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

鎖定
《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作者是凱瑟琳·帕特森。
書    名
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
作    者
凱瑟琳·帕特森 [1] 
譯    者
趙 蔚 任溶溶
出版社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9年3月1日
ISBN
9787537620178 [1] 
榮    譽
美國“紐伯瑞獎”

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內容簡介

生長在海灣的雙胞胎姐妹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妹妹卡羅琳體弱,但漂亮,長於聲樂,因而得到父母更多的關照,學業與婚姻也很順利;而姐姐,外號小吸吸,體魄康健,愛勞動,常去捕蟹賣錢貼補家用,但卻引不起父母的一點點“擔心”,為此她感到很不平衡……本書以第一人稱的寫法,把姐姐“我”的心理刻畫得生動、深刻、入木三分,是一部難得的佳作,曾獲美國“紐伯瑞獎”、美國兒童文學最佳貢獻獎等六個大獎。 [1] 

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作者簡介

凱塞琳·帕特森(Katherine Paterson)1932出生在中國江蘇省,她的父母是來華的傳教士。出生在中國使她從小受中國文化影響,傳教士家庭使她瞭解和信仰基督教。1937年,由於日軍侵華,凱塞琳全家逃難到美國,先是住在林奇堡,之後搬家到里士滿。凱塞琳·帕特森在學校完全受到同學們的忽視,她後來曾用“恨”這個詞表達對美國的感受。1938年,凱塞琳全家再次回到中國,繼續進行傳教士的工作。凱塞琳多數時間安全地住在英租界,但她仍見到的戰爭的恐怖,這使她對日本即恐懼又憎恨。這種感情直到凱塞琳·帕特森在1957年前往日本後才漸漸消除。
1940年,凱塞琳和家人再次逃難回美國,然後就是不停的搬家。對凱塞琳的父母來説,美國是故鄉,但凱塞琳覺得自己在美國像個外國人。她説話帶有英國口音,穿着破舊的衣服,同學們大致知道她來自“東方”,就認為她是日本間諜。她經常受人欺負,缺少朋友,感到被孤立,是個局外人。由於童年的這些經歷,在以後的創作中,她經常讓故事的主人公處於某種困境,不能融入周圍的環境,覺得沒人理解。
1950年到1954年凱塞琳就讀於金恩(King)學院,主修英國文學,畢業後在中學任教一年,然後繼續學習。1957年凱塞琳獲得基督教教育碩士學位。之後,在一位同學的勸説下,凱塞琳去了日本,那個她曾經恐懼、憎恨的地方。她在神户學習日語,又在四國島住了四年。由於凱塞琳在中國長大,對東方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她很容易的融入了日本的生活,她對日本有了更多的瞭解,也有了很多日本朋友,她不再怕或是“恨”這個地方了。在此四年中,凱塞琳自己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之後,當她返回美國時,她發現自己又像一個外國人了。她不能適應美國的生活,她的家人也不能理解她。很快凱塞琳就前往紐約,繼續學習。1962年,她在聯邦神學院獲得了第二個碩士學位併成為了研究員。同年,她和約翰·帕特森結婚了。她的丈夫是一名牧師,在後來的生活中他一直支持凱塞琳進行小説創作。不久,凱塞琳·帕特森就有了4個孩子,兩個親生的,兩個收養的。作為4個孩子的母親,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不過這也帶給凱塞琳·帕特森更多的人生經歷,為她以後的寫作提供了素材。
1964年,凱塞琳·帕特森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是一本主日學校的宗教讀物。之後,她繼續寫這類宗教讀物,同時也進行小説創作。1974年,凱塞琳· 帕特森出版了兩本以古代日本為背景的小説《夜鶯哭泣時》(Of Nightingales that Weep)和《木偶師傅》(The Master Puppeteer)。1977年凱塞琳·帕特森出版了她最著名的小説《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Bridge to Terabithia)。1978年《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獲得紐伯瑞金獎,同年凱塞琳·帕特森出版了《養女基裏》(The Great Gilly Hopkins)。1979年,這本書獲得了紐伯瑞銀獎。1980年,凱塞琳·帕特森出版了《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Jacob Have I Loved),第二年,這本書獲得了紐伯瑞金獎。1983年凱塞琳·帕特森出版了以清末中國為歷史背景的小説《太平天國》(Rebels of the Heavenly Kingdom)。後來凱塞琳·帕特森一直從事小説創作,同時也進行翻譯,比如她翻譯了日本故事《被剪掉舌頭的小麻雀》(The Tongue-Cut Sparrow)。1998年,凱塞琳·帕特森獲得了安徒生獎。她在受獎演説辭中利用自己的經歷,表達了通過兒童文學增進各國人民間相互瞭解,促進世界和平的希望。
凱塞琳·帕特森的很多故事都來源於她的生活經歷,比如:《養女基裏》源於當養母的經歷,《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則是因為兒子朋友的死。她的故事也的確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無論背景是在美國,古代日本或是近代中國,她的故事反映的都是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長久的幸福,每件事情也不一定都有美好的結局,而且人人都難逃一死。凱塞琳·帕特森的作品也是如此,她故事的主人公面對困難的環境,有時可以感到生活幸福,但下一刻,一切就會變得一團糟。他們會遇到不同的人,對世界有新的感受。他們會經歷痛苦的蜕變,不斷成長。故事通常不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也不會有幸福的許諾,但仍會給故事的主人公還有故事的讀者帶來希望和堅持的力量。
大陸已出版的凱塞琳·帕特森的作品:
《養女基裏》(安徒生獎獲獎作家書系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1年5月)
《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安徒生獎獲獎作家書系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1年5月)
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1] 
凱塞琳·帕特森,美國著兒童文學作家,1998年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