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鎖定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是一個漢語成語,指辦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中文名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拼    音
chéngshì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
釋    義
指辦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近義詞
成事不足,壞事有餘

目錄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簡介

【成 語】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拼 音】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
【用 法】 複句式;作分句;指事情越來越糟 ;多用來責怪人或埋怨人,就是一件事情交給你去做,你不但沒把它做好,反而越做越糟。
【示 例】 他是個~的人,什麼事都不能放手讓他幹。
【近義詞】 成事不足,壞事有餘
【英 文】 a bull in a china shop <unable to accomplish anything but liable to spoil everything; can do more harm than good>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成語由來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句俗話來比喻那種不僅辦不成事,反而還捅婁子的人。這句俗語是怎樣由來的呢?
相傳,昔時有一書生,嗜書如命,“頭懸梁錐刺股”的十年寒窗苦讀,促使他一心考取功名。但幾次鄉試都名落孫山。他想:“一生的功名,在於成敗之間。”於是結婚成家有了兒子後便給大兒取名“成事”;小兒取名“敗事”,書生望子成龍心切,對兩個兒子管教很嚴。
一天,書生要出外辦事,離家前交代妻子:督促兩個兒子學習不可懈怠,並規定:除了熟讀《三字經》百家姓》外,每日還要練習書法,規定大兒子寫三百個漢字,小兒子寫二百個。妻子照辦,每天日不錯影地催促兩個兒子讀書寫字。日復一日,她估算着丈夫快要歸來時,便親自測試讓兒子背書,還檢查他倆各自寫了多少字。她數了數,結果大兒子少寫五十個字,小兒子卻多寫了五十個。
書生歸來後,問起兩個兒子的學習和練字情況,妻子一本正經地如實相告:“背書如流水,字也寫了,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二人都是二百五。”
後來,人們把這當成笑談。傳來傳去把它的意思給變了,成了一句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