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組運輸

鎖定
成組運輸是指運輸領域內的一種運輸自動化大生產方式,它是採用一定的辦法,把分散的單件貨物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規格化、標準化的大的運輸單位進行運輸。 [1] 
中文名
成組運輸
外文名
unitized transport
形    式
托盤運輸、集裝箱運輸等
優    點
減輕裝卸工人的勞動強度
應    用
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等
學    科
公路交通科學技術

目錄

成組運輸簡述

通常説的成組運輸包括捆紮件運輸、托盤運輸、集裝箱運輸。它的發展經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最初的成組方式是利用一個箱子將零碎的物品裝起來,或使用網絡和繩索鐵皮把幾件貨物捆紮在一起成為一個運輸單位,這是成組運輸的雛形。後來,把若干件貨物堆裝在一塊墊板上作為一個運輸單位。隨後,在墊板運輸的基礎上進而發展到托盤運輸。托盤運輸比墊板運輸前進了一大步,不僅運輸單位增大,而且更便利、更適合機械操作。因此,我們把托盤運輸稱為成組運輸的初級階段。此後,因汽車運輸貨物需要換裝而發明了集裝箱。集裝箱運輸的產生被稱為運輸的革命,它為標準化的成組運輸方式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使自動化大生產開始適用於運輸領域,因此集裝箱運輸是成組運輸的最高形態。將貨物經由集裝器具進行集裝,改善了貨物原有的存放狀態,提高了貨物的裝卸搬運活性。如果將各類集裝單元(箱)貨物作為一個運輸單元(箱),採用機械裝卸和搬運,進行規格化運輸,就形成了集裝箱運輸。
隨着物流業的發展,托盤運輸迅速地在倉儲運輸配送中發展起來,而集裝箱運輸則大量地應用於國際貿易和國際多式聯運中。成組運輸能大大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具有安全、迅速、節省等優點。特別是集裝箱運輸的開展,可以在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自動順利的轉換,因而有利於大陸橋運輸和多式聯合運輸的開展。 [2] 

成組運輸概念

成組運輸是運輸領域內的一種自動化大生產方式。
成組運輸是藉助一定的方法,把分散的單件貨物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規格化、標準化的大的運輸單元,從而擴大了運輸貨件,使貨件實現裝卸、堆存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便於貨件大量編組運輸,加速貨運週轉,提高運輸和裝卸效率,減少貨損貨差,節省人力和物力,降低運輸成本。因此,成組運輸是實現運輸自動化大生產的必經之路,也是使運輸向合理化、標準化發展並取得最佳經濟效果的有效途徑,與傳統的單件貨物運輸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成組運輸針對的貨種主要是件雜貨,它的範圍既包括鐵路運輸公路運輸內河運輸海上運輸以及港口、車站等多種運輸方式,又包括在各種運輸方式之問組織連貫的成組運輸,是現代國際多式聯運使用最普遍的技術平台。 [3] 

成組運輸發展

成組運輸的發展經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在貨品包裝形式多樣,單件貨物的尺度和重量差別大的情況下,要實現件雜貨運輸和裝卸的機械化大規模生產,只能遵循工作合理化的原則。首先要使貨物的運輸形態在外形尺寸和重量上實現標準化,這是實現機械化生產的前提。根據這種思想,出現了成組運輸。
最初的成組方式是使用網絡和繩索鐵皮把幾件貨物捆紮在一起成為一個運輸單位,這是成組運輸的雛形。後來,把若干件貨物堆裝在一塊墊板上作為一個運輸單位。隨後,在墊板運輸的基礎上進而發展到托盤運輸。托盤運輸比墊板運輸前進了一大步,不僅運輸單位增大,而且更便利和適合機械操作。直至20世紀50年代,被稱為運輸革命的集裝箱運輸的產生,為標準化的成組運輸方式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使自動化大生產開始適用於運輸領域,集裝箱運輸是成組運輸的最高形態。 [1] 

成組運輸條件

成組運輸的開展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機械化和自動化,二是產品的標準化和規格化。這兩個條件互為前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要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首先必須使產品標準化和規格化,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機械化和自動化的作用。當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程度提高以後,才有可能生產出標準化和規格化的產品,以機械操作代替人力操作。在運輸領域裏,大宗貨物的運輸自動化生產已獲得較快的發展。如石油及其製品運輸早已採用機械化和自動化,海上使用大型油輪運輸,港口使用高性能自動油泵裝卸,陸上使用管道輸送等具有高組織化的連貫運輸系統。糧食、煤炭、礦砂等大宗貨物也已採用自動化和機械化成組運輸,大大提高了裝卸和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 [3] 

成組運輸優勢

成組運輸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減輕裝卸工人的勞動強度
②充分利用機械作業,減少人力作業的工序和大量的重複勞動。
③減少工人數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勞動組織,降低人員勞動強度,有助於減少工傷事故。
④在鐵路、公路、水路等不同的運輸方式間,可以不拆組而快速轉換,提高裝卸效率和泊位吞吐能力,縮短船舶和車輛在港時間,加速運輸工具的週轉。
⑤便於理貨交換,可適當減少貨損,提高貨運質量。採用成組運輸,由於要使用一定的成組工具,所以必然要增加一定的投資費用,這樣容易導致運輸工具虧載,降低命儲能力。但只要管理得當、方法正確,在大多數情況下,物流企業仍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 
參考資料
  • 1.    姚大偉主編;賴瑾瑜副主編.國際貿易運輸實務(2012版):中國商務出版社,2012.07
  • 2.    王效俐,沈四林編著.物流運輸與配送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0
  • 3.    郭曙光主編.物流設備技術及應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