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465年

鎖定
公元1465年是明成化元年
中文名
1465年
外文名
ono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sixty-five years
時    代
明朝
年    號
成化元年
大事記
都掌蠻先後在起事

1465年本年年表

大事記 天順五年成化元年(1465年),山都掌蠻先後在今敍永、興文縣境內起事,均被鎮壓。
1465年,詔通錢法。不再致力於加強寶鈔的流通,但也不予取消。
出生 1、王文素
尚真王字尚彬,山西汾州(今汾陽市)人,生於1465年,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隨父王林到河北饒陽經商,遂定居。自古晉商多儒商,出生於中小商人家庭的王文素,受所處社會及家庭影響,自幼穎悟,涉獵書史,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尤長於算法,留心通證,以一生之精力,完成了《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鑑》這一數學鉅著,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2、希皮奧內·德爾·費羅
(Scipione del Ferro,1465年2月6日-1526年11月5日),意大利數學家,1496年至1526年任博洛尼亞大學代數學和幾何學教授,他第一個發現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費羅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當時古騰堡剛剛在15世紀50年代發明了印刷術,這使得各類著作能夠通過書本得到流傳,由於費羅的父親在紙業工作,費羅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作品。費羅畢業於博洛尼亞大學,從1496年開始直到他去世,費羅都在博洛尼亞大學教授代數學和幾何學。
3、塞利姆一世
(1465年-1520年9月22日),是奧斯曼帝國從1512年到1520年的蘇丹
他在1512年迫使父親巴耶塞特二世退位,後者不久去世。
塞利姆一世即位後仿效其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的做法,把自己的兄弟及侄兒處死,清除可能覬覦王位的人。以往他的父親巴耶塞特二世與他的叔叔傑姆之間及他與兄長艾哈邁德之間的爭鬥使他決心殺死自己的兄弟。
他在1514年8月23日查爾迪蘭之戰大破波斯軍,乘勢佔領波斯首都大不里士,卻因軍隊厭戰被迫撤軍。1516年向馬木魯克蘇丹國開戰,經過Marj Dabiq及al-Raydaniyya兩次戰役後,在1517年征服了它,把敍利亞、巴勒斯坦及埃及併入帝國版圖。他把奧斯曼的勢力伸展至聖城麥加及麥地那。伊斯蘭世界兩處最神聖的地方——麥加的大清真寺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現已在奧斯曼的控制範圍內,塞利姆一世自稱為“兩個聖城的僕人”。阿拔斯王朝最後一任哈里發向塞利姆一世交出哈里發的名號及其徽號。
塞利姆一世把帝國領土從250萬平方公里擴大至650萬平方公里。他從埃及回來後,又準備進攻羅得島,因為患病而中止,在位第9年去世。
他也是一位詩人,以筆名“mahlas Selimi”創作了一些土耳其文及波斯文詩篇,其中波斯文作品流傳至今。
(1465年(成化元年)-1526年(嘉靖五年)12月11日)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三代國王、第九代琉球國王,1477年(成化十三年)至1526年(嘉靖五年)在位。他是第二尚氏王朝第二代國王尚圓王之子。童名真加户樽金,神號於義也嘉茂慧。
羅欽順書籍介紹5、山崎宗鑑
(1465年-1553年),日本室町時代俳句詩人。提倡以口語俗語作諷刺揶揄,句作大致可以按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詼諧之作,另一部分是安貧之作。
(1465年-1547年),明朝哲學家、儒家學者。明代“氣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明中期,羅欽順是和王陽明分庭抗禮的大學者。
羅欽順字允升,號“整庵”。泰和(今江西)人。弘治六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被稱為“江右”大儒。年八十三卒,賜太子太保,諡“文莊”。羅欽順程朱理學的改造、對“氣學”的創建、對佛學的批判,使他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要影響與地位。《明史·儒林傳》説:“欽順潛心理學,深有得於性命理氣之微旨。”
(1465年12月11日-1489年4月26日)是室町時代中期室町幕府第9代徵夷大將軍。父親為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母親為其側室日野重政之女日野富子
1464年,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已經30歲及與富子結婚已過十年而尚未有子嗣,便決定讓義政已經出家的弟弟義尋還俗,改名足利義視,讓他做義政的繼承人。 沒想到就在第二年,富子竟生下一個兒子,即義尚。 義政與富子既然已經有親生的兒子,自然就希望讓兒子繼承將軍之位,這件事卻引來義視的不滿。以將軍家的繼承問題為原因之一,再加上週遭其他家族也跟着有繼承問題,終在1467年造成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應仁之亂,進入日本戰國時代。
在戰亂中的1473年,年僅九歲的義尚繼承將軍之位,而義政則隱居至小川御所,與富子分居。由於義尚年紀還小,於是富子便協助掌政。1476年,將軍府邸花之御所被燒,於是富子與義尚母子也改遷至小川御所。
1489年,年僅二十五歲的將軍義尚在爭討六角高賴暴亂時,竟耽溺於酒色,在軍營中病逝;第二年,隱居的義政也接着過世。 於是迎立了之前曾一度被當做繼承人的足利義視之子足利義材為第10代將軍。
查理一世1、查理一世
(瓦盧瓦的)查理一世奧爾良公爵 Charles Ier de Valois,Duc d'Orléans(1394年11月24日-1465年1月5日)奧爾良第二王朝(瓦盧瓦王朝)的公爵(1407年起)。他是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宮廷詩人之一。
2、魯提菲(Lutfiy)
(1366年-1465年),察合台汗國時期維吾爾詩人,原名艾拜都拉,魯提菲為其筆名,意為“得到真主恩惠的人”。他與阿塔依、賽卡克並稱為“中亞文壇前三子”,維吾爾大詩人阿思謝爾·納瓦依稱譽其為“語言的皇帝”。
據考證,他很可能出生於喀什噶爾,早年求學於薩馬爾罕,學成後移居呼羅珊首府亦魯(今阿富汗赫拉特)。代表作為長詩《古麗和諾魯茲》。有《魯提菲集》傳世。

1465年歷史大事

明朝中期,隨着土地兼併的劇烈和賦役的苛重,加之連年不斷的饑荒,流民漸多。湖廣荊襄地區即為流民的重要聚居地區。洪武初,明廷恐這裏的流民聚眾起義,派重兵剿除該地,試圖禁止流民進入,設立了以勳陽為中心,西到終南山東端,東南到桐柏山、大別山,東北到伏牛山,南到荊山的禁區,並於天順八年(1464)專設湖廣布政使參議一職,專管流民事宜,但並不能控制流民的湧入。到成化初,入山墾荒開礦者已達一百五十餘萬人。明廷多次強令逐散,流民在走投無路之下,於成化元年(1465)三月在劉通石龍、馮子龍領導下於房縣大石廠立黃旗起義,佔據梅溪寺稱漢五,國號漢,年號德勝,任命了將軍、元帥等職,擁眾數十萬,分兵進攻襄、鄧、漢中,大獲全勝,明廷大為震驚,憲宗詔命撫寧伯朱永為充兵官,兵部尚書白圭提督軍務,太監唐慎、林貴監軍,會合湖廣總兵李震、副都御史王恕前往鎮壓。成化二年三月,義軍在梅溪附近打敗李震、殺都指揮以下軍官三十八人。五月,白圭率兵從南漳、遠巡、房縣、谷城四路進逼梅溪劉通率義軍轉至壽陽,與明軍激戰兩天,劉通被俘,義軍中男子十一歲以上者皆被殺,共一萬餘人。六月,石龍率部分義軍轉至四川,攻下巫山、大昌,殺夔州通判王禎、奉節縣典史及百户二百餘人。十月,白圭遣指揮使張英誘降,劉長子縛石龍投降。十一月,石龍、劉長子等義軍首領七十三人及其家屬五十二人被斬,起義失敗。六年十一月,荊襄流民又在李原、小王洪領導下起義。李原與小王洪均是劉通之部下,起義後稱太平王、流民附和者達百萬人。憲宗詔命都御史項忠總督河南、湖廣、荊襄軍務,與湖廣總兵官李震前往鎮壓。項忠又增調土兵、共合二十五萬人,分八路進攻義軍。同時遣人入山誘流民出山復業,使大批流民出山,削弱了義軍的力量。成化七年七月,李原在均山、小王洪在均州被俘,大批流民被屠殺,死者枕籍山谷,而被誘出山的流也也在還鄉途中死去。荊襄流民起義復又失敗。
減孔子子孫田租 成化元年(1465)四月安一,曲阜孔子第五十六代孫克晌以子孫繁衍,人口眾多,日用不給,乞免應納之租。憲宗下詔:孔子有功於萬世,其子孫理應優恤。遂減其田租之三分之二。
四川山都掌少數民族起義
山都掌系永寧宣撫司所轄,是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正統、景泰年間即有起義。成化元年(1465)三月,這裏的少數民族復又起義,分別佔領了江安、合江等縣。成化三年六月,憲宗詔命襄城伯李瑾為徵夷將軍,充總兵官,太監劉恆監軍,晉兵部侍郎程信為尚書,提督軍務,前往鎮壓。李瑾等經珙縣至戎縣,合貴州兵合攻大壩,得勝而歸。但義軍等官軍退後,復又攻佔合江等九縣。明廷擬發大兵前往鎮壓,程信認為此地山勢險惡,必有土兵為嚮導,不宜輕進。成化四年四朋,憲宗詔令東川(今雲南會澤)、芒部(今雲南鎮雄)、烏蒙(今雲南昭通)、烏撒(今貴州威寧)等府土兵至四川,並調湖廣兵和南京戰馬一千餘匹供程信調用。當時義軍已攻佔上、下羅計,逼近永寧,程作乃令遊擊羅永忠等由永寧分道並進,義軍不敵而敗。官兵乘風縱火,先後焚燒二千餘寨,斬殺三千餘人,俘一千餘人,並改大壩為太平川長官司,設官撫治。
韓雍鎮壓大藤峽瑤壯族人民起義
景泰七年(1456),瑤族人候大苟率領瑤、壯族人民起義,聚眾至數萬人,攻克數郡縣,到天順年間,義軍勢力發展到廣東高州、廉州(今廣西合浦)、雷州(今廣東海康)等地,並於天順七年(1463)攻克梧州城。成化元年(1465)正月,兵部尚書王竑薦右僉都御史韓雍可以勝任徵詩之事。憲宗乃詔命都督趙輔總兵官,為徵夷將軍,太監盧永、陳宣監軍,韓雍贊理軍務,發兵十六萬前往鎮壓。十一月,韓雍分兵五路,首先攻下修仁、力山(今廣西蒙山西),殺義軍七千餘人。又分兩路進軍,一路從北面象州、武宣方向,一路從南面桂平、平南方向,攻至大藤峽口。十二月,義軍頑強抵抗,但眾寡懸殊,候大苟被俘犧牲。明軍對各族人民進行了血腥屠殺,血洗大藤峽,積屍如山血如川。韓雍斬斷峽中之大藤,改其名為“斷藤峽”。憲宗詔令韓雍進右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成化二年,候鄭昂復又率義軍餘部攻佔潯州城(今廣西桂平)及洛容(今廣西鹿寨)、北流二縣,憲宗又命韓雍前去鎮壓。其後,瑤、壯族人民起義不斷髮生,韓雍亦有“終難靖亂”的感嘆,一直到成化八年,這次起義才被鎮壓。
趙鐸起義
趙鐸(?-1465),四川德陽人。初與綿竹人徐貴有仇,為徐貴誣告通盜,受官吏迫害,遂於天順八年(1464)起義。當時川中小股義軍,如天澗溝楊瓚、漢川僧悟升、花溪陳煥章、連山河黃鷂子俱接受其領導。於是趙鐸稱趙王,設置安將軍、席評事等官。進行流動作戰,多次攻陷縣城,殺長吏。其活動區域以川北為主,南到內江,東到湖廣荊襄一帶。憲宗詔命巡撫汪浩率官軍入川鎮壓。成化元年(1465)五月在彰明(今四川江油)中伏戰死。起義失敗。
定西域諸國及哈密入貢之制
成化元年(1465)正月二十日,西域諸國及哈密遣使來貢。禮部尚書姚夔等上言説:哈密貢馬二百匹,而使人乃至二百六十人。以中國有限之財,供外藩無益之費,不宜濫行。於是乃下廷臣議,定其一年一次入貢,每次不得過二百人。十月十二日,因哈密失國,流民以入貢之名大批湧入內地,各地不堪重負,再次申令哈密貢使不得過二百人,癿加思蘭(今甘肅敦煌北)五十人,吐魯番、亦力把力(今新疆北)等三年或五年一貢,每次不得超過十人。
任禮逝世
任禮(?-1465),字尚義,河南臨漳(今屬河北)人,以燕山衞卒從成祖起兵,積功至山東都指揮使,永樂二十年(1422)擢都督僉事。仁宗即位,命掌廣西都司事,尋改遼東。宣宗即位,進都指揮同知。正統初進左都督,正統元年(1436)佩平羌將軍印,充左副總兵鎮甘肅,以破阿台功封寧遠伯。景泰初提督三千營,以老致仕,後起復守備南京,掌中府事,成化元年(1465)正月二十三日卒,贈寧元候,諡僖武。
開納粟之例
成化元年(1465)正月,憲宗詔命户部右侍郎薛遠整飭兩廣軍餉,薛遠請開納粟之例。憲宗批准施行。具體規定:其一,兩廣大小衙門三年六年考滿官員,許令納米就於本布政司給由。其二,兩廣兩考役滿吏典有能納米一百石者,送部免其辦事,就撥京考,納米三百石者,免其京考,冠帶辦事,納米一百五十石者,於本布政司撥補,三考滿日是,赴部免考,冠帶辦事。其三,兩廣軍民舍餘人等照納米則例運於用糧處所,給授散官。其四,兩及湖廣、江西為民文職官備米一百五十石運於用糧處所者冠帶閒住。其五,淮浙廣東等處鹽運司,提舉司天順七年(1463)存積見在引鹽,就彼定擬鬥斛出榜召商中納。其六,兩廣等處放回依親監生坐監三年以上者納米一百五十石,未及三年者納米二百五十石,免其坐監,起送聽選,其聽選給假回還者納米一百石,不拘挨次,就便選用。其七,兩廣儒學考試不中生員廩膳納米五十石,增廣納米三十石,免其充吏,放回寧家。
張黼論冗官之弊
成化元年(1465)六月初八日,監察御史張黼上言:近户部上奏欲於河南、山東、陝西、湖廣四布政司各添設參政參議一員,順天並直隸各府及四布政司各府各添設同知一員,專職撫民勸課農桑。建官用以安民,官多則民擾;立法用以除奸,法出則奸生,故生一事不如省一事,興一利不如除一害。今户部所言固有其理,但亦有弊。朝廷置布政司府州縣官,無非勸課農桑,修舉庶務,以安養斯民,何用專設農桑之官?況今水旱不斷,民多飢窘,正當蘇民省費之時,所以不宜多設官職,憲宗採納張黼之議。
疏理錢法
成化元年(1465)七月十二日,憲宗詔令疏通錢法:凡徵商税,錢、鈔中半兼收,每鈔一貫折錢四文,無拘新舊與年代遠近,全部驗收,以便民用。
袁芳上言救災之策
成化元年(1465)七月二十六日,户科等科給事中袁芳等上言:多年以來救荒無術,一遇水旱饑荒,老弱轉死,丁壯流移,至今南陽荊襄等處流民不下十萬,而南北直隸、浙江、河南等處或水或旱、夏麥絕收、秋收無望,米價昂貴,百姓飢窘,恐來春必有死亡流移之患,聚眾鬧事之禍。乞行統計缺食者之多寡,所在糧倉之有無,設法賑濟。另勸存有餘糧之大户放貸,按年計息,官府為之立據,待來春收穫一併歸還。停止各項工役,免去災區之税糧。飢死路旁者即速掩埋。憲宗詔令户部議行。
蕭維禎致仕
蕭維禎(?-1472),名肇,以字維禎行,江西廬陵(今吉安)人,宣德五年(1430)進士,授刑部主事。正統中錄囚直隸等處,未幾升郎中,又升大理寺丞。土木之變後進少卿、卿。景泰三年(1452)加太子少保,景泰四年升右都御史天順初調南京,歷刑、兵部尚書。成化元年(1465)八月致仕。成化八年三月十五日卒,諡文昭。通敏有才幹,讀書通大略,為時論所稱。
王竑致仕
王竑(1414-1488),字公度,號戇庵,致仕後改號休庵。其先祖為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後其祖父王俊卿因事被髮配至甘肅河州(今臨夏),遂以河州為其籍。正統四年(1439)進士,授户科給事中,為為豪邁有節,正色敢言。正統十四年,在京師保衞戰中為右僉都御史鎮守戰略要地居庸關,精簡兵馬,罷免庸將,邊防為之一新。景泰元年(1450)四月,巡撫淮安、揚州、廬州(今安徽合肥)三府和徐州、和州(今安徽和縣),併兼理兩淮鹽課。鳳陽、淮安、徐州等地大水災,王竑盡力賑撫,博得了代宗的讚賞和百姓的擁載。天順元年(1457),王竑以剷除太監王振及其餘黨事而為石亨輩所惡,遂被降為浙江參政,後又被遣送回裏。天順五年,大學士李賢復起用王竑抵禦韃靼孛來的入侵,王竑與都督馮宗大敗孛來。六年,覆命竑督漕撫淮安、揚州等府,淮人聞竑再至,歡呼迎拜,數百里不絕。成化元年(1465),升為兵部尚書。因與李賢不和而於同年九月十五日致仕,居家二十餘年,於弘治元年(1488)十二月初三日卒,年七十五歲。正德年間,贈太子少保,諡莊毅。
項忠進言求賢
成化元年(1465)九月十八日,巡撫陝西右副都御史項忠上求賢三事:其一,為治莫要於求賢,得人莫嚴於考課,現在考察官吏,不稱職的被罷免了,而能幹的卻未見升遷。他建議吏部挑選巡撫和按察使中優秀者量為擢用,或給以勉諭,以示嘉獎。其二,至重者將,至危者兵。而今日之陝西邊帥,遇敵畏縮不前,這與智勇不全有關,但關健在於手中沒有掌握生死大權,況且兩軍交戰,有生有死,如不軍法從事,誰肯輕生以禦敵?今吏卒只怕敵人,而不怕總兵號令,原因在於總兵之權太輕。假如使吏卒害怕總兵甚於畏敵,進可生退則死,則必克敵。他建議敕給總兵以權,軍中如有違令者,一律軍法從事。其三,選將不必拘於答策。國家舉將才已一年有餘,騎射之職尚無人應詔,況且有大將之才的人呢?陝西風土強勁,郭子儀李晟之輩皆出此出,弓馬閒習、臂力過人者不可謂無,只是拘於答策之難而不能進。如果拘泥答策,恐怕無人能進。憲宗即命按其奏施行。
烏思藏番僧人貢之制
烏思藏長期與明廷保持着“朝貢”式的貿易關係。明帝為誇耀、回賜物品的價值往往超過進貢的物品,所以番人素以入貢為利,雖屢申約束,而貢者還是越來越多。成化元年(1465)九月二十四日,禮部奏言:宣德、正統年間入貢的不過三四十人,景泰時多至三百人,天順間達兩三千人,及今則往來者絡繹不絕。故禮部請降敕諭使三年一貢。憲宗敕諭烏思藏首領闡化王説:入貢之制按洪武舊例,三年一貢,自成化三年開始實行。所遣之人所帶文書必蓋王印,國師、禪師之印不可。
龔永吉致仕
龔永吉,生卒年不詳,字天民,浙江義烏人。宣德中由國子生授兵部主事,清慎有聲。正統初進郎中,旋被誣謫戍平涼。韃靼犯邊,以尚書王驥之薦起為佐軍,有功復任,進大理寺右少卿。歷兵部右侍郎,南京大理寺卿。成化元年(1465)十二月初四日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