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化鬥彩三秋紋碗

鎖定
明成化鬥彩三秋紋碗,造型精美、薄如蟬翼、釉質滋潤、繪畫精細、填色精準。成化鬥彩器存世量極少,故在明朝就極為貴重。不同的器物上精心配置以適合紋樣。紋樣結構變化多端。有規矩工整的圖案化構圖,也有自然隨意的寫真性構圖。僅表現花卉就有纏枝、三秋、折枝、串枝、團花、開光等多種形式。
中文名
明成化鬥彩三秋紋碗
外    形
造型精美
外    貌
纏枝、三秋、折枝
朝    代
明朝

成化鬥彩三秋紋碗成化鬥彩

明成化鬥彩三秋紋碗 明成化鬥彩三秋紋碗
鬥彩又稱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品種。鬥彩這個名稱,明代的文獻裏未見記載。最早使用“鬥彩”這一名稱並給予解釋的,見於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南窯筆記》的作者認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圖案的稱為鬥彩。

成化鬥彩三秋紋碗鬥彩裝飾方法

明成化鬥彩三秋紋碗 明成化鬥彩三秋紋碗
鬥彩這種陶瓷的裝飾方法,既不同於釉下清華的裝飾,也不同於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琺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繪的裝飾,它是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一同裝飾於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互爭奇鬥豔的藝術表現力。根據目前文物調查和考古發掘的結果,鬥彩瓷器最早出現在明宣德時期的景德鎮御窯廠。鬥彩是預先在高温(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活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温(800°C)烘烤而成。鬥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成化鬥彩三秋紋碗成化鬥彩特點

放大一百倍彩釉效果圖 放大一百倍彩釉效果圖
成化鬥彩造型精美,胎體細膩,釉質滋潤,厚膩,繪畫精填色精準。成化鬥彩器存世量極少,故在明朝就極為貴重。成化鬥彩器在選擇題材方面甚為講究,不同的器物上精心配置以適合紋樣。紋樣結構變化多端。有規矩工整的圖案化構圖,也有自然隨意的寫真性構圖。僅表現花卉就有纏枝、三秋、折枝、串枝、團花、開光等多種形式。
1、 造型精準,修胎工整。
2, 胎體細膩潔白。
3, 釉水肥膩滋潤。
4, 繪畫精緻,線條流暢填色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