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徐志摩創作詩歌)

鎖定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是現代詩人徐志摩於1928年創作的一首抒情詩。此詩是詩人在經歷種種挫折、痛苦與思索後所作,主要表達了作者追求那種“回到生命本體中去”的詩歌理想。全詩共六節,每節的前三句相同,輾轉反覆,餘音嫋嫋,詩中用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夢”的氛圍,也給吟唱者更添上幾分“夢”態。
作品名稱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作    者
徐志摩
創作年代
1928年
作品出處
《猛虎集》
文學體裁
現代詩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作品原文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裏的光輝。
·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裏心碎!
·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裏的光輝。 [1]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8年,初載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號,署名志摩。
青年時期的徐志摩一直在追求理想與美的狀態中,但他的愛情永遠處於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聖潔高貴之中,一旦接觸到實際,幻想歸於破滅,又重新追求心目中的“愛、自由與美”。1924年徐志摩在北師大作了那場關於《秋葉》的演講,在文學上躊躇滿志、大展才華的同時,他的感情卻跌到了谷底。他對於林徽因的愛戀,在這期間,被林徽因無情斬斷。相隔四年後,與陸小曼的夫妻關係矛盾,使他又一次經歷了感情的挫敗,加上事業上歷經的種種挫折,不得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迷茫中的思索。此詩也即寫於這樣的情況下。 [2]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作品賞析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這首詩,可以説是徐志摩的“標籤”之作。詩作問世後,文壇上只要聽到這一聲誦號,便知是公子駕到了。
全詩共六節,每節的前三句相同,輾轉反覆,餘音嫋嫋。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詩中“夢”的氛圍,也給吟唱者更添上幾分“夢”態。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關於這段羅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終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吹的勁風沖淡了,以至於欣賞者也同吟唱者一樣,最終被這一股強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中,在夢的輕波里依洄。”全詩的意境在一開始便已經寫盡,而詩人卻鋪衍了六個小節,卻依然鬧得讀者一頭霧水。詩人到底想説些什麼,有一千個評論家,便有一千個徐志摩。但也許該説的已説,不明白卻仍舊不明白。徐志摩的一段話,倒頗可作為這首詩的腳註:“要從惡濁的底裏解放聖潔的泉源,要從時代的破爛裏規復人生的尊嚴——這是我們的志願。成見不是我們的,我們先不問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們的,我們不計較稻穗的飽滿是在那一天。……生命從它的核心裏供給我們信仰,供給我們忍耐與勇敢。為此我們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敗中不頹喪,在痛苦中不絕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無限而有規律的創造性給我們在心靈的活動上一個強大的靈感。它不僅暗示我們,逼迫我們,永遠望創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並且啓示我們的想象。……我們最高的努力目標是與生命本體相綿延的,是超越死線的,是與天外的羣星相感召的。……”(《“新月”的態度》)
這裏説的既是“新月”的態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詩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體中去。其實早在回國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過這種“回覆天性”的主張(《落葉》、《話》、《青年運動》等)。他為壓在生命本體之上的各種憂慮、怕懼、猜忌、計算、懊恨所苦悶、蓄精勵志,為要保持這一份生命的真與純。他要人們張揚生命中的善,壓抑生命中的惡,以達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擺脱物的羈絆,心遊物外,去追尋人生與宇宙的真理。這樣的一個夢,它決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負心,我的傷悲”之類的戀愛苦情。這是一個大夢,一種大的理想,雖然到頭來總不負黯然神傷,“在夢的悲哀裏心碎”。從這一點上,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的一層積極的意義。
由於這首詩,許多人把“新月”詩人徐志摩認作了“風月”詩人。然而,當讀者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與生命的本體同綿延”,“與天外的羣星相感召”,讀者自可以領略到另一個與平常的錯覺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3-4]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茅盾《徐志摩論》:我們能夠指出這首詩形式上的美麗:章法很整飭,音調是鏗鏘的。但是這位詩人告訴了我們什麼呢?這就只有很少很少一點兒,我們可以説,首章的末句“在夢的輕波里依洄”差不多就包括了、説明了這首詩。只是這麼一點“迴腸蕩氣”的傷感的情緒;我們所能感染的,也只有那麼一點微波似的輕煙似的情緒。 [5] 
現代作家唐弢《唐弢文集·九·文學評論卷》:由於他的真摯和單純,他對詩歌的造詣之深,也寫過一些好詩,例如《再別康橋》、《山中》《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都寫得感情深厚,音調和諧。 [6] 
當代作家周良沛《新詩一束品賞》:他的詩句“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可以概括他的一生。 [7] 
安徽大學教授方銘《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評析·現代詩歌》:若是從純粹的抒情詩角度看,這首詩更有它的審美價值。這樣的詩超越現實世界的摹寫,也超越理念的闡釋,它追求詞與詞關係間產生的情感共鳴,最終以一個獨立的藝術與美學的秩序呈現。這種抒寫感情波瀾的詩歌,可能更迫近詩歌的本質,推進中國新詩詩美的進展。 [8]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作者簡介

徐志摩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寧硤石人(今嘉興市海寧市硤石街道人),中國現代詩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詩人、新月詩社成員。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9-10] 
參考資料
  • 1.    徐志摩著. 徐志摩精品集[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4.07.第460頁
  • 2.    吳韻汐著.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徐志摩詩傳[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5.05.第200頁
  • 3.    範崇高,耿文忠編著. 大學語文[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08.第63頁
  • 4.    謝晃主編. 名家析名著叢書 徐志摩 名作欣賞[M]. 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2001.10.第107-109頁
  • 5.    韓石山,伍漁編. 徐志摩評説八十年[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8.07.第196頁
  • 6.    唐弢. 唐弢文集 9 文學評論卷[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5.03.第350頁
  • 7.    《名作欣賞》編輯部編. 中國現代詩歌名作賞析[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第56頁
  • 8.    方銘選析.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評析 現代詩歌[M].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5.03.第182頁
  • 9.    葛紅敏,張溢主編;王滿副主編. 人物素材的積累與應用[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5.03.第304頁
  • 10.    徐志摩介紹  .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