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這一輩子

(老舍著中篇小説)

鎖定
《我這一輩子》是現代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説,初載於1937年7月1日《文學》第9卷第1號,1947年1月由惠羣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1] 
《我這一輩子》通過一個巡警對自己一生坎坷曲折經歷的自述,反映了舊社會城市小市民生活的苦難,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朽,表達了對新世界新生活的希望:“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小説樸實平易,渾然天成,結構線索單純,條理層次分明;語言獨具特色,京味醇厚,通俗簡潔,富有幽默感。 [2] 
《我這一輩子》是老舍第一個創作黃金時期的壓軸作品,具有挺拔於時代的進步氣息。1950年,上海文華電影公司將其改編為同名電影。2001年,小説被改拍成同名電視劇。 [3-4] 
作品名稱
我這一輩子
作    者
老舍
創作年代
1937年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字    數
38000

我這一輩子內容簡介

小説以第一人稱回憶的方式敍述了一個巡警悽慘的一生。“我”幼年讀過書,會寫字,本應去當差,卻因家貧而在十五歲時去學做裱糊匠。三年的學徒生活使“我”不僅學會了手藝還練就了吃苦耐勞、精明和氣的品格,並養成了“會用自己的聰明的習慣”。出師後,“我”做了一個裱糊匠,辦事漂亮利落,而且樂於助人。在二十歲時,“我”娶了一個“俏式利落”的妻子,不久,又有了一雙兒女。但好景不長,妻子與“我”的師哥私奔,“我”為此差一點病倒,這件事成了“我”心中的“空兒”。“我”於是改行,但“差事不是靠本事得到的”,“我”只好做巡警。在工作中,“我”只是做一些裝樣子“抹稀泥”的事。不久,“我”經歷了一次有“政治作用的兵變”,這次兵變成了“我”心中更大的“空兒”。大清改為民國後,一切都是“換湯不換藥”,“我”並沒覺得有什麼“意思”。後來,“我”升為三等警並被派去為官僚們守私宅,目睹了官僚的驕奢淫逸。“我”為了多掙點錢貼補家用,冒充會騎馬,去為馮大人做騎兵侍衞。不久,馮大人下台,“我”又被調到總局當差,在那兒,“我”“長了不少見識”,又被升為頭等警。在四十歲時,“我”補了巡長。在四十五歲時,“我”嫁了女兒,也娶了兒媳。正當“我”準備享受人生時,卻因留鬍子而被新局長開除。為了謀生,“我”又經馮大人介紹去做一個礦村的警察所長,因本着“良心辦警務”而被人頂替。半年後,“我”到河南做緝私鹽的隊兵,“人家怎樣,我便怎樣”,“我”不僅還了債還升任排長。但因兒子為多掙錢而客死異鄉,“我”要去料理後事,因此又失了業。為了生存,“我”去做各種零活,並等着餓死。 [1] 

我這一輩子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二十世紀前半葉,中國處在複雜的社會轉型時期,舊的生產生活方式遭淘汰,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應運而生。“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衝擊和心靈激盪,轉型期社會的人稱之為‘過渡人’。在心理上,積極方面,他們對‘新’與‘舊’有一種移情感;消極方面,他們對‘新’與‘舊’有一種迎拒之情。”生活在這個動盪不安、複雜多變的的社會里,生存是第一要義,“過渡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去面對,去思考,去選擇,去無奈地跟着時代走,去積極地迎接時代的挑戰和人生的苦難,以求在轉型時期大環境的社會變動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生存空間。 [5] 
個人背景
老舍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結識的是些店夥、拳師、僕役、巡警、洋車伕、裱糊匠和賣唱藝人。老舍就在這個“苦人堆”裏泡大,從這兒獲得下層人民的正義感與同情心,奠定他早期思想的基礎。因為日夕廝磨,他十分熟悉這些城市下層人民的心態,就像熟悉自己家裏人一樣。後來,當老舍從這一社會層走向文學界時,便很自然地用作品反映他們生活的現狀,他們的掙扎和夢想,情緒和願望了。《我這一輩子》發表於1937年7月1日,是老舍成為專業寫家之後在抗戰前的壓軸之作。此時的老舍不僅創作時間充裕、思想較為自由,其寫作藝術也已經成熟。 [6-7] 

我這一輩子人物介紹

“我”
小説主人公“我”出身城市貧民,十五歲開始學裱糊匠,二十歲結婚。後來妻子被人拐走,自己也無奈當了巡警。其後幾經周折,當過巡長、衞隊長、煤礦衞生處主任、鹽務緝私隊排長,最後子死孫幼,窮困潦倒。為維持家庭,五十多歲的人還得去賣二十歲小夥子的力氣,連一具葬身的棺材都未能置下。“我”是一個具有複雜性格的特殊人物,一生正直、善良、本分、勤勞、樸實,卻一輩子受苦受窮,多災多難,被最親最近的人欺騙、欺負和傷害。面對惡者得勢,好人冤屈,他不明白,他不會阿諛奉承,但為了家人餬口,免丟飯碗,不得不學着阿諛奉承時,他又痛苦地無法面對自己,看不起自己;當他做了個小官——巡警,想秉公執法,又被上下左右的惡勢力不容、排擠,落得個晚境淒涼,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場。 [2]  [8] 
“我”妻
“我”二十歲時結了婚,妻子比“我”小一歲,婚後夫妻恩愛。“我”妻年輕利落,愛説話,見了長輩親熱體貼,殷勤伺候。“我”二十四歲時,“我”妻已為“我”生下一兒一女。但好景不長,“我”妻竟跟“傻大黑粗”的師哥黑子跑了,下落不明。 [9] 
黑子
黑子是“我”的師哥,由於臉不白,而且黑得特別,人送外號“黑子”。本來黑子與“我”是很好的朋友,有活就一同去幹活,沒活就來“我”家吃飯喝茶。後來黑子拐跑了“我”妻,兩人一起不見了。 [9] 
福海
福海是“我”的兒子,上過幾天私塾,幾天貧兒學校,幾天公立小學。長大後他如願以償當上了巡警,妻子的父親和哥哥也同樣是巡警。福海自從成家後很知道要強,不聽“我”的勸阻去了威海衞,只為多掙兩塊錢,最終因病客死異鄉。 [10] 

我這一輩子作品鑑賞

我這一輩子主題思想

在舊社會,當巡警的大都是城市的受苦人,他們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選擇這一職業。正如“我”所説,是“狗熊耍扁擔,混碗兒飯吃”。實際上他們也是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奴役的。“臭腳巡”的稱呼,形象地説明了他們地位的低下和職務的卑賤。老舍借主人公的口説“巡警和洋車是大城裏頭給苦人們安好的兩條火車道。大字不識而什麼手藝也沒有的,只好去拉車。……識幾個字而好體面的,有手藝而掙不上飯的,只好去當巡警”。小説通過“我”的四次升降的變化,對這“出奇的不公平止界”提出了強烈的抗議。“我”的巡警生涯,經歷了清末、民初兩個政府。從“我”的眼裏,看到的盡是些荒誕不平的事。只要家境貧寒,再有本事也找不到事幹,最好也只能幹這個勉強餬口的巡警差事。而且,“一個人當巡警,子孫萬代全得當巡警,彷彿掉在了巡警陣裏似的。”“我”當了巡警,兒子也當了巡警,女兒又嫁了個巡警。這説明在舊社會,職業的選擇,不是孤立的個別現象,而是和經濟地位相聯繫的、帶有普遍性現象。 [11] 
小説深刻地揭露和諷刺了清末發生的辮子兵的“兵變”。他們不僅黑夜裏出來放槍,搶劫,而且凡是十字路口與丁字街都放了火。鋪户的門窗全都打開,東西搶劫一空。大兵們“把整串的金銀鐲子提回營去”,燒了不計其數的房子,使幾萬人遭殃,過後,竟嫁禍於人,就地正法無辜羣眾。而被正法的卻是一個手中攥着一塊木板與一隻舊鞋的十四五歲的男孩子。這是多麼荒唐啊!作者通過“我”這個目擊者的口,憤怒地喊出了“天下要有這個‘法’,我ב法’的親孃祖奶奶!”這不僅表示了“我”的正義感和悲憤之情,也表示了作者極大的憤怒和抗議。兵變以後,從封建王朝,改為中華民國。“我”以為“凡事就由人民主管了,可是我沒看見。”反倒是看見街上剪辮子的人比從前多了,“牌九押寶”換成了“麻將”,特別是官和兵竟“像雨後的蘑菇似的”,大大多了起來。“宅門裏可有了自由,只要有錢,你愛穿什麼,吃什麼,戴什麼,都可以,沒人敢管你。”他們的姨太大可以“擦五十塊錢一小盒的”“巴黎香粉”。窮人因為沒有錢,只好賣兒賣女,而一個胖小子,才賣“四十塊錢”。作者通過這鮮明的對比,揭露了民國的真相。 [11] 
小説從各個方面批判了巡警制度的腐敗現象。幹巡警這行,從來不玩真的。抓賭的不敢抓大的,大的有勢力,只好抓那些無權無勢的老頭老太太;巡街碰到小偷,害怕出響,害怕日後報復,假裝着沒看見各走各的路;士兵隨意搶財奪寶,任意槍殺無辜,還讓巡警“彈壓地面”;巡警天生的“軟弱無力”,凡事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哪個敢碰黑勢力?“朝中有人好做官”,只要有人,不管你有沒有本事,有沒有能耐,都能當上巡警的教官,真可謂“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巡警這玩藝整個的是丟人,是欺騙,是殺人不流血。”當巡警還得認真負責,稍有閃失,飯碗就沒了,就得卷着鋪蓋走人。幹巡警還得敷衍事,自己吃不飽,還得裝樣,還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稀鬆二五眼正是理所當然”。 [12] 
小説通過對“我”一生悲劇性遭遇的講述,深刻揭露了人類個體在社會變遷中的無助與迷惘,當時代的車輪無形碾過,整個社會的風氣處於混亂和顛倒的狀態,往往好人遭殃,壞人得志,作為那個時代的犧牲品的“我”,窮其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這世界快換個樣吧”。它昭示了萬千苦難人們對於現實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和改良的熱切盼望。小説中巡警的悲劇,是巡警制度和社會制度造成的。“這個人民,連官兒,兵丁,巡警,帶安善的良民,都‘不夠本兒!’”“在以蠻橫不講理為榮,以破壞秩序為增光耀祖的社會里,巡警是多餘。”小説通過巡警的話,説到了造成巡警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根本。這是老舍的驚人之筆,是震撼人心的地方。正是這些精彩和畫龍點睛之筆,使得這篇小説的價值早已升騰到一個普通巡警的身世之外了。 [8]  [12] 

我這一輩子藝術特點

小説情節簡單,結構嚴謹。它以時間為序,以“我”的經歷為線索,以第一人稱敍述了“我”這一輩子的悲慘生活。由於作者是通過“我”這個三等巡警的親身見聞和經歷,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與骯髒,所以這個揭露,更為深刻有力,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我”的一生可以説是悲慘的一生。但是,對“我”所遇到的種種悲劇事件的描寫,如妻子跟人逃跑、兵變、幾次失業、兒子病死等等,作者並沒有讓“我”捶胸頓足,呼天喊地,聲淚俱下,而是用“笑”來對待這一切不幸。但仍給人以悲慼之感,使人沉悶、壓抑。這是老舍表現悲哀情緒的獨特風格。清末的“兵變”,是書中情節最為驚險的場面,也是“我”一生中經歷的最緊張最恐懼的事件。但作者井沒有着力渲染驚懼的氣氛,製造離奇的情節,而只是通過“我”的眼睛冷靜地客觀地描繪所看到的情景,突出地表現了它的“慘”,而不是“險”。夜裏,槍聲大作,火光沖天,這是最使人驚恐萬狀、觸目驚心的事了,但作者卻從容寫道:“説句該挨嘴巴的話,火是真好看。”接着便生動地細膩地展示了火光由小到大、由暗到明、由近及遠的千姿百態的變化。這段對火光的精彩描寫,充分表現了老舍的深刻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表現技巧。“我説不上來心中怎樣難過”,“我的牙打得很響,不是為自己害怕,而是對這奇慘的美麗動了心。”這正是老舍表達悲痛感情的方式。 [11] 
化幽默為苦笑是老舍這一悲劇作品的又一藝術特色。“兵變”後,面對巡警們:“我又要笑,有的人居然把盤起來的辮子梳好了放下來,巡長們也作為沒看見。有的人在快要排隊的時候,還細細刷了刷制服,用布擦亮了皮鞋!街上有那麼大的損失,還有人顧得擦亮了鞋呢。我怎能不笑呢!”被開除後:“弟兄們有含着淚把我送出來的,我還是笑着世界上不平的事可多了,我還留着我的淚呢!”兒子死後:“兒媳婦哭,哭得死去話來,我沒有淚,哭不出來,我只能滿屋裏打轉,偶爾的冷笑一聲。”失業後:“現在,我已快餓死了,我還是笑着,連我自己也説不清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笑,反正我笑,多咱死了多咱我拚上嘴。”臨近死期:“我的眼前時常發黑,我彷彿已摸到了死,哼我還笑,笑我這一輩子的聰明本事,笑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這“笑”,的確不是真的,“我的笑常常和眼淚碰在一處,而分不清哪個是哪個。”這是“苦笑”“冷笑”“慘笑”,一種啼笑皆非的笑,無可奈何的笑,內心裏極端痛苦,眼淚往肚裏流,而形式上卻表現為“笑”。這種化苦、化悲、化憤的笑,便具有幽默嘲諷的意味。 [11] 
老舍在使用羣眾語言上,可以説是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語言清新活潑、幽默傳神、意味無窮。小説是用第一人稱寫的,這就使老舍在運用北京口語上大有用武之地,不僅小説中人物的語言北京味很濃,就是敍述的語言,也是北京味十足。通篇都是一個北京老巡警的自白,這些話既具有鮮明的職業和性格特點,又充滿了北京地區的生活色彩。老舍的語言形象生動,不在於雅雋,而在於俗白。平平常常的字,經他一點化,就有了生命、活氣。老舍的俗白還表現在比瑜上。他的比喻平中見奇,奇而不疏。他攝取的形象,大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熟悉事物,使讀者感到特別親切、有趣。 [11] 
老舍用一貫的詼諧筆調,塑造了“我”這個栩栩如生的城市貧民形象。《我這一輩子》的創作,正值老舍先生文學道路上的“第一高峯”,它的藝術風格非常突出。作為二十世紀初期的文學領路人,老舍先生特別善於用平凡場景中的小鏡頭反映社會生活中的大沖撞,他的筆觸不是簡單地直接介入,而是自然延伸到民族的命運中,讓讀者從他詼諧與幽默的文筆中品味世事的艱難,以及生活的沉重,從而引發讀者對作品的思考。 [8] 

我這一輩子作品影響

1950年,上海文華電影公司將《我這一輩子》改編為同名電影,由石揮執導並主演。2001年,《我這一輩子》又被改拍成同名電視劇,由張國立自編自導自演。 [3-4] 

我這一輩子出版信息

《我這一輩子》初載於1937年7月1日《文學》第9卷第1號。初收於1939年8月上海雜誌公司初版的《火車集》。1947年1月由惠羣出版社出版單行本。現收入《老舍文集》第9卷、《老舍小説全集》第11卷。 [1] 
2022年9月26日,由北京市文聯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老舍文學院承辦,日本東販公司協辦的“2022年中日文學交流研討會暨北京文學優秀圖書贈送儀式”舉辦。此次活動中,現代出版社、日本平凡社、中圖公司、日本東販公司共同進行了老舍《我這一輩子》日文版版權簽約,接下來,這部經典之作的日文版將出版發行。 [14] 

我這一輩子作者簡介

老舍 老舍
老舍(1899—1966),現代作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1924年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説《老張的哲學》《二馬》等。這些小説以“看戲”的態度來旁觀北京的眾生像,文筆輕鬆活潑、幽默詼諧。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四世同堂》,1946年完稿。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説《駱駝樣子》《火葬》等,中篇小説《月牙兒》等,短篇小説集《趕集》《櫻海集》等,劇本《龍鬚溝》《茶館》等。 [13] 
參考資料
  • 1.    史承鈞主編. 簡明老舍詞典[M]. 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2000:28-29.
  • 2.    陶長坤編寫. 簡明現代文學手冊[M]. 桂林:灕江出版社, 1991:171.
  • 3.    王濱,馬知遙主編. 影評寫作理論與實踐[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6:227.
  • 4.    王莉.不應忽視的中篇——《我這一輩子》[J].巢湖學院學報,2002(01):57-60.
  • 5.    熊作勤.不幸命運中的閃光點——評《我這一輩子》中“我”的人生觀[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09):198-199.
  • 6.    金欽俊編選. 現代中篇小説力作 中[M]. 桂林:灕江出版社, 1985:397-401.
  • 7.    劉戀. “虛無”與“反虛無”——論《我這一輩子》中老舍矛盾思想的體現[J].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3):57-61.
  • 8.    老舍著. 老舍小説 鑑賞版[M]. 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3:240-241.
  • 9.    老舍編. 我這一輩子[M]. 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2020:356-362.
  • 10.    老舍編. 我這一輩子[M]. 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2020:401-404, 410.
  • 11.    王黎.一部對“出奇的不平世界”的控訴書 評《我這一輩子》[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01):70-74.
  • 12.    孫小兵主編. 文學作品賞析.中國現代文學[M].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4:330-332.
  • 13.    張琦編. 歷史文化常識全知道[M]. 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2018:559.
  • 14.    推動北京文學“走出去” 老舍《我這一輩子》日文版將出版發行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9-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