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截鱗薹草

(莎草科薹草屬植物)

鎖定
截鱗薹草(Carex truncatigluma C. B. Clarke)是莎草科薹草屬的草本植物。產於中國南方地區。生長於林中、山坡草地或溪旁,海拔500-1200米。
中文名
截鱗薹草
拉丁學名
Carex truncatigluma C. B. Clarke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莎草科
薹草屬
截鱗薹草
分佈區域
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及越南,馬來半島

截鱗薹草形態特徵

截鱗薹草 截鱗薹草
根狀莖斜生,外被暗褐色撕裂的纖維。稈側生,高10-30釐米,三稜形,纖細,稍粗糙。葉長於稈,寬6-10毫米,平張,兩面均粗糙,草質。
苞片短葉狀,具鞘,鞘長6-9毫米。小穗4-6個,頂生小穗雄性,狹圓柱形,長1-1.5釐米,寬約1毫米;小穗無柄至具0.5-2釐米之柄;側生小穗雌性,長圓柱形,長2-5釐米,寬2.5-3毫米,花稍疏,最上部的1個雌小穗長於雄小穗,其小穗柄包藏於苞鞘內,下部的疏遠,小穗柄伸出於苞鞘外,基部的長2-4 (6) 釐米。
雄花鱗片長圓形,頂端圓形,長3-3.5毫米,淡黃褐色;雌花鱗片寬倒卵形,頂端截形,寬楔形、圓形,微凹或頭短尖、深黃色,具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脈綠色。果囊長於鱗片,紡綞形,鈍三稜形,長4-6毫米,褐綠色,膜質,被短柔毛,具多條脈,基部漸狹成楔形,具短柄,先端漸狹成喙,喙口具2短齒。
小堅果緊密地包於果囊中,紡綞形,三稜形,長2.5-3.5毫米,頂端具一個顯著粗壯的圓柱狀喙,喙長0.5-1.5毫米,頂面平截或稍凹陷,淡黃褐色,三個稜面中部凸出成腰狀,上下凹入,淡褐色,基部具柄,柄長0.5-0.7毫米花柱基部稍膨大而宿存,柱頭3個。花果期3-5月。 [1] 

截鱗薹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200米林中、山坡草地或溪旁。

截鱗薹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分佈於越南、馬來半島。模式標本採自浙江(寧波)。 [1] 

截鱗薹草參考文獻

Carex truncatigluma C. B. Clarke in Journ. Linn. Soc. 36: 315, 1904;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473, 1909;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5: 303, 圖7435, 1976; 安徽植物誌5: 473, 圖2995, 1992; 浙江植物誌7: 312, 圖7-430, 1993; 福建植物誌6: 359, 圖323, 1995. ——C. gracilispica Hayata, Icon. Pl. Form 10: 62, f. 39, 1921; Raymond in Mem. Jard. Bot. Montreal 53: 65, 1959; 台灣植物誌5: 331, pl. 1355, 1978; Kern et Nooteboom in van Steenis, Fl. Males. ser. I, 9 (1): 149, 1979: 安徽植物誌5: 474, 圖2996. 1992.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