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懸瓢

鎖定
懸瓢,漢語詞語,讀音xuán piáo,意思是葫蘆瓢。古代用為盛酒器。相傳許由飲水無杯,有人贈以一瓢, 由飲畢,懸於樹上。後以為隱居的典故。
中文名
懸瓢
拼    音
xuán piáo
解    釋
喻隱居
出    自
《琴操》
注    音
ㄒㄨㄢˊ ㄆㄧㄠˊ

目錄

懸瓢解釋

喻隱居。

懸瓢出處

東漢·蔡邕《琴操》
《箕山操》,許由作也。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飢則仍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無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飲之。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由操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捐之。(據《平津館叢書》本)
《太平御覽》卷七百六十二〈器物部七·瓢〉~353~
《琴操》:「許由無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遺之。由操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瓢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捐之。」 [1] 
南唐 李中 《贈蒯亮處士》詩:“吾君側席求賢切,未可懸瓢枕碧流。”
唐 張説 《詠瓢》:“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
參考資料