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這樣過了一生

鎖定
《我這樣過了一生》是由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類影片,該片由蕭颯、張毅編劇,張毅執導,楊惠珊李立羣文英主演。
影片講述了桂美孤身從南京來到台灣尋找未婚夫未果,在台灣遭受一系列困苦生活的故事。
影片於1985年10月9日在大陸上映。 [1] 
中文名
我這樣過了一生
外文名
Kuei-Mei,A Woman
出品時間
1985年
出品公司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台灣
拍攝地點
中國台灣
導    演
張毅
編    劇
蕭颯張毅
製片人
徐國良
類    型
劇情
主    演
楊惠姍
主    演
李立羣
丁也恬
文英
片    長
152分鐘
上映時間
1985-10-09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92231
主要獎項
第22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第2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22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第2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蕭颯
第31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我這樣過了一生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4張)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年輕姑娘桂美楊惠姍飾)孤身從南京來到台灣,尋找未婚夫未遇,住在表姐家中。不僅白天有幹不完的家務活 ,還要忍受表姐的傲慢指使和表姐夫的覬覦。桂美無法忍受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友人的介紹下,勉強嫁給了一個被妻子遺棄的中年男子侯永年李立羣飾),併成了三個孩子的繼母。她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可是丈夫嗜賭如命,還在外面養了個年輕女人。
桂美多次規勸,換來的不是敷衍就是打罵。終於侯永年因上班聚賭被老闆解僱,失業後,不僅脾氣越來越壞,還把家中財物典當一空。以至桂美臨產前,以備生產之用的錢,也被丈夫偷去賭光。不久之後,桂美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加上永年前妻的三個孩子,七口之家讓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困頓的日子裏,桂美沒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擔了家庭的責任,任勞任怨地做賢妻和良母。
為了生計,桂美只好同丈夫遠赴日本謀生,替人幫傭。後來不堪忍受主人的歧視,又在當地的中國餐館打工。幾年來,桂美和丈夫吃盡苦頭,但也學得一手好廚藝。雖然,日本的經濟條件較好,但桂美仍然心繫家鄉,更放心不下留在台灣的三個孩子。於是,桂美與丈夫帶着孩子重返台灣,獨立開了霞飛之家餐廳。並努力得到大女兒正芳的諒解,幫她走出感情的困境。
丈夫自返回台灣後,故態復萌,賭博中又和女人鬼混。桂美十分難過,但只能原諒丈夫。桂美歷盡艱辛,餐廳日漸興旺,子女也長大成人,學有成就。此時,桂美卻突患癌症,時日不多。而她白手起家創辦的霞飛之家餐廳,竟成了子女媳婿們爭分的財產。 臨終前,她得知大女兒願繼承繼母的事業,終於得到些許安慰。 [1] 

我這樣過了一生演職員表

我這樣過了一生演員表

    • 文英 飾 劉明
    • 丁也恬 飾 英英
    • 肖志文 飾 吳敏
    • 林正明 飾 周平

我這樣過了一生職員表

出品人 林登飛
監製 許新枝
原著 蕭颯
導演 張毅
副導演(助理) 吳莊
編劇 蕭颯張毅
攝影 楊渭漢
剪輯 汪晉臣
藝術指導 王俠軍
服裝設計 王俠軍
燈光 李亞東
錄音 張弘毅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2] 

我這樣過了一生角色介紹

  • 桂美
    演員 楊惠姍

    善良的年輕姑娘,孤身從南京來到台灣尋找未婚夫,借宿在表姐家,常遭到表姐的傲慢指使和表姐夫覬覦,經人介紹嫁給了侯永年,成了三個孩子的繼母,相夫教子,是一個賢妻良母。

  • 侯永年
    演員 李立羣

    中年男子,嗜賭如命,遭到前妻遺棄,帶着三個孩子過着艱苦的生活,經人介紹與桂美結為夫妻,婚後長打罵桂美,典當家裏物品,更是偷走桂美備產的錢,拿去賭博。

(該片劇情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故主要角色較少,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1]  [3] 

我這樣過了一生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提名
獲獎方/提名方
1985年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獲獎
張毅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獲獎
張毅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獲獎
楊惠珊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獲獎
蕭颯 張毅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藝術設計獎
提名
王俠軍 古金田
第二十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
提名
王俠軍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4] 

我這樣過了一生幕後製作

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改編自台島“新女性主義”作家蕭颯的小説《霞飛之家》,時間跨度30餘年,詳實地記錄着一個台島平凡女性含辛茹苦、相夫教子的故事。 [5] 
《我這樣過了一生》是台灣“新電影運動”干將張毅的作品,也是“千面女郎”楊惠珊跟他的第二次合作,劇本由張毅與前妻蕭颯合寫。 [1] 

我這樣過了一生影片評價

影片以自述體回憶形式描寫台灣婦女的命運,時空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橫跨八十年代,在着重刻畫女主角生命歷程的同時,旁及台灣經濟背景和社會面貌,具有濃郁的生活實感。 [6]  (揚州晚報 評價)
除去紀實風格,極具特色的台詞也為影片增色不少,顯示了導演對當年台島轉型期社會變遷的細緻觀察。整部影片敍事流暢,以桂美的故事折射台島的民生、民情。 [7]  (金羊網 評價)
導演在整部電影中靈活運用長鏡頭,以紀實風格將桂美半生的生活狀態展示給觀眾,以中景和遠景客觀而含蓄地記載桂美人生路的足跡,並通過人物對話傳遞着導演的人生觀和處世準則。 [1]  (新浪網 評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