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在忙什麼

鎖定
《我在忙什麼》是2009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仙忠。 [1] 
中文名
我在忙什麼
作    者
曹仙忠
出版時間
2009年
出版社
中國戲劇出版社
頁    數
275 頁
ISBN
9787104029151

我在忙什麼書籍信息

我在忙什麼曹仙忠

1、作者簡介:曹仙忠,1956年8月生。湖南資興人。中共黨員。北京廣播學院成人新聞專業畢業。1976年8月參加煤礦工作。1985年5月從事新聞工作。2001年調入企業社區工作。歷任所在單位掘進工、經濟仲裁考核員、工資核算員,企業報記者、編輯,編輯部主任,省新聞學會會員,企業社區黨委委員兼黨政辦公室主任、信訪辦主任、維穩辦主任等職。自1977年愛上寫作至今,累計在各類報紙、雜誌發表文章逾100萬字。
印在《我在忙什麼》書上的作者像片 印在《我在忙什麼》書上的作者像片
2、作者像及成書圖片:

我在忙什麼內容簡介

本書所寫,是生活在我們當中的一個普通人對生活的印記。“我在忙什麼?”這個問題確實提得很好。人,最怕的就是自己迷失自己,自己遺忘自己,自己放縱自己,如果能夠經常的問一問自己,或許就不會那麼容易自己迷失自己,自己遺忘自己,自己放縱自己了本書所寫,是生活在我們當中的一個普通人對生活的印記。
“我在忙什麼?”這個問題確實提得很好。人,最怕的就是自己迷失自己,自己遺忘自己,自己放縱自己,如果能夠經常的問一問自己,或許就不會那麼容易自己迷失自己,自己遺忘自己,自己放縱自己了。
作者敢為言先,旨在“讓人輕鬆地讀,沉重地想”。不論是寫人還是寫物,不論是敍事還是議論,都顯現了作者在現實生活中活的影子和思想軌跡,表達了一個普通人對人類、對社會、對未來的真實理想。
作品文筆清新,獨具風範,兼容一定的思想深度,讀後頗有裨益。

我在忙什麼內容介紹

我在忙什麼圖書目錄

序言………………………………………………………(1)
輯一:袖珍家事
我與餅乾…………………………………………………(1)
團魚咬手…………………………………………………
白楊之死…………………………………………………
家有英雄…………………………………………………
遷家紀事…………………………………………………
不敢穿鞋…………………………………………………
不敢拆信…………………………………………………
不敢買書…………………………………………………
我的理想…………………………………………………
父親憾事…………………………………………………
父親愛叨嘮………………………………………………
親情不興禮………………………………………………
“不敢吃飯”……………………………………………
我和魚的故事……………………………………………
“白毛女”瑣記…………………………………………
我的“姐姐”情結………………………………………
輯二:冷暖印象
愛與恨……………………………………………………
小人當道…………………………………………………
聽課有感…………………………………………………
無名小卒…………………………………………………
調動紀實…………………………………………………
喜歡之哀…………………………………………………
惡人惡事…………………………………………………
與人為善…………………………………………………
可憐阡陌人………………………………………………
我在忙什麼………………………………………………
魚“運”偶感……………………………………………
小説“皇帝病”…………………………………………
冬天與富貴小考…………………………………………
質疑“適者生存”………………………………………
閒話“莫管閒事”………………………………………
學校圍牆圍什麼?………………………………………
不給“蛀蟲”留退路……………………………………
輯三:俗事瑣談
…………………………………………………………
論“獨家”………………………………………………
手機漫話…………………………………………………
俗事俗話…………………………………………………
買書有癮…………………………………………………
長蟲短記…………………………………………………
讀書閒談…………………………………………………
書不出門…………………………………………………
吃菜之憂…………………………………………………
市井小人…………………………………………………
烏龜王八…………………………………………………
好心宜好言………………………………………………
簡單與複雜………………………………………………
氣説“髒廣告”…………………………………………
崇拜是一種美德…………………………………………
打破世俗成規與堅守道德底線…………………………
《名片電話與平均主義種種》別議……………………
輯四:阡陌風物
向日葵……………………………………………………
獨行記……………………………………………………
心思樹木…………………………………………………
中國三都…………………………………………………
仙人掌記…………………………………………………
夜光記略…………………………………………………
分手長沙…………………………………………………
緣聚北京…………………………………………………
難忘那一天………………………………………………
再爬那座山………………………………………………
程江口散記………………………………………………
夜宿古南嶽………………………………………………
古南嶽回溯………………………………………………
三“花”印象……………………………………………
三“騎”速寫……………………………………………
不後悔走一輩子…………………………………………
輯五:燈下隨筆
應當幻想…………………………………………………
自知之明…………………………………………………
減負何難…………………………………………………
嫉妒小析…………………………………………………
一個問題…………………………………………………
傳播好消息………………………………………………
認清嗟來之食……………………………………………
不要上當受騙……………………………………………
“藍圖”難圖……………………………………………
關注“第一步”…………………………………………
倫理道德點滴觀…………………………………………
也説“百姓不累”………………………………………
初論“習慣成自然”……………………………………
讀XX《心痛》的感想……………………………………
關於“幼吾幼及人之幼”………………………………
有感於海選年輕女幹部…………………………………
走出“時髦”與“流行”的沼澤………………………
後記………………………………………………………

我在忙什麼社會影響

(一)多年來,作者在工作之餘寫出了逾100萬字的新聞、文學等作品,散見於全國多種報紙、雜誌、圖書。新聞、評論、小説、散文和工作論文,分別獲得過全國、省、市,以及行業新聞媒體單位的評比獎勵。
(二)本書所收作品有散文、遊記、回憶錄,也有評論、雜談、隨筆、心得體會等多種體裁。文章篇幅小巧,有相當一部分文章曾在各類報紙、雜誌上發表,受到社會公認。
(三)作家李世賢先生對該書的評論:
1、標題:《我知道你在忙什麼》——解讀《我在忙什麼》; 2、正文(節錄):
忙。在我們地球村,不論男女老少,三教九流,人人都在忙。
窮人忙奔命,富人忙藏金;好人忙積德行善,壞人忙謀財害命;文人忙爬“格子”,官員忙爬“梯子”;清官忙為民,貪官忙數錢;商人忙抓“孔方兄”,網民忙玩“假大空”;閒人也在日夜忙,喜怒哀樂築“圍牆”。
性亮轉交一部曹仙忠的《我在忙什麼》,並矚我寫篇評論。我與曹仙忠只見過一面,基本上屬於不相識,怎麼知道他在忙什麼?從書名看,像是在他自思自省,又像給讀者設下一個“謎”。於是,我只能用破譯密碼的辦法從《我在忙什麼》裏尋找答案了。並且果然發現了他的密碼。
你在忙求索人生價值
從《我在忙什麼》裏,我發現,你小時是一個“泡着藥水和淚水長大的”“白毛女”,逐漸成長為礦工、調度、通訊員、記者、編輯、社區幹部直到成為作家,真是一步一個腳印艱難走過來的。
你的成長過程,不外三個因素:親情、黨恩、自我完善。
從《父親憾事》、《父親愛叨嘮》兩篇作品中看到,你的父親有着沉默寡言的性格,腳踏實地的精神,知恩圖報的淳樸,堅定執着的信仰,自己沒有文化,就日夜管教着兒子要讀書:“我寧願當牛做馬,也不願你當文盲!”一個每月只有十五元生活費的礦工父親,終於把兒子送到了高中畢業。
在新中國,任何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除了有父母的恩愛與教養之外,大環境也是一個關鍵性因素,亦即黨的培養。單從你的《調動紀實》就可看出,是組織發現了你的特長才由一個普通礦工一步步成長為記者、編輯……
當然,還有個更為關鍵的因素是你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不斷完善自我。
“因為我覺得這個世界太美了,活着太美了。我希望愛美的人好好珍惜這個世界,希望愛美的人好好地生活。”由於有這美好的人生觀,使自己終在《我和魚的故事》中無愧地表白出“説話不會人云亦云,做事不會投機取巧,為人不會虛情假意,想法也不會自私自利。”“目的只是自己想要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這正是準確地求索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並以此告誡讀者。
你在洞察社會萬象
這個世界確實是美好的,神州大地也確實是萬紫千紅。但現實社會中又確實不無假惡醜的現象存在,甚至某些方面很嚴重。你作為一個對人類社會負責任的現實主義作家,對一些千奇百怪的人間萬象洞察得較深且廣。
《不敢穿鞋》、《不敢買書》、《不敢吃飯》、《不敢拆信》等這組短文從幾個方面揭穿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怪現象。不敢穿鞋是因為鞋的質量太差,差到“鞋也會吃人”,而且有直接、間接兩種“吃”法,怎麼敢穿?不敢買書則既是質量問題,還有價格問題:文字勘校馬虎、印裝質量低劣、價格過分昂貴。不敢吃飯則是因為米中的“地雷”(砂子),奸商害人,吃飯者不得不提心吊膽。不敢拆信呢?因為一個“對信極感興趣的人”卻在信中遭受過“恫嚇”、“侮辱”、“勒索”之苦。
《與人為善》則從更深層次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有些人你把他當人,他把你當牲口,你把他當朋友,他把你當魔鬼,你把他當偶像,他把你當白痴。人們與這種人能‘為善’麼?”“唯利是圖者,他給自己設計的是天堂,給別人準備的是地獄。”可見,與人為善也並不是無原則的和稀泥。
人活在世上,往往在複雜的現實中會發出這樣那樣的感嘆。各種各樣的感嘆沒有逃脱你善於洞察的慧眼,於是,在《可憐阡陌人》中寫道:“動人之處並不屬於明白後的沉默,驕傲之處也不屬於歌舞后的酣睡。沉默不如陳述,越沉默越會被認為默認!酣睡不如警醒。越警醒越會富有生機!”真不失為警世之言。
你似乎有一面透視鏡,把社會萬象都盡收眼底,而且深藏心間。於是,我看見——
你在挑戰人間邪惡
你為了弘揚真、善、美,對人間的假、惡、醜予以無情的打擊,一篇篇像匕首似的極富戰鬥力的文章湧現在讀者面前,讀者大快人心。
《魚“運”偶感》是一篇戰鬥性很強的好文章。你從魚類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自然現象聯想到“人吃人”的社會現象。職工升級、幹部任用、職稱評定……都有“類鯊魚”在行使種種陰謀詭計。這幾乎是當今的普遍現象。文章不僅狠狠地揭批這種“類鯊魚”,併發出了對“類鯊魚”的警告:“這世界不單有鯊魚,還有理智的漁夫。”“漁夫”是誰?當然是人民、是法律。
《嫉妒小析》、《認清嗟來之食》等篇都屬於對人們思想意識上的揭批,又都帶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並作了深刻的解剖:“嫉妒生於無奈,無奈生於無知。”
《市井小人》首先揭露市井小人“言而無信,反譏他人”、“偷樑換柱,嫁禍於人”、“製造假象,合夥騙人”的醜惡現象,然後指出這類小人的實質是説昧心話、做昧心事、賺昧心錢、損人利己。
當今社會,廣告滿天飛,電台、報刊、大型廣告牌、小型牆上貼、手裏送……五花八門,而又大多虛假、誇張,幾乎氾濫成災。一篇《氣説“髒廣告”》總算代表大家提出了抗議。
不必一一列舉了,總起來説,你對人間邪惡的挑戰幾乎是全方位的,火力也是最猛烈的,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下面,我想談談《我在忙什麼》的藝術性。
這部作品除《分手長沙》、《緣聚北京》、《程江口散記》、《一個老故事》等少數幾篇是純散文外,其餘大部分都是雜文。我非常欣喜地發現,這是資興作家羣裏第一部以雜文這種文體出現的文學作品,這是既可喜又可貴的大好事。
雜文其實也是散文,但又不同於一般抒情、記事的單一性散文,雜文是一種評論社會生活的藝術性散文。是評論而又有藝術性,這是雜文的特殊面孔。它既不同於挺胸昂首高談闊論的政論,也不同於探索研討的科學論文。
什麼是雜文的藝術性?四個字可以概括:犀利、幽默。
犀利是指行文短小而又尖鋭,可以一般稱雜文是匕首,是投槍。《魚“運”偶感》之所以是好雜文,恰恰符合犀利這一特點。但從全書來看,很多篇章雖然短小精悍,卻還嫌火藥味不足。
幽默則是指語言的詼諧有趣而又意味深長。這是雜文使用語言的最大特點。我一直深感我們的漢語真是太神秘了。往往是語境不同,語意各異。對同一事物可用多種不同的語言來表達不同意思或表達同一個意思。中國足球參賽世界盃被淘汰,我們不説“被淘汰”而説“提前告別世界盃”。外國人沒事做叫“失業”,我們國人沒事做叫“待業”,其實都是阿Q精神的表現。不同的職業對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語言特色。就説蚊子吧,根據蚊子的生理特徵,生物學家解説為:“蚊子喜叮人併發出嗡嗡聲。”到魯迅的筆下就不同了,他在一篇雜文裏罵蚊子“吸了血還要發議論”。其實,魯迅不是在議論蚊子而是以物喻人在批判某些權貴魚肉人民還要大唱高調來欺騙人民。至此,我就想到了《聽課有感》一文,批判的是一位善於高談闊論而又不切實際的經濟學家,批得可算尖鋭但缺乏幽默感。《我在忙什麼》全書中有很多篇章大都只注意了尖鋭而缺少雜文應有的幽默感。讀來不盡詼諧有趣,所以,還應該加強語言運用的藝術性。
我前面説過,雜文最基本的藝術特徵是犀利與幽默。魯迅是雜文大師,他的雜文有他獨創的魯迅筆法。所謂魯迅筆法其實也就是犀利與幽默。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曾經有過一場爭論,有人説現在不是雜文時代了,魯迅筆法過時了。提出這種論調,除了是對文學藝術的無知之外,當然還有更深層次的複雜原因。“三家村”的遭遇就是一個印證。魯迅筆法在現今還適不適用?只要有假惡醜現象存在,魯迅筆法就不過時,而且還應大力提倡。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人的思想也解除了形形色色的禁錮,對於一切假惡醜現象,作家有責任拿起筆來予以無情的鞭撻。仙忠,努力吧,把你的雜文寫得更犀利與幽默些。
(原載《東江湖》2010年第2期)

我在忙什麼創作背景

作者寫在出書前夕(節錄)
《我在忙什麼》,這個書名雖然有些平庸,卻也有些來由。
原來的書名叫《我的理想》,但當我要定稿的時候便覺得這個書名有些言猶未盡,意猶未盡,這一串串小文章合起來,到底用一個什麼書名好呢?我百思不得其果。
一天,我下班回家,在車上碰到一個熟人。他看見我第一句話便問:“你現在忙什麼?”我如實相告:“沒忙什麼,業餘時間上上網,有時在QQ空間寫點小文章。”他説:“我很佩服你的寫作水平……想讓讀大一的女兒跟你學寫作,她放暑假正好在家。”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類似情況早已有過多次,當然也沒有應承:“不敢當了,你可別誤導了你的女兒。”我見他沒聽明白,就又作了一番解釋:“我的意思是説:寫作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如果想在這方面成就,那可能就太難了。”我聯想起自己:“你也知道,我寫了一輩子文章,可我成就了什麼?”但他還是要了我的QQ號,説是要給他女兒,到我的QQ空間去讀我寫的文章。我也就不好再説什麼,因為我覺得話已經説明,要怎麼做只好隨他去了。
事實上,我掌握的寫作理論很不夠(不全、不精、不深),對人唯有一點體會可言。這點體會就是:寫作須滿足“三到”,即手到,心到,境界到。手到,就是坐下來寫;心到,就是寫的時候要用心;境界到,就是要達到一定的思想素養。在我看來,這三者是一脈相承的,手到是前提,心到是必然,境界到是關鍵。寫,要寫想寫的、應該寫的、非寫不可的東西。寫的時候,拋開一切煩惱與雜念,有不達本意誓不罷休的決心。即使不能“一鳴驚人”,也要有“與眾不同”的表現,使自己寫的東西擲地有聲,能夠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這個“不敗之地”,就是文章的思想內涵不“過時”。
“我在忙什麼?”
我感覺這個問題提得好,它讓人莊重的沉思。我聯想到出此一書,心裏一亮:用此作書名不是很好麼?書中內容不都是表現自己生活瑣事和思想軌跡的嗎?我平時忙得不就是這些生活瑣事和思想軌跡嗎?
本書所收作品雖有散文、遊記、回憶錄,也有評論、雜談、隨筆、心得體會等多種體裁。有相當一部分文章曾在各類報紙、雜誌上發表,受到社會公認。現在,無論這些文章的寫作水平優劣與否,內涵深淺與否,一併交由廣大讀者去鑑別與評判,作者將虛心接受大家批評,誠懇聆聽多方指教。
二〇〇八年十月五日寫於湖南資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