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戈寶權

鎖定
戈寶權(1913年2月15日—2000年5月15日),曾用葆荃、北泉、北辰、蘇牧等筆名,江蘇東台人。1932年肄業於上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 [1]  ,著名外國文學研究家、翻譯家,蘇聯文學專家, [1]  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派往國外的第一位外交官。 [2] 
戈寶權將普希金介紹到中國 [3]  ,他翻譯的蘇聯作家高爾基的名篇《海燕》,被列入中國中學語文教材。 [2] 
中文名
戈寶權
別    名
葆荃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3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0年5月15日
職    業
文學家、翻譯家
主要成就
翻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名篇《海燕
出生地
江蘇東台
筆    名
葆荃、北辰、蘇牧

戈寶權人物生平

1913年2月15日(農曆正月初十)生於江蘇省東台縣(今東台市)。 [1] 
1918年~1927年曾在家鄉讀過東台多級小學和東台母裏初級師範學習。
1928年進入上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學習。 [4] 
1932年肄業於上海大夏大學 [1] 
1935年起作為天津《大公報》的記者駐蘇聯三年。 [5] 
1938年回國進入《新華日報》,並秘密入黨。 [5] 
1938至1945年在漢口和重慶任《新華日報》和《羣眾》雜誌的編輯和編委。
1945年,在紅巖村,與毛澤東相見。 [4] 
1946至1948年任生活書店和時代出版社編輯。
1947年出版第一部譯文集《普希金詩集》。 [5] 
1949年7月,陪同劉少奇秘密訪蘇。 [5] 
1949至1954年任中國駐蘇大使館臨時代辦和參贊。 [5] 
1954至1960年,任中蘇友好協會副秘書長。 [5] 
1961年以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和學術委員。
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內的戈寶權先生塑像 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內的戈寶權先生塑像
1986年,將兩萬多冊藏書捐贈給南京圖書館,在館中專闢“戈寶權藏書室”。 [5] 
1987年,獲巴黎第八大學和莫斯科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4] 
1988年秋,獲蘇聯“各國人民友誼勳章”。 [4] 
2000年5月15日,逝世。 [5] 

戈寶權主要作品

戈寶權譯作

海燕
《戈寶權譯文集》
《裴多菲小説散文集》
《高爾基小説論文集》

戈寶權著作

《阿Q正傳在國外》
《魯迅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中外文學因緣》

戈寶權文章

普希金在中國》
《岡察洛夫和中國》
《屠格涅夫和中國文學》
《魯迅和愛先珂》
《泰戈爾和中國》
《契柯夫和中國》
《羅曼·羅蘭與中國》
《郭沫若與外國文學》
《魯迅和增田涉》
《魯迅和普實克》
托爾斯泰和中國》
---
---
---
---
以上內容來自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東城區圖書館 [1-2]  [4-5] 

戈寶權作品特點

戈寶權翻譯理論

戈寶權在翻譯理論上多是感性的、體驗式的認識。 [6] 
直譯
戈寶權主張直譯,翻的東西都可以按照原文來讀,而且能同原文一樣地排列起來,很少改動。戈寶權認為如果把原文理解得很深,按照原來的形式翻譯出來,用中文忠實地體現出來,這樣就能讓讀者既瞭解原文的內容,也能瞭解原文的形式、音律和詩意。翻譯詩,最要緊的是譯出詩意和音律。 [7] 
戈寶權集 戈寶權集
語言樸素
戈寶權認為翻譯語言要樸素。戈寶權翻譯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就是儘量做到簡單樸素,一聽就懂。比如,“從前有個老頭和他的老太婆,住在碧藍的大海邊;他們同住在一所破舊的小泥棚裏面,整整地過了三一十又三年。”這個“三十又三年”完全是俄文的形式,俄文是“三十加上三年”,戈寶權翻成“三十又三年”,中文也通,又忠實於原文。“老頭出去撒網打魚,老太婆在家裏紡紗結線。有一次老頭向大海撒下網,拖上來是一網水草。他再撒了一次網,拖上來是一網海草。他又撒下了第三次網——這次網到了一條魚,不是條平常的魚——是條金魚。”戈寶權沒有譯成“是條金魚,不是條平常的魚”,而是索性按照原文的樣子:“不是條平常的魚—是條金魚”,加上個破折號,讀起來就有味道了。戈寶權認為,翻譯東西不僅僅要儘量使人看得懂,而且還要做到使人聽得懂。 [7] 

戈寶權語句特點

文字美感
在戈寶權40年代的《海燕》譯本中將“тострелойвзмываяктучам”譯成了“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雲霄”,較瞿秋白的版本“一忽兒,象箭似的衝到烏雲”顯然相對文雅。戈寶權已經逐漸重視漢語自身的美感,在戈寶權的譯文中存在相當多的排比、對偶句式更能説明這個問題: [6] 
(例一)
原文:Вэтом крике - жаждабури! Силагневапламястрастииуверенностьвпобедеслышаттучивэтомкрике.
戈寶權:在這叫喊聲裏——充滿着對暴風雨的渴望! 在這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6] 
戈寶權是把原文在句尾的第二個“在這叫喊聲裏”提前了,形成了對稱的句式,也可看成漢語特有的對偶。 [6] 
還有一些地方也能表現這種特點:
(例二)
原文: Ветервоет⋯ Громгрохочет⋯
戈寶權:狂風吼叫……雷聲轟響…… [6] 
《海燕》是由四音步的長短格無韻詩的格式寫成,一小節由一句至三句組成,全詩是由十六個小節組成,有一定的節奏,通常把它界定為散文詩。上文就體現了這一節奏性,在俄文的朗誦中有一種鏗鏘有力的力量,戈的譯文音韻上朗朗上口,節奏分明,而且,“中國人喜歡用四個字的短句子,以為這樣可以使文章遒勁”。 [6] 
戈寶權 戈寶權
字尾變化
在戈寶權的《海燕》譯文中,“它們在大海上飛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波浪一邊歌唱”,“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在大海里蜿蜒遊動”,戈寶權有選擇地進行字尾的變化,逐漸完善了漢語。 [6] 
外來語法
在俄語中有一種重要的虛詞叫作 “前置詞”,是置於名詞或人稱代詞之前的。漢語中與此相對的可以説是“介詞”,但漢語的介詞顯然沒有俄語的前置詞豐富及應用廣泛。在上文的“例一”中,而戈寶權的譯文並沒有強調“в”這個前置詞,而是為了和前面的詞組保持句式整齊,忽略了對“в”的翻譯,戈寶權的譯文中沒有刻意和自覺對前置詞進行翻譯,只是順其自然地根據漢語自身的發展規律,並且戈寶權譯文的最大特色就是不會為了外來語法結構犧牲漢語特有的傳統美感。 [6] 

戈寶權人物軼事

戈寶權藏書

戈寶權與他的藏書 戈寶權與他的藏書
藏書,是他一生最大的嗜好。他藏有一套九十卷本《托爾斯泰全集》,蘇聯從1928年開始出版這部工程浩大“全集”,至1957年出齊。在中國別説個人,連北京圖書館都沒有配齊,而戈寶權就有全套。那是他數十年的心血,他平時省吃儉用,把錢全“儲”在書上。他家藏書古今中外都有,多為善本、珍本,計兩萬餘冊,1986年他毅然將這一生的心血全部捐給他的家鄉江蘇省。政府為表彰他這一義舉,給他一筆可觀的獎金,他以這筆款子,設立“戈寶權文學翻譯獎”,獎掖、扶持年輕的翻譯工作者。 [4] 

戈寶權調資

熟人常戲稱戈寶權為“老十級”。原來一開始實行薪給制,戈寶權是“三八式”老革命,工資早就定為十級。此後每次調工資,他總是謙讓,把調資名額讓給別人,以至直到逝世,工資還是十級。 [5] 

戈寶權婚姻

婚姻 婚姻
戈寶權在事業上是成功者,但在婚姻、家庭方面卻不順利。他一生娶過3位妻子。前妻是位歌唱家,全國解放時他們結合的,曾隨戈寶權赴蘇留學,學習聲樂。1954年戈寶權奉調回國,妻子帶着他們的女兒留在蘇聯,五十年代末勞燕分飛。六十年代初,他娶了第二任妻子,也是位文藝界的同道。那時中蘇關係破裂,蘇聯翻譯專家不吃香了;加之,戈寶權在翻譯蘇聯某些資料中出了點“問題”,遭到不公正的批評,她帶着他們的兒子拂袖而去。直至1972年,戈寶權與文研所的同事梁培蘭結秦晉之好。是時她近“不惑”之年,而戈寶權已年滿花甲了。 [4] 

戈寶權晚年

故土難離。晚年戈寶權想到南京住一陣子,一為就醫,二為寫作。1985年,江蘇省政府在南京為他安排了一棟寬裕的住房。孰料戈寶權的身體每況愈下,自1995年,已卧牀不起了。患的是帕金森氏綜合症,神志時清楚時昏迷,吃喝拉撒尿全在牀上,好在梁培蘭已退休,照料戈寶權的重負全落在她一個人的肩上。梁培蘭精心護理,老先生在病榻上躺了8年!她不僅是他生活上的保姆,還做他的工作秘書。 [4] 
普希金的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婦孺皆知,譯者戈寶權先生被朋友們戲稱為“老漁夫”。2000年5月15日,這位“老漁夫”魂歸大海,迴歸自然。 [1] 

戈寶權所獲榮譽

榮獲蘇聯人民授予“各國人民友誼勳章” 榮獲蘇聯人民授予“各國人民友誼勳章”
中國社科院1977~1991優秀科研成果獎(《普希金詩集》) [5] 
莫斯科大學名譽博士 [4] 
巴黎第八大學名譽博士(第八大學第一個名譽博士) [1] 
蘇聯最高蘇維埃“各國人民友誼勳章”(1988年,中國僅有曹靖華、戈寶權、巴金三人獲得) [5] 
蘇聯最高文學獎“普希金文學獎” [5] 
蘇聯作家協會“為了多年來從事蘇聯文學翻譯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榮譽獎狀 [2] 
蘇聯藝術科學院“外籍名譽院士” [2] 
烏克蘭作家協會的“伊萬·弗蘭科文學獎” [5] 
“白俄羅斯翻譯獎” [5] 
香港翻譯協會“榮譽會士”(1989年) [5] 

戈寶權親屬成員

父親:戈曙東 [4] 
東台戈寶權舊居 東台戈寶權舊居
叔父:戈公振 [4] 中國報業史研究奠基人和新聞教育家 [2] 
第一任妻子:鄭興麗(歌唱家) [8] 
第二位妻子:沙莉娜 [8] 
第三任妻子:梁培蘭 [4] 
女兒:戈小麗 [2] 

戈寶權人物評價

“你是個俄國文學專家”(毛澤東評價、人民網) [4] 
“文化和友誼的使者”(江澤民題詞、光明網) [5] 
“外語懂得多,掌握外國文學資料多”。(錢鍾書評價、光明網) [5] 
“爸爸的學問是用一塊‘磚頭’一塊‘磚頭’造成的,就是説,他永遠在學習,而且是每時每刻、分秒必爭,已到了凡人不可想象的地步”,“除了外語,爸爸對很多事物都會很感興趣,一旦有興趣就要研究個透”。(戈小麗評價、中國新聞網) [2] 

戈寶權後世紀念

2023年12月7日,“外國文學翻譯和研究的開路先鋒——紀念戈寶權誕辰110週年暨戈寶權翻譯和研究手稿展”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戈寶權的外甥孫戈向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捐贈了戈寶權翻譯的普希金《魯斯蘭和柳德米拉(序詩)》手稿。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