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

鎖定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分枝短縮,有數個至十餘個簇生的花莖和少數與花莖同形的不育莖,無蓮座狀葉叢。
中文學名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
拉丁學名
Leontopodiumdedekensii(Bur. et Franch.) Beauv. var.dedekensi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旋覆花族鼠麴草亞族
火絨草屬
亞    屬
火絨草亞屬
華火絨草組
亞    組
戟葉亞組
戟葉系
戟葉火絨草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線稿圖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線稿圖 [2]
根狀莖分枝短縮,有數個至十餘個簇生的花莖和少數與花莖同形的不育莖,無蓮座狀葉叢。莖直立或有膝曲的基部,高10-80釐米,稍細弱,常稍彎曲,草質,或有時下部木質且有分枝,全部被蛛絲狀密毛或灰白色棉毛,下部有密集的、上部有疏散的葉,頂部有時無葉而節間長達18釐米;腋芽常在花後生長成葉密集的分枝。
葉寬或狹線形,長10-40毫米或更長,寬1.3-6.5毫米,基部葉常較寬大,下部葉直立,上部葉多少開展或平展,基部較寬,心形或箭形,抱莖,邊緣波狀,平或反捲,頂端圓形或稍尖,有顯明的尖頭;上面被灰色棉狀或絹狀毛,下面被白色茸毛,小枝的葉較短,被密茸毛。苞葉多數,與莖上部葉多少等長,常較寬,較花序長2-4倍,披針形或線形,頂端圓或稍尖,基部漸狹,兩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開展成密集的或稍疏散的、徑約2-7釐米的星狀苞葉羣,或有長花序梗而成數個分苞葉羣。
頭狀花序徑約4-5毫米,5-30個密集,少有單生。總苞長3-4毫米,被白色長柔毛狀密茸毛;總苞片約3層,頂端無毛,幹膜質,漸尖或近圓形,遠超出毛茸乏上。小花異形,有少數雌花,或雌雄異株。花冠長約3毫米,雄花花冠漏斗狀;雌花花冠絲狀。冠毛白色,基部稍黃色;雄花冠毛上部多少粗厚,有短毛狀密齒或細鋸齒;雌花冠毛絲狀,有細齒或密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頭狀突起或短粗毛。花期6-7月。 [1]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生長環境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生長於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和亞高山的針葉林、乾燥灌叢、乾燥草地和草地,常大片生長。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分佈範圍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廣泛產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西部)、四川(北部、西部及西南部)、西藏東部、雲南(北部、西北部、西部和南部)、貴州、湖南西部。分佈於緬甸北部。 [1] 

戟葉火絨草(原變種)本種提示

戟葉火絨草的莖高、葉的大小和基部形狀、苞葉長短和形狀有一系列的變異。這些變異曾經前人視為不同的種。如 L. foliosum (Franch.) Beauv. 是一個幼小而未完全發育的植株,L. hastatum Beauv. 有細直而全部具葉的莖和戟形耳狀的葉基,L. futtereri Diels 是一個強壯具葉枝的植株,都以併入本種為適宜。
此種在湖南還是首次發現,除葉和苞葉較長外,無其它區別。
戟葉火絨草與堅杆火絨草 L. franchetii Beauv. 、匍枝火絨草 L. stoloniferum Hand. -Mazz. 、木莖火絨草 L. stoechas Hand. -Mazz. 和華火絨草 L. sinense Hemsl. 之間都有天然雜種存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