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地支之一)

鎖定
戌,十二地支之一。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中文名
屬    性
十二地支之一
應    用
曆法、醫學、占卜、天文、地理
拼    音

十天干

十天干:甲(jia)、乙(yi)、丙(bing)、丁(ding)、戊(wu)、己(jǐ)、庚(geng)、辛(xin)、壬(ren)、癸(gui)。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子(zi)、醜(chou)、寅(yin)、卯(mao)、辰(chen)、巳(si)、午(wu)、未(wei)、申(shen)、酉(you)、戌(xu)、亥(hai)。

干支紀法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文獻記載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説:“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尚書正義》解釋説:“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週。”
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説,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説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代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於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彤成六十日廣個循環的紀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