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境内公办高校
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
收藏
0有用+1
0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建 [42],是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四川省建设类优质学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文化和旅游部四川培训基地教学基地 [35],入选四川省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63] [1-5]
学校发轫于1937年由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代办的省立成都高级农科职业学校;前身为1958年组建的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2002年升格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并入学院 [1] [42]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柳城校区和海科校区两个校区,校园面积447亩;设有10个二级学院,有招生专业36个;有教职工691人,在校生13000余人。 [1]
创办时间
1958年
主管部门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外文名
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
所在地
成都市
创办时间
1958年
办学性质
公办高校
学校类别
农林类
学校特色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年)
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2018年)
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
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展开
主管部门
四川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张之湘 [32]院长:严吉明 [32]
高职专业
36个(截至2025年4月)
院系设置
10个二级学院(截至2025年4月)
校    训
勤奋、俭朴、诚信、敬业
校    歌
放飞绿色的希望
校庆日
10月28日
地    址
柳城校区:成都市温江区德通桥路392号
海科校区:成都市温江区新华大道二段179号
院校代码
12965
主要奖项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 [68]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68] [70]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 [68]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68]
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68]
占地面积
447 亩(截至2025年4月)
教师人数
691人(截至2025年4月)
学生人数
13000(截至2025年4月)

办学历史

播报
编辑

前身溯源

  • 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
1953年,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农科职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成都农业学校。
1958年3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农业厅决定将四川省立成都农业学校的果树栽培、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三个专业、学生459人、教师30余人,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作物栽培专业与温江专区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四川省立温江专区农业学校。
1961年,温江地委决定四川省立温江专区农业学校停办。
1963年,温江行署决定四川省立温江专区农业学校复办。
1965年,学校迁入温江县外西的西禅寺。
1969年12月,学校被撤销,教职工全部进入温江地区“五七干校”,以后大部分教职工调离学校。
1974年2月,温江地委决定恢复四川省立温江专区农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
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学院历史建筑
学院历史建筑
1975年,正式恢复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建制。
1980年,学校被授予"国家级重点中专"称号。
1991年8月,学校被农牧渔业部确认为"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等二级学校"。
199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1998年,学校再次获得了"国家级重点中专"称号。
2001年初,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四川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提出,在温江农校基础上申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2002年4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四川省成都畜牧兽医学校
1956年,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增建成都农业经济学校,校址位于成都大观堰。
1957年,更名为四川省农业经济学校。
1958年,成都农业经济学校被撤销,师生分别调往温江专区农业学校、绵阳农校、灌县林业学校;其余部分和四川省农业经济学校合并为四川省成都经济学校。
1959年,四川省成都经济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农业学校。
1961年2月,撤销尝艰旬成都市农业学校。
1966年,调整为成都市农业职业学校。
1973年7月,恢复成都市农业学校。
1988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畜牧兽医学校。
  • 成都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9年春,温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独立办学,迁址到温江区和盛镇。
1983年,宙狼整温江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调整为成都农业机械化学校。
1992年,学校合并成都市农业机械研究推广所。
1998年,学校增挂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牌子。

合并发展

2004年6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四川省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整体并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7月,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三校合并。
2005年7月,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整体迁入,完成了阀只晚姜实质性合并。
2006年,学才签校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07年,学校与成都市属农林口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2009符盼年,学校划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归口成都市教育局。
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
建校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
2011年8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列为第二批“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被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确定为四川省建设类优质学校。 [6]
2012年,成为四川省单独招生试点院校。
2014年,通过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8月,学校入选为国家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9月,先后被列入四川省、成都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11月,被批准为成都市特色院校试点单位;12月,被认定为四川省首批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3]
2017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9月,与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月,入选四川新型职业农民试点;11月,入选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2018年9月,学校成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 [2]
2019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6月,入选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 [7-8]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9]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10]
2020年7月7日,入选四川省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 [5]
2021年6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签署乌档嘱共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协议。 [41]
成都农职学院成都农职学院成都农职学院成都农职学院成都农职学院成都农职学院
成都农职学院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有招生专业36个,试办四个职教本科专业。 [1]
专科专业一览表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
农业园艺学院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
休闲旅游学院
花卉生产与花艺、旅游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食品贮运与营销
风景园林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风景园林设计
畜牧兽医学院
宠物养护与驯导、宠物医疗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
经济贸易学院
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
城乡建设学院
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
机电信息学院(海科校区)
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
参考资料: [52]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691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73人,取得教授、副教授等高级技术职称的216人。 [1]
类别
名单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商务系统先进工作者
韦昔奇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示范团队
黄兴、王振华、胡凯、唐丽江、罗丹丹、刘海燕、郭蓉、赵静
农业农村部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
张彭良、鲁志平
中国烹饪大师
韦昔奇
四川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园艺教学团队
四川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作物生产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省级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动物医学
成都市高水平创新团队
特种玉米育种创新团队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
北京市优秀人才
四川省“青年千人”计划
马伟
“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农业大师
鲁志平
重庆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四川省教学名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科技厅县(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
万群、潘小梅、杨琼
四川省“10+3”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
郝艳玲
四川省“10+3”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
王慧、杨定勇、练华山、万群、鲁志平、吴庆丽、杨林、李建臻、王竹、照丙全、欧使、韦献雅、袁志祥
四川省技术能手
蒋跃军、岳进、王彪、胡道容
湖北省技术能手
曾莉
四川茶艺大师
李慧
川菜烹饪名师
范泽怀、刘向阳
遂宁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鲁志平
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
陈淼
成都市教坛新秀
杨铱、李慧
成都市优秀支教教师
罗孝全
参考资料: [11-15] [34] [37-39] [43-46] [50-51] [64] [67] [69] [71-75] [77-78]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国家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1+X证书试点专业22个;有“花艺大师工作室”等5个企业(大师)工作室。 [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1个专业群入选双高计划,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校内实践基地3个、省示范专业3个、省重点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省级校内实践基地13个、市重点和特色专业5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市级校内实践基地2个,市级重点教学实验(实训)室2个、有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 [17]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览表
专业群名称
包含专业
级别
休闲农业专业群
园艺技术、休闲农业、园林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
国家级
畜牧兽医专业群
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宠物医疗技术
省级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群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农业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
省级
参考资料: [4] [66]
类别
名称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饲料与动物营养、作物生产技术
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水产养殖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职业经理人方向)
国家级校内实践基地(名单不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园林园艺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
畜牧兽医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园艺技术、畜牧兽医、作物生产技术
省示范专业
畜牧兽医、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
省重点专业
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
市重点和特色专业
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会计、软件技术
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园林工程技术、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水产养殖技术
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水产养殖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农业经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物 业管理、宠物养护与训导
市级重点教学实验(实训)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繁育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农业气象
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
养禽与禽病防治
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养禽与禽病防治
省部级精品课程
农业气象、动物药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农业气象省级、园艺植物保护、动物微生物、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植物保护、SQL Server 2000应用技术、动物解剖生理、盆景与插花艺术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植物化学保护、茶艺实务、养禽与禽病防治、乡土文化、园林历史与文化
市级精品课程
动物繁殖与改良技术、园林工程定额与预算、动物营养与饲料、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中兽医防治、Flash动画制作、园林植物保护、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遗传与作物育种、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
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课
动物解剖生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园艺植物保护
市级精品课程共享课
蔬菜生产技术
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名单不全)
动物解剖生理、创办园艺企业 [16-24] [65-66]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
截至2018年4月,学校获全国农业职教成果一等奖; [57]截至2018年12月,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5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文艺汇演
教育教学成果一览表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农业创客“113”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5]
引园筑院、推院助园、链式融通:高职学校产教融合“成都模式”建构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76]
涉农高职创新创业人才“1133”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7]
少数民族地区情趣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8]
农业职业经理人“半农半读、模块教学”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8]
点面相济 三级联动赛孵贯通——涉农高职双创实践基地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8]
文化引领 课赛融通对接“红旅”——涉农高职双创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8]
面对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共育现代养猪人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8]
四结合 三循环 三指导:高职水产养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8]
三元联动巧拓资源精准培养现代农机工匠的创新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8]
基于大师工作室集群的植物造型类乡村非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8]
高职畜牧兽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创新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8]
高职《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混合式+双向互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6]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创新研究
省级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农业高职学院创新教育体系研究
省级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推进的探索研究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职园艺类专业“三位一体,双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教兴农,服务育人”研究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职园林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四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MOOCs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国民族地区涉农行业“定向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甘孜州为例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四型”教育模式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与中国500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新希望现代牧业产业学院”“通威产业学院”;与蒲江天府农创园、成都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共建天府农创园特色水果产业学院、金堂食用菌产业学院;与南亚、东盟农业领域合作,开展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国农业官员、农技人员、基层教师培训500余人,开发成都农技培训标准,努力实现“中国标准,澜湄适用”。学校与老挝北部农林学院共建老挝琅勃拉邦海外产业学院。与新希望六和、通威股份等“走出去”中资企业联合培养本土化人才40余名,在老挝进行四川水稻新品种试种和工厂化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1]
截至2023年2月,学校牵头成立国际休闲农业丝路联盟,加入“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农业职业教育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等。与英、法、美、日、丹麦、以色列等国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招收50余名东盟、中亚各国国际学生。 [68]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活动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建成10个科技创新平台。 [1]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综合试验站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 [53]
四川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47]
成都市重点实验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 [25]
成都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都市动物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4]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近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8项,选育黑甜玉米、海棠红杏、大麦等一批农业新品种,取得四川山地乌骨鸡综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生猪健康养殖与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等技术成果,并转化大球盖菇、中兽药组合物等多项科研成果,科研到账经费1036万余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四川道地药材高产栽培、高山马铃薯脱毒快繁等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 [1]
截至2023年2月,学校的各项专业基地与实践平台先后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遂宁市科技进步奖2项,选育玉米、苦瓜、大麦等新品种17个并获国家、省市审定(认定)证书,主持或参与制定四川省地方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团体标准等8项。 [68]
科技成果奖励
学校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年份
项目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
2018年
猪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及应用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9年
猪用新型产乳酸芽孢杆菌合生元饲料添加剂开发与应用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0年
肉猪阶段性无抗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优质高产饲用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21年
四川山地乌骨鸡综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畜禽用抗菌中药复方和单体的筛选研究与应用
牛羊脑多头蚴病病原学及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年
四川省建设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成都市属高校发展情况报告
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22年
山地乌骨鸡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
饲料大麦新品种优质高效绿色生产创新应用
2023年
阻断口岸主要动物疫病输入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26-28] [36] [59-60] [62] [66] [70]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图书馆拥有各类图书近85万册,其中印刷体50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开通了计算机软件视频学习系统、银符在线考试系统、汇雅电子图书、超星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知识库、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三农致富经视频、国家农业数据共享中心、万方数据、万方视频资源、超星汇雅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知网(CNKI)、畅想之星电子书等电子资源。 [29]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标和徽章。
学校徽标由图案和文字两大部分组成,以代表农业的绿色为标识主体色调,具有鲜明的农业色彩。徽标图案是在土地里成长的麦穗,提炼了“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的校园文标志中心图案为抽象的麦穗,上部为麦穗的果实部分,具有三重含义:第一,象征学院五十多年来在教育、科研、改革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第二,造型上形似并排在中轴线上的三颗心,寓意学院全体“领导”、“教师”、“学生”上下齐心,共创辉煌。第三,结构上由两排并列的三个“n”组成书籍和烘托的双手图形,形似幼苗成长的态势,同时双手捧托具有抚育的含义,象征“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理念。徽标下方的麦叶部分由两个交替环绕的太阳神鸟构成,体现学院的地域特点,同时象征学院的美好未来。学院的中文名称与年份字式“1958”相结合体现学院成立的历史时期,英文全称体现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长方形证章,上书学校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教职工佩戴的徽章为红底白字,学生佩戴的徽章为白底红字。 [30]
校徽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绿色标准色长方形旗帜,长宽比例为3:2,可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中央印有白色字体的学校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并配以学校徽标。 [31]

精神文化

  • 校训
勤奋、俭朴、诚信、敬业
  • 学院精神
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
  • 校歌
《放飞绿色的希望》
作词:郑时雍,作曲:赵正基
校园升起科学的太阳,绿色禾苗茁壮的成长。
我们肩负大地的期望,我们放飞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希望!
努力学习,勤业敬业,开拓创新,艰苦创业
我们团结一心,让智慧春风吹绿原野,吹绿原野。
校园升起科学的太阳,绿色禾苗茁壮的成长。
我们肩负大地的期望,我们放飞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希望!
情深似海,热爱农业,春风化雨,服务农业
兴旺现代农业,我们是新一代建设者,新一代建设者! [30]
校歌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院长
党委副书记
邹亮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党委委员、副院长
彭芳王慧 [61]
副院长
王士星、吴新新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32] [61] [79-80]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0年12月28日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为“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 [33]
2021年4月22日
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40]
2021年7月
该校“畜牧兽医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48]”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2022年5月4日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团委荣获“成都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49]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空调
独立卫生间
独立浴室
十人间
WIFI
热水供应
洗衣房/洗衣机
热水器
住宿费800元/年

校园环境

离地铁近(3公里内)
2个食堂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