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的姊姊張愛玲

(1996年時報文化出版的圖書)

鎖定
《我的姊姊張愛玲》是時報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子靜 季季。張愛玲曾在《童言無忌》中,不無痛惜地描寫弟弟張子靜:生着小嘴、大眼睛與長睫毛,又美又虛榮,對姐姐的才華很是嫉妒,還逃學、忤逆,沒志氣。《小團圓》裏,她以姐弟倆的經歷為原型寫九莉和九林,“他們兩個人是隱秘的同盟,在這個家裏,她説他脆弱得像梳打餅乾,她恨不得隔着被窩摟緊了他,壓碎他。”他們同血緣、親手足,相互疏離、嫉妒又相互掛念、愛護。胞弟眼中的張愛玲立體可感,具體而微,而同一架童年的鞦韆,卻演化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亦值得後世讀者唏噓感嘆。
中文名
我的姊姊張愛玲
作    者
張子靜 季季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時間
1996年1月1日
頁    數
337 頁
定    價
32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9571319216

我的姊姊張愛玲作者簡介

張子靜,1921年生於上海市,聖約翰大學經濟系肄業,曾任職中央銀行揚州分行、無錫分行,1949年後在上海浦東郊區任小學語文教師及中學英文教師,1968年底自黃樓中學退休。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灣省雲林縣人,1945年生。1963年省立虎尾女中畢業,放棄大學聯考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説組比賽冠軍。1964年3月開始專業寫作,6月成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專業寫作十四年。1988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作家。1978年進入新聞界服務。曾任《聯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2005年2月自《中國時報》退休。出版小説《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拾玉鐲》;散文《夜歌》、《攝氏20-25度》;傳記文學《我的姐姐張愛玲》(與張子靜合著)、《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等十餘冊。...張子靜,1921年生於上海市,聖約翰大學經濟系肄業,曾任職中央銀行揚州分行、無錫分行,1949年後在上海浦東郊區任小學語文教師及中學英文教師,1968年底自黃樓中學退休。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灣省雲林縣人,1945年生。1963年省立虎尾女中畢業,放棄大學聯考參加救國團文藝寫作研究隊,獲小説組比賽冠軍。1964年3月開始專業寫作,6月成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專業寫作十四年。1988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作家。1978年進入新聞界服務。曾任《聯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2005年2月自《中國時報》退休。出版小説《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拾玉鐲》;散文《夜歌》、《攝氏20-25度》;傳記文學《我的姐姐張愛玲》(與張子靜合著)、《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等十餘冊。主編1976年、1979年、1986年、1987年年度小説選(爾雅版);1982年台灣散文選(前衞版)等十餘冊。

我的姊姊張愛玲內容簡介

同一個鞦韆架上的童年,截然兩種的人生旅途,請看張愛玲的弟弟回憶姐弟身世,家庭變故,人世滄桑……帶你走進從未去過的張愛玲世界。關於張愛玲,説到底是關注她和那個時代的命運。有多少我們尚不清楚細節,有多少張迷尚未表達的情愫,有多少張愛無從感慨的滋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