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本原則

鎖定
成本原則亦稱歷史成本原則。市價原則的對稱。企業資產與費用以取得成本為計價標準的原則。具體來説,資產的計量應以取得資產的當時企業實際償付的代價為標準;負債和基金的計量應以形成負債或基金的當時,由法令、制度、合同或證券所確認的金額為標準。成本原則是以“幣值不變”假設做為前提的。另外,歷史成本原則的一個基本理論是,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最主要的報表——資產負債表,其目的是通過企業資金的來源與運用的對比來表示企業的財務狀況,而不在於以市價表示企業的財產現狀。因此,歷史成本原則的實行不僅是應當的,而且從理論上説也是有根據的。但在持續的通貨膨脹條件下,成本原則難於正確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及收益狀況。 [1] 
中文名
成本原則
別    名
歷史成本原則
概念
Cost principle:An accounting principle that states that companies should record assets at their cost.
成本原則:資產按其取得時的交換價格計價的一種會計原則
該會計原則以歷史成本作為購置、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最初會 計確認基礎。
參考資料
  • 1.    韓雙林,馬秀巖.證券投資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