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國策·楚策四

鎖定
《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
其中《楚四》為書中第十七卷。
作品名稱
戰國策·楚策四
外文名
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作    者
劉向
創作年代
西漢末年
作品出處
戰國策
文學體裁
史書
體    裁
國別體

目錄

戰國策·楚策四篇章

《戰國策·楚策四》共有13篇文章。分別為:
或謂楚王
莊辛謂楚襄王
齊明説卓滑以伐秦
或謂黃齊
長沙之難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
客説春申君
汗明見春申君
虞卿謂春申君

戰國策·楚策四作品內容

或謂楚王
原文
或謂楚王曰:“臣聞從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願大王聽之也。夫因詘為信,舊患有成,勇者義之。攝禍為福,裁少為多,知者官之。夫報報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禍與福相貫,生與亡為鄰,不偏於死,不偏於生,不足以載大名。無所寇艾,不足以橫世。夫秦捐德絕命之日久矣,而天下不知。今夫橫人嚂口利機,上幹主心,下牟百姓,公舉而私取利,是以國權輕於鴻毛,而積禍重於丘山。” [1] 
翻譯
有人對楚王説:“我聽説,那些主張合縱聯盟的人,想要聯合諸侯以尊奉大王,我希望您答應他們。由於受到挫折,卻可以得到伸張,由於受到患難的激勵,卻可以得到成功,勇敢的人應該如此。因為遭受災禍,卻可以轉禍為福,因為收穫微少,卻可以轉少為多,聰明的人理解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才甘願去做這種事。屈與伸、患與成、禍與福、少與多,它們之間反反覆覆,相反相成的變化,是沒有一定規則的。它們都是在無形中進行變化的。只有您大王才能夠這樣做。有禍就有福,有福就有禍;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為了正義當死而苟生,為了正義當生而輕死,是不可能成就王、霸大業的。沒有經過戰爭災禍的考驗和磨鍊,不可能具有蓋世的本領。長期以來,秦國捐棄道德、不顧性命,無所畏懼,而諸侯不知。誇誇其談,以利相誘,對上惑亂君主的心意,對下侵害百姓的利益,國家一有行動,那些主張連橫傢伙就乘機謀取私利。因此,國家權力比鴻毛還輕,而積禍比丘山還重。
魏王遺楚王美人
原文
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説之。夫人鄭袖知王之説新人也,甚愛新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卧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於王。王曰:“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袖知寡人之説新人也,其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鄭袖知王以己為不妒也,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新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1] 
翻譯
魏王贈給楚王一位美女,楚王很喜歡她。夫人鄭袖知道楚王很喜愛新人,也表現出很愛她。於是,衣服和妝飾品挑選新人喜歡的給她購置;房間和卧具挑選新人愛好的給她裝設。鄭袖甚至比楚王還要喜愛新人。楚王説:“女人靠美色來侍奉她丈夫,有忌妒心理,這是人之常情。現在鄭袖知道我喜愛新人,可是她甚至比我還喜愛新人,這簡直是孝子在侍奉雙親,忠臣在侍奉君王啊!”
鄭袖知道楚王認為自己沒有忌妒心理,就對新人説:“大王很喜愛你的美麗。可是,討厭你的鼻子。您如果去見大王時,一定要用手把鼻子捂住,”新人見到楚王,就捂住鼻子。楚王對鄭袖説:“新人見到我就捂住鼻子,這是為什麼?”鄭袖説:“我知道。”楚王説:“即使不好聽你也一定要説出來。”鄭袖説:“她好像是討厭聞到大王臭味。”楚王説:“真是膽大妄為!”於是下令給新人處以劓刑,絕不寬赦。
楚王后死
原文
楚王后死,未立後也。謂昭魚曰:“公何以不請立後也?”昭魚曰:“王不聽,是知困而交絕於後也。”“然則不買五雙珥,令其一善而獻之王,明日視善珥所在,因請立之。”
翻譯
楚國的王后死了,還沒有新立王后。有人對昭魚説:“您為什麼不請求新立王后呢?”昭魚説:“大王如果不聽從我的意見,這樣,我不僅十分尷尬,而且新立的王后和我的關係就會惡化。”這人説:“那末,您就買五雙耳環獻給大王,其中一雙是最好的,第二天看看誰戴着那雙最好耳環,您就請求立誰為王后。” [1] 
莊辛謂楚襄王
原文
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祅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闢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揜於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徵莊辛於趙。莊辛曰:“諾。”
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裏,豈特百里哉?
“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五尺童子,方將調鉛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遊乎茂樹,夕調乎酸鹼,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遊於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鱔鯉,仰齧菱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盧,治其繒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遊乎江河,夕調乎鼎鼐。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慄。於是乃以執珪而授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 [1] 
翻譯
莊辛規勸楚襄王説:“君王您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車上又有鄢陵君和壽陵君陪伴,您毫無節制地尋歡作樂,奢侈浪費,不顧國家大事,這樣下去,毀都必遭危亡!”襄王説:“您是老糊塗了呢?還是用妖言惑亂楚國人呢?”莊辛説:“我確實看到了必定會這樣,不敢用妖言惑亂楚國人啊。如果君王還繼續寵幸州侯、夏侯、鄢陵君、壽陵君這四個人,楚國必定滅亡,我請求避往趙國,待在那裏,靜觀楚國事變。”
莊辛去到趙國,在那兒停了五個月,秦國果然逐步攻下了鄢郢、巫、上庸等地,襄王流亡到城陽。在這時,襄王命人派專車,到趙國去召請莊辛。莊辛説:“行”。
莊辛回到楚國,襄王説:“我沒有聽先生的話,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可怎麼辦呢?”莊辛回答説:“俗話説得好:‘見到兔子再放出獵犬,還不算晚;丟掉了羊再修補羊圈,還不算遲。’我聽説,從前商湯和周武王最初只是百里小國的諸侯,終於能昌盛起來;夏桀和殷紂雖然富有天下,卻終遭滅亡。,楚國雖小,如果截長補短,也有方圓數千裏,何止是百里之地呢?
“大王就不曾見過蜻蜓嗎,它有六隻腳,四個翅膀,飛翔在天空中,下俯可以吃蚊蠅,上仰可以飲甘露,它自以為無優無慮,與人無爭。沒料到,那幾歲的兒童用糖漿卻粘捕它,蜻蜓正在離地面四仞空中飛着,卻被膠絲加在身上,粘住了它,結果掉了下來,被螻蟻吃掉了。
蜻蜓還算小的,黃雀也象這樣,遭到與蜻蜓同樣的命運。它在地上,啄食白米,飛往高處,棲息在樹上;鼓動翅膀,自由飛翔,自以為無憂無慮,與人無爭。沒料到,公子王孫左手拿着彈弓,右手拿着彈丸,當黃雀在十仞的高空飛翔時,他們卻把它的脖子當着活靶子。頃刻之間,就落在他們手裏。白天黃雀還在樹林中游蕩,日暮卻成了桌上的佳餚。
“黃雀還算小的,黃鶴也象這樣,遭到與黃雀同樣的命運。它在江海中游蕩,在池沼邊休息,吞食鯰魚、鯉魚,咀嚼菱角、水草,乘風而振翅高飛,翱翔於太空之上,自以為無憂無慮,與人無爭。沒料到,獵人準備好黑色的強弓,又拿上帶繩的利箭,在百仞的高空,黃鶴被利箭射中,便拖着細繩,隨風從半空中墜落。白天它還自由自在地在江河中邀遊,晚上卻成了鍋裏清燉美味。
“黃鶴還算小的,蔡聖侯之事也象這樣,遭到與黃鶴同樣的命運。他南遊於嵩陂,北登上巫山,馬飲茹溪之水,人食湘江之魚,左手抱着幼妾,右手摟住美女,和他們遊逛於高蔡之中,而不管國家大事,沒料到,楚宣王命令子發進兵包圍蔡國,蔡聖侯卻成了階下死囚。
“蔡聖侯之事還算小的,君王您的事也象這樣,您左有寵臣州侯,右有寵臣夏侯,鄢陵君與壽陵君與您同車,吃的是得自採邑的糧食,載的是國庫四方之金,遊樂於雲、夢澤中,而不管天下,國家的大事。不料,穰侯冉接受秦王的命令,大將白起攻入楚都鄙郢,君王您被迫逃到陳地,做了逃亡國君。”
襄王聽了大驚失色,渾身發抖,於是授給莊辛執圭爵祿,封他為陽陵君,賜給他淮北之地。
齊明説卓滑以伐秦
原文
齊明説卓滑以伐秦,滑不聽也。齊明謂卓滑曰:“明之來也,為樗裏疾卜交也。明説楚大夫以伐秦,皆受明之説也,唯公弗受也,臣有辭以報樗裏子矣。”卓滑因重之。 [1] 
翻譯
齊明自韓國至楚,遊説楚國大夫卓滑去進攻秦國,卓滑不同意。齊明對卓滑説:“我來到楚國,是為了給樗裏疾探聽各國與韓國的關係如何。我勸楚大夫進攻秦國,他們都接受我意見。唯獨您不接受,我有話可以報告樗裏疾了。”卓滑因此而看重齊明。
或謂黃齊
原文
或謂黃齊曰:“人皆以謂公不善於富摯。公不聞老萊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齒之堅也,六十而盡相靡也。今富摯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兩盡也。諺曰:‘見君之乘,下之;見杖,起之。’今也王愛富摯,而公不善也,是不臣也。” [1] 
翻譯
有人對楚人黃齊説:“人們都認為您和富摯關係不好。您沒聽説老萊子教導孔子如何侍奉國君嗎?他指着牙齒説:‘人的牙齒很堅硬,到了六十歲,牙齒就損壞完了,這是因為牙齒經常互相磨損的緣故。現在,富摯是楚王的寵臣,而您與他關係很不好,這是兩敗俱傷的做法。常言説得好:‘見到國君的車馬,如果自己在車上,就應該下車;見到國君的木杖,如果自己坐着,就應該起來。’對國君的車馬、木杖尚且如此尊重有禮,現在國君寵愛富摯,您卻不對他友善,這不是做臣子的本分。”
長沙之難
原文
長沙之難,楚太子橫為質於齊。楚王死,薛公歸太子橫,因與韓、魏之兵隨而攻東國。太子懼。昭蓋曰:“不若令屈署以新東國為和於齊以動秦。秦恐齊之敗東國而令行於天下也,必將救我。”太子曰:“善。”遽令屈署以東國為和於齊。秦王聞之懼,令辛戎告楚曰:“毋與齊東國,吾與子出兵矣。” [1] 
翻譯
長沙戰役中,楚國太子橫作為人質被送到齊國去。楚王死後,齊相孟嘗君送回太子橫。隨後聯合韓、魏兩國之兵,進攻楚國的東地。楚太子害怕。昭蓋説:“您不如派屈署假稱給齊國以東地,和齊國講和。用這來誘勸秦國。秦國擔心齊國真的奪得楚國的東地,而在諸侯中佔據發號施令的地位,一定會派兵救援楚國。”太子説:“好。”馬上下令派屈署假稱以楚國東地與齊國講和。秦王聽説後,很擔心,就派華陽君羋戎告訴楚王説:“不要給齊國東地,我就要為您派出援兵了。”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
原文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説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1] 
翻譯
有人給楚王獻來不死的藥,稟報人員拿了藥進宮去。侍衞官問稟報人員説:“它可以吃嗎?”稟報人員回答説:“可以吃。”侍衞官奪過不死之藥便把它吃了。楚王大怒,派人要殺侍衞官,侍衞官給楚王解釋説:“我問過稟報人員,他告訴我:‘可以吃。’所以,我就吃了。這説明我是無罪的,有罪的是稟報人員。再説,有人給大王獻來不死藥,我吃了,大王就把我殺死,這藥就成了死藥。大王殺了無罪之臣,説明有人拿了所謂‘不死之藥’來欺騙大王。”楚王於是沒有殺侍衞官。
客説春申君
原文
客説春申君曰:“湯以亳,武王以鄗,皆不過百里以有天下。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勢。臣竊以為不便於君。何如?”春申君曰:“善。”於是使人謝孫子,孫子去之趙,趙以為上卿。”
客又説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魯入齊,魯弱而齊強。夫賢者之所在,其君未嘗不尊,國未嘗不榮也。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何辭之?”春申君又曰:“善。”於是使人請孫子於趙。
孫子為書謝曰:“癘人憐王,此不恭之語也。雖然,不可不審察也,此為劫弒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無法術以知奸,則大臣主斷國私以禁誅於己也,故弒賢長而立幼弱,廢正適而立不義。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圍騁於鄭,未出境,聞王病,反問疾,遂以冠纓絞王,殺之,因自立也。齊崔杼討妻美,莊公通之。崔杼帥其君黨而攻。莊公請與分國,崔杼不許;欲自刃於廟,崔杼不許。莊公走出,逾於外牆,射中其股,遂殺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見:李兑用趙,餓主父於沙丘,百日而殺之;淖齒用齊,擢閔王之筋,懸於其廟梁,宿夕而死。夫厲雖痛腫胞疾,上比前世,未至佼纓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餓死也。夫劫弒死亡之主也,心之憂勞,形之困苦,必甚於癘矣。由此觀之,癘雖憐王可也。”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褘布與絲,不知異兮,閭姝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為明,以聾為聰,以是為非,以吉為兇。嗚呼上天,易惟其同!”
詩曰:“上天甚神,無自瘵也。” [1] 
翻譯
有人對春申君説:“商湯以毫為根據地,武王以高為根據地,他們的領地都不過百里,可是得了天下,現在荀子是天下賢人,如果您資且他百里之地,我認為將會對您有利。您看怎麼辦?”春申説:“好。”於是,派人謝絕了荀子。荀子離開楚國,去到趙國,趙國任命荀子為上卿。
又有人對春申君説:“以前伊尹離開夏,去到殷,因此殷得了天下而稱王,夏失去天下而滅亡。管仲離開魯國,去到齊國,因此魯國衰弱,齊國富強。賢人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君主便定會受人尊敬,那個國家也一定會興盛。現在荀子是天下的賢人,您為何辭絕了他呢?”春申君説:“好。”於是,派人到趙國去召請荀子。
荀子寫信謝絕了,信上説:“‘麻瘋病人哀憐國君,’這是一句不恭敬的話。即使如此,但也不可不加審察,這是一對一般被大臣脅迫而殺死的國君説的。人主年幼,自以為有才能,卻沒有方法識察壞人壞事,這樣,大臣就會獨斷專行,圖謀私利,一切權力歸於自己,所以,他們廢棄年長而有才能的,立了年幼而懦弱的;廢掉嫡親當繼承王位的,立了不當繼承王位的。《春秋》上告誡説:“楚共王的兒子圍,出使鄭國,未離開國境,聽説楚君郟敖生病,就返回宮中,去探病,於是他用帽帶將敖勒死,自立為國君。齊大夫崔杼之妻很美,與齊莊公私通。崔杼便帶領他的私黨進攻莊公。莊公請求與崔杼平分國家,崔杼不許;莊公請求在宗廟自殺,崔杼仍不許。莊公逃跑,翻牆而出,崔杼用箭射中了莊公的大腿,將莊公殺死,另立莊公之弟為景公。’近代所見的:李兑趙國專權,困餓趙國主父趙武靈王於沙丘宮,以致他一百天就餓死了;淖齒在齊國專權,抽掉齊閔王的筋,把他吊在宗廟的大梁上,一夜他就死了。麻瘋病是先天性的病,但往上與前代比,還不至於有象楚王郊敖被絞死,齊莊公被殺死的悲慘下場;往下與近代比,還不至於有象齊閔王被抽筋而死、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的悲慘下場。那些被大臣殺害國君,心中憂慮,形體痛苦,一定超過麻瘋病人。由此看來,説‘麻瘋病人哀憐國君’是可以的。”因此荀子寫了一首賦,説:“珍寶、隨侯之珠不知戴呀、布、錦混雜亂安排呀!美女閭姝、美男子奢沒人説媒啊,醜女嫫母、醜男力父反而被人愛啊!人説瞎子是千里眼啊!聾子硬當作順風耳啊!正確硬要説是錯誤啊!吉利硬要説是災禍啊!唉呀!老天爺啊!為什麼人世間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如此相同啊!”
《詩經》説:“上天神明,如要違犯,自取災禍。”
天下合縱
原文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僕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贏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贏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贏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羣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絃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1] 
翻譯
諸侯合縱對付秦國,趙國派魏加會會見楚相春申君,説:“您有了大將嗎?”春申君説:“有了。我準備任命臨武君為大將。”魏加説:“我年輕時候,很喜歡射箭,我願意用射箭作比喻,可以嗎?”春申君説:“可以。”魏加説:“從前,更羸與魏王遊於京台之下,抬頭看見飛鳥。更羸對魏王説:“我只要為大王拉拉弓弦,就可以讓飛鳥掉下來。’魏王説:“如此説來,射箭竟可達到這種地步嗎?’更羸説:‘可以的。’過了一會,從東方飛來一隻孤雁,更羸拉拉弓弦,飛雁就掉下來了。魏王説:‘射箭竟然有這樣神妙嗎?’更羸説:‘這隻飛雁有隱痛在身。’魏王説:‘先生怎麼知道的?’更羸回答説:‘它飛得緩慢,叫得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有舊傷;叫得悲切,是因為長久失羣。舊傷未愈,而又心有餘悸,聽到了弓弦聲音,便驚駭地高飛,以致傷口破裂,所以落了下來。’現在臨武君曾被秦國打敗,心有餘悸,他也象那隻傷雁一樣,是不能擔任抗秦的將領的。”
汗明見春申君
原文
汗明見春申君,候問三月,而後得見。談卒,春申君大説之。汗明欲復談,春申君曰:“僕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願有問君而恐固。不審君之聖孰與堯也?”春申君曰:“先生過矣,臣何足以當堯?”汗明曰:“然則君料臣孰與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請為君終言之。君之賢實不如堯,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賢舜事聖堯,三年而後乃相知也,今君一時而知臣,是君聖於堯而臣賢於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門吏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見。 [1] 
汗明曰:“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今僕之不肖,陋於州部堀穴窮巷,沈污鄙俗之日久矣,君獨無意湔拔僕也,使得為君高鳴屈於梁乎?”
翻譯
汗明拜見楚相春申君,等候了三個月,才見了面。雙方談完,春申君很高興。汗明想再繼續談,春申君説:“我已經瞭解先生了,先生請休息吧。”汗明很感不安地説:“我想問問您,但又怕自己固執不通。您和堯比,不知誰更聖明一些?”春申説:“先生錯了,我怎麼配與堯比呢?”汗明説:“您看我和舜比,怎麼樣?”春申君説:“先生就是舜啊!”汗明説:“不對,請讓我把話説完。您的聖明實在不如堯,我的賢能也不如舜。以賢能的舜去侍奉聖明堯,經過三年才彼此瞭解。現在您一下子就瞭解我了,這説明您比堯還聖明,而我比舜還賢能。”春申君説:“您説得好。”於是,請門吏把汗先生的名字登記在賓客簿上,每隔五天春申君就接見他一次。
汗明對春申君説:“您聽説過千里馬嗎?千里馬成年了,駕着鹽車上太行山,後蹄伸得很直,前膝彎得很曲,尾巴夾在兩股之間,氣喘噓噓,渾身流汗,車到半坡前,無論怎麼用勁也不能前進一步。這時正好遇到伯樂,他趕快下車,撫着馬背,為它難過得流了眼淚,他解下麻衣,給千里馬罩上。這時千里馬向前低下頭,噴着氣,抬起頭,大叫一聲,聲音直衝雲霄,好像金,石發出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因為千里馬知道伯樂很賞識它。現在,我沒有出息,困厄在底層,處在窮鄉僻壤,地位低下,長期如此,您難道就不想推薦我,讓我能夠借您的助力,施展我抱負,在魏國嶄露頭角嗎?”
楚考烈王無子
原文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眾,卒無子。
趙人李園,持其女弟,欲進之楚王,聞其不宜子,恐又無寵。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已而謁歸,故失期。還謁,春申君問狀。對曰:“齊王遣使求臣女弟,與其使者飲,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對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曰:“可。”於是園乃進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園乃與其女弟謀。
園女弟承間説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今君相楚王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將更立兄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貴其故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禮於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於楚王,王心幸妾。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封儘可得,孰與其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立為王后。楚王貴李園,李園用事。
李園既入其女弟為王后,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泄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死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餘年矣,雖名為相國,實楚王也。五子皆相諸侯。今王疾甚,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因而有楚國。此所謂無妄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禍?”曰:“李園不治國,王之舅也。不為兵將,而陰養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崩,李園必先入。據本議制斷君命,秉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無妄之禍也。”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人?”曰:“君先仕臣為郎中,君王崩,李園先入,臣請為君(童刂)其胸殺之。此所謂無妄之人也。”春申君曰:“先生置之,勿復言已。李園,軟弱人也。僕又善之,又何至此?”朱英恐,乃亡去。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崩,李園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門之內。春申君後入,止棘門。園死士夾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於是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新生子者,遂立為楚幽王也。
是歲,秦始皇立九年矣。嫪毐亦為亂於秦,覺,夷三族,而呂不韋廢。
翻譯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楚相春申君為此很擔憂,找了不少有生育能力女子。進獻給楚王,但終究還是沒有兒子。
趙國人李園帶着他的妹妹想把她獻給楚王,聽説楚王沒有生育能力,又擔心因沒有兒子而失寵。李園要求春申君任用他為舍人。以後又請假回家,故意誤了歸期。回來稟報以後,春申君問他為什麼誤了歸期,李園回答説:“齊王派人要我的妹妹,我和使者飲酒。所以誤了歸期。”春申君問:“下了聘禮沒有?”李元回答:“沒有。”春申君説:“可以見一見嗎?”回答説:“可以。”於是李園把他的妹妹送了進來,就與春申君同居。李園的妹妹知道自己懷了孕,李園就和他妹妹商量。
李園妹妹乘機説服了春申君,説:“楚王很看重您,信任您,即使是他的兄弟也比不上。現在您輔助楚王已二十多年,可是楚王沒有兒子。如果楚王百年之後,肯定會讓他的兄弟繼位,如果新的楚王繼位,他就會看重他所親近的人,您又怎能長期得到寵信呢?不僅僅如此,您執政時間長久,對楚王兄弟失禮之處也很多,楚王的兄弟真要繼承了王位,災禍就會落在您的頭上,怎麼還能保住您的相印、守住您江東的封地呢?我自知現在有孕在身,別人都不知道。我跟您同居時間不長,如果能夠借重您的地位把我獻給楚王,楚王一定會和我同居。靠上天保佑,我如果生了個男孩,您的兒子就可以繼承王位,整個楚國就會為您所有。這與遭受不測的災禍相比,那一種結果更好呢?“春申君很同意李園妹妹這一番話。於是把她送到另一處住所,併為她嚴加警衞,同時對楚王説明了情況。楚王就召見了李園的妹妹,和她同居,果真生了一個男孩,被立為太子,李園妹妹也立為王后。楚王尊重李園,並讓他執掌政事。
李園既已把妹妹獻給了楚王,並被封為王后,所生的兒子又立為太子,李園就更加驕橫;但又怕春申君把真象泄漏出去,於是暗中豢養了刺客,準備殺掉春申君滅口,可是,國內頗有一些人知道真象。
春申君在楚國出任相國已經二十五年,考烈王病倒了。朱英對春申君説:“世上有意外之福,又有不測之禍;現在您處在非常之世,而侍奉非常之主,怎麼能沒有一個非常之人呢?”春申君説:“何謂意外之福?”回答説:“您在楚國出任相國二十多年,雖然名義上是相國,但實際上是楚王。五個兒子都輔佐諸侯。現在楚王病重,早晚要死,太子體弱,一病不起,您就要輔助少主,因此可以代行國君大權,象伊尹、周公那樣。少主年長了,您再還政,否則,乾脆南面稱王,因而完全據有楚國。這就是所謂意外之福。”春申君説:“何謂不測之禍?”回答説:“李園不理國家大事,又是異姓大夫,他不掌握兵權,可是長期以來,暗地裏拳養了刺客。楚王死後,李園必然進宮,按照他既定計謀,專斷楚王之命,獨攬大權,殺害您以滅口,這就是所謂不測之禍。”春申君説:“何謂非常之人呢?”回答説:“您先任命我為宮中侍衞之臣,楚王死了,李園先進宮,我就願意為您用刀刺入他的胸膛,把他殺死。這就是所謂非常之人啊!”春申君説:“先生,您就擱起來吧!不要再提起這種事了。李園是一個軟弱的人,我和他很友好,他怎麼會這樣做呢?”朱英害怕有大禍臨頭,就潛逃了。
過了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園果然先進宮,在棘門內安排了刺客。春申君後入宮,來到棘門,刺客對春申君兩面夾攻,刺死了春申君,割下頭,扔到棘門之外。在這時,又派人把春申君滿門殺絕。而李園的妹妹——當初與春申君同居懷了孕,又做了楚王后——所生的兒子就立為楚幽王
這一年,正是秦始皇九年,嫪毒在秦國作亂,被發覺,滅了毒的三族,而秦相呂不韋也被罷黜。
虞卿謂春申君
原文
虞卿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為主君慮封者,莫如遠楚。秦孝公商君,孝公死,而後不免殺之。秦惠王冉子,惠王死,而後王奪之。公孫鞅,功臣也;冉子,親姻也。然而不免奪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於齊,邵公奭封於燕,為其遠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趙,踐亂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時也。”
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乃謂魏王曰:“夫楚亦強大矣,天下無敵,乃且攻燕。”魏王曰:“鄉也子云天下無敵,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對曰:“今為馬多力則有矣,若曰勝千鈞則不然者,何也?夫千鈞,非馬之任也。今謂楚強大則有矣,若越趙、魏而鬥兵於燕,則豈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為之,是敝楚也。敝楚見強魏也,其於王孰便也?”
翻譯
虞卿春申君説:“我聽説:‘居安思危,危則思安。’現在楚王年老,您的封地不可不及早確定。為您着想,封地最好遠離楚國。從前秦孝公公孫鞅為商君,孝公死後,他就遭到殺害;秦惠王封賞冉子,惠王死後,就奪了他的封地。公孫鞅是有功大臣,冉子是國君的姻親,然而最後公孫鞅不免被殺害,冉子的封地不免被剝奪。這都是因為封地太近的緣故。太公望封在齊國,邵公封在燕國,他們都能世代繼承,這是因為封地遠離王室的緣故。現在燕國罪大惡極,而趙國對他怨恨很深,所以您不如出兵北上,進攻燕國,而施惠於趙國,又可以確定您的封地,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春申君説:“進攻燕國路線,不是經過齊國,就是經過魏國,而齊、魏兩國又與楚國結了新怨,雖然想進攻燕國,可是取道哪裏進兵呢?”虞卿説:“還是請魏王同意吧!”春申君問:“怎麼辦呢?”虞卿回答説:“我願去魏國,我會使他們相信的。”
虞卿到了魏國,就對魏王説:“楚國已經強大了,天下無敵,現在又要進攻燕國。”魏王説:“剛才您説‘楚國很強大,此刻又説‘要進攻燕國’,這是什麼原因?”虞卿説:“如果説‘馬的力量很大’,這是可能的,如果説‘馬可以載三萬斤重的東西’,那可不一定。這是為什麼”?因為三萬斤的重量絕不是馬力所能勝任的,如果説‘楚國很強大’,是可以的,如果説‘他可以越過趙、魏兩國去進攻燕國’,楚國怎能勝任呢?楚國既不能勝任,而又要去進攻燕國,那是自取敗弱,讓楚國敗弱,還是讓楚國強大,這兩者,哪個對您有利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