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紀故城遺址

鎖定
成紀故城遺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治平鄉劉河村、李店鎮五方河村、王溝村交界處,面積約33.6萬平方米,是秦至宋時期的古遺址。 [2] 
成紀故城遺址是漢代成紀縣縣城故址。遺址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560米。因長期受河水沖刷,城址的五分之二陷為河灘地,今存約14萬平方米,西北和東北部尚存城牆約490米,其中多為宋代補築。城牆殘高1.5~3米,底寬3~5米,夯土版築,夯層厚0.08~0.12米,內含大量瓦礫。整個城址壓在仰韶文化及齊家文化遺址上。城址內外及道路旁、河灘散佈大量秦漢時期的大板瓦、筒瓦、瓦當、回紋鋪地磚和陶器碎片,還雜有唐宋時期的瓷片。在塌陷的斷面上曾發現5口秦漢時期的水井,其中1口井被西漢墓葬打破。成紀故城遺址是現存戰國秦長城北方防禦線上的重要古城之一,在研究甘肅相關歷史時期的地理、歷史、人文、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絲綢之路和北方少數民族關係史諸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2]  [5] 
2013年5月,成紀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成紀故城遺址
地理位置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治平鄉劉河村、李店鎮五方河村、王溝村交界處
所處時代
秦至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77-1-47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成紀故城遺址歷史沿革

成紀故城遺址鳥瞰圖  成紀故城遺址鳥瞰圖 
成紀縣始設於西漢,所見最早記載成紀縣的是《史記》,其中《孝文本紀》、《封禪書》均記載漢文帝十五年(前165年)“黃龍見成紀”,《李將軍列傳》雲李廣“隴西成紀人也……故槐裏,徙成紀”;《漢書·地理志》“天水郡”下記屬縣有十六,“成紀”即其一。北魏《水經注·渭水》記載了漢魏成紀縣的準確位置,“瓦亭水又南,逕成紀縣東,歷長離川,謂之長離水,右與成紀水合。(成紀水)導源西北當亭川,東流出破石峽,津流遂斷,故瀆東逕成紀縣,故帝太皓庖羲所生之處也,漢以為天水郡縣,王莽之阿陽郡治也”。酈道元所説的“瓦亭水”即今流經靜寧縣的葫蘆河,其支流“成紀水”應是流經靜寧西南部的治平——李店河,漢成紀縣城當是今治平鄉劉河村與李店鄉五方河村、王溝村交界處的古城。 [3]  [5]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因隴右發生大地震,成紀縣城毀壞嚴重而移至秦安縣顯親川。 [3] 
宋治平四年(1067年),郭逵在漢魏成紀城廢墟上修築了治平寨,始有治平之名。 [3] 
清道光年間,嚴長宦等提出了羲皇故里“治平成紀説”,在他們纂修的《秦安縣誌》中指出“成紀縣治初在今靜寧州西南八十里之治平川,繼在今秦安北三十里之顯親川,最後入於今秦州”。 [3] 
20世紀70年代,發現了成紀故城遺址。 [5] 
1981年,在全國地名大普查時,蘭州大學教授馮繩武講甘肅地名重大發現時,第一次講到成紀三遷。於是,考證發掘工作全面展開。 [5] 
20世紀80年代,靜寧縣相關部門在地名普查和文物調查中依據清《秦安縣誌》,把治平鄉與李店鄉交界處的一處漢代城址確定為成紀故城遺址。 [3] 
1986年,曾清理齊家文化早期三人合葬墓一座,西漢早期墓兩座,車馬坑一座,出土文物300件。 [4] 
2006年,李店鄉政府在五方河村村東魚池附近修整道路時,推土機剷出一座漢墓,出土了一批陶器。 [3] 

成紀故城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成紀故城遺址北城牆 成紀故城遺址北城牆
成紀故城遺址是漢代成紀縣縣城故址。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560米,面積約33.6萬平方米。因長期受河水沖刷,城址的五分之二陷為河灘地,西北和東北部尚存城牆約490米,其中多為宋代補築。城牆殘高1.5~3米,底寬3~5米,夯土版築,夯層厚0.08~-0.12米,內含大量瓦礫。整個城址壓在仰韶文化及齊家文化遺址上。城址內外及道路旁、河灘散佈大量秦漢時期的大板瓦、筒瓦、瓦當、回紋鋪地磚和陶器碎片,還雜有唐宋時期的瓷片。在塌陷的斷面上曾發現5口秦漢時期的水井,其中1口井被西漢墓葬打破。 [2] 
文化層堆積
成紀故城遺址 成紀故城遺址
成紀故城遺址西牆水毀面斷層高約17米,第一層為水平沖積層,約4米;第二層為戰國、秦、漢文化層,厚約2米;第三層為新石器時期文化層,厚約0.6米;第四層為原狀青灰色灰石。有三口枯井形成的泥柱,其中有一口井被西漢墓衝破,經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考察後認為古井是新石器晚期開鑿,戰國時廢棄。處於台地中心的農田、渠邊、河岸密佈瓦礫殘片,早期多於晚期。靠北部早期遺存多,厚達3米。發現有“長樂未央”、“帛美禾大”等瓦當,僅雲紋瓦當就有12種,證明在兩漢時期曾是繁榮的城市。瓦當中的前三者屬於高層次建築使用。 [4] 
墓葬區
成紀故城遺址西北高埠為墓葬區,以秦與西漢墓最多。1986年,曾清理齊家文化早期三人合葬墓一座,西漢早期墓兩座,車馬坑一座,出土文物300件。 [4] 

成紀故城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秦漢時期瓦當殘片 秦漢時期瓦當殘片
成紀故城遺址內外及道路旁、河灘散佈大量秦漢時期的大板瓦、筒瓦、瓦當(瓦當紋飾有“長樂未央”“大禾美帛”字樣)、回紋鋪地磚和陶器碎片,還雜有唐宋時期的瓷片。 [2] 
漢“成紀”陶壺
漢“成紀”陶壺 漢“成紀”陶壺
陶壺為泥質灰陶,通高13.5釐米,口徑5.75釐米,底徑5.8釐米,最大腹徑13.5釐米;形狀特徵是口微敞,窄平沿,粗長頸向下微收,寬肩,最大徑在肩、腹相接處,腹斜收,小平底;肩部抹光時所留旋痕如密集弦紋,腹部未抹光,留有兩三道刮劃弦紋;最明顯的是器物肩部刻有2行小篆體的“成紀容三升”銘文。陶壺銘文中的“成紀”即當時的成紀縣,“容三升”講器物容積,這與當時的量制有關。這種“地名+容積”的刻銘形式在漢代作為量器的器物上比較常見。這件有“成紀”刻銘的漢代陶器屬首次發現,證明漢至唐開元22年間的成紀縣治確在靜寧縣西南的治平川。成紀故城遺址附近出土了刻有“成紀”銘文的漢代文物,不僅使靜寧治平川的成紀故城遺址得到印證,而且為羲皇故里“治平成紀説”增添了文物佐證。 [3] 

成紀故城遺址研究價值

遺址碑 遺址碑
成紀故城遺址是戰國秦長城北方防禦線上的重要古城之一,在研究甘肅相關歷史時期的地理、歷史、人文、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絲綢之路和北方少數民族關係史諸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2] 

成紀故城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成紀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成紀故城遺址旅遊信息

成紀故城遺址地理位置

成紀故城遺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治平鄉劉河村、李店鎮五方河村、王溝村交界處。

成紀故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成紀故城遺址,路程約49.2千米,用時約1小時1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