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是你爸爸

(王朔著長篇小説)

鎖定
《我是你爸爸》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朔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發表於《收穫》1991年第3期。
《我是你爸爸》共十八章,透過馬林生這個父親形象的塑造以及他與馬鋭父子關係的描寫表現了不同以往的價值意藴。小説表面延續了自“頑主”系列以來對傳統文化和社會秩序的否定,表現了作家在中國社會轉型的特定文化語境中對傳統、秩序的困境進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凸顯了作家反抗的對象只是出現了問題的秩序。 [1] 
1992年,《我是你爸爸》獲得上海首屆(1990—1991)“長中篇小説優秀作品大獎”長篇小説三等獎。 [2] 
作品名稱
我是你爸爸
作    者
王朔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193千字
發表時間
1991年6月

我是你爸爸內容簡介

馬林生對自己這種書店營業員一類知識分子形象並不滿意,他可以幻想一切、自視甚高。和老婆離婚後,馬林生就和馬鋭一起相依為命。可這兒子多叫人頭疼呵。馬鋭在學校闖了禍,他對兒子大打出手……在兒子和父親的關係上他想改變一下。他告訴馬鋭,要叫他老馬。但不久馬林生就感覺他為這一民主姿態犧牲了不少東西。馬林生開始把齊女士認作自己的風塵知己。其它萬事皆不關心——包括兒子。最近,馬鋭一直很苦惱,每天上學、放學他總要挨一次截。他決定報復。兒子住院了,前妻要求收回馬鋭的撫養權。在法庭上,馬鋭對答如流,不乏主見。幾乎沒有説他半句壞話。馬林生父子再次回到一起。 [3] 

我是你爸爸人物介紹

馬林生
離了婚和兒子相依為命的爸爸,他心裏如此不成熟,像個小孩兒一個勁兒沾沾自喜。看着兒子和小朋友推心置腹地聊天,馬林生又羨慕又嫉妒,竟試圖加入孩子們的談話,只弄得十分尷尬。兒子失口頂撞了老師,馬林生明明知道兒子沒什麼錯,可為了把自個兒放在家長的位置上,不得不粗暴地訓斥兒子。 [4] 
馬鋭
十三、四歲的兒子。他老成持重頗有涵養,如果不是被放在兒子的位置上,馬鋭根本不需要馬林生。馬鋭的性格是斷裂的,他有時過於幼稚,但更多的時候則過於早熟、老成、伶牙利齒、不是個省油的燈。每回馬林生變得像個小孩兒,馬鋭就立刻高大嚴肅起來。 [4] 

我是你爸爸作品鑑賞

我是你爸爸主題思想

《我是你爸爸》講述的是現代社會父子關係的故事。王朔將這對父子的周邊清理的很乾淨,單親家庭,馬林生與前妻再無感情糾葛,他的父親已經不在人世,也就是説一位中年男性可能具有的多重身份(兒子、兄弟、丈夫及父親等)在馬林生這裏只有一重,父子衝突一旦激化很難再有相關因素可以使之緩和。但隨着父子二人對對方認識的加深,即使面對馬林生這樣一位不合格甚至可以説糟糕的父親,已漸形成獨立個體意識的馬鋭,這個14歲的少年,認同“盡孝”是子輩的義務,願意以裝小孩、服人管來滿足父母。對於這樣一位從精神上反叛父母、老師的權威的少年,即使冒着生命危險也絕不願意再次讓老師和父親的權威干涉他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從某種角度講,父子衝突的解決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這個代表未來充滿現代意識的孩子的適應能力。
與王朔之前小説中對父子衝突的處理相比較,《我是你爸爸》表現了更多的温情。無論從父親還是兒子的立場看,傳統倫理都在束縛壓抑着他們的意志和個性的發展。但馬鋭的解決方式不是與之決裂徹底打破,而是承認它的合理部分,傳承了“孝道”。也是在這個層面上,《我是你爸爸》一改對傳統文化或社會秩序的極端調侃,着意表現普通人日常瑣碎生活中的煩惱和慾望以及無奈和無助。從表層結構看,馬氏父子家庭民主實驗的失敗在消解、顛覆馬林生的父親身份,否定父輩文化所代表的社會秩序;深層結構則是王朔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轉型的特定文化語境中對傳統對秩序的困境進行的一次深刻反思:表現與“頑主”一樣被“革命歷史傳統”締造的馬林生這一代人岌岌可危的現實生存狀態和價值存在狀態——潛意識中對傳統、秩序不滿,但又無力打破重建;馬鋭這代人的自我成長道路阻力重重,他們需要突破父輩權威的束縛建構獨立自主的個體的能力,需要靈活處理與傳統、秩序的關係的能力。這一雙重敍述結構形成的張力使《我是你爸爸》在王朔小説中表現出獨特的風貌,是作家對其模式化創作的突破。 [1] 
《我是你爸爸》提供了一個新的文化思考空間和向度,對王朔來説,是別樣的人物、場景在作品中出現,像標題隱含的那樣,這是一個關於父親和兒子的故事,基本場景是北京普通市民階層生活水平的由父子二人組成的家。“我是你爸爸”呈示了一種最平常不過的倫理關係,這種關係一方面被用來試圖抓住對象性的“你”,另一方面是自我角色的確認。馬鋭從馬林生那裏感受到的壓抑,像所有其它同類例子的緊張的父子關係一樣,具體性的衝突背後都藴含一個超越性的倫理結構,超越性結構使“父親”從個人性的具體形象普泛化為一個抽象的象徵符號,源遠流長的文化一直在不斷強化和鞏固這個符號一開始就有的壓抑性,使之變本加厲,直至這個向度上的特徵遮蔽了符號更該突出的其它特徵。“我是你爸爸”對於對象性的“你”是倫理和文化上的壓抑,另外一方面,此種自我角色的確認本質上是一種自我限制和束縛,只不過這種本質被掩蓋在自我權威性的陶醉裏難以發現罷了。馬林生幾乎沒有個人生活,最多不過是在腦子裏想象與一個蒼白少女之間浪漫的虛幻故事,兒子不需要他,他就“閒得發慌,閒得整夜整夜失眠,人都閒得憔悴了”。在不知不覺中,需要和依賴性的關係在父子之間發生了顛倒:兒子在對抗壓抑的同時也拒絕了父母的好心,他要求自我成長;反倒是父母需要孩子,因為當他們喪失了自己的個人生活之後,當他們被符號化之後,他們唯一證明自身的存在和價值的方式只能通過與孩子的關聯產生,其他的發展向度和替代選擇的可能性早被排擠在父母角色狹隘的倫理和文化功能之外。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父親”是自我捆綁的人。某種意義上他比“兒子”更可憐。 [6] 

我是你爸爸藝術特色

身份解構
《我是你爸爸》首先解構了傳統中崇高、權威的“父親”身份,揭示出不存在本質的“父親”情感和言行,“父親”是靠一系列話語符號建構起來的。在馬林生嘗試以權威觀、以“兒子”為中心和以反“兒子”構建“父親”身份失敗後,進一步深入至“父子”關係的解構,質疑傳統天經地義的親情關係與關係維繫。並在兒子馬鋭同樣意識到,開始構建、表演“兒子”身份時,“父子”關係得以重新建立,雙方在關係中確認各自身份。王朔並非否認社會中“父子”關係和“父親”身份的存在,而是解構其傳統的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的“神話”地位,“父子”關係和“父親”身份依舊並始終存在於社會、家庭中,卻不再是不加反思和質疑的自然存在,而要靠雙方共同參與關係構建,並在構建的關係中持續進行身份表演,才能維持“自然”的親情關係——這是後現代人際交往的冷峻理性。 [5] 

我是你爸爸作品影響

我是你爸爸榮譽表彰

1992年,《我是你爸爸》獲得上海首屆(1990—1991)“長中篇小説優秀作品大獎”長篇小説三等獎。 [2] 

我是你爸爸影視改編

2000年,改編自小説的同名電影《我是你爸爸》上映,由馮小剛徐帆、胡小培等主演。 [7] 
《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作品評價

王朔探討父子關係的小説《我是你爸爸》,至今受到中青年人的喜愛。該書撕下了傳統父親的崇高形象,通過單親父親與青春期兒子之間的種種糾葛,將一個生活窩囊而不失理想的中年人的無奈無助、有心無力、心酸又可笑的狀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北京晚報》評) [8] 

我是你爸爸出版信息

《我是你爸爸》首次發表於《收穫》1991年第3期,並於1992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後有不同版本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我是你爸爸》
1992年6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7-02-001378-3
[9] 
《我是你爸爸》
1993年1月
麥田出版公司
957-708-043-X
[13] 
《我是你爸爸》
2002年1月
雲南人民出版社
7-222-03403-X
[10] 
《我是你爸爸》
2004年1月
雲南人民出版社
7-222-03949-X
[11] 
《我是你爸爸》
2007年6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
978-7-201-05571-8
[12] 
《我是你爸爸》
2012年5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1197-7
[14] 
《我是你爸爸》
2015年3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1374-2
[15] 
《我是你爸爸》
2016年6月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978-7-5302-1574-6
[16] 
《我是你爸爸》不同版本封面

我是你爸爸作者簡介

王朔,當代作家,編劇。生於1958年,1976年中學畢業後,曾先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在北京醫藥公司工作。1978年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頑主》《千萬別把我當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説。後進入影視業,在《渴望》《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等影視劇中擔任編劇。 [17] 
王朔 王朔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