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的母親湖

(史俊創作的電影劇本)

鎖定
《我的母親湖》是201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史俊。
書    名
我的母親湖
作    者
史俊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1月1日
頁    數
451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210062974
品    牌
江西人民出版社
語    種
簡體中文

我的母親湖內容簡介

《我的母親湖》收集了餘干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長史俊近年來創作並獲得中國戲劇文化獎等獎項的電影劇本和戲劇劇本二十部,包括《母親湖》《鄱湖浪》《花香歲月》《天涯》《山鼓聲聲》《萬年飄香》《特殊的賠償》等。謳歌了鄱湖的美麗風光和湖區人民的心靈美,其中的電影劇本《鄱湖浪》《父債如山》等先後搬上銀幕,在全國引起反響。
《我的母親湖》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史俊作,《我的母親湖》收集了史俊10多年來發表在《電影文學》《影劇新作》等報刊上和拍成電影、搬上舞台的20部文學劇本。包括《母親湖》《鄱湖浪》《花香歲月》《天涯》《山鼓聲聲》《萬年飄香》《特殊的賠償》《父債如山》等。其中收集的《父債如山》入圍2013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世界民族電影節,電影文學劇本《我的母親湖》獲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大型劇本類”銀獎。

我的母親湖圖書目錄

壹:鄱湖浪
貳:鶴之戀
叁:山花香
肆:紅線記
伍:山鄉花開
陸:父債如山
柒:讓我來愛你
捌:情歸鄱陽湖
玖:我要上學
拾:我的母親湖
拾壹:岳母擇婿
拾貳:防不勝防
拾叁:古鎮秘事
拾肆:鞋墊上繡着一對鴛鴦
拾伍:真情體驗
拾陸:讓愛重來
拾柒:明月清風
拾捌:神秘的“情人”
拾玖:碎花怨
貳拾:老葛店

我的母親湖作者簡介

史俊,男,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江西省電視藝術家協家會員。曾參軍5年,在解放軍32506部隊政治處擔任報道組組長,回鄉後擔任過鎮人武部部長,縣委報道組組長,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主席。現任江西省餘干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版權局局長。近20年來,在《鵑花》《中華傳奇》《電影文學》《影劇新作》《古今故事報》等地發表中篇小説、影視劇本100餘部,計1000萬字,擔任編劇的《母親湖》《鄱湖浪》《花香歲月》《天涯》《山鼓聲聲》《萬年飄香》《特殊的賠償》《父債如山》等15部電影、電視文學劇本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江西電影製片廠、北京亞視巨星文化傳媒公司、北京納世利文化傳媒公司等地搬上銀屏,在央視電影頻道、江西衞視等地熱播,並熱銷海外。電影劇本《半面旗》在由中國現代史學會、紅色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等部門聯合舉辦首屆紅色題材、現實題材電影劇本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優秀作品獎。擔任編劇的電影《山鼓聲聲》入選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第十六屆“北京放映”作品,電影《花香歲月》榮獲江西省第五屆優秀電視文藝獎、優秀影視劇獎,第三屆上饒市優秀文學藝術獎,電影《父債如山》入圍2013年在美國洛杉礬舉行的世界民族電影節。電影文學劇本《我的母親湖》、大型歷史採茶戲劇本《碎花怨》與現代小戲《老葛店》(與方平合著)分獲由國家文化部批准、中國戲劇學會頒發的2013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大型劇本類”銀獎與“小型劇本類”銅獎。電影劇本《紅線記》、電視連續劇本《重返母親湖》、舞台劇採茶戲劇本《碎花怨》被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聯選為2013年全省優秀文學劇本。近年來出版了中篇小説集《水鄉花香》《雪山擒敵》(與張治凡合作)、電影文學劇本集《我的母親湖》《鄱湖濤聲》,電視文學劇本《重返母親湖》,長篇報告文學《鄱陽湖的回聲》、《稻花香裏》等8部作品集。2012年12月,在由江西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江西日報大江網舉辦的江西省“都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十大網絡人物”評選中光榮當選。

我的母親湖序言

他是鄱陽湖的兒子,煙波浩渺的母親湖賦予了他如水的靈氣與如山的堅韌。為了追逐心中的電影夢想,他曾有20多部電影劇本被打入“冷宮”仍然痴心不改,十幾年的磨礪後終於迎來創作的豐收:《母親湖》《花香歲月》《鄱湖浪》等一部部作品被搬上銀幕或熒屏,得到社會認可。
2012年,對於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協、電視協會會員、餘干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史俊而言是個碩果滿枝的時節,他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鄱湖濤聲》在長春電影集團主辦的2009年第6期《電影文學》雜誌採用,他與人合著的《武僧》《陌上花開》《枯藤花》3部電影文學劇本被京城三家影視公司搬上銀幕。
1984年11月,史俊帶着福州軍區政治部頒發的優秀軍地兩用人才證書,復轉回到鄱湖之濱的餘干縣古埠鄉政府工作,先在辦公室,後擔任了鄉人武部部長。1989年,縣委宣傳部將他調來從事專業報道工作,後來擔任了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主席,縣委報道組長,現任餘干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20多個春秋眨眼而過,史俊由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跨入了中年人的門檻,然而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對新聞、文學和電影創作的摯愛從未減弱,成為全省罕見的既會搞報道又會從事文學和影視創作的拔尖的“三棲寫手”。近年來,他在《伯樂》《鵑花》《中華傳奇》《電影文學》《飛鷹》等發表的中短篇小説、電影電視連續劇劇本60多部。至今他創作的《母親湖》《武僧》等10部影視劇本被搬上銀屏,他創作的反映江西省首任蘇維埃主席曾山事蹟的電影劇本《半面旗》參加由中國現代史學會紅色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等主辦的“紅色劇本徵集”活動中已經獲得優秀劇本獎。他的新聞作品曾20多次在全國性徵文中獲大獎,《大禹的傳人》獲得人民日報舉辦的“在黨支部書記崗位上”徵文二等獎,《心中常見黨旗紅》榮獲中宣部《黨建》、中組部《黨建研究》雜誌舉辦的“學習新黨章”徵文二等獎,報告文學《中國糧王》獲得中國記者協會舉辦的第四屆“中華大地之光”徵文一等獎。 一、願為鄱湖鼓與呼
史俊家住鄱陽湖畔的餘干縣古埠鎮。小時候農村文化生活十分貧乏,唯一讓人們高興的是一年可以看上幾場電影。史俊曾深深地記得,他7歲那年,為了看上電影《南征北戰》《劉三姐》,他隨祖父等人點着火把晚間步行了50公里趕往相鄰的萬年縣齊埠鄉星明村看電影。那個晚上,天上下了大雨,觀眾被電影中感人的場面所吸引,一個人也未走動。因為愛電影,至今他還愛聞放電影時發出的汽油味。小時候每當聽説有電影他就會興奮得雀躍起來。在觀看電影過程中,兒時便愛好文學的史俊最關注的是影片中“編劇”兩個字。當時他就想過,要是將來能當編劇寫電影那該多好啊!當時他去了幾家書店,想買些有關電影劇本的書,但20世紀70年代,根本找不到類似的書。1980年史俊參了軍,在部隊觀看的電影機會更多了。記得一次為了看上江西省著名劇作者王一民創作的電影《鄉情》,他專門向部隊請了一天假,到部隊附近的廈門市一家影院看了這部新片。在部隊他可以買到《電影文學》《大眾電影》等不少刊有電影電視劇本的書刊,他如獲至寶。工作之餘,他就捧起了這些書刊如痴如醉地閲讀。
鄱陽湖水養育了一方人。史俊認為,自己生活在鄱陽湖畔,有責任有義務為繁榮鄱湖地方特色文化作貢獻。1984年11月,史俊從部隊復轉地方工作,後來調往餘干縣委宣傳部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史俊注重用自己的筆為繁榮鄱湖特色文化鼓與呼,幾年來,他圍繞這個問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創作了一部部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作品,被有關部門採用。2012年,他深入餘干湖區採訪了一個月,終於寫下了長達幾十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鄱陽湖的回聲》,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該書不僅回顧了600多年前朱元璋如何決戰鄱湖的歷史,又記述了近半個世紀以來餘干湖區人民如何開發鄱湖的艱辛而又卓越的一頁,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滄桑感,被學術界稱為一部“最能折射鄱陽湖特色文化的史書”。在搞好新聞報道的同時,他並未忘記自己兒時的電影夢。於是他模仿農民劇作家袁學強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咱們的牛百歲》,學寫起電影劇本來。為了讓鄱湖文化再放異彩,史俊非常注重用手中的筆通過新聞小説、影視的形式反映出來。作為新聞、文學和影視“三棲寫手”,史俊認為搞報道與創作並不矛盾,相反正是報道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特色文化工作。一次,他下到餘干湖區採訪了幾天,寫出了反映湖區鄉村一篇又一篇滄桑鉅變的新聞稿,被《人民日報》《江西日報》等地採用後,他又以此為背景,構思了一部反映鄱陽兒女抗戰年代與日寇展開浴血奮戰的中篇傳奇小説《黃金兵艦駛過鄱陽湖》。為此,他又在水鄉採訪了年老的大爺、大嬸,併到省檔案局查閲了有關資料,此作很快被江西省傳奇文學刊物《鵑花》採用。後來他又根據這部中篇小説創作了一部同名電影劇本在北京一家雜誌發表。在餘干康郎山採寫旅遊通訊時,他又以康郎山為舞台,創作了一部反映湖區軍民為保國寶與日寇展開生死搏鬥的中篇傳奇小説和電影劇本《鄱陽湖玉璽大劫案》被《中華傳奇》等雜誌採用。他的長篇通訊《鄱陽湖畔紅絲線》在《人民日報》第一版發表後,獲得了由中國記協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好新聞評比中榮獲二等獎證書,填補了當年全省獲此最高獎的空白,上饒市首屆好新聞一等獎。據悉,這是江西省歷年來在全國好新聞評選中獲得的最高檔次的唯一一篇作品,也是通訊員單獨發稿首次獲得的政府獎勵。日前,史俊以此為線索,創作一部題為《紅線記》的電影劇本正在籌拍。他要以此告訴人們:生活在鄱陽湖區的眾鄉親,在全民創業的路程中,沒有理由不連成一片,共同迎來美好的小康生活。
二、在創作中品嚐苦與樂
在創作電影電視劇本過程中,他不知吃了多少苦。過去他從未寫過劇本,但由於他有小説寫作的功底,因此第一個劇本寫出以後,寄給八一電影製片廠,便受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編輯劉德珠的高度評價。由於八一廠是專門拍攝軍事題材的影片,劉德珠便將這個劇本介紹給地方一家制片廠,這家制片廠還與史俊簽訂了購買劇本合同,但由於當時農村題材的電影市場飽和,這部電影只好下馬。第一次觸電沒有成功,史俊並未失望,更未氣餒,他決心重整旗鼓,向電影文學領域發起新的“攻關”。針對自己在劇本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史俊一方面從書本學,一方面他出外拜師。他去了國家電影局,電影局藝術處處長陸亮在百忙中接見了他,看了他寫的電影劇本《水鄉花香》,肯定他有一定的功底,指出了不足,鼓勵他只要多加努力,深入生活,一定會取得成功。為此,他在工作之餘,又寫了20多部電影劇本,但由於多方面原因,這20多部劇本全部打入“冷宮”——未能問世。然而,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這10多年的“無效”勞動,才帶來了後來的一次又一次成功。由於史俊在寫作中不斷揚長避短,他寫的劇本越來越好,越來越精。從電視劇《母親湖》、電影《花香歲月》,再到電影《鄱湖浪》,成了史俊鄱湖生活電影創作鄉土三部曲。為此,多年來,他不忘那曾養育自己的紅土地。2000年5月,為了創作電視劇《母親湖》,他在移民建鎮點上與農民同吃同住幾十天,從無數樸實善良的農村大娘、大伯農民的喜怒哀樂中,一舉一動中,他找到了創作的靈感,這部長達10多萬字反映湖區人民移民建鎮生活的電視劇本《母親湖》,被江西電視台著名導演蔣迅一眼看中。蔣迅認為,這部劇本立意新穎,故事起伏跌宕,確是一部少見的佳作。電視劇《母親湖》在江西衞視等地播出後,觀眾好評如潮,無不稱此劇是一部謳歌水鄉人民精神面貌的力作。2005年6月,他與張海濤合作的電影《花香歲月》又被北京亞視巨星文化傳媒公司看中,他自己還擔任執行製片人。在創作電影劇本《花香歲月》時,史俊不僅去了當年上海知青下放的鄉村一線,而且去了上海,與當年的老知青促膝談心,從而看到了知青內心中的一份情感。此片在全國影線和央視電影頻道熱播後,反響十分強烈,中央電視台第8頻道、北京電視台、福建東南電視台等對此還做了專題節目,進行報道。這部以上海知青重回第二故鄉,全國首部以鄱陽湖為舞台展示水鄉人民精神面貌的情感故事片《花香歲月》面世後,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最近又被評為上饒市第三屆優秀文學藝術獎。一位上海知青噙淚説道:是這部電影喚醒了我塵封的青春的記憶,使我感到青春無悔。隨着電影《花香歲月》、電視劇《母親湖》在央視電影頻道和江西衞視等地的熱播,餘干成為外來客人紛至沓來旅遊的勝地和開發熱土。2012年12月,史俊創作的戲劇《紅線記》在《影劇新作》第4期發表,並在全市文藝匯演中榮獲一等獎,成了上饒市名副其實的“局長作家”。2012年,他與任英合作的古裝武俠電影劇本《天涯》在大西北影視基地封境,現在這部電影不僅在國內市場跑火,還銷往海外市場。他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半面旗》在由中國現代史學會紅色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全國紅色題材電影劇本徵文中榮獲優秀劇本獎。他新近創作的電影劇本《重返母親湖》《鶴之戀》又已由國家電影局批准立項,正進入緊張的籌拍階段,他創作的20集電視連續劇劇本《我是村長》《葛仙山傳奇》開機在即。
三、此生不改電影夢
“此生不改電影夢”——這是史俊發自內心的感嘆。在影視劇本創作中,史俊不知吃了多少苦,但他無怨無悔。作為一個從政的科級幹部,白天他幾乎拿不出一點時間來搞電影創作,大多數時間在晚上。然而,作為一局之長,平時從政處理的事情千頭萬緒,工作壓力很大,甚至到了晚上還要應付不少工作上的事情,有時寫到高潮的時候,又被一個又一個電話中斷了靈感,這讓他很苦惱。但他迎難而上,擠時間搞創作,常常寫到天亮。對此,有人勸他:“你現在是個局長了,從政多好,搞影視創作那麼辛苦,你又何必自找苦吃?”他説:“電影是我的生命,假如我的這個追求沒有了,我的人生有什麼意思?”2013年以來,他在八小時以外,精心創作了《老子》《鄱湖浪》《海棠無香》《紅線記》4個劇本。從事影視劇本創作以來,史俊已有10多部影視劇本被搬上屏幕或銀幕,2013年下半年有三部電影電視劇進入緊鑼密鼓的開拍階段。因此,史俊繼被江西省作協吸收為作家協會會員後,又被江西省電影家協會、電視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作為一任縣文化局長,史俊的下一步工作是計劃在他任期裏利用招商引資形式拍攝電視連續劇《朱元璋決戰鄱陽湖》及在餘干縣建設鄱陽湖影視文化城。史俊認為:餘干縣位於鄱湖南岸,是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鄱湖的主要戰場之一。元至正二十三年(即1363年),朱元璋與勁敵陳友諒展開的鄱湖大戰中,康郎山便是惡戰之處。朱元璋將計就計用扎滿草人的小船順風向陳友諒的巨船駛去,用鐵鈎在岸上鈎住陳的軍船,把蘸有火藥、燃油的蘆葦點着後擲向敵船。經過一場血戰,陳友諒艦船60萬大軍全軍覆沒。至今,餘干的鄱陽湖境內還能撈到當年的兵箭。鄱陽湖大戰以朱勝陳敗拉下帷幕,為朱元璋統一中國打了堅實的基礎,留下了“江西老表溯源地”、“神仙墩的傳説”、“定江王的故事”等許多民間傳奇故事。為了積極響應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部署,深入挖掘餘干2200年的人文歷史,充分利用鄱陽湖旅遊文化資源,加快鄱陽湖生態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史俊請示餘干縣政府計劃利用招商引資形式拍攝一部反映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鄱湖的電視連續劇《朱元璋決戰鄱湖》,同時醖釀招巨資在鄱陽湖畔的康山鄉建設一座佔地1.83萬平方米的影視文化城。電視連續劇《朱元璋大戰鄱湖》運作主要內容:主要反映的是當年朱元璋如何依靠當地老表的支持,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軍民同心如何克敵制勝的史實,通過塑造朱元璋、陳友諒以及眾將士和普通老表的形象,架設一系列感人肺腑的兵戰和親情愛情故事,讓人重温當年的波瀾壯闊的明代決戰場面。電視連續劇《朱元璋決戰鄱湖》計劃拍攝20集。史俊將擔任編劇,劇本定稿後請來國家電影電視劇規劃、策劃中心專家前來論證,並請來全國著名影視編導、名演員加盟。鄱湖影視文化城主要內容:鄱陽湖影視文化城建設項目將填補鄱陽湖區迄今沒有影視拍攝景點的空白。這個項目建設以朱元璋大戰鄱陽湖時著名的羅古山、蘆葦場、忠臣廟等古戰場和遺址為依託,建設影視拍攝和旅遊文化基地。將徵用土地1.8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土地1萬平方米,二期工程項目0.8萬平方米。史俊給記者分析,隨着電視連續劇《朱元璋大戰鄱湖》在餘干開拍以及鄱陽湖影視文化城在餘干湖區的建設,餘干作為鄱湖水鄉的重縣將會聲名大震,將成為廣大遊客雲集之地。投資9000萬元拍攝電視連續劇《朱元璋決戰鄱湖》只要精心策劃,科學運作,加大宣傳力度,在一至兩年內,不僅能收回成本,而且將有可能獲利一至兩倍,甚至更多的利潤。鄱陽湖影視文化城項目本着邊建設、邊受益、邊開發的原則,第一期項目每年按0.5億元純收入計算,3年內即可收回成本,第二期工程按每年純收入0.3億元計算,4年內將全部收回成本。兩期工程收回成本後,每年的純收入將呈良性增長趨勢,將成為餘干財政增長、羣眾增收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主要項目。目標是將其建設成為鄱陽湖重要的影視拍攝中心、文化集中展示中心、旅遊休閒度假勝地,並使其成為環鄱陽湖經濟區的亮點和文化,旅遊品牌之一。
史俊告訴記者,餘干與南昌毗鄰,隨着昌萬公路的打通,餘干與省城南昌由過去的4小時車程縮短為一小時。為此餘干縣提出了“打造濱湖工業縣,建設南昌後花園”的戰略口號。史俊希望通過這一機會,呼籲全省上下多關心江西電影產業的發展,各級政府和有能力的民營企業要在扶助電影產業上舍得投資,這樣既能推介江西、宣傳江西,又能使電影產業成為江西經濟發展的又一着棋。
“在這片紅土地上,在母親湖的懷抱中,我當年的電影夢將不懈地追求下去,用我的電影劇本去抒發我對鄱陽湖母親的一片深情”——這便是史俊的內心表白。(原載2010年01月號江西日報主辦的《大江週刊》總第3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