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雷島

鎖定
格雷島(法語:Île de Gorée),又譯作戈雷島,是位於塞內加爾達喀爾港外海約2千米遠的大西洋洋麪上的一個島嶼,與達喀爾隔海相望。面積約0.182平方千米。2005年官方估計人口為1056人。
今天的格雷島是達喀爾市19個區之一,1978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文名
格雷島
外文名
Island of Gorée
地理位置
達喀爾東南方向約3公里 [4] 
面    積
0.18 km²
開放時間
週三,週六 不開放 週一至週二,週四至週五,週日 全天開放;具體開放時間以景區當日實際情況為準 [4] 
別    名
戈雷島
行政區類別
達喀爾市
人口數量
1056人(2005年)

格雷島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戈雷島
Island of Gorée
入選時間:1978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vi)
地理位置:N14 40 1.992 W17 24 2.988
遺產編號:26

格雷島遺產描述

塞內加爾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塞內加爾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東南方3公里,有一個南北長900米、東西寬300米的小島,這就是蜚聲世界的旅遊小島—戈雷島(Island of Gorée)。戈雷島由黑色玄武岩熔流凝固而成,就像一顆黑珍珠鑲嵌在藍色的海面上。戈雷島是由隆起的玄武岩形成的山丘瀕臨塞內加爾海岸,面向達喀爾,位於塞內加爾維德角半島正南,是歐洲人在西非最早開拓的殖民點之一。它的出名,是來自這裏保存的奴隸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所記載的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奴役、壓榨的苦難歷史。在1815年以前,這裏一直是奴隸買賣的中心之一。島上風景優美,有博物館和古城堡遺蹟,是旅遊勝地。島上的主要建築還有一座清真寺、一個教堂和一兩座殖民時期的行政管理樓。同世界上其他旅遊勝地相比,從新石器時代起,非洲人就經常光顧小島,島上發現的玄武岩工具與曼努埃爾角和馬德拉羣島上發現的玄武岩工具相同。戈雷島遺址有其獨特的價值,它反映了18世界末的燦爛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野蠻的寫照。島上房屋傳統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這一文明與野蠻交織的矛盾現象。
197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vi),戈雷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 (vi):戈雷島是人類社會歷史上最大悲劇之一:奴隸貿易的特殊見證。 這座“記憶島”的各種元素——堡壘、建築物、街道、廣場等 ——都以各自的方式敍述着戈雷的歷史,從15世紀到19世紀,戈雷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隸交易中心。

格雷島委員會評價

戈雷島位於塞內加爾海岸不遠處,與達喀爾隔海相望。從15世紀到19世紀,戈雷島一直都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隸貿易中心,歷史上這裏曾先後被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佔領過。在戈雷島上,既能看到奴隸住的簡陋屋子,也能找到奴隸貿易商居住的優雅庭院,兩類建築物形成鮮明對比。今天的戈雷島,依然能使人們記起那段人剝削人的歷史,這裏同時也是人們消除歷史積怨、求得和解的神聖殿堂。 [1-3] 

格雷島遺產介紹

戈雷島位於塞內加爾維德角半島正南,由隆起的玄武岩形成山丘,瀕臨塞內加爾海岸,面向達喀爾,是歐洲人在西非最早開拓的殖民點之一。格雷島在歷史上以奴隸貿易中心聞名。格雷島是歐洲殖民者最早涉足的非洲據點之一,1444年葡萄牙人來到這裏,1450年他們在此建立了一個小教堂。此後在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之間幾度易手,荷蘭人將其命名為胡雷島,1664年被英國人佔領。
歐洲人在西非最早開拓的殖民點之一
戈雷島是歐洲人在西非最早開拓的殖民點之一,也是15世紀到19世紀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隸貿易中心。戈雷島擺脱西班牙的監護後,荷蘭人在此修建了兩座要塞:奧蘭治要塞建於城中,拿騷要塞建在山坡上。50年後,法國佔領戈雷島,直至塞內加爾獨立。其間有30年的時間,戈雷島被英國佔領。1677年,經過激烈的海戰,法軍元帥讓·德斯特雷從荷蘭手中搶走了戈雷島,從此法國人控制了這裏一直到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兩座被毀的要塞重建後更名為聖米歇爾要塞(以前的奧蘭治要塞)和聖佛郎西斯要塞(以前的拿騷要塞)。1693年,岡比亞的一名英國官員破壞了要塞並佔領了戈雷島,但只過了6個月,法軍反攻重佔該島。66年後,即1758年,戈雷島重新落入英國之手。5年後根據1763年巴黎和約,戈雷島歸還法國。 1779年,首次發生黃熱病,根據政府命令,戈雷島上的要塞被夷為平地,改作單一貿易貨棧,居民疏散到圭亞那和聖路易斯。這樣,英國人不費吹灰之力重佔戈雷島,直到1783年才按照梵爾賽條約歸還法國。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1794年國會廢除了給戈雷島帶來財富的奴隸貿易,但1803年,拿破崙又重新批准。1800~1817年,戈雷島最後一次被英國佔領。英國人禁止奴隸貿易,然而戈雷島卻利用岡比亞和大英帝國間的非法奴隸走私,獲得經濟飛速發展。戈雷島一直是奴隸販運的集散地,直到1807年英國政府廢除奴隸貿易。戈雷島在舊制度時期,莫拉託時期,特別是錫格那爾時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在法國人統治時期,格雷島是一個重要的貿易站。除了眾所周知的奴隸貿易,這裏還是蜂蠟、獸皮和糧食貿易的重要樞紐。約1780至1784年間,一個法非混血商人在這裏建立了格雷島奴隸城堡,1962年被改建為博物館。
18世界末的燦爛文明
戈雷島遺址有其獨特的價值,它反映了18世界末的燦爛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野蠻的寫照,島上房屋傳統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這一文明與野蠻交織的矛盾現象。戈雷島的大部分房屋建於18世紀下半葉。其中有建於1756年的婦產醫院(凱蒂·路易特夫人曾住在這裏)、威廉·蓬蒂學院(1770年商人拉法耶特所建)、維多利亞-阿爾比斯劇院(1771年建),遭到破壞後改建成露天劇場(1777年以瑪麗·羅西尼奧爾名義修建),還有1782年修建的長老會修道院。舍瓦利耶·德·布夫萊爾就任塞內加爾總督後(1785~1787年),島上修建了其它建築,其中有著名的奴隸屋(1786年)。18世紀,島上幾乎所有地方蓋滿了住宅和商業房屋,以及帶屋頂的通道。
同世界上其他旅遊勝地相比,戈雷島沒有綺麗的風光美景、燦爛的藝術名勝,但是島上有博物館和古城堡遺蹟,還有一座清真寺、一個教堂和一兩座殖民時期的行政管理樓,另外這裏保存的奴隸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記載了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奴役、壓榨的苦難歷史,因此,戈雷島成為了旅遊勝地。戈雷島上的奴隸堡是一座堅固的木石結構建築物,樓上鋪設着地板,陽光充足,是奴隸販子們的住所;樓下是一間間奴隸囚室,每間只有五、六平方米,同時關押15至20名奴隸.這些奴隸被戴上手銬、腳鐐,還被繫上一個14斤重的大鐵球,以防他們逃跑。囚室阻暗、潮濕、骯髒、沒有窗户,牆上僅有幾個小洞眼,供奴隸販子朝裏觀看。這些囚室分男室、女室和兒童室,一次屯集500~600人.在奴隸堡的底層,有一條陰森森的通道,直通波濤洶湧的大西洋,成千上萬的黑人奴隸就是從這裏被押解上船運往美洲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