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戚墅堰區

鎖定
戚墅堰區(江蘇常州經濟開發區),隸屬江蘇省常州市,是常州中心城區之一,舊區名,位於常州市區東部,地處北緯31°43′~31°47′,東經120°00′~120°05′。東、南、北與武進區相連,西與天寧區接壤。東北鄰近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杭運河滬寧鐵路橫貫境內 [1] 
2010年末,戚墅堰區户籍人口7.92萬人。截至2014年,戚墅堰區始轄丁堰、潞城(江蘇省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戚墅堰3個街道辦事處,7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委會 [1]  。2015年4月,國務院同意撤銷常州市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以原武進區(不含奔牛鎮鄭陸鎮鄒區鎮)和戚墅堰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的武進區的行政區劃,武進區人民政府駐湖塘鎮延政中大道28號 [3]  。6月,常州市委市政府在原戚墅堰區行政中心隆重召開常州經濟開發區成立大會。市委、市政府明確,常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戚墅堰、丁堰、潞城3個街道和橫山橋、橫林、遙觀3個鎮委託給常州經濟開發區管理 [8] 
2010年,戚墅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69.48億元 [2] 
中文名
戚墅堰區
外文名
Qishuyan District
所屬地區
中國常州
地理位置
常州市區東部
面    積
31.68 km²
下轄地區
潞城、丁堰、戚墅堰
電話區號
0519
郵政編碼
213025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7.92萬(2010年)
著名景點
圩墩遺址公園
機    場
常州奔牛國際機場
火車站
戚墅堰站
車牌代碼
蘇D
方    言
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話
行政代碼
320405

戚墅堰區建制沿革

戚墅堰宋時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稱戚墅港,屬地武進。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武進、陽湖兩縣時屬陽湖縣轄,辛亥革命後隨武進、陽湖合併歸入武進。
民國18年(1929年)建鎮。民國36年(1947年),武進縣始設戚墅堰區,時轄戚墅堰、焦山、橫林、洛陽、芙蓉等14個鄉鎮。
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武進縣人民政府設址戚墅堰區芳渚。5月,新的武進縣戚墅堰區建立,初轄10個鄉鎮,10月起轄14個鄉鎮。
1952年,另置劍湖區,戚墅堰區專轄戚墅堰至大明紡織廠一線的市鎮地帶。
1953年,劃歸常州市,設常州市戚墅堰區,轄5個居民委員會。1960年改為戚墅堰人民公社,轄戚墅堰、先行、丁堰3個分社。
1961年,複名戚墅堰區,轄戚墅堰、先行2個街道。
1966年,改稱衞東區。
1980年,恢復戚墅堰區名稱 [1] 
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蘇省調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5]75號):一、同意撤銷常州市武進區和戚墅堰區,設立新的武進區,以原武進區(不含奔牛鎮鄭陸鎮鄒區鎮)和戚墅堰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立的武進區的行政區域,新武進區人民政府仍駐湖塘鎮延政中大道28號 [4] 

戚墅堰區行政區劃

2007年,撤銷潞城鎮,設立潞城街道。撤銷丁堰鎮,設立丁堰街道。 [1] 
截至2014年,戚墅堰區始轄丁堰、潞城(江蘇省戚墅堰經濟開發區)、戚墅堰3個街道辦事處,7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委會 [1]  。2015年均併入武進區。

戚墅堰區地理環境

戚墅堰區地理位置

戚墅堰區位於北緯31°43′~31°47′,東經120°00′~120°05′。地處長江三角洲西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區東部。西連常州市天寧區,北、東、南三面分別與武進區市焦溪、橫山橋、遙觀等鎮交界 [5] 

戚墅堰區氣候

戚墅堰風景圖
戚墅堰風景圖(7張)
戚墅堰區地處中緯度,離海較近,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温和濕潤,年平均氣温15.4℃;雨量豐沛,年均降水量1071.5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2047.5小時;無霜期長,年均227.6天;常年主導風向東南偏東。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5] 

戚墅堰區人口

2010年末,戚墅堰區户籍人口7.92萬人,出生率為5.55‰,自然增長率為0.55‰ [2] 

戚墅堰區經濟

戚墅堰區概況

2010年,戚墅堰區地區生產總值(GDP)達69.48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03億元,同比下降66.7%;第二產業增加值51.46億元,同比增長16.3%;第三產業增加值17.99億元,同比增長18.7% [2] 

戚墅堰區第一產業

2010年,戚墅堰區實現農業總產值635萬元,同比下降62.7%;完成農業增加值312萬元,同比下降65.0%。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0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公頃;蔬菜、瓜果種植面積55公頃。戚墅堰區農村用電量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3%;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34噸,同比下降42.7% [2] 

戚墅堰區第二產業

2010年,戚墅堰區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267.09億元,同比增長24.2%;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73.86億元,同比增長23.9%;實現利税總額21.84億元,同比增長18.6%,實現利潤總額14.27億元,同比增長19.7%,銷售利税率、銷售利潤率分別達8.0%和5.2%;完成工業增加值49億元,同比增長16.0% [2] 

戚墅堰區第三產業

2010年,戚墅堰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2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9.74億元,同比增長15.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68億元,同比增長31.3% [2] 

戚墅堰區交通運輸

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3張)
距上海西北方向160公里,距南京東南方向110公里。
5條高速鐵路—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鐵路、沿江鐵路、寧杭鐵路。
常州機場—2011年完成4E級標準改擴建工程,20多條航線直飛北京、廣州、深圳、重慶等主要城市。
7條高速公路—滬蓉高速G42、常合高速S38、長深高速G25、揚溧高速G4011、錫宜高速、常溧高速、常泰高速。
京杭大運河—內陸水運大動脈。
常州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最大可停靠7萬噸級船舶,可直航國內國際各大港口 [6] 

戚墅堰區社會事業

戚墅堰區科技事業

戚墅堰區實驗中學 戚墅堰區實驗中學
2010年,戚墅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共7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77.43億元,同比增長39.2%,高於全市7.6個百分點。百瑞吉生物醫藥公司成功吸引國外風投資金4100萬元。戚研所研發的時速250公里動車組高速轉向架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認定省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19只。獲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5家,專利210件,各類科技項目32項。開展產學研活動6次。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5名,獲得科技創新創業扶持資金3600萬元。

戚墅堰區醫療衞生

2010年,戚墅堰區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提高到人均20元,免費服務項目擴大到9大類22項。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率先實施,藥品讓利幅度達26.7%。第七人民醫院門急診綜合大樓基礎工程基本完成。完善三級世代服務體系,創成“省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區”。免費婚檢率達97%,創成“全國婚姻登記機關規範化建設窗口單位”。

戚墅堰區社會保障

2010年,戚墅堰區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分別淨增898人、1338人、940人,三大保險綜合覆蓋率達98%。農村居民城鎮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其中被徵地農民全部納入城鎮養老保險範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100%,人均籌資標準在全市率先達到355元,住院補償率達57.7%。
2010年,戚墅堰區加大困難羣眾保障幫扶力度,新增享受廉租房政策家庭117户,享受經濟適用房政策家庭114户,公共租賃房26套,連續2年獲“省住房保障工作優質服務窗口”稱號。發放各類救濟救助資金1418萬元,五保對象財政集中供養標準由5400元提高到9600元。

戚墅堰區城市建設

2010年,戚墅堰區除違章建築6800平方米,實現全市綜合考評“保三”目標。完成城際高鐵沿線等重點區域環境提升工程,實施東方東路城市化改造、革新河清水工程,新增綠地60公頃。開展環保專項整治和環保“找差”活動,關停搬遷5家污染企業。完成戚墅堰污水處理廠尾水回用工程,鋪設污水管網8公里,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70%。

戚墅堰區風景名勝

圩墩遺址
在大運河戚墅堰南側圩墩村一帶,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1.8米左右。圩墩公園公園內部的景觀結構為一環、兩軸、四區。一環指環繞中心湖區、串聯各主要景點的景觀環廊;兩軸為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景觀主軸,和由西北往東南方向的景觀次軸;四區為歷史展示區、生態體驗區、城市開放區、文化交流區。再現6000多年前圩墩文明的圩墩遺址博物館,是整個公園的一大亮點。圩墩遺址博物館以“常州第一村”為展示主題,將圩墩遺址的文化進行有機分類,根據不同的分類,設計不同的展示空間。從陸地轉入水中,進而到地下,以多維的景觀空間演繹不同文化氛圍。通過雕塑組合、結構剖面造景、二維背景結合動態投影畫面等手法再現了圩墩人生存的大環境、圩墩人居住的建築、圩墩人生活的用具、圩墩人聚在一起用餐的場景以及圩墩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7] 
位於戚墅堰東街(老街),橫跨三山港。始建年代失考。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同知吳桓重建,稱戚墅堰橋,又名萬安橋,取萬民安樂之意。(明)吏部尚書王與有記雲:“戚墅堰橋在晉陵城東一舍許運河北偏,河之南為戚墅堰,因以名橋。夫穿河以通漕舟,疏港以泄河水,自六朝來已有之,則橋之建以通濟利涉,其所由來亦遠矣。”明弘治八年(1485年)及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民國26年(1937年)遭日軍飛機轟炸,橋西北部被炸去一大半。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地方人士集資修繕。1954年經大修後恢復原樣。萬安橋條石拱圈,條石橋台,單孔跨經5.6米,橋長28.5米,寬3.75米,梁底標高5.62米,橋面標高6.34米,東西2面設石級登橋,東面28級,西面12級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