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

鎖定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一書細緻入微地記述了何樂模在華北、西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行程與所見所聞,內容涉及山川河流、城鎮村落、寺廟祠宇、道路交通、官紳商民、風情民俗、商業貿易、農業物產等。書中還附有大量照片,生動直觀地反映了作者眼中的清末中國自然圖景與社會眾生相。《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不僅是研究基督教在華傳播史、景教碑世界流佈史的重要文獻,而且也是從歷史地理、城市史、社會史、環境史、中西交流史等學科角度出發研究百多年前中國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史料,堪稱清末西方人在華考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中文名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
作    者
何樂模
譯    者
史紅帥
出版時間
2011年3月1日
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 
頁    數
239 頁
ISBN
7543947854, 9787543947856
裝    幀
平裝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作者簡介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內頁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內頁
作者:(丹) 何樂模 譯者:史紅帥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內容簡介

1907年1月,何樂模從英國出發,輾轉丹麥、美國、日本等地,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到中國,並深入西北內陸的西安城,意欲獲取基督教在華傳播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由於西安本地官民對該碑採取了保護措施,何樂模最終未能獲得景教碑原碑,但在西安仿刻了一通同大、同質、同重的景教碑,並經由黃河航運、京漢鐵路貨車運輸,以及長江航運運抵上海,再從上海運往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由此,何樂模在完成其第二次環球航行的同時,也將景教碑的複製碑從中國西北內陸成功地運抵美國東海岸。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複製碑的1908-1916年間,何樂模以之為模版,用石膏製作了十餘通模造碑,分送歐洲、北美洲、中美洲和亞洲的十餘個國家的博物館與大學,並在世界多個國家發表了有關景教碑及其歷險過程的演講,有力地推進了西方世界對於清代後期中國內地的認識與瞭解,也極大提升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世界上的地位與影響。由此,何樂模仿刻景教碑的活動也成為清代後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引人矚目的重大事件。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媒體評論

這是有關多年之前丹麥探險家、學者(何樂模博士)歷險活動的一本廣受歡迎的著作。他設法雕鑿了一通8世紀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豎立的大名鼎鼎的景教碑的仿刻碑,並將其雲回美國。令人遺憾的是,仿刻碑現在存放在羅馬,在那裏比在美國更受珍視。何樂模博士的著作以生動活潑、愉快有趣的風格寫成,是近年出版的可讀性最強的有關中國的著作之一。
——1923年7月11日美國《視點》雜誌書評
法學博士、文學博士何樂模撰寫的《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由哈欽森公司出版)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有關在中國遊歷的著作。……千百年來,儘管這通碑刻的存在為世人所知,但卻一直被考古學家忽視。然而,就在1907年,一名丹麥的年輕人何樂模深入中國蠻荒之地,獲得了一通重達2噸的景教碑的仿刻碑,並將其帶回文明世界。該書講述了這一傳奇經歷。
——1921年9月27日澳大利亞《昆士蘭人報》書評
何樂模博士撰寫的《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一書,記述了由作者完成的一次非同尋常的朝聖之旅。何樂模博士是丹麥人,職業生涯豐富而有趣。他曾一度在丹麥海軍服役,也曾在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特派通訊記者。何樂模還曾擔任一位美國國務卿的機要助理。但他曾經做過的最為重要,也是最為艱難的事情就記述在本書當中。……這本書冪倪對他歷險活動的記述極富趣味性,而且還生動刻畫了中國內陸僻遠地區的寫實圖景。
——1925年3月14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書評

我為景教碑在中國的歷險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航行在直隸的大運河上
第二章 穿越山東,進入河南
第三章 初嘗乘坐大車旅行的滋味
第四章 踏上前往陝西的路途
第五章 黃土高原地區
第六章 古老的西安城
第七章 中國最重要的石碑
第八章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
第九章 翻越秦嶺山脈
第十章 乘坐屋船的疾速之旅
第十一章 森嚴的開封城
第十二章 重返西安城的艱辛之旅
第十三章 二度駐留西安城
第十四章 運送一通兩噸重的石碑
第十五章 返回沿海地區
第十六章 仿刻碑的命運
何樂模小傳
附錄一 1907年何樂模前往西安府獲取景教碑歷險記
附錄二 美國報刊上的文章 與報道四十九則
附錄三 澳大利亞報刊上的報道四則
附錄四 法國期刊上的報道一則
附錄五 英國期刊上的書評一則
附錄六 清末電報檔案與報道二則
附錄七 民國年間報道一則
附錄八 從西安到羅馬:何樂模仿刻景教碑始末考
譯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