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還活着

(閻綱創作散文集)

鎖定
《我還活着》是閻綱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5月。 [2] 
該書以逆旅、知人、論世、迴響、附錄為章目,集閻綱人生各階段散文之大成。 [4]  該書中的散文情真意切,徑情直遂,間或內含自嘲與反諷的意味,展現了閻綱老而彌堅、精神健旺的狀態。 [5] 
作品名稱
我還活着
作    者
閻綱
文學體裁
散文集
字    數
22萬字
首版時間
2022年5月

我還活着內容簡介

該書分五輯,收錄閻綱創作的散文與評論若干篇,主要記述閻綱兒時生活,憶述家人家事,記述他與一些文人的過往和對一些作家的印象,表達了他對鄉情、友情、正義、真理、現實的諸多感悟,展現了他老而彌堅、精神矍鑠的狀態。 [4-5] 

我還活着作品目錄

逆旅
知人
懷抱豐子愷的兒童畫漸漸長大
兒時的百草園
孤魂無主——老家的孔乙己
我的族弟是個奇葩
母親是被淚水淹死的——丁玲説“‘娘打兒’,打了也白打”
狐皮記
雨中峨眉
胖好?瘦好?
晚年歸鄉
“米壽”的恐懼
人生三悟
罪犯主教警察
一個陌生女孩的來信
總有那麼一天
在病房
在病房(續)
美麗的天亡(長篇日記節選)——女兒病中的日日夜夜
五石頭記
獨留青冢向黃昏——謁柳青墓
《改革小説選》與蔣子龍
誰是我的“貴人”?——黃傳貴的故事
我的鄰居吳冠中
神仙喲擋不住人想人!——懷念路遙
雪裏梅花屠岸
和王蒙一路叫賣
文化部報到王蒙約談
再説王蒙,“居然淚盡還一笑”
和周明遭遇算命
論世
迴響
附錄
王蓬和高建羣:《東方和西方是一個汽車輪子的距離》
《白鹿原》對《創業史》的繼承和超越,以及“兩種忠誠”之衝撞
韋君宜不唱輓歌不瞑目
“千字文評論”選
婕好的中篇小説《雨雪霏霏》
夢萌的小説《角色》
馮積岐的小説《善的歸結》
婕妤的散文集《燭影搖紅》
張艾的詩集《超然如蓮》
劉成章的新作《看麥熟》
拉夫列尼約夫的小説《第四十一》
茨威格的小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海明威的小説《老人與海》
《十四家》:下基層、講實話的文學報告
我站在九螋山上——回望劉建新的“扶貧路”
《醴泉昭陵人物誌》序言(另二序)
革命,就是革“阿Q主義”的命
徐光耀説:《小兵張嘎》是我的救命恩人
“失去”的抒雁
警惕文藝的娛樂化
沒料到掀起“《紅巖》熱”
諾獎作家,觸目驚心
一個公務員的憋屈
鹿的奉獻
你我他對話愛情與死亡
多元化的文化之旅
閻綱的懺悔
西安封城,禁錮在兒子閻力的詩裏
閻綱文章有真趣
閻綱:九十歲老翁的文學情懷
良師益友閻綱 [2] 

我還活着作品鑑賞

我還活着主題思想

《我還活着》裏記述兒時生活,憶述家人家事的篇什,把人們的視線拉回到過去的歷史時期,使人們看到鄉間的日常生計及家人親人的各自命運。《兒時的百草園》,寫院井裏小花園在玫瑰綻放時的滿院飄香、寫前院的果樹在果實成熟後的相互分享,兒時的嬉鬧玩耍,既帶有天然的童趣,又帶有鄉間的樂趣。《孤魂無主》和《我的族弟是個奇葩》,分別素描了“怪異”的三伯和“奇葩”的弟娃的人生趣事,看似隨波逐流的三伯和吊兒郎當的弟娃,實際上都有各自的苦衷和別樣的特長。他們那擰巴的性格和獨特的活法,雖然給人留下了“奇葩”的印象,卻也難以臧否和不可忘懷。如許的小人物的小悲苦,顯示着他們自己的性情與性格,也折射着一定的時代與社會的某些側影。 [5] 

我還活着藝術特色

該書“知人”一輯中的文章,閻綱施展了評論家的獨有特長,在往事記述之中側重以細節描畫人之性情,力求以簡約的語言完成人物評説。如評説詩人、翻譯家屠岸,“為人恭謙讓,作詩真善美,古今中外皆備我,修得詩家老更成”。如評説毗鄰而居的畫家吳冠中,“豐滿而瘦小,富有而簡陋,平易而固執,謙遜而倔強,譽滿全球卻像個苦行僧”。如説鄉黨雷抒雁,“喜歡插科打諢,嘴上掛着俗文學,一不留神就來葷的;而且好辯,你説東,他偏説西,強調真理的片面性,最愛抬槓,興起,放浪形骸,像個頑皮的小孩,不知毛髮之既白”。説到“五同”(同鄉、同學、同事、“同案犯”、同鄉會)的周明:“熱愛生活,精力充沛,有求必應,有‘和為貴’的處世哲學,‘和稀泥’的外交才能,是熱心穿梭的文壇基辛格,八十啷噹的頑童,從早笑到晚,越老越比兒子年輕,沒大沒小,人見人愛。”這些話語,既有形象描述,更有個性揭示。 [5] 

我還活着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文藝聯合書單2022年6月榜單。 [1] 

我還活着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我還活着》
2022年5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978-7-5513-2186-0 [2] 

我還活着作者簡介

閻綱,1932年生,陝西咸陽禮泉人,1949年參加工作,1956年供職中國作家協會,1986年調中國文化部。曾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曾參與編輯的報刊有《文藝報》《人民文學》《小説選刊》《評論選刊》《中國文化報》等,主要著作有《文壇徜徉錄》《神·鬼·人》《閻綱短評集》《文學八年》《餘在古園》《文學警鐘為何而鳴》《冷落了牡丹》《哭笑不得》《驚叫與訴説》《座右鳴》《我吻女兒的前額》等。多次獲得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研究成果表彰獎、中國新文學學會優秀論文獎、中國新聞獎報刊副刊作品年賽金獎。曾獲首屆冰心散文獎、第六屆老舍散文獎榜首、《芳草》漢語文學女評委大獎頭獎、徐遲報告文學獎頭獎、《北京文學》報告文學獎和石膏山杯報告文學獎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