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

(楊克著詩集)

鎖定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是當代作家楊克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10月。 [1] 
該書收入了楊克的詩歌新作,同時囊括部分詩人以前的代表作,其中有些詩歌曾被翻譯成16種語言發表。楊克的詩歌和當下、現實、羣眾聯繫密切,能夠真摯地呈現時代精神、重要歷史節點,同時又不失藝術水準。該書比較集中地體現了楊克的詩歌創作成就,具有一定的美學品質。 [1] 
作品名稱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
作    者
楊克
文學體裁
詩集
首版時間
2021年10月
字    數
150000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內容簡介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是當代詩人楊克的詩集,分為“吾文吾土”“雲端交響”“草木本心”三輯。收入書中的108首詩大部分寫於2019年至2021年期間,主題集中於謳歌時代、謳歌人民、謳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作品情感真摯,貼近現實,體現了當代中國昂揚向上的發展步履,精準表達了普通人的生活、情感與精神面貌。該書既真切地表現時代精神、傳播中國聲音,又賡續民族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中國作風。 [2-3]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作品目錄

輯一 吾文吾土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
我的中國
蘇東坡
輕亦敬亭山,重亦桃花水
新桃花源記
擔憂
於峯巒上的向田村跟山裏娃談詩
躺平的野象
仙遊寺遭遇白居易伏案疾書長恨歌
暴雨中的蘇軾
天河城廣場
南海海眼
誰告訴我石峁的郵編
百年蔗
生命的軌跡
霍童溪的石頭
晨過石壕村兼懷杜甫
林散之
大東湖
風度張九齡
疫情中從容的廣州
聽見花開
大灣區的天空
東方情調
人的一生總有某個時刻像喪家之犬
非虛構族譜
石匠
人傑地靈
新水調歌頭
離羣的小公象
大堰河遣懷並寄艾青
五月二十六日進故人居偶書
明城牆與海
平涼行
我對黃河最真實最切身的感覺
汗水
在天河
輯二 雲端交響
在華強北遇見未來
人工智能美少女
火車,火車
綠色自行車
親近大國重器智能燎原
在賽格頂層眺望落馬洲
聞聲識女人
以模具製造簇新的世界
乘高鐵從湘潭到長沙
石油
六維空間
此刻
在白雲之上
一隻蒼蠅的生命奇蹟
萬江
時空之門
電話
良人擇家電而棲
藍鯨雕塑
跨海大橋,或獻給港珠澳
花城廣場
洋山港自動化碼頭
輯三 草木本心
下一秒鐘也許就猝不及防
被車燈救贖的同一條暗路
又見康橋
熱帶雨林
温暖之詩
詩歌林
高秋
毀滅奏鳴曲
海浪
逆光中的那一棵木棉
際會依然是中國
銀瓶山
深林花影
彌猴桃的奇異旅行
元宵節賞櫻
濕地
過鬆溪和羊毛溪
人並不比魚的記憶更長久
克里斯蒂安·埃裏克森
死亡短訊
地球蘋果的兩半
北方田野
蝙蝠
盆景的修辭
陰:詞的嬗變
光影編碼的攝影哲學
佛靈湖
風扛下了所有的罪
淚雨紛飛
無地自容
綠肥紅瘦
雞的一生
叢林博弈
甜蜜的代價
車輪如轉動的人生
測量海的寬度
科爾沁禁牧區
怪柳林
在瓦口關品茗
在淇澳島濕地像唐代推己及人抒情
紅入香山出塵
飲者留其茗
喜悦
詩是寫給靈魂相通的人看的
為什麼水裹着火
月色與酒老猶未老
2021憧憬
在朗潤園采薇 [2]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作品鑑賞

打開和詩集同題的第一首詩,很多讀者會出現不小的審美驚顫,石榴、祖國這兩個體量懸殊、毫無關係的意象,怎麼能拷合在一起,又怎麼可以從一顆石榴裏看見祖國?勢若南北兩極的本體和喻體並置綰結,但仔細閲讀下來便會覺得其組合的構思又是巧妙“合道”的。從這首詩不難看出,對楊克來説,寫詩是關乎心靈和精神之事,所以他的詩是“走心”的。不論是《新桃花源記》《擔憂》中人類理想與人間大愛的執着觀照,還是《人工智能美少女》《花城廣場》等都市景觀、體驗的日常凝眸,抑或《人傑地靈》《温暖之詩》的環境與生態的温熱撫摸,均因“心靈總態度”的融入,烙印着主體的思想渴望和籲求,蟄伏着與讀者心靈溝通的可能。楊克高出一般詩人的是,當很多人以為“非”詩的社會、現實層面的因素無助於詩歌之美時,他的詩從心靈出發,卻很少沉湎於個體情懷的抒唱,而是力求在“及物”向度上建構自己的詩歌美學,在與整個外部世界的寬闊“對話”中,對現實做出貼近而又超越的詩意發現和言説。
南方成長起來的楊克想象力出色,他的詩在感性路線上行走得稔熟自如。大都市最為嘈雜凌亂的場所經他數筆勾勒便形神畢現。擁擠和孤寂、時尚和慾望、健康和潰瘍等矛盾因子的拷合,見出了都市繁華背後冷漠殘酷的本質。而更為引人矚目的是,楊克詩中“思”之品質和分量在日益強化。詩是“肉身中靈魂的頓悟與喚醒”觀念,同豐富的人生閲歷、自省的心理結構、超拔的直覺能力遇合,使他的《死亡短訊》《石匠》《風扛下了所有的罪》等詩,不時逸出生活、情緒以及感覺的層面,直抵事物的本質,成為回味與沉思的結晶,在感性之外滋生出一定的理性內涵,更像是一片片思想的家園,或一條條人生的“眉批”。隸屬南方的感性和偏於北方的理性在詩裏融匯,增加了楊克詩意內涵的高度和深度,也會引發讀者對詩歌只是情感的抒發、只是生活的表現的傳統觀念的質疑和反思。
與詩魂的高邁硬朗相比,楊克在詩藝上更不甘人後。他的《石油》《綠色自行車》《乘高鐵從湘潭到長沙》等作品中廣場、石油、電話、汽車、轎子、郵遞員、郵輪、車站、高鐵、隧道等商業敍述的物質類語碼大量起用,以新質顯豁的意象系列打造,和現代人繁複、神秘而紊亂的心理達成了理想的對應,衝擊了傳統詩歌的意象格局,陌生刺激得出人意料。楊克的詩在結構、平衡大與小、抽象與具體事物的構思方面的功夫也令人折服,如《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銀瓶山》,或將“石榴”和“祖國”類比,曲訴對國家的愛、對苦難同胞的悲憫;或則諧調“山”與工廠的轟鳴,揭示工業文明帶給現代人慾望、繁忙又歡快的本質,都能大里帶小,小中見大,虛實相生,有種舉重若輕的風度。特別是楊克的詩在豐厚文化底藴支撐下的反諷、幽默的機智風格,堪稱獨步。
另外,也許是越來越意識到新詩和傳統融合的必要,楊克詩歌中打量古代文化和詩歌的成分明顯增加,如《蘇東坡》《仙遊寺遭遇白居易伏案疾書長恨歌》《風度張九齡》等。它們不只是對古人精神與思想的再現與恢復,更是詩人與先賢之間跨時空精神“對話”之後對他們的想象與重述。可以説,楊克詩歌在“寫什麼”和“怎麼寫”的問題上所打開的藝術可能性及其不俗表現,對詩壇均不無啓示。 [4]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11月23日,《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入圍文藝聯合書單11月榜單。 [5] 
2022年6月15日,《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6]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
2021年10月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78-7-5594-6247-3 [1] 

我在一顆石榴裏看見了我的祖國作者簡介

楊克,詩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文學創作一級。著有專集《陌生的十字路口》《笨拙的手指》《楊克卷》等八部,主編《〈他們〉十年詩選》《中國新詩年鑑》(1998年至今各年度)等。詩、評論、隨筆、小説入選150種以上選本。作品獲廣西人民政府首屆銅鼓獎、《人民文學》徵文獎、第二屆(1984—1988)青年文學創作獎、《山花》年度獎,另獲台灣地區多項文學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