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標

(明太祖朱元璋長子)

鎖定
朱標(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標於龍鳳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府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
朱標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八月葬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稱帝后複稱懿文太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朱由崧複稱其孝康皇帝 [1]  ,《明史》亦稱孝康皇帝。 [2] 
全    名
朱標
別    名
懿文太子
明興宗
諡    號
懿文皇太子、孝康皇帝 [28-29] 
封    號
吳王世子、皇太子 [30] 
廟    號
興宗(追尊) [28]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太平陳迪家(今安徽當塗) [30] 
出生日期
1355年10月10日(龍鳳元年九月五日)
逝世日期
1392年5月17日(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逝世地
南京紫禁城
陵    墓
明東陵 [29] 
安葬地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
性    別

朱標人物生平

朱標早期經歷

朱標於龍鳳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五日出生在太平府商人陳迪家中。母孝慈高皇后馬氏。朱標出生時,父親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今南京),長子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得報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興奮之餘,也對兒子抱以極大的希望。龍鳳六年(1360年,至正二十年),便讓宋濂等名儒為師,授其經學,接受正規儒家教育。 [3-4] 
龍鳳十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並立朱標為世子。吳元年(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令十三歲的朱標赴臨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機訓練他將來為人君的本領,臨行前朱元璋教導説:“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儉,成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外出,沿途瀏覽,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到老家後,要認真訪求父老,以知我創業的不易。”命中書省擇官輔行,凡所過郡邑城隍、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過太平,訪陳迪家,賜白金五十兩。至臨濠,告祭祖墓。該年冬,跟隨朱元璋觀郊壇,令左右導之農家,遍觀其服食器具,又指道旁荊楚,曰:“古用此為樸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5] 

朱標冊為皇儲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朱標被立為皇太子,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朱元璋欣然同意。中書省都督府剛剛成立,請以朱標為中書令,朱元璋不許,説:“兒年未長,學未充,更事未多,宜尊禮師傅,習經傳,博古通今,識達機宜。他日軍國務重,皆令啓聞,何必為中書令?”。
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命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並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詹事丞傅瓛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吳禎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不再與東宮外另設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期間,由太子監國、方便各將軍丞相輔佐。 [6] 
此外,朱元璋還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並挑選國子監學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個才俊青年伴讀。在教學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時常賜宴賦詩,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對教育太子和諸王等人的儒臣説:“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實學教導,用不着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 [7]  故此,除了讓太子誦習儒家經典,又專門選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讓他們把“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朝夕向太子講授。朱元璋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守成的艱辛。朱標也並無紈絝之習。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東宮及王府官編輯經史古人行事可為鑑戒者,訓諭太子和諸王。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制《大本堂玉記》賜太子。
他長大後,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而且還虛心求學,對宋濂等人言必稱師父,後宋濂一家牽扯進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 [8] 

朱標監國治政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標與常遇春之女常氏成婚。洪武七年(1374年)朱標的長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啓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羣臣,聽斷諸司啓事,以練習國政”。並告誡説:“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羣臣見面,聽斷和批閲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於文法。我從作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有毫髮不當,有負上天付託。天不亮就起牀,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着辦,才能保得住天下。” [9]  從此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在這過程中,他每每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終多因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 [8]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詹事院,朱元璋諭令吏部侍郎侯庸:“輔導太子,必得忠正賢良之士。”,以兵部尚書唐鐸兼任詹事。

朱標患病去世

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八月,明太祖“以江南地薄,頗有遷都之意”。於是命皇太子朱標前往關中與洛陽視察。朱標“志欲定都洛陽,歸而獻圖”。但無論是籌劃遷都西安還是洛陽,都因太子不久即病重而擱置下來。
朱標視察返京後不久就生了病,在生病期間還向朱元璋上書關於籌建都城的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標病死。朱標死後朱元璋痛哭不已。八月,將他祔葬在孝陵東側,諡“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靖難之役明成祖奪位後複稱懿文太子。 [10]  崇禎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即位後複稱其興宗孝康皇帝 [1]  [11] 

朱標主要影響

朱標輔助朝政

朱標成年後就一直幫朱元璋處理朝政直到自己去世,將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內付諸了實踐,很多仍有借鑑意義。

朱標勸諫父皇

朱元璋對於一些不法勳貴採取嚴厲的做法,朱標表示反對,勸説朱元璋殺人太多,恐怕會傷了和氣。宋濂就是在馬皇后和朱標的勸諫下留下性命的。

朱標考察關洛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詔以汴梁為北京,以金陵為南京,效仿周唐的兩京舊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標考察關、洛(即陝西與洛陽),計劃為新都選址。然而第二年朱標病逝,這沉重打擊了朱元璋,令其不願再勞師動眾地更換京師。 [12] 

朱標歷史評價

朱標史籍評價

  • 《明太宗實錄》: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 [13] 
  • 奉天靖難記》: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嘗督過之,退輒有怨言,常於宮中行呪詛。 [14] 
  • 明史》: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2] 
  • 諡冊:皇太子標居位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神贊弘多。

朱標名人評價

  • 方孝孺(明初大臣):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後世光。神遊思下土,經國意難忘。 [15] 
  • 談遷(明末清初史學家):不有所廢,其何所興?懿文之早世,天所以開靖難也。彼孝友仁慈,出自至性,周成、漢惠,將駕而三之。天之勿永其年,以免玄武門之血,懿文幸矣!然遺其憂於太孫,天未厭亂,罹此疾威,惜哉! [16] 
  • 小約翰·郎洛瓦(美國學者):朱標的教養是文人型的和“右文”的君主……這種人治理國家可能用“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用以粗暴鎮壓為能事的“軍事”之治。 [17] 

朱標軼事典故

朱標為師求情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慎被牽扯進胡惟庸案中,導致宋濂一家遭禍,宋慎與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后及太子朱標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19] 

朱標與父爭執

據野史記載,朱元璋在征戰中,嘗為敵兵追擊,高皇后馬氏揹着他逃命。馬皇后死後,太子可能是考慮從此失去與其父緩衝的餘地,便將這一事件繪作圖像,藏在懷中,以備不測。後來果真發揮了作用。一日朱元璋又大開殺戒,太子勸諫説:“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不作聲。第二天故意把一條棘杖放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難色,朱元璋説:“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這些刺都給去掉了,再交給你,豈不是好?我所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內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當這個家!”太子説:“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説有怎麼樣的皇帝,就有怎麼樣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摜,並繼續追打,他就有意把圖掉在地上,朱元璋看到圖,感念馬皇后而怒氣得以消解。 [20] 
洪武七年(1374年),孫貴妃去世,朱元璋令太子服齊衰杖期,太子以其不合禮法而拒絕執行,朱元璋龍顏大怒,甚至抽出寶劍對準朱標,朱標逃走。翰林正字桂彥良勸朱標説:“禮可以放一放,君父之命是不能違背的,不然就會產生嫌隙。”於是朱標才肯服喪並向朱元璋道歉。 [21-22] 

朱標皇子詠月

有一天朱元璋觀賞新月,諸皇子都在他身邊。朱元璋命他們吟詠新月。朱標詩云:“昨夜嚴陵失釣鈎,何人移上碧峯頭。雖然未得團圓象,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此時年紀尚幼,也做了首詩:“誰將玉指甲,掐破天上痕。影落寒潭底,魚龍不敢吞。”朱元璋讀後,認為都非吉兆,因而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賜給朱標父子一個匣子和鑰匙,裏面裝着剃髮用具和度牒,讓他們在將來出事時打開,朱允炆因而在靖難之役後成功逃脱。 [23] 
不過此新月詩最早記錄於元末明初人葉子奇洪武十年(1377年)入獄後的著作《草木子》中 [24]  ,那時朱允炆才剛出生,不可能會寫詩。此詩應為元順帝的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所作。 [25]  因而該故事為後人虛構。

朱標人際關係

朱標父母

父親: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
母親:馬皇后,孝慈高皇后。

朱標妻妾

元妃:常氏,開平王常遇春之女,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冊封為皇太子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去世,諡號“敬懿”。建文帝時追尊為孝康皇后明成祖奪位後複稱敬懿皇太子妃。南明時複稱其孝康皇后 [1]  ,《明史》亦稱孝康皇后 [2] 
繼妃:呂氏,太常寺卿呂本之女,建文帝時被尊為皇太后。明成祖靖難後進入金川門,遣人迎接太后。太后至,明成祖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建文四年(1402)七月,隨其子朱允熙居太子陵,複稱懿文太子妃。 [2] 

朱標子女

  • 兒子
長子:朱雄英,常氏生,追封虞王,諡號“懷”。
次子:朱允炆,呂氏生,即建文帝。
三子:朱允熥,常氏生,封為吳王,諡號“悼”或“哀”。
四子:朱允熞,呂氏生,封為衡王,諡號“愍”或“悼”。
五子:朱允熙,呂氏生,封為徐王,諡號“簡”或“愍”或“哀”。
  • 女兒
因四女生母皆無記載,故僅以排行推斷常氏墓誌中言其所生兩女應為江都與宜倫,抑或因早夭而失載。 [27] 
長女:朱氏,封為江都公主,下嫁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次女:朱氏,封為宜倫郡主,下嫁於禮。
三女:朱氏,生平不詳。
四女:朱氏,未嫁,追封南平郡主 [18] 

朱標相關爭議

朱標生母爭議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俱為正出嫡子,但學界也一直存在馬皇后終生未育的説法。例如《南京太常寺志》就記載太子朱標與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生母為李淑妃。但實際上據李淑妃之父李傑的碑文記載其生於1331年,僅比1332年出生的馬氏大一歲,因此其女在朱標出生的1355年應不會超過十歲,自然無生育朱標之理,相反馬氏當時正值育齡。況且李傑是1356年才投奔朱元璋的,故朱標的嫡出身份是不應有疑的。

朱標死因爭議

據《明史》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時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至於是什麼病沒有具體説明,只有寥寥幾筆,説是風寒,就把這個温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沒在歷史塵埃中。
據明代大臣王鏊的記載,有個叫詹徽的酷吏和朱標一起錄重囚,朱標傾向從輕處置,遂與詹徽產生矛盾。朱標去找朱元璋,朱元璋説詹徽的做法是對的,朱標説應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勃然大怒,對他説:“‘俟汝有天下為之!”朱標驚懼,竟自投金水河中,被左右救起,但因此一病不起。臨死前對兒子朱允炆説:“我之死,徽為之也,無忘我仇!”後來朱允炆當了皇太孫,果然殺了詹徽。這個故事流傳甚廣,但真實性待考。 [26] 

朱標陵寢遺址

明東陵墓道 明東陵墓道
明東陵是朱標的陵寢,位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東,總體佈局與明孝陵相似,但規模較小,有陵垣、陵寢大門、享殿前門、享殿及寶頂等建築要素組成,主要建築在一條南北軸線上分佈,現存明東陵前門基址、排水設施以及門殿月台基址等多處遺址。陵寢前部的園牆平面前尖後方,呈龜背形,格局特殊,是中國所知的帝陵平面佈局形態中唯一一例。

朱標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 [2] 

朱標影視形象

1981年電視劇《遊俠張三丰》:張國榮飾演朱標;
1987年電視劇《大明羣英》:潘文柏飾演朱標;
1993年電視劇《朱元璋》:黃河飾演朱標;
2000年電視劇《帝王之旅》:陳寶國飾演朱標;
2005年電視劇《大明天子》:潘高鋒飾演朱標;
2006年電視劇《神機妙算劉伯温》:馬幼興飾演朱標;
2006年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潘粵明飾演朱標;
2008年電視劇《朱元璋》:侯祥玲飾演朱標;
2010年電視劇《大槐樹》:楊紫茳飾演朱標;
2012年電視劇《洪武大案》:張進飾演朱標;
2015年電視劇《英雄訣》:李榮波飾演朱標;
2022年電視劇《山河月明》:何晟銘飾演朱標。
參考資料
  • 1.    《蘇州通史》編纂委員會編;王國平主編. 蘇州通史 1 導論卷[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9.03.P348.
  • 2.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02-16]
  • 3.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二十年春二月,元福建行省參政袁天祿以福寧降。三月戊子,徵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夏五月,徐達、常遇春敗陳友諒於池州。閏月丙辰,友諒陷太平,守將朱文遜,院判花雲、王鼎,知府許瑗死之。未幾,友諒弒其主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漢,盡有江西、湖廣地,約士誠合攻應天,應天大震。諸將議先復太平以牽之,太祖曰:“不可。彼居上游,舟師十倍於我,猝難復也。”或請自將迎擊,太祖曰:“不可。彼以偏師綴我,而全軍趨金陵,順流半日可達,吾步騎急難引還,百里趨戰,兵法所忌,非策也。”乃馳諭胡大海搗信州牽其後,而令康茂才以書紿友諒,令速來。友諒果引兵東。於是常遇春伏石灰山,徐達陣南門外,楊璟屯大勝港,張德勝等以舟師出龍江關,太祖親督軍盧龍山。乙丑,友諒至龍灣,眾欲戰,太祖曰:“天且雨,趣食,乘雨擊之。”須臾,果大雨,士卒競奮,雨止合戰,水陸夾擊,大破之,友諒乘別舸走。遂復太平,下安慶,而大海亦克信州。初,太祖令茂才紿友諒,李善長以為疑。太祖曰:“二寇合,吾首尾受敵,惟速其來而先破之,則士誠膽落矣。”已而士誠兵竟不出。丁卯,置儒學提舉司,以宋濂為提舉,遣子標受經學。六月,耿再成敗石抹宜孫於慶元,宜孫戰死,遣使祭之。秋九月,徐壽輝舊將歐普祥以袁州降。冬十二月,復遣夏煜以書諭國珍。
  • 4.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興宗孝康皇帝標,太祖長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於太平陳迪家。太祖為吳王,立為王世子,從宋濂受經。吳元年,年十三矣,命省臨濠墓,諭曰:“商高宗舊勞於外,周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為守成令主。兒生長富貴,習於晏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即祖宗所居,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不易。”又命中書省擇官輔行。凡所過郡邑城隍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過太平訪迪家,賜白金五十兩。至泗、濠告祭諸祖墓。是冬從太祖觀郊壇,令左右導之農家,遍觀服食器具,又指道旁荊楚曰:“古用此為撲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 5.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長等率羣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吳王位。建百官。以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諭之曰: “立國之初,當先正紀綱。元氏闇弱,威福下移,馴至於亂,今宜鑑之。”立子標為世子。二月乙未,復自將徵武昌,陳理降,漢、沔、荊、嶽皆下。三月乙丑,還應天。丁卯,置起居注。庚午,罷諸翼元帥府,置十七衞親軍指揮使司,命中書省闢文武人材。夏四月,建祠,祀死事丁普郎等於康郎山,趙德勝等於南昌。秋七月丁丑,徐達克盧州。戊寅,常遇春徇江西。八月戊戌,復吉安,遂圍贛州。達徇荊、湘諸路。九月甲申,下江陵,夷陵、潭、歸皆降。冬十二月庚寅,達克辰州,遣別將下衡州。
  • 6.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帝嘉納。中書省都督府請仿元制,以太子為中書令。帝以元制不足法,令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選勳德老成及新進賢者,兼領東宮官。於是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宗異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僉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諭之曰:“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啓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者,欲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為之,職此故也。昔周公教成王克詰戎兵,召公教康王張惶六師,此居安慮危,不忘武備。蓋繼世之君,生長富貴,暱於安逸,不諳軍旅,一有緩急,罔知所措。二公之言,其並識之。”是年,命選國子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餘人,侍太子讀書禁中。琦等入對謹身殿,儀狀明秀,應對詳雅。帝喜,因謂殿中侍御史郭淵友等曰:“諸生於文藝習矣,然與太子處,當端其心術,不流浮靡,庶儲德亦獲裨助。”因厚賜之。未幾,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
  • 7.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41,洪武二年四月初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5-15]
  • 8.    姜鳳歧,《試論朱元璋對太子的教育》,《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71-73。
  • 9.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113,洪武十年六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5-14]
  • 10.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撫陝西。先是,帝以應天、開封為南北京,臨濠為中都。御史鬍子祺上書曰:“天下形勝地可都者四。河東地勢高,控制西北,堯嘗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帶河、淮,宋嘗都之,然其地平曠,無險可憑。洛陽周公卜之,周、漢遷之,然嵩、邙非有餚函、終南之阻,澗、瀍、伊、洛非有涇、渭、灞、滻之雄。夫據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帝稱善。至是,諭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汝往以省觀風俗,慰勞秦父老子弟。”於是擇文武諸臣扈太子行。既行,使諭曰:“爾昨渡江,震雷忽起於東南,導爾前行,是威震之兆也。然一旬久陰不雨,佔有陰謀,宜慎舉動,嚴宿衞,施仁布惠,以迴天意。”仍申諭從行諸臣以宿頓聞。比還,獻陝西地圖,遂病。病中上言經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慟哭。禮官議期喪,請以日易。及當除服,帝不忍。禮官請之,始釋服視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東,諡曰懿文。
  • 11.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  .國學典籍網[引用日期2021-02-03]
  • 12.    雷震,《明朝建都問題探論》,《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1):58-62。
  • 13.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一》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2-16]
  • 14.    《奉天靖難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15]
  • 15.    方孝孺:《懿文皇太子輓詩》,《遜志齋集》卷二十四。
  • 16.    談遷:《國榷》卷九。
  • 17.    《劍橋中國明代史 1383年至1392年:監視和恐怖加劇的年代》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14]
  • 18.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02-16]
  • 19.    傅維鱗:《明書·懿文皇太子記》:宋濂以孫慎黨逆被逮,太子泣諫曰:“臣愚戇無他師,幸陛下哀矜,貸其死!“上怒曰:“候汝為天子而宥之!“太子惶懼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上且喜且罵曰:“痴兒子,我殺人何與汝也?”因徧錄救溺者,凡衣履入水擢三級,解衣舄者皆斬之,曰:“太子溺俟解衣而救耶?”乃赦濂死竄茂州。
  • 20.    徐禎卿:《剪勝野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15]
  • 21.    黃瑜:《雙槐歲鈔》:洪武中,成穆孫貴妃薨。詔東宮服齊衰杖期。懿文曰:“在禮惟士為庶母服緦,大天以上則無服,陛下貴為天子。而臣為庶母服緦,非所以敬宗廟、重繼世也。上怒,太子正字桂彥良持衰衣之,懿文服以拜謝,遂著為禮制。
  • 22.    傅維鱗:《明書·懿文皇太子記》:成穆孫貴妃薨,上詔太子服齊衰杖期,太子曰:“禮惟士為庶母服緦,大夫以上為庶母則無服。又公子為其母練冠、麻衣、縓緣,既葬除之,蓋諸侯絕期喪,諸侯之庶子雖為其母,亦獻於父,不得伸其私。然則諸侯之庶子不為庶母服,而況於天子之嗣乎!”上大怒,以劍擊之,太子跳且曰:“大杖則走!”翰林正字桂彥良諫太子曰:“禮可緩,君父之命不可違也,嫌隙由是生矣!”太子感悟,遂齊衰見上謝罪。上怒釋,其仁厚守禮如此。
  • 23.    黃瑜:《雙槐歲鈔》:父老相傳,懿文皇太子生皇孫建文,頂顱頗偏,高廟撫之曰:“半邊月兒,知必不終及!”讀書甚聰穎。胐夕,懿文與之侍側,上命詠初月,懿文詩曰:“昨夜嚴陵失釣鈎,何人推上碧雲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照九州。“皇孫詩曰:“誰將玉指甲,掐破天上痕。影落寒潭底,魚龍不敢吞。”上覽之默然,蓋知懿文必早世,而皇孫將免難也,乃授鑰匣,戒以臨難乃啓,比得披剃之具及楊應能度牒,出走無知者。
  • 24.    葉子奇《草木子》:“皇太子作新月詩云:‘昨夜嚴陵失釣鈎,何人移上碧雲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州。’真儲君之詩也!”
  • 25.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草木子》謂上有佳句“鳥啼”云云,天下誦之。又,皇太子新月詩云雲,野史附之,謂為太祖及懿文不享年之證。《草木子》乃元遺民國初所著書,謂上者,順帝也;皇太子者,愛猷識理達臘也。蓋以其不獲有天下,而在東宮頗擅權,故記之耳。高帝集無此二句。”
  • 26.    王鏊:《王文恪公筆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14]
  • 27.    林弼《東宮妃常氏壙志》: 上以義兵剗羣雄定天下,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實為開國元勲,女曰某。與儲皇同年,爰自襁褓,即結姻好之約,年若干為東宮元妃,勤儉孝敬,不以貴富驕盈,婦徳之懿誠,天下之表儀也,洪武戊午十有一月某日以疾薨,上輟朝哀悼,命東宮以禮服期乙十有三月,生皇孫二人長曰某,皇孫女二人皆幼,髙祖四三府君贈榮祿大夫柱國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諡章簡,妣張氏追封開平王夫人。曾祖重五府君贈儀同三司上柱國少保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諡安穆,妣陳氏追封開平王夫人。祖六六府君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靖懿,妣髙氏追封開平王夫人。父贈翊運推誠宣徳靖逺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由鄭國公進封開平王,母藍氏封開平王夫人。 妃生於某年某月某日,薨年若干,卜以是年十二月四日,葬於鐘山草堂忠武王墓右。 臣某忝職禮曹謹敍其世次名行以志諸隧石。
  • 28.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即帝位,複稱懿文皇太子。
  • 29.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慟哭。禮官議期喪,請以日易。及當除服,帝不忍。禮官請之,始釋服視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東,諡曰懿文。
  • 30.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元至正十五年生於太平陳迪家。太祖為吳王,立為王世子,從宋濂受經。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