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都戰役

鎖定
成都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的一次戰役,發生於1949年12月。
名    稱
成都戰役
發生時間
1949年12月
結    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
主要指揮官
鄧小平
劉伯承
殲國民黨軍
40餘萬人
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及第四野戰軍一部,在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指揮下,自1949年11月初開始進軍西南以來,以大迂迴、大包圍動作,先後解放湖北省西部、貴州全省和四川省東部、南部廣大地區,並從東、南、西三面逼近成都。由第一野戰軍轉隸第二野戰軍建制的第18兵團在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指揮下,於12月初兼程南下,跟蹤追擊南撤的胡宗南集團,從北面逼近成都。
12月上旬,退據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計有胡宗南集團第5、第7、第18兵團,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孫震所部第16兵團,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直屬的第15兵團和原屬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所部第20兵團殘部及由湖北保安部隊編成的第3兵團,加上憲兵團隊及後方部隊等,共約32萬人。
12月18日,劉伯承、鄧小平指示已進逼成都地區的第3、第5兵團,在進佔新津、大邑、邛崍、名山等地後,做好對圍殲和瓦解胡宗南集團的充分準備。同時調整部署:由簡陽西進的第11軍攻佔新津後,移師簡陽及以西地區;由彭山迂迴北上的第12軍攻佔邛崍、大邑後,即在該2城以東唐場、固驛鎮地區集結;由眉山北上的第10軍接替第11軍,移師新津、彭山及以東籍田鋪地區;由樂山北上的第16軍在名山、丹稜、蒲江地區集結;第18軍在眉山、青神及岷江東岸地區集結。至21日,第3、第5兵團主力相繼攻佔簡陽、彭山、蒲江、邛崍、大邑等地,完全切斷胡宗南集團向康、滇的退路。與此同時,第18兵團進抵綿陽及其東西一線。
胡宗南於22日部署主力經雅安向西昌突圍,同時以第15、第20兵團殘部向重慶方向佯動,以吸引第二野戰軍東顧。但他本人對突圍毫無信心,於23日乘飛機逃往海南島,成都地區國民黨軍陷入極大混亂。
至24日,第二野戰軍第12、第16、第18、第10、第11軍在大邑、邛崍、蒲江至新津東南一線,對國民黨軍形成弧形包圍態勢。
在第二野戰軍強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爭取下,被圍的國民黨軍極度動搖。21日,第16兵團在什邡起義。24日,第15、第20兵團殘部在彭縣(今彭州)起義。25日,第7兵團在德陽起義。26日,第3兵團在金堂起義。撤至成都以東雙流一帶的第18兵團亦醖釀起義。第5兵團指揮所部7個軍於24日黃昏分左右兩路向雅安方向突圍,均遭沉重打擊。
其間,第二野戰軍第18兵團向成都地區近逼。26日,第62軍進佔什邡,直逼廣漢;第60軍進抵新都地區;第61軍抵達涪江東岸;第3、第5兵團主力於26日凌晨對被困於新津地區的國民黨軍第5兵團發起全線進攻。第四野戰軍第50軍進抵簡陽,並沿沱江一線展開。國民黨軍第5兵團節節退縮,至黃昏退至邛崍西南地區時已潰不成軍;27日,5萬餘人被迫投誠。同時,位於成都以東地區的國民黨軍第18兵團和成都城內的憲兵部隊等相繼起義,成都宣告解放。30日,第二野戰軍第18兵團進駐成都。
此役,在第二野戰軍以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成都地區國民黨軍30餘萬人大部起義,一部被殲,只有少數潰散和逃往西昌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