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戊二酸血癥I型

鎖定
戊二酸血癥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又稱戊二酸尿症Ⅰ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 Ⅰ) [1]  ,為有機酸代謝病中較少見的類型,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於細胞內戊二酰輔酶A脱氫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缺乏導致戊二酸蓄積,引起代謝紊亂及腦損害,致死及致殘率很高。如能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多數患者預後較好。
2018年5月11日,該疾病被列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中醫病名
戊二酸血癥I型
外文名
glutaricacidemia type Ⅰ
別    名
戊二酸尿症Ⅰ型
就診科室
兒科
多發羣體
多在嬰幼兒期發病。
是否遺傳

戊二酸血癥I型病因

由於編碼戊二酰輔酶A脱氫酶的GCDH基因突變導致戊二酰輔酶A脱氫酶活性缺陷,賴氨酸及色氨酸降解障礙,產生大量戊二酸和3-羥基戊二酸,引起以神經系統損害為主的多臟器損害。

戊二酸血癥I型臨牀表現

患兒出生時正常,嬰兒早期發育常無明顯異常,頭圍快速增大是最早出現的體徵,多在嬰幼兒期發病,出現肌張力低下、頭部運動失控、驚厥、肢體扭轉、角弓反張、表情怪異、伸舌、肌肉強直等,慢性進展。常在感染、高蛋白飲食、疲勞或預防接種等應激刺激後加重,出現酮症、嘔吐、腦病(昏迷、驚厥)、肝大等表現,或可停留在靜止狀態,表現為錐體外系腦性癱瘓。患者常在10歲內死於伴發疾病或Reye樣發作。晚髮型患者在兒童至成年發病,表現為運動延緩、肌張力異常和進行性運動障礙,智能發育基本正常。少數患者無明顯神經系統表現。

戊二酸血癥I型檢查

1. 一般化驗
急性發作期可有代謝性酸中毒、低血糖、酮症、高氨血癥等。
2.血酰基肉鹼譜分析
戊二酰肉鹼增高,戊二酰肉鹼與辛酰肉鹼比值增高,遊離肉鹼降低。
3.尿有機酸分析
戊二酸及3-羥基戊二酸增高,有助於診斷。
4.基因檢測
GCDH 2個等位基因存在致病突變,可明確診斷戊二酸血癥Ⅰ型。
5.腦影像學檢查
腦CT掃描結果多為異常,在神經系統症狀出現數天內可見側腦室擴大和皮質溝增寬,額、頂葉腦白質密度降低,亦見於尾核和豆狀核。MRI可見皮質萎縮、側腦室擴大,尾核和豆狀核縮小、密度增高,提示纖維化。

戊二酸血癥I型診斷

1. 典型的臨牀表現即可初步懷疑戊二酸血癥Ⅰ型。
2. 血戊二酰肉鹼增高,戊二酰肉鹼與辛酰肉鹼比值增高,遊離肉鹼降低;尿戊二酸及3-羥基戊二酸增高,是重要的生化診斷指標。
3. GCDH檢出2個等位基因突變,即可確診。

戊二酸血癥I型治療

戊二酸血癥Ⅰ型治療目的為減少戊二酸及其旁路代謝產物的生成,加速清除,主要以飲食治療、左卡尼汀及對症治療為主。
1.飲食治療,限制天然蛋白質,減少賴氨酸、色氨酸的攝入,為保證營養,須補充去除賴氨酸、色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
2. 左卡尼汀,急性期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穩定後口服維持。
3. 對症治療,對於肌張力不全患者,可給予巴氯芬。對於急性期伴發感染的患者,應補充液體、左卡尼汀、葡萄糖、碳酸氫鹽和精氨酸,糾正酸中毒,保證熱量,以防止或減輕腦紋狀體損傷。

戊二酸血癥I型預後

與初次發病年齡、是否及時診斷和治療及治療的依從性有關,如能在出現症狀前開始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國內外均有許多患者健康成長。但是,在治療前合併嚴重腦損害的患兒預後不良。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患兒預後至關重要,可避免患兒出現腦損傷。

戊二酸血癥I型預防

1.患者的父母及同胞應進行GCDH基因分析,遺傳諮詢,父母再生育時通過胎兒基因分析可進行產前診斷。
2.成年患者在生育前應進行遺傳諮詢,女性患者孕期及哺乳期需密切監測代謝狀況、心功能及肝腎功能,保證營養。
3.新生兒篩查:通過足跟血氨基酸及酰基肉鹼譜分析,可在無症狀時期或疾病早期發現戊二酸血癥Ⅰ型患者,早期干預,避免發病,保護大腦。

戊二酸血癥I型護理

1.飲食指導
飲食控制的原則是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少食多餐,可避免長時間飢餓及血糖過低而誘發代謝危象。
2.康復訓練
患兒運動能力低下,建議堅持康復訓練,避免疲勞。
3.預防感染
患兒生長髮育落後於同齡兒,免疫力低下,所以應注意保暖,預防病菌感染的發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