有綱領性、穩定性、概括性和普遍適用性特點。在戰役指導思想體系中,基本指導思想位於第一層次,對各種類型、各種樣式戰役的指導思想有規範和導向作用。但是,戰役基本指導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需要提出一個與時代相適應的戰役基本指導思想。通常情況下,已有的指導思想難以適應新時代要求時,即應迅速研究、確立新的思想。 [2] 

戰役學基本原則

戰役基本原則有:知彼知己,正確決策;周密計劃,充分準備;集中力量,重點用兵;攻防結合,注重進攻;揚長避短,爭取主動;擊敵要害,整體癱瘓;機動靈活,出敵不意;密切協同,主動配合;全面保障,連續作戰;凝心勵氣,瓦解敵方等。 [2] 

戰役學作戰方法

戰役作戰的方法。主要包括進攻、防禦戰役的基本戰法,各種戰役樣式的具體戰法,各種戰役行動的對抗方法等。戰役戰法是動態的、發展的。繼承和發展傳統戰役戰法,着力探索未來戰役作戰的新戰法,是戰役學研究內容的重中之重。戰役指揮是戰役指揮員及其指揮機關對戰役行動的組織領導活動。作為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役諸要素中起關鍵作用的因素。基本任務是根據上級意圖和敵對雙方各方面的情況,統一籌劃和組織戰役,正確使用所屬和支援的戰役力量,靈活運用戰法,在客觀物質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力求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戰役的勝利。通常按作戰力量構成建立指揮系統,按層次組建指揮機構,每一級戰役指揮機構通常設立基本、預備和後方指揮所,有時要派出前進指揮所,並建立相應的指揮信息系統,進行掌握情況、運籌決策、計劃組織、控制協調等戰役指揮活動。戰役協同是參加戰役作戰的各軍種、兵種或部隊按照統一計劃進行的協調配合。要求針對敵人可能的行動,分階段,按照區分任務、目標、時間、空間和電磁頻段的方法,周密組織。重點圍繞戰役進程中的關鍵問題,組織各軍種、各兵種、各戰場(戰役方向)、各階段、各種作戰樣式(戰役行動)之間的協同,確保戰役力量優勢互補、戰場空間相互照應、戰役樣式(行動)相互配合、戰役時間相互銜接、作戰效果相互利用,形成整體合力,奪取戰役勝利。包括戰役作戰保障、後勤保障和裝備保障等。構成戰役軍團作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戰役制勝的重要條件。 [2] 

戰役學學科體系

戰役學學科體系反映戰役學學科分類的結構形式和戰役學知識層次。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學科體系分為兩個層次:戰役學為一級學科,聯合戰役學和陸軍、海軍、空軍、戰略導彈部隊戰役學等軍種、兵種戰役學為二級學科。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戰役學的方法論基礎。歷史方法、邏輯方法、數學方法等則是戰役學研究的一般科學方法。戰役學還根據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採取一些專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系統研究法,即運用系統論的觀點研究戰役,包括從戰役與戰爭、戰鬥的關係上研究戰役,從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對戰役的影響上研究戰役,從戰役的構成要素和相互關係上研究戰役等。對比研究法,即把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的研究,置於世界各國戰役學理論發展的全局中去研究,通過比較、對比等方法,借鑑外軍的有益經驗和研究成果,並跟蹤主要假想作戰對象的理論和實踐動向,進行針對性研究。戰例研究法,即通過分析研究戰爭史上典型戰役戰例的經驗教訓,揭示戰役規律,探討未來戰役的作戰指導問題,論證新的戰役理論。演習研究法,即藉助戰役演習的形式,開展戰役學研究。計算機模擬研究法,即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研究戰役。當前,世界各國軍隊都把發展和運用計算機模擬技術,作為戰役訓練和戰役學研究的重要途徑,特別是研究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戰役,計算機模擬研究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新軍事革命的迅猛發展,使戰役學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隨着武器裝備的更新和戰爭形態的變化,戰役正向一體化聯合戰役方向快速發展;火力戰戰役、特種戰戰役等新樣式應運而生,主要以火力戰的形式實施戰役,成為發達國家軍隊近年來戰役實踐的一大特色,信息戰戰役也初露端倪,戰役形態正快速演進,正在並將繼續對戰役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空襲戰役、反空襲戰役和登陸戰役等聯合戰役樣式的理論不斷豐富和完善;出現了信息戰、綜合火力戰、立體機動戰和特種作戰等新的戰役樣式理論,網絡戰、指揮控制戰、精確打擊戰等具體戰法理論,以及非線式作戰、非接觸式打擊、非對稱作戰等綜合性戰法理論;戰役學與戰略學、戰術學、軍事運籌學等學科的關係更加緊密,綜合學科的特色更加突出,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相關學科的交叉滲透越來越廣泛。隨着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世界範圍內的軍事革命將進一步發展,信息化戰爭時代即將到來,戰役空間多維化、力量一體化、指揮網絡化、行動精確化、樣式多樣化的特徵將日趨明顯,戰役學將面臨信息化時代革命性的發展。 [2] 
參考資料
  • 1.    張玉良.《戰役學》.北京市海淀區紅山口甲3號: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起始頁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3.    《學科分類與代碼 GB/T 13745-2009》
  •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簡表(國家標準GBT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2021-01-26[引用日期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